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孩會不聽父母教導,但是聽老師教導?

我的侄子八歲。和同學一起在學校玩自來水總閘,一會兒弄成噴泉,一會兒一棟樓的廁所全沒水了。父母教訓過幾次都不聽。終於被老師逮住批評,就乖乖地再也不敢了。這樣聽老師不聽父母的情況普遍嗎?是什麼原因呢?


我不討論「為什麼小孩聽老師的教導」,而只集中針對題目回答「為什麼小孩不聽父母的話,但是聽老師教導」。原因如下:

一:孩子無法在家庭內受到正面肯定而難以建立自信。這時候,當換了一個環境之後,會有一部分孩子希望通過爭取該環境的認可而建立自己在父母處得不到的自信力。而學校的權威是老師,按照老師所指導的行為規範去完成,便能得到老師認可,對孩子自然是個「誘惑」。

二:孩子在家庭內沒有受到父母的正面關注。這不僅導致父母對孩子了解不足,更導致對孩子關愛缺失。如果老師比父母更花心思去對待這個孩子,並且比父母更了解他,便能比父母更懂得如何用最準確的方式溝通。這樣,孩子心目中的權威自然而然便從父母身上轉移到老師身上。

三: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正面干預。溺愛和無理都會導致你的權威下降。如果老師並非一個軟弱或是粗暴的老師,而是堅持原則,有理有據的人,孩子自然會更尊敬自己的老師。所有的「服從」來自於尊重。

四:老師的指導通常是具有普世性的「美德」,甚少細摳孩子各種行為習慣。(例如孩子摳鼻子可能父母一天到晚會提醒,但老師是不會管這個的)。具有普世性的「美德」相對來說沒有很大的爭議性。但是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裡,相對多的涉及到私人行為習慣,相對雜碎,所以會產生習慣上的矛盾。作為一個獨立個體,難以一一心悅誠服的按照你的習慣生活執行,父母執著於此,讓孩子覺得「煩」,便削弱了父母批評的力度,而老師並不給孩子「碎煩」的印象,所以一旦「發話」,於是便更有力度。便表現出「不聽父母的話,而只聽老師的話」的表象。

題目中的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可因著以上四點來具體代入。

總之,當你發現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卻單聽老師的話的時候,作為父母,你要注意了。這不是正常的現象,當孩子把權威對象轉移到他人身上的時候,先不要羨慕忌妒恨。你需要與孩子信任的老師溝通,虛心接受老師對你孩子的各方面的讀解和評估。你需要檢討自己關注孩子的精力以及有否正確讀解孩子,並以此延伸準確的處理方式。至於生活習慣,當父母希望孩子接受你所認為好的習慣的時候,是否也先想想「這個習慣他不按照我的意志去執行,真的那麼嚴重嗎?」這個問題上,作為父母,你的底線是否可以做重新調整?

可悲的是,我見到更多的家長,不僅不虛心學習為人父母之道,反而抱怨孩子「手指向外不向內」,抱怨孩子不識養育之恩,甚至嫉妒那個取代了自己的位置成為孩子權威的那個人,並且惡意的通過各種方式隱晦的「警告」她(他)「你算是他什麼,我才是他的家長,我才是最愛他的」。這才是父母和孩子間走向不可溝通的結局的開始??恕我直言,所有父母和孩子存在溝通障礙,始因基本上都來自父母。


表面上是聽老師的話,實際上是聽同學的話——也就是從眾。

如果你把孩子交給家庭教師,看他還會不會那麼聽話?

剛進學校

一開始是相對聽老師話的,原因包括:

1. 人生地不熟,低調和服從是安全的生存策略。

2. 那些不太聽話的,在校門口被父母威懾了幾句,暫時乖乖的。

3. 老師個頭大,聲音響,又佔據講台高地,肯定是個厲害角色。

進學校後

在家裡,混了幾年,父母招數使盡,孩子已經吃定,怎樣欺負父母都是安全的。但是到了新環境,生存本能會讓人控制性子,以免引起大型同類的注意,這樣可以避免很多潛在的危險。學校就是一個新環境,老師和高年級學生就是大型同類。槍打出頭鳥,只要同齡人中沒有出現反抗並且成功制服老師的情況,就無法確切地估計老師的真正實力,所以誰都不會輕易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久而久之,就習慣聽老師話了。

這是過程分析,而根本的客觀原因,是父母沒有資源分配權,老師有。老師講規矩,能落實,可以將資源傾斜到你同學身上去,你還敢不聽話?不聽話就是幫助敵人,不聽話就是自殺。父母呢,是冤大頭,賞罰不明,威信難立。結果隨便你們怎樣折騰,所有的資源都逃不出我的魔掌,除非你們給我生了個弟弟。


我想唱個反調,有沒有覺得除了老師的各種權威性,孩子的從眾性之外。家長在教育兒童上的業餘程度有的時候真的很難說什麼呢?

養孩子也是一件事情,既然是件事情要做好就是要有顆專業的心才能去做專業的事情。但是這件事情由於受到天然的原因和社會文化的影響,大家絕大多數都會有點不以為然。我覺得大多數家庭很難保證夫妻兩個人都能明確知道孩子的各個成長階段的特質。然後各種偏方土法在這個領域泛濫。那孩子稍微遇到一個有一點專業教育素養的人。自然會表現得聽話了。

要知道孩子表現出聽話,背後是有行動動機被理順作為前提的。要是和我在路上常見的那些個父母的教育方法。孩子能夠聽話,那真的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作為家長,如果能夠做到了解孩子的行為模式,遇到事情針對事情而不是針對孩子。給孩子明確的正確做法,父母教育規則的一致,不恐嚇,不懲罰,適當引導孩子的興趣走向。絕大多數孩子都會做得很好的。

如果當爸媽足夠用心的話,孩子要做到所謂的聽話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


因為老師比父母講道理。

在中國,老師一般都是師範專業畢業,懂教育,懂孩子,哪怕是剛畢業的年輕老師也比大多數家長有更豐富的帶孩子的經驗,當然也存在不稱職的老師,但並不多。

而中國的絕大多數家長都不知道教育為何物,甚至根本不拿孩子當人,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瞎jb管,這樣「教導」孩子怎能讓孩子服氣?這種所謂的「教導」真的是為孩子好而不是在毀孩子?

