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無聲告白的結局?

最後結局好像是大家最終放下莉迪亞的死 帶著新的對家庭人生的感悟 重新開始一起生活 但是之前的描寫都應該導向一個悲劇的結局阿 "錯誤"難道這麼容易就被修復了? 而且從書中看出 詹姆斯和瑪麗蓮還是很相愛的 即使是在瑪麗蓮決定出走的時候 可是如此大的性格差異真的沒有使他們在漫長的婚姻生活中產生摩擦嗎? 難道瑪麗蓮就沒有從詹姆斯冷落兒子 鼓勵女兒社交 感受出他深深的自卑嗎?這與當年吸引她愛上詹姆斯的那種特質是不相符的。


越是悲慘,越能給人警醒

雖然開頭就寫了莉迪亞的死亡,緊接著全文都寫了關於她的家庭的不幸而給她造成的巨大壓力,看起來是因為不堪重壓導致了她的悲慘結尾(自殺)。但是從文中十一章末尾,揭示真相的段落看出,莉迪亞去那裡的真正目的是想從頭開始,她有很多承諾,對自己,對父母,對哥哥,她想戰勝此時對水的恐懼,來給予自己重新開始的勇氣,只是,她畢竟不會游泳,她以為只要踢水,可是最終意外發生了。所以我覺得從這個方面,題目《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也是想從莉迪亞的角度,向她的家庭表達,我被死神拽走了,來不及向你們說我此刻的想法,我是想改變的,想找到真正的自己,爸爸媽媽希望你們理解我,哥哥我們和好吧。可是這些終究沒有說出口。 其實這裡莉迪亞不是非得死的,她一樣可以回到家去,像家人吶喊出她的心聲,可是那樣的話,父母未必可以理解她,同意她,此後就是無休止的爭吵。所以作者為了讓父母或者讀者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做自己有多麼重要,逼迫他人有多麼可怕,才給她安排了那樣的結局。 就跟中國古代的文臣一樣,怎麼跟皇帝說他都聽不進去,只能選擇以死相諫,來達到讓他認識問題嚴重性的目的。 一部電影《死亡詩社》,裡邊有一個情節,也是有一個男孩想當演員,可是他的父母不同意,最後選擇了自殺。而《無聲告白里》,莉迪亞是意外死亡。也許在人的觀念里,只有死亡才能給人震撼。 個人理解,希望互相討論,謝謝創建於 2016-03-01


剛考完小說前來答題。

題主你不覺得作者寫這本書的本意就是不要寫一個悲劇嗎。

前面越是壓抑越是讓人難以呼吸,那麼看到結局越是能讓讀者產生更深層的思考。

作者本人也說了——我們終比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所以,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也是讓讀者明白這麼一個道理。

私以為特別是對於我們中國讀者,這個問題更是值得我們深思。中國的大多數子女不正是跟莉迪亞一樣有著相同的處境嗎。

一點個人見解,謝謝。


先前看過許多人對莉迪亞自殺和意外死去的結果的理解,覺得都各有道理。

我傾向於從作者的意圖來理解。不論是自殺還是意外,莉迪亞都是必須死去的。莉迪亞想要自己游到對岸,這是她的想法,也就是她想要的想做的自己。但是她長時間地活在父母的期望之中,她已經不知道或者無法再活成自己了。作者安排莉迪亞想重新開始生活,但卻沉入湖底淹死。這種想活著但「不得不」死去的結局,讓我感覺,作者可能想表明,她最終死在了他人的期望中。她在他人期望的束縛下「不得不」(沒法)不死去,也就照應主題,「要擺脫他人的期望」。

最後莉迪亞的死可能也是因為沒擺脫自己的期望——她希望自己能夠不再依賴內斯,能自己游至對岸。這是對自己的期望。但她忘記了自己不會游泳,最終淹死(沒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沒有認清自己)

