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武俠小說適不適合加入語文教材的學習內容?

我個人是非常肯定金老先生(哦不,查老先生)小說的文學價值的,但是很多人對武俠小說有一種天然排斥,好不容易《天龍八部》作為輔助閱讀內容加入了人教版,聽說最近改版又去掉了,我想看看大家的看法,謝謝


老問題了

———一言蔽之「與當代語文教學的實際需要相適應"

對於語文教學的目標而言,現代文本選入課本最終實現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分析和理解、品評與鑒賞。期望結果是:理解、應用、分析和品鑒

古龍、金庸小說顯然和這個目標相違背。

據說03年教師招錄改革前,金庸入選課本大概是挺大的一件事,當年「挺金派」被那些他們覺得」食古不化「的課本審定和教授們一句話給噎死了

」行啊,給我設計一個課程大綱報上來,交給任意老師演示一遍「

這句話通俗點講就是摘錄一段,包含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和藝術特徵的傳授過程,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最後,這場轟轟烈烈的金庸入課本的結果是選入《語文讀本》作為知識拓展閱讀。

你說那是因為挺金派太差了?要知道,當時挺金派裡面有曾經擔任過中學語文教師並對語文教學有一定鑽研的孔慶東。

很多年後我和一位武俠愛好者重新考慮這件事情的同時,我們初步擬定了一個草稿,就發現了問題

表達方式——摹狀

表現手法——渲染

藝術特徵——虛實相生

就這三點而言,現選入課本的課文比金庸小說更適合的多了去了。

更何況,從課程設計預估看...對接觸過金庸並喜歡的人而言,老師講的內容不和口味直接會導致課程目的達不到,對於不讀的人而言,我覺得這堂課也達不到挺金派們」認識武俠小說獨特魅力」的效果

順便,當年那幫子挺金派算是我見過最有腦子的挺金派了,因為他們沒有像今天某些腦殘一樣說是因為金庸小說背後深刻的政治寓意——你要知道,同時入選讀本的課文可是有《綠化樹》的,03年教師招錄對教師閱讀的要求裡面增加了劉恆的《狗日的糧食》蘇童的《米》

如果你沒看過,你回去看看這些文章大概講了些什麼。

語文課本當然有問題,但也不代表差的不能看,就我知道某次關於課程建設當中,某位教授談到斯蒂芬平克來提高對於語文教學中道德的認識,我覺得這些人的學術水平還是值得敬佩和學習的。

新課改後,語文教學的問題始是課本技術屬性太強、趣味屬性太差。事實上,知乎關於寫作的問題9成可以在語文教科書里找到,大多數知乎er的水平遠低於語文教學要求,原因出在考試上,因為師資力量匱乏、區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等顯而易見的問題,語文考試的要求遠比語文教學目標低。更別提薛金星老師的《基礎知識手冊》大大的減少了學習文學本身需要的閱讀量。這就導致了,只要你漢語部分正常,文學賞析水平和成績壓根就不對等,大多數不用怎麼聽課的人語文成績倒是不錯,但是水平嘛,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其中的大多數,都是垃圾。


瀉藥

先說結論,個人認真不適合。

金庸的小說文學價值是很高的,但是最出彩的幾部都是長篇小說,節選段落未必能完整傳達這段劇情的完整意義。

我記得曾經射鵰英雄傳的結尾被選入過語文教材,核心內容應該是成吉思汗和郭靖對於英雄的探討。可僅僅最後一章的成吉思汗不是一個完整的成吉思汗,最後一章的郭靖也不是完整的郭靖。

真正的成吉思汗是那個以為好兄弟被哲別殺死而悔恨不已的性情中人。是把自己金盔送給哲別當酒杯時候的收買人心。是可以忍辱負重,冷靜分析局勢,一舉挫敗王罕陰謀的霸主。也是對自己孩子(包括養子郭靖)疼愛的慈祥父親。結尾處一個風燭殘年的成吉思汗,他的思想和行為如果不是配合自己的過往經歷,那是很片面。

成吉思汗都如此了,更何況主角郭靖更加精彩的人生了呢?

相比之下,可以看看其他文章的節選:

紅樓夢節選的是林黛玉初入賈府,是文中劇情較早的篇幅,也可以說是故事真正的開始。這一段文章,通過正面描寫、對比描寫、心理描寫和對話描寫等不同的手法,刻畫了多個新登場主角的形象,包括外表和內外,是真正很有教學意義的節選。

而一些聊齋或者老殘遊記等名作的節選,通常是獨立的故事。

金庸的小說除了巔峰之作在,文筆並不能和大多數名著相比,筆下人物雖然性格都極為鮮明,但塑造人物通常是和劇情相輔相成,並沒有特別出彩的僅僅依靠細節描寫就把一個人活靈活現的表現出來。

對比范進中舉中,對於老岳父的幾個細節刻畫,比如打完巴掌後蜷曲的手掌,比如小心翼翼的給女婿清理衣襟,一下就把人物形象刻畫出來。

金庸小說,勝在故事性,尤其巔峰之作天龍八部和鹿鼎記,每個人都是活的,都是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但能不能給學生啟迪,才是入選教材的核心問題。而且金庸的很多小說,其實並不是學生時代就能理解的。正所謂武俠是成年人的童話,學生看金庸小說有學生的視角,但是很難真正理解其中一些事情。

比如倚天后記里金庸因長子自殺後,尚且自認為將父子之間的生離死別寫的太平淡了。又如何能讓學生時代的孩子(絕大多數的孩子)能真正明白謝遜的心境呢?

