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行勤儉節約」對 GDP 的影響是什麼?


謝邀。

人們辛勤地努力並以此來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勤在有效益之處,這本身就是對各類資源的最大節省,用在提高生活質量之中,不浪費,這應當是」厲行勤儉節約「在今天的最本質含義。因此,當真正這樣去做,對 GDP的影響是積極的,是有質量的 GDP。

現在,大量產能過剩,許多工程豆腐渣,一任首長一項工程,建了拆, 拆了建,屢屢發生,早已不是新聞了。這樣的GDP有虛假成分,包含了不少無用功,是不健康的。許多消費行為,是在奢靡之風影響下發生的,也是不健康的。這裡講的奢靡之風,不能簡單地和奢侈品劃等號。奢侈品,本身往往意味著是高品質,只要是合法收入,要享用,無可厚非,這不是浪費,和豪宴只吃一半、一小半,成剩宴,就倒掉,不是一回事。

李商隱詩說:「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千百年來,治國理家,勤儉總是受到讚譽,這個道理是通用的。

在短缺經濟年代,在個人還處於窮困狀態時:講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說會過日子的巧媳婦,每天省一把米,到歉收時就有米過日子了。即使情況比較好,也還有老話叫以豐補歉,是說豐足時要省儉以在不足時補給;

但通用的道理,不是絕對的道理。勤不能勤到不知休息,儉不能儉到有條件消費不消費,而去忍飢號寒。如果這樣,就會反傷自身,得不償失了。這裡面有個度的問題,就不細究了。

任何道理,都有其適用範圍。對於貧困農村的農民,城裡的低保戶等而言,如果暫時沒有新的收入來源,要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即使是今天,也還是有意義的,是會過日子的表現。「打米量家底」,不這樣,又能怎麼樣呢?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都這樣,那服裝行業就不需要發展了。放寬點來說,還怎麼靠消費來刺激生產呢?

「厲行勤儉節約」這句話,通常和「反對鋪張浪費」搭配起來使用。白居易詩曰:「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在今天使用這兩句話,除了「勤」的意思外,更多的強調是不浪費,不浪費不等於節約,但由於強調的是不浪費,不浪費也就視同於節約了。

反對鋪張浪費,厲行勤儉節約。是一句好話,但不是一句新話。說得多了,又長期做不到,好話當然還是好話,卻是好話的浪費。更有虛晃一搶,行奢靡之實的行為,橫行天下,褻瀆了好話,乃至好話讓人聽得沒有感覺了,這也不是好話的錯。這是一個和體制有關的痼疾,真要解決,並不容易就是了。


如果不減稅的話,三公消費減少,並沒有實際意義,因為三公消費的錢本身來自稅款。不減少稅率,民企還是沒有增加為增加產量和提高生產水平的再投資的能力,相反因三公消費減少而服務業收稅減少。民企相應收入減少,從本質看,減稅才是減少三公消費的根本。沒錢了,公務員才不會大吃大喝,公車旅遊。


僅僅從這個單一的政策來看,當然是對GDP不利的。

拿極端情況來說,人人都不消費,那就沒有GDP了。所以其實GDP其實是鼓勵浪費的…


問題中所說的「勤儉節約」大概是針對官員的政治活動,不過我想在更廣範圍內(不限主體)討論一下提倡勤儉節約對中國國民經濟的影響。

首先,勤儉節約的含義包括兩部分

1,勤勞。

2,節省、不浪費。

我又把第二部分含義分為生產上的節省不浪費消費上的節省不浪費

一、勤勞

當前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人口老齡化與人口紅利消失所帶來的勞動供給問題——勞動供給量相對不足及勞動價格上漲。很明顯讓你勤勞就是讓你多工作多提供勞動嘛~~~如果年輕人都加班加點做兼職,年老者都退而不休或者延遲退休,那自然是能提高勞動供給,進而有利於經濟增長的。尤其是延遲退休,還能順便填一點養老金社會統籌賬戶的天坑,稍稍緩解財政定時炸彈的威脅。(更多內容可移步 為什麼大家對推遲退休年齡這麼大意見? - 社會保險)

