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2017電影《心理罪》?

謝東燊執導,李易峰、廖凡主演的電影《心理罪》8月11號正式上映,大家看過後覺得如何?


不知道為什麼前排回答都粉L姓青年,我只說我看到的電影和我記憶里的《心理罪》。

——————————— 正文 ———————————

先說結論:

  • 對整體受眾來說,及格線邊緣
  • 對於原著黨犯罪影片迷來說,不及格

問題一:自廢武功式的人設改動

不是不讓改,是改崩了。

影片改編自同名系列小說《心理罪:畫像》,敘述「血之魅」的案件,但將前傳《第七個讀者》里的人物陳希(方木女友)糅合在了電影里,使得方木的出場人設全然不同於原作,醉人的改動傷透了書粉的心。

這裡不否認先入為主的主觀情感。前傳雖最早在網路上連載,卻並未出單行本,相信不少書粉最先讀到的是該系列的第一部單行本《心理罪:畫像》。

所以我們心心念念的方木,是個寡言陰鬱又孤獨的少年,經歷過女友+室友慘死的他對心理犯罪學滿是敬畏。而影版的方木並未經歷這些,女友尚在,李易峰需要先塑造一個充滿自信甚至有些傲慢,不諳世事,「對生命少了點敬畏」的天才少年,而後再轉變。

有改動無可非議,編劇想要電影呈現出一個升級版的方木也無問題,但是劇情的設定加之演員的演繹,讓方木人物性格轉變的太弱,適得其反。

最不能忍的就是陳希的死,前傳里的最大亮點改成這樣著實失望。當眾砍頭這樣激動人心的畫面自然不宜在熒幕上演,但影版的死法未免太沒誠意,毫無儀式感,作為方木前半生最大的刺激點,太草率。

這波失敗的加成,非但沒有融入前傳里的精彩,反而平添了方木的人設Bug,他後面的表現只能說是一個充滿仇恨,擅自行動的忿青。

問題二:劇本本身的大硬傷

即便我個人認為《心理罪之暗河》才是心理罪系列最出彩的一部,但是原著的《畫像》也足夠刺激。可是影版,案件本身的「詭計」和劇本設定的「情節」都太弱。

故事的懸疑性不足,遜色於《記憶大師》之類,偵破過程缺乏理論依據,支撐不住,把「心理犯罪畫像」詮釋的像第六感。

劇本的節奏差,反派BOSS的包袱也沒抖開,出場很斯文,收場很敗類,這個角色的設定難道不該是個衣冠楚楚的斯文禽獸?

「畫像」的立意原本超酷,可影片交給方木的戲份只是「背台詞」,把方木特技的描述較失敗,推理過程略粗糙,直接炫結論,讓人唏噓「還有這種操作!」

硬體不行軟體湊,可影帝也沒能彌補上,廖凡是沒問題,但人設拖後腿。飾演女法醫的萬茜最為明顯,極好的演員也毫無存在感,人物被劇本限制住了。

至於李易峰,上映前知道由他飾演方木非常失望,做好了全程尷演的心理準備,觀影時也選擇性忽視演技,專註劇情走向。反而陳希遇害,方木畫兇手畫像時的哭戲橋段讓人頗感意外,感情帶入性強,有進步。

以上兩點,一個書粉的挑剔看法,畢竟我們也是電影的受眾群。

—————————— 8.12更新 ——————————

針對評論區常見提問,貼出幾點:

Q1. 方木在咖啡廳見到反派BOSS是幻覺么?

真的。天才都是孤獨的,孟陽欣賞方木,想見他,同時給他施壓。後面可以看到,方木根據現場的畫像與他所見的喬裝過的BOSS不一致,讓他很矛盾,證實他真見過。

反派都很欣賞方木,「如果你不是警察,我們會是很好的朋友」/ 「其實我們是一樣的」

Q2. 小女孩把玩具藏起來為什麼笑了一下?

爸爸找她的玩具時,女孩望向門外笑。看電影時以為門外有人,在埋梗,但是後面又沒接。現在想應該是長期活在陰暗處的孩子對陽光的特殊情感。

Q3. 方木為什麼單槍匹馬,擅自行動?