在下才學疏淺,不敢妄議,以上僅代表個人淺薄理解。


莉迪亞的母親迫切希望她長大,希望她長大可以繼承她所有未完成的想法,莉迪亞從小懂事,她努力的表現成熟,但儘管她裝出一副小大人的樣子,但這些都只是為了讓對她滿懷期望的家裡人開心,用前不久一部電影中的一句話來形容她真的是恰當的 不得了:「Too old to be a boy, too young to be a man.」

雖然她如何如何聰明,考試成績很好,上學可以跳到高年級,但她仍然只是個孩子。智力優於常人讓她在其他孩子對親情還不足夠敏感時就已經可以足夠的感知到一切的情感,所以對她來說哥哥和她的冷戰是痛苦的,同樣辜負父母的期待也是痛苦的,也正是因為她忍受著這些痛苦,背負著家庭的期待,所以文中才會在描寫她和妹妹的一件事時才會用莉迪亞打了漢娜一巴掌然後說「聽著,你不願笑時,就不必笑。」作為兩人爭執的結尾(很久前看的書具體情節記得不是很清楚,因此上述非原文。)

「你不願笑時,就不必笑。」正是莉迪亞的痛苦所在,她長久來忍受了無數次不願笑而偽裝出笑的表情,她不想自己的妹妹重蹈覆轍。除了智力的優異和敏銳的情感外她還天真的可怕,心理年幼的不像是16歲的孩子。換做常人可能就是和家人大發一頓脾氣說自己不想做什麼來表示不願,而她卻沒有這麼做,她天真的認為只要自己可以打敗恐懼學會游泳就可以做真實的自己,她知道自己太依賴別人生活因此想要一個人游到岸邊來證明自己可以擺脫掉別人的期待,過自己的人生,從而達到和自己的和解。

但現實是殘酷的,儘管她想法很好,但河水並不能讓她漂浮,不會游泳的她沉入水底。

哥哥內斯和妹妹漢娜都是這樣的孩子,只是他們更善於隱藏自己,也因為莉迪亞太出眾而讓他們被幸運的忽略。最終家庭的矛盾爆發,而父母,子女間長期隱忍的刺因為矛盾的爆發而消除,全書完,


全篇的感覺更是人性的不斷探索,不論是瑪麗蓮與詹姆斯的相戀,還是莉迪亞後來的苦悶壓抑,內斯解脫後的撒手不管,安娜的缺愛與洞察;這些都是一個家庭里因為人性碰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微妙平衡不斷衍生出來的。但是莉迪亞想要重頭開始的決心也令我們看到了人性堅韌的一面,即使結果令人惋惜。這個故事並沒有結束,誰也不知道在之後痛定思痛後,維持了一段時間的正常氛圍下,這樣的故事還會怎麼發展。

喜歡當中細膩的心理描寫,同時在想,要使莉迪亞最後想要嘗試下水時,旁邊有Jack在看著就好了。


一家人幾乎所有的負面影響都壓在了莉迪亞身上,當她真的離世之後,一家人一切的負面影響也就都沒了


瑪麗琳將一切都託付給l的時候並沒有發覺他爸是怎麼對待其他孩子的,她並不關心別的孩子怎麼樣,另外瑪麗琳和詹姆斯之所以能結合也正是因為他們之間巨大的差異,並不是性格差異,而且環境差異,外在看來東方人和西方人之間的差異,小說在交代他們戀愛的時候就已經說過兩人相戀的緣由了。在l死了之後他們都在反思,也發現了這十年他們的錯誤,錯的太久,但現在改正也不晚,至少現在他們的兩個孩子還活著不是嗎?不失為一個好的結局。


這樣的結局適合理想,迪莉婭最後思考也是這些放下一切,追求原諒也尋找自己認真生活!最後結局就是符合她和我們世界觀的完滿,安娜這個角色對他們有很多的思考與提醒!


推薦閱讀:

現在寫小說怎麼才顯得不俗?
最欣賞的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以及理由?
如何理解村上春树的《烧仓房》?
JK羅琳在最初就埋下了斯內普愛了莉莉一生的伏筆嗎?
如何評價作者墨香銅臭和其作品《魔道祖師》的營銷策略?

TAG:小說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