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Google和豌豆莢的offer,你會選擇哪一個?

1. 應屆

2. 都是碼農

3. 豌豆莢的移動搜索前景,在百度360之下,不是那麼明朗

4. 豌豆莢現在200號人

5. 谷歌北京,谷歌Mountain View,豌豆莢,都可以講講

6. 待遇上,豌豆莢有一些期權,不是太多。更累一些。

還是匿了吧……


有 Google 的同學問我這是不是我們發的「軟文」... 拜託,先不說良心,要是問這麼一條問題就能幫我們招到更多的人,那豌豆莢早該關門了。知乎上聰明人雖多,犬儒倒還是主流,也許這樣更顯自己聰明吧。

人家應該只是在糾結,真心誠意上來求回答的吧,大家真心實意答才是。

我的答案當然不能算「客觀」,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就好像當年我抱著去念書好還是去矽谷工作好的態度去請教開復,結果就到了創新工場孵化豌豆莢... 豌豆莢發出去的每個 offer,我都和 candidate 面談過,裡面也確實有不少人是拿了矽谷公司的 offer;坦白說,我自己對拿北京的空氣和矽谷的空氣競爭,也沒有什麼信心。不過,我自己做為既選過 Google、又選過豌豆莢的人,應該還是有點發言權的。

而則「最後一面」的很多內容,中文所謂「面試」,英文為「Interview」,「互相查看」也。我的目標也不是把人勸進豌豆莢,而是通過這次聊天讓 candidate 和我對對方都有更深的了解。「到哪裡工作」是個很重要的決定,「合適」最重要,把人忽悠了進來,人家覺得不合適做兩周就想走,對雙方也都是個損失;我還記得有個實習生離職前寫了封郵件給所有人,「我了解作為創業者的艱辛,所以我才沒有選擇創業」。豌豆莢不適合每一個人,這裡無意給人貼標籤,但總結起來,大多是在事業、生活、野心... 這些點的權重上,各有不同。

就像 @Cat Chen 從豌豆莢去 Facebook 的時候,我不也高高興興幫忙做 reference check 么 (應該有吧?不記得了...)?大家能找到自己更 dream 的 working environment,何樂而不為呢。

我自己的背景,可以參見我自己這篇文章:《在北京大學元培學院 2013 屆畢業典禮上的發言》。對,畢業的時候我去了 Google,然後又出來做了豌豆莢。Google 是我的 dream company,我從 03 年開始用 Google,一直到今天,整個 Google 的 Blog Network 幾乎所有官方 blog 每篇我都會讀,以至於我本科畢業的時候就給 Google 投了簡歷,沒有給任何一家公司投簡歷。這樣一家公司給我 offer,有什麼可猶豫的?

當然要猶豫,我是物理專業的,正道應該去美國念 PhD。這個糾結的過程上面那篇文章裡面有講到,就不再重複了。回顧自己在 Google 的三年,如果回到 2007 年再重新選擇一次,我還是會這麼選擇。當年的 Google 中國,就是家創業公司。Paul Graham 說 Startup = Growth,當年 Google 在中國業務發展速度遠比人的招聘速度比成長速度要快,以至於我還在實習的時候就被生拉硬拽去做一整個大社區產品的設計師,雖然最後花了幾年的時間仍然做得一塌糊塗,但得到的鍛煉確實很大,在失敗中得到的鍛煉。而我自己又是非技術科班出身,這三年的時間在 Google 的工作經歷,也完成了一個從「愛好者」到專業人員的轉變,實在受益匪淺。

2009 年年底的時候也面臨兩個選擇,是去 Mountain View (當時可能可以去 Gmail) 還是去念書,結果去找了趟開復,就變成創業了。開復有一句話特別簡單,你要去 Mountain View 什麼時候去都行 (事實證明也確實越來越容易,完全不是稀罕事了),要去念書更是,但趕上移動互聯網的潮流,五年十年只有一次 (這句話放在今天也仍然成立,豌豆莢做為趕上這個潮流的為數不多的創業公司,在今天的基礎下往下發展,想像力... 好了不自誇了,「不客觀」)。這也是個特別簡單、特別容易下定決心的 argument。