再比如一個沒有歷經社會的純真孩子,怎麼可能像成年人一樣理解韋小寶大聲說「老子不幹了」的時候,那種暢快呢?


可以做初中的課外閱讀,高中的閱讀理解以及大學的語文教材。


下載知乎後第一次被邀…感謝

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成就和地位無需贅言,所以,我想僅就適不適合教材的方面來談談看法。

入選教材的小說分兩種,一種是推薦閱讀的名著,一般是《老人與海》,《紅樓夢》這類世界範圍內有巨大影響的作品,國外的情況不清楚,金庸的作品在國內的知名度夠,但境界和深度上還是稍遜一籌,比起名著來說略顯通俗。同時其中深奧的部分,需要大量的傳統知識的積累才能體會其中妙處,大部分初高中生是沒有這個知識儲備的。閱讀老人與海,雙城記之類的名著,只需要讀一段寫作背景和作者簡介就基本可以理解,也能基本滿足閱讀要求,而金庸的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理解,和讀網文沒有什麼差別,要理解,又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儲備,因此是不合適的。

但是選入教材還有一種情況,是節選段落,作為課文。印象中水滸西遊等都有過段落入選。這種方式因為只是段落,又有老師講解,深度理解的問題克服了,而其作品也具備相當的文學價值和內涵,適合作為課文選入。

推薦:

越女劍(篇幅短,情節獨立完整,寫作手法也相對成熟)

天龍八部(聚賢庄,少林寺大戰,寫作能力的展現,出場人物多對話多,在老師幫助下能快速了解整個故事,而且足夠經典)

倚天屠龍記(決戰光明頂,同樣經典,各色人物輪番出場,各有特色,寥寥數語便能交代前因,便於閱讀理解)

射鵰英雄傳(密室療傷,情節獨立,寫作手法特別,有代表性)

……

還有很多經典片段,就不一一列舉了

很多作品片段同樣經典,但是要不就是不夠有代表性,或者需要前情回顧太多,情節不夠獨立,難以引起共鳴。

雪山飛狐其實也很合適,借鑒雷雨的手法,小屋中短短時間回顧十幾年前的恩怨,但是篇幅有些長,課堂教學時間不夠。


其他給別人說完了。我就問一句,不管金庸的作品價值到底夠不夠作為教材,你自己仔細看一下我們的語文教材,即使是我們目前公認的文學巨匠,我們教材裡面收錄的也都是其短篇作品。而像三國,西遊記我們的四大名著,收錄的又有多少?印象中也就西遊記,水滸,三國裡面一兩個片段。這也能說明,長篇作品確實非常不適合作為教材。何況語文教材不僅僅是學課文講了什麼,更重要的是從中可以學到什麼?

一般我們會分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初高中我忘了。但我目前在教小學四年級。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的主題,比如寫景,記事,說明等。學生學習時,不僅學課文內容講了什麼,還得學習寫法。比如寫景文教的是如何寫景,記事文教如何寫一件事,說明文告訴你有各種說明方法,同時還有如何寫說明文。而且這些課文都可以算學生寫作的範文,用來模仿的。

當然有些課文還會教道理,從中學到什麼之類的。

但是,長篇小說恐怕做不到。


不適合。

金庸小說最厲害的就是全文架構的掌控,比如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長篇劇情的推進於轉換,人物關係的變化,都是極為厲害的。

但是具體到一章一節,顯然是沒辦法和一千字以下的文章比細節的。短篇文章每個句子都可以一個一個琢磨過去,而長篇小說卻沒有這個精力這樣鍊句。


雖然很喜歡金庸,但我認為金庸的作品只能算是通俗文學中的頂尖,文學性跟那些傳統經典作品相比,還是稍弱。


就我讀金庸來看,這只是暢銷小說,談不上是文學經典,太一廂情願了,太脫離現實了,如若疏導不好,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和把《古惑仔》系列放進教材區別不大,如果不是有限制,我倒是希望能把王朔和王小波的書加進去(純粹異想天開),對了可以把《三體》放進去,故事性強,又很複合現實世界規律

不過這是教育問題,沒有對錯。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學習使用辦公軟體 Microsoft Office 有哪些優秀的教材?
為什麼自己的理解能力這麼差?
你見過的最好的 Office 教材是什麼?
有哪些比較好的豎笛教材嗎?
為什麼很多大學用的教材是本校老師編寫的?教育部門在大學選用教材上有哪些規定?

TAG:學習 | 教材 | 教育 | 金庸 | 金庸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