十五,六歲讀像馬爾克斯,卡爾維諾,王小波合適嗎?能從中得到什麼樣的體會?

本人今年十五歲,平常也喜歡讀像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了不起的蓋茨比》,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可總覺得沒有什麼大的體會?是不是我這種年紀還不適合讀這類書?還是理解體會能力太差?望給點建議!


如果你覺得讀了意義不大,不讀就是了,強迫自己讀下去的結果也無非是讀完就忘。

何況,讀書並不一定非要「體會」到什麼。哪怕你只是覺得王小波的小說很有趣讀起來可以哈哈一樂,哪怕你只是覺得卡爾維諾的文字富於韻律感讀起來能享受文字之美,也可以讀下去。


小時候因為被逼去讀所謂「世界名著」這系列的書而接觸《堂吉訶德》,看了開頭,覺得就是一本不大正經的笑話書,但是我又找不到笑點,於是對它敬而遠之。

大學重新開始讀,笑中帶淚,覺得這實在是部偉大的悲劇。

後來看到木心在《文學回憶錄》里也說,少年人讀《堂吉訶德》是不會懂的。

小時候翻了兩頁《紅與黑》,滿眼的偷情、政治、野心,覺得很無趣,就丟開了。然後樂呵呵地去讀《基督山伯爵》,被複仇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

去年為了應對考研,看了一本從人類學角度研究《紅與黑》的書,覺得原來它可以這麼有趣,然後重讀,那段時間看得愛不釋手,現在 於連 成為了文學作品中我最欣賞的人物。

我覺得一個人的閱歷、心境都會體現在讀一本書的感觸中,如果現在你沒有深刻的體會,可能時機未到。不要強迫自己去讀,再等兩三年,你再讀讀看,或許會有不小收穫。

-----

也有一個挺有用的小建議:你可以先從比較有名/有趣/有深度的某本小說的文學研究(最好是該本小說的較為著名的譯者對它的評論文章)讀起,然後再回去看那本小說,或許能夠給你一些「體會」。


一般來說只有專業書or技能才會讓你看完立馬有體會,這種文學類的書的作用大概是能在潛移默化中讓你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吧( ̄▽ ̄)


沒必要硬著頭皮讀,更沒必要逼著自己有什麼「體會」。

王小波適合這個年紀讀,對青少年正確三觀養成(咦為什麼要這麼嚴肅)有很大幫助。他的小說劇本什麼的,建議看完雜文集之後有空再看。

卡爾維諾是王小波非常推崇的作家,可以參看王小波《我的師承》,看看他為什麼如此推崇卡爾維諾,說不定會有些體會。

馬爾克斯如果讀不下去可以往後放放。


只要讀的下去就可以讀,非要有什麼意義的話,閱讀的過程是開心的就是有意義了。至於更深遠的,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該來的都會來。


第一次知道馬爾克斯,是在高中時候學校發的配套語文讀本上,當時摘選了《百年孤獨》開篇的第一章。讀後內心極為震撼,覺得這故事寫的太吸引人了。(在此之前我連馬爾克斯這名字都沒聽過)

於是開始去我們縣城的書店找,結果是壓根沒有,連盜版的都沒有。後來上大學時得知,原來當年國內第一版百年孤獨引進時沒有獲得馬爾克斯的授權(這就是說原來國內馬爾克斯的書全是盜版的。)

後來我在我們學校圖書館的書籍售賣攤位上,終於買到了一本盜版的百年孤獨,價格15塊,四年已經過去了。

記得翻開那本書的時候,一種近乎熱淚盈眶的幸福感,這就是馬爾克斯對曾經我這個16歲少年的意義。

有人說馬爾克斯讓小說重回講故事的本質,今早讀完他的自傳《活著為了講述》,覺得這句評價一語中的。


沒體會就不用讀了,讀點有體會的。外國人寫外國的事,植根於外國人的觀念,有些觀念你永遠體會不到,或者說你接受不了。不必強求a。


為什麼沒人推薦王實甫西廂記啊?

