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認為「30 元吃頓飯比喝杯咖啡超值」的人說明這杯咖啡的價值?
很多消費觀閉塞的人,他們永遠不會用那30元看電影或者喝咖啡,因為他們覺得那不值得。
我的前提是,溫飽不成問題。不要說什麼飯都吃不上喝什麼咖啡。請正確理解,謝謝。
任何價值都不是絕對的,我信奉這個觀點。
所以,無論是認為咖啡比吃飯超值,還是吃飯比咖啡超值,都是錯誤的。假象一下,你剛吃了頓飽飯出來,現在拿著30塊錢,只能選擇再去吃頓飯或者去喝杯咖啡,你選什麼?當然選咖啡對吧?難道花30元買自己撐死?
你吃飽了,現在犯困,需要集中精力完成下面的任務,此時有30元,你是再吃頓飯還是再喝杯咖啡更值?答案也很顯然吧?
你把一個在地下困了一整天的人救上來,他現在只有30塊,你問他選擇吃頓飯還是喝杯咖啡?我相信他會扇你一嘴巴。。。尼瑪勞資餓了一天了你讓我拿最後的30塊錢買咖啡。
對於咖啡過敏症的人而言呢?
對於出生在咖啡世家,自家的咖啡至少賣70一杯的人呢?對他來說30元的咖啡有一毛錢的價值嗎?
任何時候,最需要的東西就是最值得的,商品的價值始終是相對而非絕對的。30元的咖啡不會永遠比30元的飯超值,30元的飯不會永遠比30遠的咖啡超值。
記住:你需要的東西才有價值。無論他們價格多少。很難說服對方,因為你們兩人從一杯30元的咖啡身上獲得的效用不同。效用是一個微觀經濟概念,它指的是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閑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或慾望得到的滿足的一個度量。舉個栗子:吃一個蘋果讓我得到了7個效用,吃一個橘子讓我得到了5個效用。於是對我而言,因為我從蘋果上獲得的效用大於我從橘子上獲得的效用,所以我偏好蘋果。效用實際上是個人喜好的衡量,所以同一商品對不同的消費者會有不同的效用。同樣是30元的咖啡,您從中獲取的效用超過了您從30元的飯中獲取的效用,所以會願意消費咖啡;對方從中獲取的效用比他從30元的飯中獲取的效用少,於是偏好吃飯。
實際上,就算是同一商品,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等環境下對同一消費者的效用是不一樣的。舉個栗子,同樣是30元的咖啡和飯,您不餓的時候可能更願意去消費咖啡,餓了的時候會更願意吃飯。
效用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度量,衡量的是單個消費者的偏好。這個偏好不僅包括口味和習慣,還包括了對價格的敏感,對品質的追求等等。偏好改變起來很難,所以題主說服對方會很難而且沒有必要。對方實際是在做會讓自己效用最大化的選擇。好一個「消費觀閉塞」
我不否認,資本主義、工業化、現代化、市場對於世界的貢獻,但是伴隨而來的"問題"也是不能否認的。其中一個就是肆意"創造需求"而來的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見維基百科:消費主義)指相信持續及增加消費活動有助於經濟的意識形態創造出在生活態度上對商品的可欲及需求(多消費是好事)讓資本主義可以提高工資及提高消費。 對於30元/杯的咖啡消費的倡導,就是消費主義的一個縮影。在現階段公平貿易(見維基百科:公平貿易)普及程度低的情況下,這杯咖啡的定價肯定不是以成本為基準定價的,而是基於「消費者對咖啡的主觀價值」的評判來定價的。因此,才會有營銷的出現,營銷就是為了賦予商品比其實際價值更高的價值而進行的活動。在一定範圍內推廣消費主義,在消費者有購買力的前提下,無疑能夠提高需求,促進經濟增長。但是在我看來,現在的消費主義已經遠超「合理」的程度。對於中國來講,一直說拉動內需,倡導消費主義是沒用的,因為在我看來中國整體的購買力低下,財富在國家裡而不是在公民手中。對於美國來講,消費主義已然泛濫,而2008年的次貸危機(見維基百科:次貸危機),在我看來和消費主義不無關係