理智被仇恨拉下線的計劃。意圖在倆人較量中,靠針劑親手幹掉仇人,針劑過量致死可以推卸給BOSS自己注射加Buff。

Q4. 馬凱的卟啉症是先天還是後天的?

原本只是貧血,被醫生誤導並利用,錯誤治療。

我的其他回答:

什麼是教科書式的演技

你最喜歡哪部電影的結尾


(少量劇透)

大家想聽什麼我心裡還沒點逼數嗎

先說下演員的發揮

李易峰跟廖凡對戲

衝突戲沒怯場

喜歡的女孩死後 方木的哭戲還是讓人比較動容的

還有幾個特寫表情 表達的也很到位 比如一開始萬茜叫住他他回頭的那個表情

主要毛病還是台詞 獨白部分比較齣戲

哭戲那段特別出彩,比菩薩知道我有多難過嗎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雖然不是科班出身 但也沒有去各種綜藝圈錢 能看出的是他一直在進步 這點是值得肯定的。

沒有看過很多廖凡的電影,感覺演得很飽滿,發揮穩定。

萬茜為什麼眼睛總閃著淚光啊?

男主喜歡的女生定位比較尷尬 起推動劇情作用 是尿點之一

然後是劇情

不跟原著比較,沒有看過原著

劇情方面還是有幾處硬傷,比如最後那個興奮劑就擺在那 一眼就找到了 法醫一個星期就解剖一具body? 那麼重要的樣品不特殊處理起來嗎

還有boss最後的被傳染交代得比較模糊,死容的妝化得也比較誇張

總之,這部電影基本值回票價,不用擔心是4s一類的小鮮肉電影。

還有問大家看情節緊張的時候趁機握住同行女孩子的手會不會被打啊?


有劇透,慎入

沒看過原著,覺得劇情還是不錯,有些部分是需要仔細思考,經得住推敲,演員演技沒有掉鏈子或者讓我齣戲的。

分享幾個我覺得不錯的點

【小女孩為什麼要邪魅一笑】

小女孩是全市唯一一個卟啉症患者,卟啉症患者常見癥狀為光敏感,所以她渴望陽光渴望光明,但是見光的代價就是小女孩最後毀臉了

【馬凱究竟是不是卟啉症患者】

醫院檔案記載的是貧血,但是這點我也沒太看懂,是因為後來孟陽催眠馬凱讓他以為他也有卟啉症?

【方木畫像之前見沒見過孟陽】

方木是被催眠後進入到咖啡館,所以孟陽應該是他幻想出來的一個人,而且當時方木收到了陳希的一條微信,潛意識裡他發現陳希是有危險的,但是接下來孟陽說了一句「如果沒有邰偉,我們可以成為朋友」,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方木說兇手的目標是邰偉

作為一部懸疑片,劇情緊湊,甚至有點快,講了三個案子,但是之間是有聯繫的,內容比較多,但是屬於鬆弛有度吧,比較緊張的時候穿插了些比較輕鬆的畫面。

【李易峰】李易峰飾演的方木,是心理罪中的靈魂人物。看的出來演技和台詞在背後是下功夫了,尤其是有一場哭戲,演的很到位,演出了方木想要堅強起來但卻不能堅強的感覺,看了非常讓人心疼。還有一場精分的戲,也是挺不錯的,還有點挺期待李易峰演反派?

【廖凡】動作戲非常漂亮,泥地摔跤看的我都肉疼,屬於利索乾淨那一掛的。

【萬茜】看過萬茜的《你好,瘋子》,裡邊有一場一人飾七角的戲,演技絕對不是蓋的。但在這裡演技屬於正常發揮,沒有太多可以展現演技的戲份。


內有少量劇透 慎入

做個對比:

同類型電影(1 記憶大師 首日票房4554.1萬 總票房2 9290.9萬

(2嫌疑人x的獻身 首日票房4648.0萬 總票房4 0182.4萬

(3烈日灼心 首日票房2474.3萬 總票房3 0487.4萬

(4我是證人 首日票房3257.0萬 總票房2 1526.8萬

個人認為票房至少兩億打底 電影有可以掩蓋bug的驚喜 豆瓣5.8分不至於 是對於鮮肉演員的偏見亦或是對於片型題材偏見我不是很清楚 電影本身還是有要進步的地方 但同樣值得鼓勵

