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90後如何崛起?

現在的90後,已不再是大叔,慢慢的老去。這個時代是我們的嗎?可能21世界眼裡看不到90,只有80、00,我們的90被時代磨滅。如何找到我們90,證明這個時代是我們的,崛起於歲月的光輝里。


90後只是16歲到25歲的人的別稱。

80後是26歲到35歲的人的別稱。

00後是6歲到15歲的人的別稱。

80後、90後、00後的意思80年以後、90年以後、00年以後10年內出生的人,你跟6歲的小孩較什麼勁?你跟奔四的人較什麼勁?我告訴你,XX後這不過是一些平庸的文人發明的庸俗的概念,做不得數,而那些因為自己年長而嘲笑別人年幼的人,就是這樣平庸的人,而依據80後90後的標籤來定位自己,與靠星座招聘是同一水平,誰要真信這個,純屬智商問題。

16歲到25歲的人們比起26歲到35歲的人們顯得沒有什麼成就,甚至幼稚、白痴一點,這有什麼了不起?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你能反抗自然規律么?

所以90後只是一個偽概念,90後怎麼怎麼樣更是一種偽概念,所有的提到90後一切場合,都可以換成16歲到25歲的人們怎麼怎麼樣,一旦你破開語言的迷霧,你就會發現生活的事實,人生的真相。

想當年80後也一樣被平庸的人污衊、嘲笑,如今這種平庸的惡習又被平庸的俗人繼承下來,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這才是一種劣根性!

雖然最近因為找工作原因我也迷茫,不過看到你這個問題描述真是氣炸了,題主你邀請我真是找噴呢,至於你被時代磨滅,那是你的問題,不是90後的問題,到了時機金鱗就會越過龍門,該頂上的繼續頂上,平庸的仍然繼續平庸。

你的問題在於,比起你對事實的了解,你想得實在是太多。


這是我之前寫的一篇文,希望能有參考:D

如果小時候的我知道自己長大後居然會有在一家大數據公司工作的光陰的話應該會瘋掉,畢竟自己從小數學就沒怎麼及格過。

我是一名政治生,也是一名經濟生,老師教會我要辯證地去看待每一個存在。數據是個死物,是個已經成為事實的阿拉伯數字群組;數據又是個活物,它可以讓思想讓行為在人的面前再度活化。而洞察,就是數據的活化基因。這也是我覺得自己在數據領域唯一能做的事情。

數據是這麼來的:一個人從自己心理最底層的需求出發,通過腦部中樞神經指派命令給四肢軀體去完成一個動作,而這個動作的過程或結果則被記錄為數據。洞察,就是分析者從那些「死去」的數據中回溯到一個人或者一群人心底里最原始的需求。這就是洞察。

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標題:「大數據告訴你」、「大數據跟你說」。然而,所有數據意義的告知者並非數據本身,而是數據的洞察者。他或者他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去觀察去判斷一個數據的回溯脈絡,從中窺探數據隱藏的含意。所以,千萬不要覺得數據會說話。記住:說話的永遠都是人,永遠都會帶有個人主觀性。

15-25

這是90後的年齡跨度,15歲到25歲。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大家常說的90後可能是一群初中生,可能是一群高中生,可能是一群大學生,也可能是一群已經工作了2年的社會人。他們的年齡分布讓他們生活在不一樣的環境下,接觸著不一樣的知識體系。

以前人們常說3年一代,自從有了互聯網,自從移動端高速發展,現在一代縮成了1年,甚至更短。試想一下如果你1年不上網,你還能跟上現在的節奏嗎?還能知道身邊的朋友在聊什麼嗎?還能知道大家為什麼聽到優衣庫就會邪惡地笑嗎?