一來二去,孩子已經不信任父母了。父母說的不對的不聽,說對了也不聽了。


某個人聽一個人的話而不聽另一個人的話,只是因為他覺得這個人牛B而那個人不牛B,和年齡無關,大人也這樣,就這麼簡單。


非常普遍,原因是在與孩子相處時,每個人不同的角色塑造。

在小學,老師在小孩子眼裡是神一樣的存在。師生關係最直接的表達方式是教育和被教育(在這裡不討論教育學裡對專業辭彙的定義,說現狀),無論是潛移默化還是明文規定,又或者是小孩子之間的比較(比如聽老師話的孩子會得到老師更多的重視和表揚),小孩子養成了聽老師話的習慣。

而大多數父母在與孩子相處中所表現的狀態是把照顧者和教育者這兩個角色分開。所以家庭教育只強調了教育內容,而忽略了一種教育的姿態。另一方面,中國人尊師重道,在家裡把老師的位置擺的很正也很高,這也就向孩子傳遞了一種信息,即在教育問題上父母是不如老師的,父母對他說的話不是教導,是撒撒嬌就能忘掉的。

因此,我個人非常不建議家長在家中過分抬高老師,同時無形中貶低自己。小孩子需要榜樣和牽引他們的人,這個人第一是父母,第二才是老師。


因為父母不能決定其他同學對你的看法,但是老師能。


《正面管教》里提到的:現在的孩子較以前的孩子更不愛聽父母的,以前的家庭中,父親就是權威,全家都要順從,母親的順從就是孩子的榜樣,隨著社會發展,男女平等意識的深入,家裡缺乏一個權威,孩子缺乏一個榜樣,孩子該向誰學習聽從教導這件事兒呢?

在學校,老師就是權威,其他孩子就是榜樣,聽話服從成為一種可學習可模仿被激勵的常態行為。


記得有個笑話,是說一個小孩子去了教堂後就規規矩矩了,家裡問原因,小孩子說:「有人被釘在十字架上,他們是來真的。」

學校里的教育(如果簡單粗暴的方式也可以說是教育的話),他們確實是來真的。而父母的招數往往不持久,都被孩子給看透了。

註:並非贊同老師用簡單批評的方式。


1、權威形象 權威在於塑造 ,幼兒園小學老師就很容易在學生面前塑造權威形象

a、當父母社會地位比老師高或者同級別的環境下,在孩子心中父母權威不一定比老師的權威低。 常常見到,父母做生意和做官的孩子在學校調皮搗蛋一點 不服從就是有這樣的因素……

b、父母教導孩子尊師重道 , 很多父母不了解儒家思想 隨意教授忠孝禮義廉之類的 古代殺了父母也只是不孝而已 通常師尊也是為長者 德高望重之人 鄉村的長老會的一員 比父母還高一級 不尊師長為不忠 古代判罪也是由在祠堂的長者會定罪的 你這樣思想教導還想孩子聽你的???

2、從眾心理 班級里的學生也是一個集體,這個集體大部分傾向聽老師話 你要抱團 就必須聽老師話…… 當然在初高中你也可以見到有幾個學生抱團不停老師話坐在靠門位置的……

3、老師比家長更有威脅性 老師決定各種考核成績,這個是底線了 大部分學生都不想被開除被留級的,這個不是不服從學校班級這麼簡單了 這個部分意味著不服從社會 在社會搞特殊化…… (如果父母從小教導孩子讀書無用的 這條就沒啥效果了……)

第一第二點特徵在中小學比較明顯, 第三點特徵在大學比較明顯,大部分大學生的底線在於順利畢業……

最後提出遇到這種問題的家長,真要好好思考一下該怎麼教育孩子, 這個情況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出了問題 問題可不是在老師身上的……


權威效應,負面因為親近而沒有樹立權威效應,而老師容易樹立權威效應。


我也一直搞不清,我的孩子三歲多一點,剛剛上幼兒園。在家很不聽話,但一進了幼兒園就成了聽話的小綿羊。我有時很想變只小飛蟲,進去看看老師平時是怎麼調教的。後來想,也許對她的無理哭鬧,老師根本不吃那一套。剛剛上了2個來月的幼兒園,就學會了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服。這些都不是我這個家長能教的,她根本不聽我的。現在不得不佩服老師,打心眼裡佩服。


同卵雙胞胎為什麼差別大?


老師在孩子眼中有權威性,最重要的是父母眼中只有自己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唯一,孩子能感覺到,父母對孩子的好是無條件的,老師對學生的好是有條件的,並且老師在學校強調的更多的是規矩,而且老師同時是幾十個人的老師,孩子只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而且,每一個孩子都想讓老師重視自己,所以孩子更加害怕老師一些。


角色定位不同。


推薦閱讀:

向貧困地區教育撥款是否比降分更能促進教育公平?
社會生物學在社會學中影響力和發展如何?
中国阶级有哪些阶级?又是怎么划分的?如何评价这些阶级呢?
90 後是被犧牲掉的一代嗎?
如何简单理解福柯的「谱系学」?

TAG:心理學 | 教育 | 育兒 | 社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