其實我創業還是去大公司是無所謂的,我內心到今天依然覺得如此,但我真的想有一個能專心做好產品、好設計的好環境。Mountain View 感覺滿足我的要求,而如果在中國的話,沒有哪家公司能滿足我的要求,只能自己做。而我又想抓住中國的機會,做出讓身邊人都喜歡的、簡單好用的產品。這樣的選擇題做下來,答案還是蠻顯然的,那隻能自己去做這樣一個環境了。

四年過來,想想 Gmail 好像這四年也沒有太多大的進步... 還是老話,Startup = Growth。又好比傳說中 Eric Schmidt 當年給 Sheryl Sandberg 的建議:

If you』re offered a seat on a rocket ship, don』t ask what seat. Just get on.

當然,如果你考慮的點是空氣會不會太稀薄、會不會很難受... 你確實不適合坐火箭,也沒有機會。

話說回來,輿論環境是不利於我們創業公司招人的。感覺在中國,反而大家都對大公司蹂躪小公司的故事更興奮一點是不是。我經常遇到人說我們不理性,太理想主義,但大多數情況下仔細辯論下來,不理性的其實是對方。比如說小公司不穩定... 我們 2010 年是和搜搜搶應屆生,2011 年是和人民搜索搶應屆生,中間也有和有道搜索、人人遊戲等等。現在呢?誰更不穩定?誰對事業更有長期的願景?誰的發展更快?

所謂「Follow your heart」,是做選擇的真理。我另外一位長輩稍微結構化一點,她說你凡事要問自己三個問題,「你是誰」「你要到哪裡去」「你怎麼去」,問完這三個問題,答案也就清楚了。

寫批批踢的間隙上來敲幾段,邏輯不是很清晰,請見諒。寫完這段文字的目標,不是希望看到這段文字的人將來會選擇豌豆莢,而是希望你的每一個選擇都不後悔。


看你想學什麼想認識誰,長遠來說就是看你想在中國發展還是在美國發展。(不考慮 Google 中國,也不考慮在美國若干年後回中國那麼長遠的事情。)如果要挑的話,那就是挑 mentor 和挑 project。在不知道 mentor 和 project 的情況下,你的前途就是擲色子,你怎麼挑最終還是講運氣,當然兩家公司擲的色子不一樣,所以概率分布不一樣。

我先說擲色子的情況吧。絕大多數外人給建議 insightfulness 的極限,也就是好像 @敬濤 的答案那樣子——加入 Google 有更高的概率被隨即分配到不重要的項目上,加入豌豆莢至少有不錯的概率能夠通過期權賺一筆。純粹從概率的角度上來說,這是對的。大公司更樂於分散投資,有更多的項目是實驗性的,在方向看起來不太對的時候就會砍掉止損。大公司也更依賴於龐大的中層管理者,意味著如果你的彙報鏈上有一個不太好的經理或者總監的話,可能會因為他的抉擇失誤或抉擇不能而影響你的項目。這種項目不可控的狀況會導致你失去對項目和公司的歸屬感,這確實是大公司的劣勢。豌豆莢不是不會砍項目,但這至少是個你可以跟 @王俊煜 坐下來很理性地分析的事情,而不會因為某些中層開完會突然你的項目就不存在了。所以如果兩家公司都不是特別在乎你,只是把你當一般員工來招的話,豌豆莢會好一些。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前途是擲色子,同時你確實有實力要求不要擲色子的話,你可以問兩家公司到底能讓誰來當你 mentor,能夠給你做什麼 project。如果兩家公司都挺想要你的話,他們是會樂意跟你談這些的,例如幫你約潛在的未來經理見面或者通話。你可以跟 Google 說「I really like Google, but I want to go to Mountain View and have a chat with my potential future manager and teammates in order to finalize my decision.」,如果你足夠牛的話,他們會樂意滿足你的。(據我所知 Facebook 對於 rockstar candidate 提出這類要求是會儘力滿足的。)你甚至可以很直接地問你潛在的未來經理「Why do you think I will succeed in this company?」,如果他無法提供一個有說服力的答案,那你加入這家公司就是擲色子了。