這是被揉碎了的一群人,是群體割裂和個體分裂的一代。

網上流傳著的關於90後的各種詞雲,各種標籤,我認為大多只能以偏概全。90與95已經不是一代人,甚至90和91已經不是一代人。在這種前提下,表象行為便不具太大的可考價值,真正有參考價值的是人心底里的共性需求,無論在哪個年代。

孤獨-熱鬧

中國90後人口大約有3-4億,其中獨生子女約佔75%。也就是說4個90后里面約有3個是獨生子女。

「孤獨」是在網路上經常看到的屬於他們的標籤,這似乎那麼理所當然。因為90後的父母多為雙工,所以他們經常只能一個人呆在家裡,獨居獨處。由此導出:他們是孤獨的一代。

而孤獨,在多數人看來並不是個褒性的辭彙,所以必然是每個人都希望逃離的一種狀態,因此會得出90後因為「孤獨」從而產生了很多負向的行為,例如自我封閉,例如厭世。

是的,他們在單獨里成長,但並不代表他們想逃離「孤獨」。從小就有兄弟姐妹陪伴的我,曾經也以為獨生子女會感受到單獨帶來的不爽。後來發現,當你從來都沒有另一個玩伴出現的時候,你不會覺得一個人玩就是一種孤獨。就像你一直都用叉子吃東西的時候,你不會覺得非得用兩根筷子才能夾菜一樣。在他們眼裡,這種孤獨是一種自如的空間。

另一方面,沒想逃離孤獨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喜歡熱鬧。

相反,他們能悠然地遊走在孤獨和熱鬧之間,他們樂於如此享受,而且從未想著非得在這二者之間尋求平衡點。

為什麼要孤獨?因為我可以在孤獨里找到自己的空間和樂趣。為什麼要熱鬧?因為我可以在熱鬧里找到一群人的樂趣。

所以,在互聯網產品層面上,如果你是給我孤獨時候用的,請給我空間感和獨立感,如果你是給我在熱鬧的時候用的,請讓我能放肆地宣洩。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你要分清楚自己的產品是具體給哪類場景用的,是「真孤獨」,還是「假孤獨」,是「真熱鬧」,還是「假熱鬧」。

「真孤獨」是真正給用戶一個個人使用的空間,滿足個人獨立存在下的需求。「假孤獨」是給用戶創造一個類似孤獨的場景,滿足他們個人空間感的同時提供給他們對外傳播孤獨感的功能或渠道。「真熱鬧」是提供給用戶一個多人分享或應用的功能或場景,有效地營造氛圍。「假熱鬧」是讓用戶即使在獨立的狀態下也可以完成與多人分享或應用的功能或場景,讓其能對外宣揚自己在此時此刻並不是一個人。

這是四種不同的細分心理狀態,切勿讓自己的產品有求必應,大包大攬反而會讓用戶沒法從你的產品中體驗到良好的心理滿足感。

「我」,是90後提及率最高的一個字。在社交媒體日常表達中,「我」的出現頻率比80後要高出約8%,比60後高出將近15%。

為什麼會這樣?關於60後,現在他們已經成為長輩了。更多的說話習慣是自上而下,就是會對著晚輩說話。他們說的更多的詞是「你」、「你們」、「你們應該怎麼怎麼樣」。而90後更多的提及「我」。他們有強烈的表達自己想法的慾望,而他們的想法大多與自己相關。比如「我要」、「我想」、「我想要」。可他們的想法常常不被認同,因為他們還不大,因為他們還是「孩子」。

90後有想法該對誰表達?如何表達?表達了又怎樣?這是互聯網產品及運營需要解決的問題。

現在

90後的網民有2.77億,是在指尖上長大的一群。網路培養了他們很多慣性,其中一個就是速度感。

他們不再像以前一樣,願意提筆給心愛的姑娘寫一封長長的信,願意等郵差騎著單車送信到姑娘的門口,傻傻地等姑娘回信,然後分分鐘等個一年半載了。他們要的是快速反應。要的是馬上,立刻,現在就要!