其展現的中文之美,之口舌生香,引發了多少少年少女一生對文學的愛好啊。試看紅樓裡面,寶黛讀的什麼?就是西廂啊。

豆瓣有人評價:心絮婉轉,唇齒留香。的是!

另外,少年時期,思維沒有定型,喜歡吉光片羽的文字,所以推薦(不列書單,只列作家啊,自己喜歡不喜歡,翻翻就知道)

1、羅蘭.巴特 一堆

2、本雅格等 一堆

3、比利時 讓·菲利普·圖森 小說 -------個人覺得比村上強

4、紀伯倫+泰戈爾

5、人本心理學 一堆(馬斯洛、羅傑斯等)

6、劉瑜《送你一顆子彈》,李娟《我的阿爾泰》(猶豫半天,但這兩個實在是因為太好玩兒了)

馬爾克斯太牛,《百年孤獨》似淺實深,從十五歲到八十歲讀,感觸都會不一樣,可以讀,但別糾結,這個書寫的就是歲月。喜歡讀的話,隔五年十年的讀一遍就好。

卡、王的書,現在讀過早。上完大學工作了,再讀不遲。

總之一句話,什麼歲數幹什麼事兒,才不會因為錯過而後悔,覺累別讀就對了。

註:千萬別寫心得或中心思想總結什麼的,最好想都不要想。這是讀書的法門。


又不是語文卷閱讀理解,讀就讀了,什麼體會不體會的?


合適。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一點書對自己絕對是有幫助的,更何況是這種經過了無數遍審視而留存下來的經典。

我想,題主的問題在於很難接受現代主義的寫作方式吧,所以會感覺沒有什麼體會。解決的方法很簡單:

多讀幾遍,可以增強印象,就如《百年孤獨》中爆炸的人名,第一遍肯定幾不全,第二遍就可以差不多全記下了,第三遍所有的人和事都可以一一對應了。

讀的時候多思考,現代主義文學多心裡描寫,多創新角度等等,作者運用這些手法的目的就是表達某種觀點,即「隱喻」,因此,只有多思考,才能理解作者用意。

遇到寫的好的地方可以摘抄下來,讀過的書多了,難免會忘記一些內容,假如你有一個筆記本,將你認為有代表意義的段落摘抄下來,對於重拾記憶有很大幫助。

最後說點題外話,王小波的雜文對於青年人的幫助絕對不止一點兩點。


喜歡就讀啊,十五六歲正是讀閑書的時候。不必抱著功利態度非得找什麼收穫。


我建議這個年紀讀讀金庸


這三個作家我都看過,但只有卡爾維諾是比較深入地看過,所以我的回答只針對卡爾維諾。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明確地告訴你,合適。

我第一次讀卡爾維諾是十四歲,有興趣地開始系統地拜讀卡爾維諾的作品也是在十四歲。也許當時看不出來什麼名堂,但是現在才可以發現,當時看完書之後,內心產生的某些情感是對的。換句話講,卡爾維諾的作品可以說已經達到了它的效果。

最先被我翻開來讀的作品是《分成兩半的子爵》,這部作品給了我很深的印象。相對於其他卡爾維諾的作品而言,「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可以說是情節性較強了,不至於像《帕洛馬爾》、《看不見的城市》一類的看完了摸不著頭腦。《子爵》一書引發了我的思索:「什麼樣的人算是完整的?抑或是人生而殘缺?」由此引發的系列問題不再重複贅述。

所以我想說,如果看不太懂卡爾維諾的話,不妨先看看「我們的祖先」三部曲,較易於上手。

然後就是卡爾維諾的其他小說。可能有人覺得看不太懂,但是我想說的是,不同於大部分其他作家,看卡爾維諾的時候,不能用傳統的視角來看。舉個例子。卡爾維諾的短篇小說集中有一卷叫做《艱難的田園詩》,這其中的短篇都是些沒甚情節的故事,但它們給我的感覺就是——這就是田園詩!卡爾維諾自己說:「對於自己的作品,本是什麼都無需說的。讓它們自己說,就夠了。」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結合自己看書的經驗來說,卡爾維諾的作品,有一部分只是給你營造一個意境,讀者需要自己感受這個場面,以體會作家賦予的獨特的感受。你所感受到的,就是作家想表達的。不同於傳統的小說,作者靠情節告訴讀者啟示,卡爾維諾的小說是靠意境讓讀者自己體會。