而題主的情況,本來一個人喝不喝這杯咖啡是ta的自由,無論ta是否選擇喝,都是合理的。但是在題主的眼裡,就成了「消費觀閉塞」的人,僅僅因為ta不符合消費主義的標準。不用說明,題主的想法是錯誤的。
你知道嗎,很多美食家平時是喝粥的。
我一向認為中間那個層次的東西是最不值得花錢的,例如,住漢庭和文華東方都很不錯,但是你如果說住假日(目前已經逐漸把範圍擴大到很多二三線城市的萬達XXX(帶入索菲特、喜來登)以及部分城市新造的皇冠假日),我就會覺得沒什麼意思。
為什麼呢?因為你獲得的並不是什麼享受,只是半吊子,中間層面的東西,既沒有好到如何,也比基本的要多花不少。我是很認可在住很多天快捷後住一兩天luxury級別的房間的,我非常能理解和贊同這些人的想法。這跟美食家寧願喝粥也不吃馬馬虎虎的東西很像。是啊,我想說的是,三十塊錢的飯比三十塊錢的咖啡值。
因為三十塊恰好在「基本」的上限(當然平價好味也有很多),而三十塊的咖啡大多是sb、c這些店家加了牛奶的半吊子貨。現在大城市cbd白領把它們當成白水一樣的必需品,從消費觀上,他們的地位跟一頓飯沒差。有的朋友說為什麼咖啡不能加奶。我的想法自然是,咖啡不加奶的更好一些,但是加奶也是很傳統的做法,我不會很反對。至於說半吊子的問題,我想現在買不很貴的中等品質咖啡豆或者茶葉回家泡一杯的成本就差不多二十幾了,那種二三十塊錢店裡面的東西的品質想必不用太多解釋。好的咖啡,和sb裡面賣出來味覺層次單一的的差別,只要喝過就能明白。七十塊錢的咖啡比七十塊錢的飯值。七十塊的飯馬馬虎虎,比外婆家好一點吧,而七十塊你能在湖南路的魯馬滋(一家我很喜歡的咖啡館)喝到精彩的手沖。
以及注意:吃飯不比喝咖啡層級低!一個不能理解美食,從食材的成長到廚師的加工和整個餐廳環境服務和食客的配合展現的美,的人,在眼界層面是不高的。這是我最反感這個問題的原因。不管生活狀況如何,生活品質還是需要保持的。題主問題的咖啡不只是咖啡,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狀態。再忙,也要來杯咖啡。
「須知世間的參差多態,才是幸福的本源。」——羅素。
那些想要強行為某樣商品給別人帶來的效用進行標價的行為不就是哲人王的做法嗎?(王小波的《理想國與哲人王》)一頓飯與一杯咖啡的價值本來就沒有統一(放諸每個人身上都適用的)的孰高孰低,價值的高低,完全在於具體的消費個人。我們一般說的價值高低,只是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的,但請注意是「大部分」,而不是「每一個」,也就是說這也不是絕對的真理。一個理性的經濟人,會根據具體商品帶給自己的效果而對其進行標價,進而進行權衡取捨,決定在一個特定價格上是否購買,那些想要強行以自己的想法對某樣商品給別人帶來的效用進行標價的做法,可以「呵呵」矣,無論是咖啡比飯值還是反之。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一個人沒有為另一個人標價效用的權力。如果我見到某個屌絲,本來花幾百元買一束鮮花就能搞定他愛慕的女神,他卻偏不,非要花幾百塊錢買幾百卷衛生紙,然後躲在家中獨自擼上一年。我只會說他這種行為很屌絲我是不會做的,但也僅此而已,我絕不會說鮮花比衛生紙對他更值,因為我知道那幾百卷衛生紙給他帶來的效用要比妹子大多了,他已經用實際行動為兩者帶來的效用進行標價了。個人的財產權、生命權都是天賦的,定價權完全在個人。如果一個人願意,甚至可以為他的生命進行標價,在不侵犯別人利益的情況下,可以把他的生命看得比一頓飯更賤,從而冒著生命危險去吃一餐飯,更何況是一杯咖啡?