據數據統計,如果一個移動端頁面載入時間超過5秒,就會有超過70%的用戶會流失。5秒,僅僅是以前的人們提筆寫兩個字的時間而已,但是現在的90後已經等不了了。如果我現在拿不到,那我寧願不要。這就是他們的態度。

不要讓你的產品死在5秒里。

90後出生在歌舞昇平的年代。

他們中最大的童鞋也約是8歲的時候就開始在每個暑假看還珠格格看各種快男超女節目了。所以他們腦子裡接收到的信息是:這個世界很好玩,文化娛樂節目是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這種文娛屬性在他們心裡植根和延展。包括:

一是喜歡有挑戰性的遊戲,競爭意識很強。而且當這種競爭意識被勾搭起來,就不會像以前的人們那麼藏著掖著的。「我就要打敗你!」是他們會在遊戲中說的話。所以,諸如PK邀請之類的機制能夠激發他們內心的好勝激素,更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例如微信運動,有些人就在明著暗著較勁兒:不行!我明天就要比你多走一圈,我要佔據你的封面!

二是重在參與。你會發現每年的藝校考生是越來越多了,參加各種文娛比賽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如果你有採訪他們,你會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並不是真的抱著非得考進院校不可的心而來的,而僅僅就是為了走這一遭。他們要的是一種體驗,而不是一個完美的結果。因為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他們只希望自己的人生不是張白紙。

三是願意為有興趣的東西付費。其實這個首要因素是他們現在的生活水平相較其他年齡層高,有錢就很容易任性。現在很熱的社群經濟,就是讓這群人首先對自己的產品感興趣,進而掏他們的腰包。

四是接受度大。覺得正兒八經的東西已經過時了?No,其實他們能接受,像知乎,像在行。覺得有的想法太不正路?No,他們要的就是那麼無厘頭。只要你去創造一個場景,給一個充足的理由,他們是很願意到裡面看一看,體驗一把的。

所以,不要給自己的產品太多局限,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他們的「限」在哪裡。

你是什麼人?你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些問題到了90後身上變成了一個沒法說清楚的事情。90後是個體分裂的一代。他們接收了多元化的思想。所以在性格上,在角色上,都被分裂了很多重。

我們團隊有個姑娘,90後,是個程序猿,特別文靜,開心的時候會捂著嘴扶扶眼鏡笑一笑。誰能想到她下班後還是一個樂隊的鍵盤手,在樂隊里激情四射?在這個時代,每個人的生活里多了很多可能性,甚至會存在相對立的愛好。

在做產品研究時用戶畫像中,我更關心的是用戶的興趣圖譜。用戶的身份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指尖的流向。

「裝

他們需要的是「裝」,而不是真的裝。

為什麼對一個字的要求會如此分裂?因為這是對兩個不同標的的要求,一個是對產品創始人及團隊和產品故事,一個是對產品功能。

對於產品創始人及團隊和產品故事,他們不要真的裝。你可以走情懷,但不能編情懷。他們比誰都崇尚真實。你是怎樣就怎樣,色鬼就別給我裝和尚。如果你真誠地告訴我你是個色鬼,我反而覺得你只是對某方面有偏好而已。至少你是個有追求的人。

他們要「裝」:你的產品得讓我拿出去的時候可以裝裝13。無論你走的是呆萌痴酷炫哪條路線,你都得滿足我「裝」的需求。裝深度,裝可愛,裝小眾,裝文藝……總而言之,你要讓我可以裝成在某個或者某些使用對象面前是一個特別的人。我不要從眾,不要跟風。我要證明給你看:我,只有一個,而這一個我是特別的,是有風格的。而且我是打心眼兒里這麼認為的。如果產品裡面讓我覺得自己是被批發被量產的其中一員,那我們很快就會喪失新鮮感,從而離開。

不裝,可以讓你的團隊走得更遠。「裝」,可以讓你的產品走得更遠。

理/夢 想

以前老師告訴我,理想和夢想不一樣。理想是有可能實現的,夢想是不一定能實現的。聽到答案時我覺得很疑惑:「可能」和「不一定」,不都是50%的實現概率么?