所以在這個年齡看卡爾維諾很合適。一來可以啟發你多視角審閱一篇小說,以便未來的多方閱讀;二來可以體會這一類作家的作品,體驗那份獨特的美感。

第二個問題好像已經被我順帶回答了,我就不重複說明了。至於另外二位,也許不同於卡爾維諾,但也有獨特的價值。看文學作品,不是說一定要看出來作者要告訴你什麼、有什麼價值,或者說小說批判了什麼、諷刺了什麼。文學是用來欣賞的,但能欣賞出什麼名堂就要看自己了,所以視野要放寬,有深度也需要有廣度。還是那句話,趁著年少,多讀些書吧,總是沒錯的。


讀書,開心就好


讀完可以裝逼。


後悔沒有在十五六歲看王小波


我上初一的時候第一次讀《百年孤獨》,老實講我花了1個星期去看,只看懂了故事情節。

至於樓上說的性啟蒙段子 ——

當時的我一點也不喜歡,我喜歡吃肉。

(  ̄  ̄)σ…( _ _)ノ|壁


20歲的時候買了青銅時代,當時是準備把王小波的三部曲都看完的。 但是今年23了也沒把青銅時代看完。


我十五歲時因為興趣翻爛了家裡的《中國古詩詞鑒賞辭典》,現在能背得出的詩詞卻屈指可數,但是我從來都不後悔。當初因為喜歡所以看了,如今時光飛逝所以忘了。對少年來說看書純粹是一件好玩的事,想那麼多幹什麼?


啊,竟然可以以長(ha)者(ha)身份來答,吼吼

我媽每次在我買書回家後抱怨,這些野書有什麼好看的,這也就算了,關鍵是她還會在我不在時去翻著看,比如《黃金時代》莫名其妙跑到她床頭柜上去了,第二天就教育我要多看一些積極向上的書,不就是小和尚嗎,又比如《動物農場》《1984》這種書,她竟然認為是四十多歲的人看的。終於有一天她問我看這些書有什麼用,我突然想起寫在隨筆上的一段話:

我丟下一句只不過一本小說罷了,便悻悻離開。的確只是一本小說罷了,看小說,無非是體驗真實的亦或虛幻的,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生,用你僅有的微不足道的唯一人生罷。很不理解一些人,都上高中了還中二似的看見別人在看書,厚厚一本,從沒聽過的書名,就笑到,文青哎。還有就是只看「高大上"的書,尤其是一些暢銷名著,像《百年孤獨》在教室里出現無數次,還有英版,我·······

所以我的意思就是看吧看吧,當作一個個故事,當然學習要緊,題主要高考的人了,權衡下時間(學霸請無視)

體會嘛,默默看穿別人裝逼算不算?

比如給一個朋友推薦了人間失格,然後隔三差五有人給我提這本書,看來是他找到裝逼神器了。

又比如一個朋友要買書,

我:什麼書啊?

答:你不會看的。

我:那作者是誰啊?

答:你肯定不知道。

追問到廁所。

高貴低沉的語氣:加謬。

我;哦,你是要買《局外人》還是《鼠疫》?

對方黑線。


推薦閱讀:

怎樣讓不愛讀書的人愛上讀書?
不讀書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自己很愛看書,假如未來的伴侶不愛看書怎麼辦?
一直想找個人和我一樣愛看書,愛聽音樂,愛旅遊的,特別是對書籍的熱愛,為什麼這麼多年的都找不到??
王小波的《白銀時代》看不懂,還要繼續看嗎?

TAG:閱讀 | 青少年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