但是,由於居民個人偏好等因素影響,一個更勤勞的居民也可能並不會增加他向市場的勞動供給,而是增加家庭勞動(如洗衣做飯看孩子)的時間,這就將導致家政服務與許多工業製成品(如洗衣機洗碗機等)的消費減少。家庭勞動的產值並不包含於GDP內,家政服務與製成品的消費卻相反,因此這種情況下居民越勤勞越拉低GDP。

二、節省與不浪費

1。在生產上,企業要做到節省與不浪費無非有以下兩途徑:改進技術或改善管理。但不管哪樣都符合成本最小化與利潤最大化的原則,毫無疑問有利於企業效益與國民經濟發展。更遑論技術/管理創新還有巨大的正外部性。

2。在消費上節儉、不浪費這個問題則比較複雜,需要更多討論。

首先,居民的消費額是會直接計入GDP的,消費越多GDP越多,所以這樣看來似乎「浪費+更多消費」的組合有利於經濟增長。此外,消費具有乘數效應:比如增加1萬元A商品消費,則A商品的供給方收入會提高,隨之他們對其他商品的需求會上漲,新的消費增加又會帶來新一輪的收入提高——最後,初始增加的1萬元消費對GDP貢獻遠遠不止1萬元。消費的乘數效應在封閉的經濟體中比在開放的經濟體中更加顯著。

但畢竟GDP既不是衡量經濟的唯一指標也不是最優指標,如果從福利經濟學的角度看,杜絕浪費能夠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讓有限的資源被合理分配到人們真正需要的地方),從而提高社會總福利。而從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看,減少消費有利於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發展經濟學產業經濟學也有一種觀點是高儲蓄率支撐中國及之前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完成了工業化,高儲蓄率是這些經濟體發展軌跡與其他至今落後的發展中國家不同的重要原因。

寥寥數語,願能拋磚引玉。

以上。


習總這點抓的非常准。是極高明的一招,主要原因有

一,政治方面。

戰略方面:中國目前的領導人產生模式始終無法迴避合法性的問題(民主制不存在這個問題,歷史上的君主傳承製通過君權神授解決)。中國目前的合法性是從實際的強大領導力變通而來。每一個領導人上台,人民都冷眼旁觀,看是否具有領導的力量。(所以當局要不斷定立目標,小康社會,中國夢,讓這個目標深入人心,成為全體的目標,合法性就產生於帶領大家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所以說中國各級領導唯GDP,這不是執政風格的問題,這是政權生死存亡的問題。)習總首先必須回答全體人民隱含的這個問題:你具有一定的領導力嘛?這是習總面臨的戰略問題。

戰術方面:這個問題如何回答,當然是用行動回答。那麼從哪個點開始?(如果可行的話,當然從立即公開所有公務員財產為好,但這是不現實的,為什麼?沒有這個政治局勢)那麼同樣作為一個新人,商鞅是怎麼做的?立信。一個看似容易的動作讓他和需要爭取的人群建立起彼此足夠的信任。如果習是有企圖的。他面對底層民眾,基礎公務員隊伍,中高層公務員隊伍和民間既得利益者的複雜博弈時,他必須取得對中高層公務員隊伍的約束。那麼這個動作的好處有1,有針對性,費用權都掌握在中高層公務員隊伍的手裡。2,容易實施,符合傳統並且沒有動到所有人的核心利益,不會受到反對者的強烈反對,但會得到支持者的強烈支持 3,是具體的,比喊一些無法落實的口號好多了,這次的禁奢到目前取得的成效是被各級民眾所認可的。同時配合大範圍的基礎走訪,以身作則,通過收入改革等承諾給基礎公務員加薪等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開場。

二,經濟方面。

首先,所有的三公消費都是壞的,目標是無,或者是必要的最低。這是毫無疑問的。公款吃喝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國外的實踐上都應該並且可以做到基本為零。

其次,反奢在經濟方面必然是影響積極的。上面有人說減低了消費,所以對GDP造成不好的影響,減低消費減少了稅收什麼的,這純粹是扯淡。這好像是腐敗也有利於GDP,這不符合一個良好經濟的基本原則:主觀利己,客觀利人。這是兩種經濟模式:良好市場經濟和權貴資本主義的區別。後者在每一個積極裡面都暗含著整體模式的巨大的惡。

第三,反奢對整個社會具有意義。近幾十年經濟的急速增長和部分既得利益者財富的迅速增長造成了社會的奢靡之風日盛,從吊絲到高富帥社會的各個層次都形成了各自階層的奢靡之風。這損害經濟發展的根基。