現在的90後告訴我一點,這兩個沒有不同。因為無論理想還是夢想,都是他們想實現的。只要他們想。

他們是極具想法的一群人。我們做了一個小範圍的想法調研,樣本量500+人。79.79%的90後表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92.28%的人希望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他們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無論這個想法是靈光一現的,還是他們一直都堅守的。64.49%人只能和身邊的朋友訴說,但大多數未被支持與理解。

90後,想法是有的,表達是重點,被支持和理解是關鍵。有想法我就要說出來,萬一實現了呢?

90後是一個極其需要被肯定和鼓勵的群體。

他們接收了社會很多現成的物質,那些物質不是他們創造的,所以常會被當成一個享用者而不是一個創造者。缺乏動手能力是他們常被打上的標籤。這是事實嗎?

他們也接收了這些標籤:奇葩,蛇精病群體。奇葩說裡面有一集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就是蔡康永在聊的如果你是同性戀,你要不要出櫃。蔡康永說如果出櫃的人數足夠多,那麼同性戀群體就不會被看成是一群異類,而是會被正常化,到時候他們就可以像所有男女朋友一樣光明正大地去收穫朋友和社會的祝福。

90後真的是奇葩嗎?我覺得不是。他們是「奇葩」的原因只是因為現在90後群體並沒有足夠強大,強大到讓社會可以很自然而然地去認同他們的想法。在這條驗證自己的路上,他們需要得到更多的鼓勵和肯定,去證明他們自己的想法並沒有錯,需要更多人告訴他們這個社會就是需要他們這樣的血液才會有快速進步的可能。忽略與否定只會讓他們像鴕鳥一樣把腦袋縮回到泥沙里,不再與你分享他們腦里的奇思妙想,那些可能會改變世界的奇思妙想。

人們往往會忽略,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點贊或者是支持,給到個人的時候功效會被放大。他們收穫的不僅是一個紅色的小心,更會收穫到一份認同感和自信。

他們需要別人告訴自己:你們是對的。

他們需要從心底里告訴自己:我是對的。

其實,當你們沖著這個題目點開文章,當你們開始去研究這一群90後,試圖去看看他們的思想和生活的時候,你們已經在心底里承認了這群人,這樣的所思所想,這樣的存在。

個人微信:licco23

歡迎勾搭:D


感覺這個問題是00後甚至是10後提的,這口氣,讓80後情何以堪。


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我們的。

我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

希望寄托在我們身上。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本人90後,在我的朋友圈裡面。大多數都是年輕的90後。

從小的教育,使大多90後,有禮貌,有素質。我們知道勞動不分貴賤,我們更能看到這個社會的陽光一面。我們更遵守規則。我們更知道理性愛國。

上次我們實習時,中午高溫。一個老人摔倒在路上,沒人扶。這時候是幾個90後學生。上去扶起來了。在他們心中扶不扶本就不是個問題。

最讓我感動的是90後的生活態度。我認識的那些朋友,她們積極樂觀,知道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生活,學習真的忒別刻苦。

對於國家,知道國家不完美,但依然無比的熱愛它。並且知道從自身做起,改變社會風氣。


只要生產力保持發展,生產關係得以持續調整,年輕人總會是時代的主角。如果經濟停滯,你就看看日本年輕人有多慘吧。


年輕人在社會上的地位總是要低下一點,社會經驗也比較缺乏;很脆弱,想要強大,崛起;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要清楚自己所處的環境:很多90後在畢業後都被分散了,力量單薄,各方面受制於人。


這種語氣應該是05年以後出生的人問的,畢竟十多歲的時候也傷春悲秋,為賦新詞強說愁過


每當新一代年輕人步入社會的時候,總會出現一代不如一代的口誅筆伐。記得10年前,80後突然成了社會最熱門的話題,80後被公認是溫室里嬌生慣養的花朵,根本無法扛起社會的大梁。今天人們再次對90後充滿了不信任,公認90後腦殘、非主流、任性難管、毀掉的一代。

90後真的腦殘還是老人對新世界的恐懼?