——定價權完全是自下而上的,任何自上而下的定價都很容易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其實,稍微學過經濟學的,就應該知道同一商品為不同的人所帶來的效用肯定是不同的,價格歧視就是生產者根據每個消費對同一商品感知的效用不同才採用的常用方法。
經濟學中每個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消費者以一種商品交換另一種商品的意願)都是各不相同的,這是進行相關模型分析的前提。在此,貼上常見的分析消費者決策的圖(來自曼昆的《微觀經濟學》),每個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都是不同的(這是世界參差多態的基礎),所以才會有每個消費者不同的選擇,圖中的(Pepsi和Pizza可自行替換成咖啡和飯),如果每個人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那經濟學模型就會比現在的簡化不少,但很不幸,那是不存在的,就像是把物體全看作質點會簡化不少,但那不可能!
————————————————————————————————————————————如果哪一天,世界上真出現了要統一咖啡和飯效用的哲人王,非要替我明辨是非,非要強迫我明確某樣商品對我的效用(這本身就應該是我自己乾的事),那我一定會千方百計地回到哲人王出現之前的世界中去。——是的,我會這麼做的,因為思想被強姦是件讓人很噁心的事。
效用對每個人而言,不過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何來統一之說?也許經濟剛剛脫離溫飽,但頭腦和消費習慣,還在溫飽的水平線上。
你希望他有天來試圖說服你「你每天喝一杯30元錢的咖啡是件很不值的事情」么?如果不希望,那也請不要試圖說服他。
對他說:「這是治病的。」
我如果睡不好覺,第二天醒來就會頭痛欲裂。這時候,喝一杯熱咖啡就會緩解很多。所以在我眼裡,一杯咖啡的價值遠遠超過30元。
中國有一句老話:「有錢難買爺高興!」
假如一個人喜歡,樂意,需要這件東西,那麼即使花30元去吃一泡屎,在他眼裡也是值得的。說句題外話,好咖啡哪有那麼貴啊。真心喜歡咖啡,有必要去外面喝嗎?
我半個月買一次咖啡,淘寶兩袋各100克包裝連郵費60,一個月總共也才120元的咖啡前。自己磨一下泡一下,用不了10分鐘(開水錢、燒水錢和濾紙錢就允許我忽略吧)。一杯咖啡用15可豆子,成本也就5元錢。
好了,題目換一下,5元錢的咖啡和5元錢的飯哪個更有價值?是不是感覺5元錢不怎麼夠吃飽的話,那5元的咖啡也就不那麼「罪惡」了?
讀梵高的傳記,這兄弟快窮死了,所以只能買咖啡和麵包回家……所以我覺得還是口味和生活習慣的問題,沒啥可改變別人的,自己想喝也有的是辦法。
我要是每天跑星巴克喝一杯30元的咖啡,估計早被媳婦打斷腿了,但現在每個月買120元的咖啡豆,就能拍著桌子硬氣地說:怎麼啦!我不抽煙不喝酒不買化妝品,還不能喝口咖啡啦!這個問題有問題。
可能你的意思是「如何向認為『花三十元點份主食或菜比點杯咖啡超值』的人說明咖啡的價值」。你用了「飯」這個字,而所有人都只是在飯點或需要的時候,吃的東西才叫「飯」,所以幾乎看到你題目第一眼,人都會自動把問題歸類為基本消費和享受消費的關係問題,同時內心自動把題主歸為不知柴米油鹽貴的少爺。但是你的描述中說明了自己的前提,我讀完後覺得可能你並沒有惡意。但是你的題目說明還不如不說——基於題目給大家帶來的印象,你後來又用了「消費觀閉塞」、「永遠」、「他們」、「不要說什麼…」這樣的字眼來給人歸類,你欠打的形象越發清晰。捋清楚說話的問題,接下來說內容的問題。