三公消費其實一定意義上是促進GDP和對大眾有益的,先別急丟雞蛋,且看完。

三公消費在效果上將很大一部分稅收以消費的形式重新返還到社會流通中,其中有餐飲,汽車,賓館會議服務,甚至小到鮮花、水果、礦泉水等等。即便是首先進入了小部分富豪手中,這些富豪還是要消費,還是要回到社會的產品和服務流通中去,因而消費是對GDP有益的,一刀切地取消一切三公消費,短期內將會對上述行業和從業者產生較大的影響,此其一。

三公消費為什麼這麼引起大眾的反感?原因有二,其一,稅收的隨意性,想征就征,公民無權過問,想花就花,預算和財務公開都是看得到看不懂的玩意兒;其二,三公消費帶來的是大量的三公浪費,10萬一瓶的拉菲喝不完倒掉,滿桌的山珍海味進入泔水桶,會議去風景名勝區的超五星賓館,嚴重超出實際需要的消費,公民無權過問。浪費在貨幣上意味著付出的價值高於了消費的價值,在產品和服務上,消費的價值低於付出的價值,這種不對等導致了產品和服務本未能實現更大的社會效用,這種社會運行機制將會有大量資源被損耗,因此反對的應當是浪費,而非正常的三公消費。此其二。

為什麼目前的三公消費對整個中國社會和經濟產生了危害?第一,官的日常開銷通過三公出去了,省下來的財富(白色、灰色)和不正當手段獲得的財富(黑色)被囤積起來,未能重新進入社會流通;第二,商將其囤積的財富在海外消費,未能進入國內經濟流通,在中短期只能拉動外國經濟,對本國的益處甚微;第三,官和商將其囤積的財富(黑白灰)向國外轉移,這是釜底抽薪。因此,我們應當研究的是如何將這些財富重新匯入我國的社會流通。白色的,應當是個人自由;灰色的,要說清楚;黑色的,嚴厲查辦。只有這樣,才對「GDP」,或者是我國的經濟社會真正起到有益的作用。只要這些財富留在國內,總要花,總要被遺產稅,總要被肅貪。此其三。

在當前體制內,我們也許無法要求太多,反對浪費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但是各位不能認為三公消費就一定是壞的、惡的,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共識和漸進的進步,從體制上限制三公浪費,從法律制度和法律實施上阻礙灰色黑色財富的外流,才能夠真正的解決問題;如果僅僅把行動停留在形式主義的簡會簡餐,而把大把預算和財富囤積起來無法流通,那才會引起真正的大問題。

Patch 1.1

鑒於評論區中諸位的討論,我覺得正文中的「三公消費」可能意思不夠準確,斟酌之後,似乎應該改為「政府消費性支出」更為合適,不應當局限於公款宴請、公車、公款出國。

此外,本文的觀點也是基於「稅收的隨意性」這一前提,減少政府消費性支出的最有效途徑是減稅,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諸位是否想過,若政府稅收減少,而新的預算編製和監督體系並未實施,那麼是否會導致相對正常的途徑被堵塞,導致政府官員暗示或明示民間來填補窟窿?

釜底抽薪地解決此問題,必須解決「大政府」問題,但是我不覺得在當前形勢下,有任何在近期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或端倪。


表面看來,消費是會刺激GDP,其實,人類用來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有限的,鼓勵消費其實是把一大堆勞動投入到了沒必要的東西上,比如:洋酒、茅台、Gucci、LV、豪華馬桶、鑲鑽手機、大排量豪車……喜歡這些東西是個人行為,但是如果銀行大量放貸去資助這些購買行為那真是本末倒置了,可以將錢用在更重要事情上,比如:減少行政收費、減免中小企業稅費、減少公路收費站、採購正版軟體、提高國家燃油品質……


「厲行勤儉節約」短期內肯定會影響GDP的,因為中國這麼長時間的發展後,高中低端各階層的生產資源配置已經均衡:每年這麼多人、這麼多資源在用於高端消費生產,如果產品需求降下來,比如會導致生產降低,也就是GDP降低;當然也會有企業不景氣,工人失業,沒有收入,社會不安定一系列問題。所以「三公消費」可以理解成一個通道:上層人通過這個通道向下層人分配自己的財富(簡單的分為上下層人吧),讓下層人去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不要因生存問題而鬧事。雖然高端消費,包括倒掉剩菜等行為,必然必然的是對社會資源和社會生產力的浪費,因為本來可以用這些資源和生產力讓更多人生活的更好。