如果雙方都足夠想要你,理論上 Google 肯定可以開出一個超出豌豆莢極限的 offer。豌豆莢給你的4 年的股權在 4 年後能否值超過 20 萬美元?如果不能的話,Google 多給你一些股票是能在 level 3 合理的範圍內 counter 的。(當然長遠來說豌豆莢上市的增值能力無法估算。)豌豆莢無論讓誰來做你 mentor,Google 都可以找一個在業界做了 20 年的教授來 counter。豌豆莢無論給什麼項目你做,Google 都肯定可以找到一個影響力更大的項目來 counter。在「上不封頂」的前提下這個比較是沒有意義的,所以關鍵還是看雙方有多想要你。

有一些東西是類似於 deal breaker 那樣子的,基本上如果你選了就最終決定了你的選擇,讓你幾乎沒有 n 者兼得的可能性:

1. 如果你長遠來說想做產品給中國用戶使用,你只能選豌豆莢。美國公司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真的放開手去了解清楚中國用戶需要什麼然後滿足他們。去 Google 對這個目標毫無幫助。

2. 如果你長遠來說想做經理,並且不是為了滿足權力的慾望,而是希望幫助更多工程師成長,你只能選擇去美國 Google。在中國,你是學不會這種美國正統的管理學的。小公司可以說自己沒有權力鬥爭,但隨著管理中層的膨脹,總會引入管理思維非常中式的經理。

3. 我幾乎找不到任何選擇 Google 中國的理由,因為我完全不了解 Google 中國的現狀,所以不知道他們能提供的優勢是什麼。

4. 如果你因為家庭原因必須留在中國的話,因為我已經排除了 Google 中國,所以選擇豌豆莢。

5. 如果你很在乎空氣質量和食品安全的話,那你只能選擇美國了。

最後,如果你喜歡腦殘粉多一些的話,你就去 Google 吧,你看看多少人(包括微薄分享轉發)說不用想必須選 Google 就知道了。大多數人只知道大多數人適合什麼,但你就是你,你不一定是大多數人,只有你自己能為自己做出合理的選擇,當然也只有你自己對此負責任。


職業OFFER忽悠來解答下

對於應屆選擇OFFER的因素:平台知名度,項目組的氛圍和直接上司的風格,受重視程度,薪資水平

平台知名度,這個沒什麼好比的,雖然豌豆莢是我的客戶,雖然豌豆莢在微博,知乎上被傳的是非常神奇的公司,但是大GOOGLE爆你幾條街沒有什麼問題。平台知名度的優勢在你今後選擇跳槽或是選擇創業會有很好的體現。說的誇張點,但凡互聯網企業,你只要是GOOGLE出來投遞履歷的,我就是上綱上線也給你設個崗位,whatever,有一輪面試是至少的

項目組的氛圍和直接上司的風格

這個不只是適用於應屆生,對於有工作經驗的人跳槽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點

你是牛B,你是有潛力,但跟直接上司不合拍有蛋蛋用。你要是碰到一個技術能力不受你認可的LEADER,同時幾個自恃甚高的產品經理在你周邊天天BB提需求,你感受下。見過挺多baidu的想去ali,ali的想去QQ,QQ的想去baidu,問起原因,你可以感受到對方一副看盡公司滄桑,不會再愛的感覺。baidu的狼性,ali的會議,QQ的內鬥,還有個共性,大公司中層領導的臃腫。當然這些都無可厚非,你只要在項目組上做的開心,乾的開心,同時有一定的資源傾斜,項目水平上不斷跌進和晉陞成長機會,其樂融融。

受重視程度直接參考項目組的情況,誰不喜歡被當個寶。

薪資水平 應屆這方面的看法比例可能沒那麼重,豌豆莢的OFFER對比GOOGLE,優勢在期權,這個需要自己掂量

BTW,這種問題上知乎來問,確實不是個好選擇

即便有在2家公司都呆過的知友給你分析優勢1,2,3,4點,劣勢1,2,3,4,5,6,7點 與你的參考意義也並不大,因為別人不知道你具體入職的項目組,你做的具體技術方向,你OFFER薪資的差距有多大,2家公司跟你溝通的時候你能感受到的一些東西,在你多維度的選擇OFFER因素中對你最重要的是哪點。外人根本不知道。