如果只是問題目:如何向認為「花三十元點份主食或菜比點杯咖啡超值」的人說明這杯咖啡的價值? ——如何讓沒買過這玩意兒或不需要這玩意兒的人買它,這種問題到處都是,去商場聽聽路上把你攔下來的推銷員就知道答案了,上面有人說「告訴他這杯咖啡成本31塊」,說今天大減價啥的,都很好。然後結合你的描述。如果你不是賣咖啡的,那你沒必要說服別人;如果你是,那你的目標人群也不是他們。你的提問反映出來的是你自己不成熟的內心。在中國溫飽不成問題依舊不喝咖啡的人,比喝咖啡的人多很多。首先,就算你說你出錢請他喝飲料,他可能會選擇喝茶。其次,你要這麼想:人家說「不值得」,可能因為人家是吃貨,或人家對咖啡沒興趣,或人家沒有女朋友去約會裝浪漫所以暫時沒有這個需求。這些都是「不值得」的原因,並非別人真的認為一杯咖啡不如一盤菜。你怎麼知道人家「永遠不會」去花三十塊看電影喝咖啡?沒有人會永遠秉持一種觀念。就像我覺得你收到這麼多人的批評,也不會用「消費觀」這樣的高度去評價一個人喝不喝咖啡了吧。要衝一杯好的咖啡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首先,你得要有一個好的咖啡機,這個是你做好一杯咖啡的關鍵。像星巴克的咖啡機,大概十萬左右吧。不要拿你在淘寶上一百多的煮咖啡的機器來比,更不要拿速溶咖啡來比,那些都是化學製劑。接著,你還要買好的咖啡豆。最後,你還得去買個好的研磨機,買來的咖啡粉沒有自己磨的好吃。好的一台自動的咖啡研磨機通常要過千。像這樣:所以你泡一杯咖啡,需要買咖啡豆—研磨—沖咖啡,最後你還要清洗裡面的殘渣。這一系列的時間成本和成本加起來,我看和30塊錢也差不多了,如果你不是經常喝咖啡,可能還要比30塊更高。
更別提還有咖啡館的環境、人文特色以及便利因素了,總之我是覺得,一杯好的咖啡,賣30多是合理的。
尊重並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消費觀。存同求異,少些干涉,不去說服!
經濟收入不一樣,消費層次不一樣
本來沒想回答,結果看到了下面的@阿礅 的回答竟然有七百多個贊,作為業餘精品咖啡愛好者,真是看不下去了。
作為咖啡的愛好者,估計跟作為旅行的愛好者一樣,就是這個愛好明明很普通,偏偏讓一幫人給附會上去很多莫名其妙的意義,整得好像很有逼格一樣。然後因為靠咖啡裝逼的人太多了,以至於你想安安靜靜喝杯咖啡,周圍人也會感慨幾句「好有情調哦」「懂生活」什麼的。妹啊,情調有什麼用,能當飯吃么?還讓不讓人好好喝一杯咖啡了啊!!!!好了,廢話說了不說了,打臉也要依照基本法,先上個數據,來自韓懷宗先生的《精品咖啡學》
排名到了top10的豆,在當年不過也15美元一磅(454g).按照金杯准測去沖的話,一般的粉水比會控制在1:15-1:20之間,取個中位數1:17.5吧,300g的咖啡需要的咖啡豆大約是17g,一磅大約可以沖26.7杯,摺合一杯成本56美分。不到四塊錢。就算通貨膨脹了吧,double一下一杯咖啡裡面咖啡豆的成本也到不了8塊錢,豆的成本就要20塊錢一杯的咖啡,多收的錢是低智商稅么?30塊錢怎麼就喝不到頂級的咖啡了呢?以當前的市價算,ninety plus的豆也不過是100-250軟妹幣半磅,近年比較火的巴拿馬藝伎大約250軟妹幣/半磅,就按250半磅來算,按上面計算方法折下來一杯咖啡也不過就30元。最近喝的耶加雪菲水洗G1和PWN黃金日晒曼特寧,在精品咖啡里不算最好的也算是品質不錯的了,知道多少錢么?半磅不要998,只要98哦~~就像我無法理解為什麼30塊錢喝不到好咖啡一樣,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不接受咖啡的人是消費觀閉塞。
因為啊,一般意義上的閉塞,不是大致和單一、固執、缺乏包容性之類的觀點會聯繫起來的嗎?
