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戰爭死了多少人?
《天國之秋》中說太平天國戰爭起碼死了7500萬人,號稱人類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內戰。但史學上對此人數卻沒有確定的結論,請方家指教。
「世界史上規模最大的內戰」這個說法出自美國學者何炳棣1959年的著作《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 (1368 -1953) 》。1980年代以前,對這一問題最有影響力的只有何炳棣。
太平天國戰爭爆發之後,長期在華的外國人士就曾試圖對中國人口在此階段的巨大損失做出評估。美國傳教士哈巴安德於 1880 年在《中國紀事》中稱,中國在太平天國戰爭和雲南、陝甘「回亂」及北方五省大饑荒中的人口損失達 6100 萬,但三年後他修正了自己的這一看法,認為人口損失達8300 萬,其中太平天國戰爭造成的損失為5000萬人。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估計太平天國戰爭導致的人口死亡人數為 2000萬。這些估計並沒有建立在實際人口調查基礎上,因而不具學術理論意義。
新中國成立直至改革開放,大陸因政治因素未關注過太平天國戰爭時期的人口損失問題。直到1980年代後,在近代人口統計制度和人口資料整理兩方面才出現了一批有份量的人口史專著。
一、《人口與中國的現代:1850 年以來》認為太平天國戰爭給中國帶來的人口損失至少在1 億以上,直接造成的過量死亡人口達7000萬。
1999年,葛劍雄、侯楊方、張根福在《人口與中國的現代:1850 年以來》一書中對太平天國戰爭中的人口損失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主要戰場正是中國人口最為稠密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五省, 1851 年這五省擁有的人口總數為 170366348 人,佔全國總人口的總數近40%。根據宣統人口普查的結果,1911 年這五省總數僅有 104808294人,絕對數量減少了 6500萬人。由於戰後人口的增加,這五省在太平天國戰爭中的人口損失必然多於此數。
「如果假定這5 個省仍以 1851 年前的人口增長速度增長,那麼,1864 年這5個省的人口數應達到1.77億;而根據 1911 年的人口數逆推( 仍然按照戰前的人口增長率),1864 年這5 省的人口數最多僅 9000萬,那麼在太平天國戰爭中這 5個省人口損失數至少達8700萬,這包括了直接死於戰爭的過量死亡人口( 即超過正常死亡水平的死亡人口) 和出生率下降導致的人口減少。中國傳統社會的出生率大概為40‰,假定戰爭使出生率下降一半,即 20‰,那麼 13年間,因戰爭而少出生的人口為 3300萬( 戰爭與饑荒直接影響人口的死亡率,而對於出生率的影響相對較為間接,較少) ;實際上,太平天國戰爭除了在少數地區,並沒有持續 13年之久,以上「少出生人口」的估計偏高,因此太平天國戰爭給這 5個省直接造成的過量死亡人口至少達 5400萬。如果再考慮到太平天國戰爭的其他戰場湖南、廣西、福建、四川等省的人口損失,那麼太平天國戰爭給中國帶來的人口損失至少在1 億
」
以上,直接造成的過量死亡人口達7000萬。
」
二、《中國人口通史》認為太平天國時期人口減損總數當在 7500萬以上。
2000年,路遇、騰澤之在《中國人口通史》中對太平天國戰爭中的人口損失僅作了大概的估計,他們從戰事最多的江蘇、安徽、浙江三省的人口統計分析入手,江蘇省在太平天國革命爆發的咸豐元年( 1851 年) 人口4430 萬,其後由於戰亂長期沒有人口統計,只剩下 1982萬,減損2448 萬,基本上是死於戰亂。因為同治十三年以後的人口,就是在所剩1982萬這個基數上,一年一個統計,每年只以十幾萬人口繼續增長著,中間並無突然大量增加的現象,說明沒有大批流散人口入籍的問題。江蘇、浙江的人口數據是戰爭結束後 10 年的統計,即有流散人口入籍也已安排完畢。因此他們認為,人口減損總數當在 7500萬以上,佔全國總人口17%。
三、《中國人口史》第五卷《清時期》認為太平天國戰爭中蘇、皖、浙、贛、閩五省人口損失大約達到了7000 萬人。
2002年,晚清人口史研究專家曹樹基在《中國人口史》第五卷《清時期》展示了他對這一課題的最新研究成果。他研讀了明清政府的多種人口文獻、3000 多種縣誌、府志和省志以及100 多種時人的著述和筆記,在基於他們以前所建立的方法的基礎上,以「府」為基本單位完成了從明代到民國初年的人口審定與推算,並對太平天國戰爭中江蘇等七省人口損失情況進行了推算。
曹樹基估計太平天國戰爭中蘇、皖、浙、贛、閩五省人口損失大約達到了7000 萬人。戰爭爆發時的1851 年,中國人口大約為4. 3 億,太平天國戰爭使中國人口損失了 16. 3%,即人口損失了六分之一。若以五省計,戰前人口約為1. 57億,人口損失了大約45%,幾達戰前人口的二分之一。
四、太平天國戰爭時期人口損失嚴重是事實,那麼,是何種因素造成的?