90後真的是毀掉的一代還是90註定毀掉舊世界?

新人VS老人,新世界VS舊世界,是多餘的焦慮還是真的一代不如一代?

1,90後真的腦殘?

90後「腦殘」,與其說是90後的問題,還不如說是舊世界的不安。中國是一個劇烈變革的社會,10年時間整個社會都會天翻地覆,新世界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自然而然會與舊世界的觀念、習俗、文化格格不入。每當歷史的車輪將新一代年輕人逐漸推向歷史的中心時,舊世界的老人就會充滿了焦慮與不安。而這種不安往往使得老人不自覺捍衛自己的文化和習俗,對新世界的文化根本懶得理解,二話不說直接扣個腦殘的帽子以顯示自己的牛逼

當年80後接過歷史的接力棒時,整箇舊世界同樣充滿了不安,80後被扣了無數帽子。韓寒做為80後的代表在被老人批評其作品文學性差時,強硬回應:「文學算個P,誰都別裝逼」,一下子將矛盾激化到了極點。當時整個社會都覺得80後是垮掉的一代,社會交到這幫年輕人手裡就徹底毀了。然而10年後,80後不僅扛起了社會大梁,而且其優秀程度超過70後。當年給80後扣的那些帽子,完全是老人的故步自封、自以為是,是老人對新世界的無知與不安,但再多的不安都無法阻擋時代的進步。

如今90後再次被舊世界的老人想當然的貼上了「腦殘」標籤,幾乎是80後經歷的翻版。舊世界的老人,敞開心扉擁抱新世界吧,再多的不安、不熟悉、不舒服也要慢慢適應,因為那才是未來

2,90後真的難管?

經常有人和偽磚家抱怨:現在的90後真難管,現在90後不比我們70、80後,他們不順心就走人,現在的90後個性太強。偽磚家往往無奈的微微一笑。

關於管理。管理,管的是進度和質量,理的是人力資源、財力投入和其他各種隱性資源。優秀的管理者可以跨越人種、文化、地域,管不好90後,只能說明你太嫩了

關於不順心,如果工作沒有成長也沒有樂趣,換誰誰都會走。成長過程必然經歷的成長痛苦,如果一個人理解不了,不是對待90後的方式錯了,而是你用錯人了

關於個性,任何一個時代,沒有個性的人都終難成人才。平庸者大抵相似,優秀的人卻常常千差萬別。拋開某些欠管的壞習慣和臭脾氣,「個性」往往是對自己能力和見解力的自信,是成長過程中磨礪出的璞玉。

90後的問題也不是90後獨有的,幾乎是所有應屆生的通病。中國的大學,普遍沒有職業教育,再加上初入社會的信息不對稱和荷爾蒙帶來的不知天高地厚,應屆生身上常常表現出非常明顯的自以為是,分不清自己在企業需要擔當的角色,承擔的責任,怎麼去與人相處,怎麼去工作和怎麼去追求夢想。而這些壞毛病,一般經過1年左右時間的磨礪就會收斂,畢竟如果再荒廢一年自己的職業發展就開始走上耽誤之路。本能的危機和焦慮意識會讓他們明白到社會「先做人再做事」。 人都有這麼個過程,並且越是優秀的人初入社會就越所謂的「難管」,因為他們太自信,但對大部分人來講學習和成長都需要埋頭一段時間,說到底是職業教育缺失,也是年輕人成長過程中在心理上必然要走的階段

3,90後更優秀?

