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台灣、韓國電影逐漸崛起?內地香港電影缺愈來愈失張力、涵養、活力?
偶爾還是會懷念曾經的香港情懷電影,而現在卻全是《寒戰》《毒戰》《心戰》...為商業而電影...
節前為公司寫了篇《綜藝報》的約稿,也不知道發沒,正好說的是港片「X戰」的事情,標題是同事定的,我都不知道叫啥,就截取其中一部分發這吧,請勿轉載到微博等處。
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逆戰》、《寒戰》、《毒戰》、《激戰》,四部以「X戰」為名的華語電影接連上映,且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除了遠赴海外,以成龍電影級製作規模拍攝的動作片《逆戰》,其他幾部影片的投資規模,相比古裝和戰爭大片略低,但比起愛情、喜劇等其它類型片則要高很多,是近年內地賣座華語片中難得的,中等投資規模、主打男性觀眾市場的一類影片,也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最能代表香港電影的幾大類型之一。
《逆戰》主打成龍《警察故事》系列和吳宇森電影式的動作槍戰,《寒戰》在《無間道》式的犯罪片基礎上加上了辦公室政治的一些元素,《毒戰》是延續杜琪峰紀實風格的緝毒警匪題材,而《激戰》則是熱血的擂台搏擊,在這些經典的商業片題材上,香港導演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相比之下,內地的導演則普遍缺乏相關的拍攝經驗和製作能力,近年來也僅有高群書等少數幾位導演有所嘗試。這幾部題材各異但都繞不開動作、犯罪、警匪等商業元素的類型片的大賣,體現的是香港導演集體北上多年並經歷了愛情、喜劇等失敗嘗試後,借勢內地電影市場的規模增長,同時摸清了內地電影消費者的觀影習慣,將自身在商業類型片上的優勢與內地電影市場成功結合,創造出了一批帶有老港片特徵同時又符合內地觀眾口味的新港片。香港電影黃金時代,包括武俠、動作、警匪、槍戰、黑幫、愛情、喜劇、賭博、三級、驚悚、恐怖、鬼怪等各種熱門題材可謂百花齊放,且成功的影片大多嫁接了多種類型元素,形成非常有趣的新的類型影片。武俠片是其中最早進入內地市場的,也是最早被內地導演複製和延伸出古裝史詩大片的類型。隨後,港產愛情片、港產喜劇片先後登陸內地市場,但其普遍出現的過時和不符合內地觀眾喜好的特點導致其迅速被內地原創的同類電影,如《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圖》等打敗,只有銀河映像出品的《單身男女》、《盲探》等能夠保留一席之地。「X戰」系列則聚焦於動作、警匪、槍戰、體育(搏擊)等帶有暴力成分,主打男性觀眾,體現雄性荷爾蒙的類型,由於內地男性觀眾的觀影慾望,以及除了《敢死隊》系列之外,同類型好萊塢大片和內地電影的缺席,普遍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隨著香港影人在內地取得進一步的成功建立起更大的信心,和對內地市場與香港市場的異同進一步的了解,他們有意將更多港片類型投放在內地市場。典型的港式喜劇片、泡麵愛情片由於和內地觀眾的生活差距較大,已經被證明無法在內地取得成功,而賭博、三級、恐怖、鬼怪等題材則受限於相關審查制度無法實現,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內地影市目前最缺少的,正是對觀眾的腦力有很高考驗的驚悚片。
(沒貼的其他部分就是軟文了)至於台灣電影和韓國電影為何崛起這種已經有很多人論過的問題,我就不寫了。
台灣電影崛起?希望先論證一下命題,而不只是樓主的感覺。韓國電影崛起也好多年了吧,個人認為現在好作品也不如以前多
喂一般的飼料就前赴後繼了,人家幹嘛要喂優質飼料呢?
內地電影就不說了……香港電影因為本土獨立的電影市場容量有限,其實是很依賴海外發行的,香港電影一直就是商業電影,這不可恥,倒是題主所謂的的情懷不知從何說起。大概是97年前依賴台灣和東南亞市場,97年後依賴大陸市場,兩個市場的審查尺度和審美意趣讓前後呈現明顯的藝術差距,但上升到情懷就有些表錯情了,情懷這東西不該是商業片導演刻意追求的東西。
並且題主所提到的三部電影都是香港近幾年不錯的作品。
台灣市場小,文藝片大行其道,是沒辦法的辦法。我國電影產業得天獨厚,趕英超美只差幹掉廣電總局了,題主要對我國有信心。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台中這座城市?
※為什麼絕大部分台灣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在台灣交換,老師課堂上發表辱華親日言論,該反駁還是沉默?
※大學應該裁撤文哲史學系嗎?文學,歷史,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無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