PS:如果我拿到這2個OFFER,我一定在艱難的對比2家公司優劣勢1,2,3,4,5,6,7點後,輕鬆寫意的選擇錢多的那家。(TX(調戲)下)

PPS:不TX,如果是我的話,我一定在艱難的對比2家公司優劣勢1,2,3,4,5,6,7點後,愉快的選擇GOOGLE,因為他叼的全世界都知道。


據我了解Google中國在劉允擔任CEO時期,Goolge因為一些服務拿到美國去做,大陸這邊的產品有些相繼被停,有些員工比較迷茫,進而傾向於先把孩子生了再說,完成人生大事。所以有個觀察是去Google中國這邊電梯里總能看到孕婦。現在劉允離開Google中國,去了360擔任要職,Google中國這邊還不清楚誰將擔任新領導,新上台的老闆會是什麼風格。當年李開復離開Google中國後,有些員工就自然在新老闆上台之後不適應或者政治鬥爭失利,也有一些乾脆追隨李的聲名和事業,加入了創新工場。

豌豆莢是創新工場孵化的,其3位聯合創始人中2位均有過Google中國的工作經歷,均是在李開復在位時期。而且據我了解,豌豆莢的風格也有Google遺風。尊重技術,團隊氛圍較開放、平等和矽谷范。其文化和價值觀也相對業內一些公司更加「老實」,工程師文化決定其不算太野路子。

以上是一些對公司大概情況的觀察。當然如果你去Google美國,那另說。兩個比,我推薦豌豆莢。創業公司發展快,能幹的事情多,也有的學,豌豆莢將來可能性還是挺多的(自己上市或者被阿里等BAT大公司收購)。Google核心產品在美國矽谷。對了,相對Google中國,如果你想在跨國大互聯網公司中國區工作,我還推薦雅虎中國研究院。

選擇工作除了要看公司大概情況,Offer給出的薪水,還要看個人直屬領導的風格。如果有機會,可以找找內部員工以及離職員工,聊一聊這家公司的情況以及領導的情況,這樣能幫助你判斷人之間人與文化之間合不合。

聯繫最近看到其他行業有的公司項目組長在一年左右能趕走6位直屬下級,辱罵加諷刺下屬,提前打聽下這種事情完全可以避免。

祝題主能找到自己合適的工作,走出迷茫。盡一切可能去尋找信息幫助你判斷,不要停在猶豫不決當中。


google翻牆出去啊


無所謂吧……看哪個順眼去哪個好了,不覺得有那麼大影響。

去Google要看去哪個team做什麼project。Google太大了,不能一概而論。

至於事業上的前途和經濟上的錢途,去這兩個地方恐怕最後都沒什麼大影響。兩個圈子都不好混,都要看自己的實力和各種邪門的運氣。


請跟隨自己的心。

從來就沒有更好的選擇。


為了充滿美食的食堂,也會去谷歌吧..

正經的說,我自己就畢業去了一家【連期權都沒有】的創業公司,而且比你拿到的OFFER差多了,可以說是個屌絲互聯網公司吧,為了這個拒絕了一個比較成熟的互聯網公司的OFFER。做這個選擇是因為前者的崗位我覺得更有發展,更能鍛煉人,後者的話發展不會太大。而且前者是部分負責人直接把我帶過去的,當時覺得還是不錯的。

後來必然是後悔了....不要以為去創業公司就一定會受到重視,就像不要以為嫁給窮小子他就一定會把你視若珍寶(樓主是男的,這個比喻可能不適合...)。你從一個成熟的大型公司出來能做的事情不是從一個創業團隊中出來能做的時候一樣的,就是錢也差得遠了;如果你以後想要繼續進修出國之類的,那GOOGLE就更適合了。