總體來講,這些年偽磚家遇到的90後,明顯比前輩更加優秀一點。當然,你得拋開經驗和閱歷因素來看。魯迅先生《風波》里的九斤老太總是嘮叨一代不如一代,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是一代人比一代人優秀,一方面歸功於經濟和社會越來越發達,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則是互聯網帶來的福利

人的競爭,常常不是從大學畢業那一刻開始,真正起決定因素是在他走入社會的前十年、二十年積累了什麼,養成了什麼品質,擁有什麼本質能力。過去的招聘經驗告訴我,大部分人的所謂經驗,用一個潛力好的年輕人,一般三個月到半年就會學會並且超越。70後、80後擁有的經驗必然會被條件更好的90後超越

當時間的車輪不可逆轉的將歷史重擔移交給下一代的時候,我們總會後知後覺,原來是我們跟不上了時代

更乾貨的分析可以關注我微信公號:偽磚家說經濟

最敢說真話的中國經濟原創乾貨

版權歸屬微信公號:偽磚家說經濟。轉載務必註明出處。


90自己禁錮在自我的世界裡,外面是那麼陰暗.寒冷。我們的心被自己上了鎖。


這是一個輪迴,不信你一百年後再來看。


豪情啊。題主,我在這裡承諾你。

我將代表90後崛起。

我將代表男性崛起。

我將代表文科生崛起。

我將代表中西部崛起。

我將代表中國崛起。

我將代表地球崛起。

我將代表銀河系崛起。

………………

題主放心吧。都會崛起的。


xx後,拖延症,處女作……

不要標籤化自己。


作為一名明天即將離校,將要和女友共度畢業之旅的失眠畢業生,對這個問題發表點自己的看法。

已不再是大叔小破孩啥時候是大叔了?大叔要有顏值,要有票子,要有經歷,要有那麼些成就。題主您佔了幾樣?如果都沒有,那麼對不起,可能若干年後我會在菜市場看到您並且尊敬的問候您:「師傅,雞蛋多少錢一公斤?」你以為大叔就是你們吸個煙,裝個酷,仰望45度天空來點小憂鬱就能演出來的?你沒點經歷和挫折能讓你成長?沒被燙過是不是還覺得燒紅的烙鐵煞是可愛萌萌噠?

我們的90被時代磨滅?怎麼讀都讀不通。是你中二還是語文老師的問題?

證明這個時代是我們的,崛起於歲月的光輝里。剛眼拙看了光輝歲月還在想喲小夥子不錯,還知道光輝歲月,是聽過beyond的歌吧。揉揉眼再看還整了個引介,是」崛起於「!挺有文化,應該不止90吧?起碼是個98,99.年的小破孩。

最後看來看去,話題相關只有個90後,再讓我們看看題主

回答的是挺真切,可怎麼看都像是還在上學的孩子說的話。

然而,我也無話可說了。


看到這種問題我就煩。啊,親愛的朋友們,美妙的春光屬於誰?

屬於我,屬於你,屬於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其實樓上都未理解好 題主的問題。

想像一下 我們現在擁有什麼樣的才能才能撼動王某 馬某 李某。上一代人的機會遠遠比我們好。就簡單的大學畢業包分配,這不是一點兩點差距啊,上代完全可以在家玩電腦收國奉收兩險一金。如果他們再出去創業了,那成果簡直令人感嘆。

另一方面我們有有什麼,全國那麼多學生,學校又大多敷衍掙錢,我們沒有發展反而不如社會。當然肯定有不斷提升,走上人生巔峰的勵志故事,但這個巔峰已經沒那麼高了。古有福不過三代,但是幾千億的資產,足可以讓你福10代朝上。

而且沒有那麼多的社會需求了,人們生活逐漸飽和,沒有再多時間考慮自己特別缺什麼,就像你逛淘寶買來買去還是那幾樣大家都有的東西。沒有需求就沒有生產力的提高。就沒有我們大多數人發揮水平的地方,所以大多數默默地給上代人的輝煌公司,打了一輩子的工。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銳波科技創始人孫宇晨?
二十九歲開賓士GLC如何?
現在的90後都覺得自己老了?
90後真的是朋克養生嗎?
90後離職的理由都有哪些?

TAG:90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