舉個更簡單的例子:豆腐渣建築,建好後又拆除,就可以理解成一個簡單的財富分配過程,雖然沒有創造社會價值(GDP概念,從水泥,砂石變成建築物這個過程創造了GDP,生產水泥的過程也創造了GDP,但最終沒有被人民消費掉。雖然這部分GDP也被浪費了:創造的GDP和享受的GDP是兩個概念,中國GDP那麼高,好大部分都出口了,換來外匯,所以中國人生活沒有GDP增速那麼誇張),但是解決了部分人的就業,給他們發了工資,讓他們安定生活別鬧事。

中國有很多這種可以理解為純為解決就業、保持社會穩定而增加的就業:比如北京地鐵安保,這個東西真有多大意義?需要這麼多人嗎一個站口,管理層肯定也不會不知道他們是什麼工作狀態,能不能檢查出啥?出了事第一時間解釋為啥沒檢查出來(老新聞)。面對澳門給人民發錢,我國還有這麼多人沒就業的情況下只能是:在這給我挖個坑。。。給我填回去。。。給我挖個坑。。。給我填回去。。。最後就是就業不錯,GDP也創造了,但是都是沒意義的,沒被人民享有,於是人民還是那麼窮,至少沒有應該的那麼富有。


從我們人類自身而言,節約,不僅僅是一種好的生活習慣,更意味著對自己的尊重,對自己的勞動的尊重。小的時候剩飯,經常聽父母講他們那時的艱辛,也經常聽到「把你餓三天就什麼都吃了」這樣的話,對浪費糧食痛心疾首;而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很過人對待節約問題上有了很多的轉變,甚至會有人認為在一定程度上節約與我們社會經濟發展背道而馳,人人都不消費,那就沒有GDP了,所以其實GDP其實是鼓勵浪費的,下面我就談談我自己的一點看法。

表面看來,消費是會刺激經濟發展,但是人類用來創造價值的勞動是有限的,鼓勵消費其實是把一大堆勞動投入到了沒必要的東西上,比如:洋酒、奢侈品、大排量豪車……喜歡這些東西是個人行為。三公消費為什麼這麼引起大眾的反感?原因是我們國家對財政收入預算的隨意性,想花就花公民無權過問;大量的三公浪費,10萬一瓶的拉菲喝不完倒掉,滿桌的山珍海味進入泔水桶,會議去風景名勝區的超五星賓館,嚴重超出實際需要的消費,公民更是無權過問。浪費在貨幣上意味著付出的價值高於了消費的價值,在產品和服務上,消費的價值低於付出的價值,這種不對等導致了產品和服務本未能實現更大的社會效用,這種社會運行機制將會有大量資源被損耗,因此反對的應當是浪費,而非正常的三公消費,可以將錢用在更重要事情上,比如:減少行政收費、減免中小企業稅費、減少公路收費站、提高國家燃油品質、幫助弱勢群就業等等。


一堆營養過剩的吃到肚子里然後買葯,也能提高GDP,但不如修路,甚至,不如建航母。


半點影響都沒有,不得不說,改革的重點放在表面的這些公款消費上,對於當權者既得利益而言可以說是九牛一毛。沒有去本質上的去改變權力的歸屬,對社會的改良可以說只是為當權者拉選票的嘩眾取寵的行為、


因為我國在人口基數大的前提下,資源是很有限的。其實很多社會問題的根源就是生產力還不夠高,人們的需求大。節約的話,目的和作用主要是為了節省一部分資源。拿美國和日本分別和我國對比,就可以看出不同。日本和我國相似,資源在人口的前提下,相對不足。美國很足,都有些過剩的情況。


推薦閱讀:

中正大學為何被拆解?
世界上有哪些特別難以管治的國家?
美國再次挑起南海爭端的原因和我國的應對政策是什麼?
請各角度講講專車?
有沒有人能告訴我,國家對個人房產的70年產權是如何規定的?又是出於什麼考慮?

TAG:經濟 | 傳統文化 | 政策 | 社會問題 | 宏觀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