選豌豆莢。

1、谷歌是一個很牛*的公司,這個是眾所周知的。牛在哪兒呢?牛在公司文化和在互聯網行業目前的地位,以及各種不能說是腦殘粉的粉的各種膜拜頂禮的傳播。這就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這個么牛的公司和你有什麼關係?你是他的核心員工嗎?你3年以後能成為他的核心員工嗎?他的牛*除了在簡歷上的谷歌2字你還能得到什麼?現在肯定會有人說,谷歌的數據,谷歌的技術基礎……我承認這些不是小體量的公司所能夠給予的,但是這個在未來競爭和職業選擇上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尤其是在目前國內的情況來看,不只是你的技術背景積累,關鍵在於你能不能解決實際的技術問題。

2、豌豆莢是個比較成功的創業案例。我看不懂以後這種應用搜索或者應用管理的未來,也不懂什麼搜索的問題。這種公司的前景能有幾年我就不去多說和評論。可是豌豆莢的技術基礎,風格是在圈內少有的。是一步步做出來的,而且至今創業的心態和風格還在。他的內部風格很happy,但是他周六要上班,實在不是敢恭維。

3、談談你下一家去哪兒。都說從谷歌出來可選的餘地會大,從品牌和競爭角度是的,會讓你有更多的面試機會,但是能不能拿到很好的offer就要更多的看你3年在谷歌做了什麼。豌豆莢也是一樣。所以這個沒有太多的說的,以豌豆莢現在的名氣,只要你投遞簡歷,基本上每個公司都會見一見的。

4、說說錢。我一直覺得豌豆莢會被賣掉或者買掉,你有少量期權可以換一部分錢。當然要是運氣好搞上市,也會更爽。在谷歌3年也就是正常的工資漲幅。是可預見的,以我得性格,我不會做這種,都可預見了沒什麼意思。

5、你運氣好,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這幾年草創和兼并,碰上了還不趕緊在裡面游一圈,要是你長期在這圈混,不覺得可惜嗎?再說,以你剛畢業就能拿到這兩家對技術要求都很高的offer,想必也是天生麗質,精明聰慧,就憑這個過兩年想去大公司有的是機會。如果你現在工作2年,想去大企業見識見識,或者你現在32歲以上,想找個穩定養家,我肯定會建議你去谷歌的。

6、扯句淡。趁年輕,趁你的發線還在額頭上沒在腦門上,趁你的肚子還是個肚子,趁你的臀線還優美,趕緊拼一下吧。


開神馬玩笑

都200+了,一個應屆還能混成咋樣? 要是20+還可以考慮


清華和藍翔選哪個?!


選谷歌。

3年之後如果你想跳槽,從谷歌出來的競爭力大,還是從豌豆莢出來的競爭力大?

創業公司發的期權,最後有機會成功套現的少之又少;

畢業生選擇加入小型創業公司一定要慎重,往往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在知乎,豌豆莢和魅族,都很厲害的樣子。


你可以去了解一下,現在國內之名的創業公司的那些創始人們,他們在畢業之後到創業之前的那段時間在幹嘛,然後你應該就可以做決定了。


1、作為一個應屆生,我相信google給你的入職培訓都會比在豌豆莢工作一年來的實惠,不管是國際胸懷、個人情懷還是職業人生

2、豌豆莢的產品線很單一,又有巨頭競爭,將來的命運不是賣了就是倒閉了,同時期權又是一個最不靠譜的東西,就算將來給你兌現了,我想那點期權換的錢還沒google的工資高呢

3、你看看豌豆莢那些老大們哪個沒有大公司背景

4、在中國能拿到google的offer,相比實力必定非同小可,你會甘心在一個小創業公司裡面跟著幾個不要命的創業者屁股後面?他們吃完肉你還會有湯嗎(從給你多少期權就可以看出)?你願意一直給他們打工?他們的人脈資源可是遠遠大於你的。所以去google踏踏實實地干幾年,自己再出來創業,想必你的資源即使不能幹掉豌豆莢的boos,應該也能幹掉幾個你現在仰慕的豌豆莢大牛,特別是天天上知乎的,秒殺之

5、以後跳槽,以豌豆莢現在的名氣,人家最多是見見你,給你倒杯白開水,給不給offer還得看自己的實力,可憑google的名氣,我想人家一般都會請你喝杯咖啡,一般情況下都會給你一個offer,實力強就給你一個special