隨著人口史研究的深入,人口損失原因逐漸成為學界關注的一個話題。葛劍雄等的《人口與中國的現代化》一書認為:
「太平天國戰爭期間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造成了數以千萬計的人口死亡,但江蘇、安徽、浙江的死亡人口中,只有30%是直接死於戰爭本身,其餘 70%則是死於另一種烈性傳染病——霍亂」。
作者對造成人口損失的原因做出了這樣的分析:
「當時戰爭基本上仍然是冷兵器與原始的火器混合性的戰爭,很難想像雙方軍隊運用如此落後的武器能造成幾千萬人的死亡。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戰爭破壞了正常的經濟生產秩序,再兼雙方軍隊掠奪了平民的食物,造成了大饑荒;
而救災系統已被戰爭徹底破壞,戰爭又持續不斷,因此人口處於一種長期的飢餓狀態,營養不良,身體抵抗力嚴重下降;此時由於戰爭死亡人口的屍體無法得到及時的掩埋,空氣水源與食物必然遭受污染。『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其原理也正在於此。
」
參考資料:太平天國戰爭時期人口損失研究述評
太平天國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幕滑稽劇。甭管什麼宗教都是博愛不殺生,洪秀全卻不,他就創立這麼一個教,叫做拜上帝教,目的是反政府。
太平天國帶來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次災難。僅蘇、浙、皖、贛、閩五省,人口過量死亡就多達7000萬。中國當時最富庶的地區,經濟受到極慘重的打擊。太平軍所到之處,文化受到無法彌補的破壞。人類歷史上傷亡最大的戰爭是太平天國,其次才是一戰、二戰。太平天國使中國的人口由原來的4億減到了2.4億
由於我黨是革命建黨,所以文宣部門對於所有的農民起義的態度都是曖昧的,教科書上對於農民起義從來都只談積極意義。教科書上是不會說老洪殺了多少人的。
過年的時候去了次鄉下親戚家(奶奶的親戚 我是第一次去 位於蘇南地區魚米之鄉)聽老人講村子人口變遷乾隆時期約150戶天平天國後20戶同治中興後50戶民國至49年40戶現今100戶
說死這麼多基本上都是不負責任的研究,第一引用的史料失事,清朝一直沒有全國性的人口統計報告,尤其後期很多行省都沒有資料,簡單把以前包括該省的人口數據減去後來沒有該省的人口數據自然是少了很多人。還有戰爭,人不逃荒么?一個地區在冊人口減少除了死亡還有往其他省份跑的啊。再有就是戰後基本上政府基層失效了,數據肯定有遺漏
太平天國時期,可以參考波爾布特德 紅色高棉。
所以一句話,到底誰該對戰爭死亡人口負責?
可以去參考史景遷的《太平天國》和另一個美國人的《天國之秋》
上億,不過十分之九的人死於饑荒或疫病。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西非聯軍攻擊拒絕下台的甘比亞總統?
※歷史上殺人最多的冷兵器是什麼?
※二戰時候的美軍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能吊打現在的一些中小國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