那既然要不閉塞,就要容得了有人喜歡喝咖啡,有人喜歡拿同樣的錢去吃頓飯才對嘛。
價值這個東西,是一個很主觀的判斷。同樣的東西對不同人的價值並不能同等而論。就算是同樣的人,不同情境下對價值的判斷也不同嘛。
就像我即使知道星巴克的咖啡豆,品質和我上面說的那些都沒法比,但是我仍願意時不時在他們家買一杯拿鐵一樣。因為他們家的拿鐵,用的牛奶很好喝啊。或者同樣的錢我也可以買一堆鴨脖吃到爽一樣,因為好這口啊。我們解決了溫飽問題,不就是為了有更多自由的選擇嗎?不就是為了可以有些閑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心所欲地消費在那些讓自己感覺最爽的商品上嗎?認為解決了溫飽問題就必須要承認花錢喝咖啡的價值的,不也是一種閉塞嗎?其實啊,題主問的問題,若是要問如何讓更多人喜歡咖啡,接受咖啡,我倒有個辦法。至今為止已經拉數人入坑。說來也簡單,就是請他們喝一杯嘛。平時自己練好手沖,有機會的話就請朋友嘗一嘗。然後別人要覺得喜歡,就順便介紹入坑方式,要是不喜歡,也不強求。畢竟我們不應該左右他人的喜好,不過要是因為自己,解鎖了別人隱藏的樂趣,不也是喜事一樁嘛。其實這個問題就不能成為一個問題。
對於只為了所求咖啡中的咖啡因的人群來說,一杯咖啡當然是越便宜越好,他們無所謂味道如何,只要喝了提神醒腦,ok that"s it.
但對於喜愛咖啡真正的懂咖啡文化的人來說,它的味道和口感才是決定一杯咖啡價值的所在。這也就是為什麼世界上會有那麼多比金子還貴的咖啡的原因。通常我們在市面上喝到的基本上都是blends coffee也就是調和咖啡,一包豆中混合了不同種類的豆。各種味道達成一種調和。會喝的人就回去尋覓single origin 來品嘗也就是單品豆。細細品嘗你可以品到檸檬的酸味,藍莓的酸甜,焦糖,巧克力等等不一樣的味道。
其實,就像我們的品茶文化一樣。30塊錢一杯茶你覺得是好茶么? 我覺得遠遠不夠。像我這種在美國一天一杯咖啡都感覺30RMB一杯貴您說我消費觀多閉塞?
原來我混豆瓣的,因為豆瓣上的咖啡帖太多了,我曾經專門試圖成立一個組織,在每個豆瓣咖啡貼上回復「對不起,我一喝咖啡就拉稀!」
後來,可能是因為我的號召力太低,或者有著同樣經歷的人太少,當我默默的在每個咖啡帖上「拉稀」的時候,望著身後留下的痕迹,我才發現我在人群中顯得那麼孤單。--------------
人的價值觀往往是在人生經歷中形成的,很遺憾,我的父母給我的腸胃真的適應不了這種東西,在多次痛苦的泥沙俱下中,我的價值觀形成了。那就是——咖啡除了能讓我拉稀以外,給我帶來不了任何的好處。而且,由此我的心理開始漸漸扭曲,痛恨一切將這種東西帶進我生活的人和動物,但是我要感謝題主,讓我在知乎仍然可以完成我在豆瓣上沒有完成的事業——對不起,我一喝咖啡就拉稀。浪費時間!他的態度說明了他不是這種產品的目標群體對牛彈琴彈一百年也沒用
題主正常情況下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杯的咖啡的價格都不應高於三十元,因此我覺得說那句話的人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推薦閱讀:
※哪些歌的歌詞只改幾個字就畫風突變???
※如何選購一款燃油遙控車?
※宜家手冊的圖片是在瑞典ikea商店拍攝的真實圖片嗎?
※你在網上買的第一件東西是什麼?
※情侶日常除了吃,喝,看電影,還有什麼有趣的娛樂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