6、我想知道,豌豆莢,是誰給你這麼大的勇氣,刷知乎的屏就算了,現在連微博都不放過


選擇谷歌。

在起點和環境兩個緯度看,谷歌的offer就好比一個認證,有了這個可以奠定較高的職場口碑,也就是「社會地位」的起點高;谷歌好比一棵大樹,成熟且充滿年輕的思維,職場挑戰不比創業公司少;而且高手如雲,交流、切磋成長更快,視角和判斷力培養都會不一樣。創業公司對自學和獨自戰鬥的要求太高。


看了應屆生三個字就沒往下看了,去Google

我畢業那年有師兄跟我說:去創業公司年年有機會,去頂級大公司的機會不是很多

我其實有些後悔沒有珍惜這個建議。而且我要加一句,特別是作為一張白紙加盟頂級大公司的機會只有一次。

其實題主可以關注一下,如果能寫的話,有哪一個創業公司的招聘宣傳不是寫的:核心骨幹或創始人來自Google/MS/Facebook/{{其他著名公司名稱}}...

在大公司唯一的擔心是人浮於事,溫水青蛙,但是我覺得這個更多的還是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問題。從學習上來講,大公司人員和環境條件都要好不少。

加入小公司,想要快速成長或者快速致富,這很好,但是事實情況是你加入的這家公司不會很快速的成長,弄不好就夭折了。

這是因為你還小,還沒有辨識力,容易被忽悠。

至於豌豆莢,三年前還可以算創業公司,現在...


有句話你可以參考下:真正的牛人應該擔心的是有沒有機會去有潛力的創業公司,對於他們來說,想要去大公司,隨時都可以,具體到這個問題,關鍵還是看題主在意什麼了,若是見識眼界視野等,那就去國外,如果是謀求這輩子衣食無憂賺錢多多,可以去豌豆莢賭一把,移動互聯網的機會窗口不會一直都存在,機會就是這麼一個,根據@Cat Chen 的意見,經過計算,Google美國還是要比豌豆莢多出不少,具體演算法見評論,有兩個公司的確切的數字信息。正如我們12年初有個師兄@王淮 來學校做講座,講述他年畢業,有Facebook和Google兩個公司offer,Facebook相對期權多一點,工資類似,最終他經過艱辛選擇之後去了這家當時不知名的小公司,到11年的時候,他就功成身退,回到了國內,現在當了天使投資。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的選擇,如果你足夠牛,你過兩年還是依然可以去Google,但是豌豆莢的機會怕是一去不復返了。

-------------------------------------------

九個月後再回來看這個答案,發現自己的答案已經被心裡的感覺顛覆了,如果有兩個offer:一個Google,一個豌豆莢,此時的我一定會毫不猶豫選擇Google,Google可以說是每個技術人的夢想,同時在年輕的時候,去外面的世界闖蕩對自己還是有很大的好處,技術氛圍 or 個人經歷 or 待遇發展 應該都比國內要好很多。


這是一道送分題


奇虎360 (QIHU) $87.07

----------

google牛人更多,期權上市才有用,像360,我有同學3年前,畢業(2011)就去360給的500,股份高的時候80$多。期權滿一定年限才能賣出。

本科同屆同校兩大牛今年研究生畢業(2014)去了google美利堅總部,又看浪潮之巔對google有不少好感,了解到今年畢業的一讀研同學也做好一年計划去google。美利堅總部google挺誘人,北京的不太清楚,看崗位吧。

個人不看好 碗豆夾,再說憑你現在的閱歷也看不出未來互聯網發展趨勢,光看你問這個問題就是知道了,賭在 碗豆夾,個人感覺不值,但也不排除像360那個的股票收益,相當於3年發個20萬塊獎金。

匿了


推薦閱讀:

學數字媒體,什麼職業適合我?
剛入職的正確姿勢應該是怎樣的?
動物科學專業以後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收到了Bloomberg和Google的實習,應該去哪個?
實習期被刷,何去何從?

TAG:豌豆莢 | 職業規劃 | 谷歌Google | Offer | 個人職業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