首先演員部分都還不錯 被廖凡圈粉 真踏馬帥 特別是在泥潭裡的那場戲 全篇打戲滿分敬業滿分演技滿分 被禁錮於兒時的回憶令人心疼 和方木正面的爭執讓我都想戰它們的cp 我覺得他在這部戲刻畫的硬漢形象處理得比段奕宏在《記憶大師》里的警察更加深入人心 給觀眾留了細節 讓整部電影的完成度高很多

沒看過小說不過聽說把方木這個角色的性格改為稍微陽光點的了 單論角色本身 我先入為主也更喜歡電影方木的性格 李易峰呢 在看之前沒對演技報什麼希望(特別是在看了三生三世楊洋的表演對於小鮮肉一族絕望後)只是單方面覺得他不上綜藝的態度還不錯 看電影也有一定的驚喜(現在看來當初對於他也是有很大的偏見) 李易峰有兩場哭戲演得挺好的 在陳希死的時候方木邰偉在車前後的對峙特別不錯 感覺有演技碰撞的感覺 特別要表揚的是他對於細節的處理很生動 包括嘔吐時眼圈發紅 手上青筋爆出來 大哭時嘴唇的抖動以及涕泗橫流以及假想被醫生割脖倒地動脈出血帶來的身體抖動都可以看得出來有認真研究過 可能也是和廖凡切磋打出的火花吧 當然 在開始跑酷一般的追逐賽還是不好 轉型之路還需努力 有改觀 但還可以更好

謝君豪演的幕後大boss醫生超棒!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就只有一個感覺 誒喲這個演員除了眼角皺紋多了一點 長得真好看 絕壁一戰主角臉嘛 到後面完全被他的演技折服 在方木劃開手腕時對於血液的渴望表現的真踏馬好 還有最後見光後的崩潰真的很有感覺 誰說反派只能有反派臉的演員飾演 接下來可能還會去找他其他的片子來看吧 強勢安利這個演員!

對於女演員比較喜歡萬茜 整體演技在線 印象最深的是說方木不適合做警察那場戲 由看電影前我對於IP改編新加的角色的抗拒到滿滿都的好感 不得不說 萬茜的角色雖然戲份短 但是幀幀精彩 也同時安利一下小姐姐的《你好,瘋子》特別不錯的一部戲

李純這個角色相較於萬茜就不這麼出彩 兩個問題 第一沒有鏡頭感 在開始誤以為案子已經結束的開始聚會的那場戲 陳希是有參與的 但是絲毫沒有存在感 第二和方木的情感刻畫不完整 像我們這種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就不是很能理解陳希死之後方木徹底變化的原因 其實並不能全部歸結到演員頭上 包括戲份短 角色發揮小等都是原因 只是對於陳希這個角色沒有那麼滿意吧

還有就是邰偉後期的女助手(好像是叫羅藝吧 記不得了) 不是很清楚為什麼要有這個角色 感覺毫無作用 並且很生硬 不知道小說裡面有沒有這個角色 總的來說存在感高卻出現得莫名其妙

開始也說了 特別愛犯罪心理學類型的電影 從腐國的神探夏洛克 tvb的讀心神探 國產的如果蝸牛有愛情 他來了請閉眼以及美劇Lie to me 都是雖然怕但是仍然在一刷二刷三刷的劇 由此就可以發現問題 這種題材大多要長戰線的電視劇才能說清 心理罪的電影對於人物的背景 經歷 性格都刻畫的不夠全面 畢竟時常短 也不能怪誰 但編劇對於細節的交代還是有問題 像方木和陳希校園時的關係 方木和喬蘭的關係(特別是這是一個新角色)以及邰偉童年都是可以加重一些筆墨的 還有一個問題 電影打出的主題是「越知心 越致命」而在整個電影中 沒有以普通觀眾能懂得方式強點題(或者我沒有get到)所以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 道具和場景倒是沒問題 就是整部戲感覺有點散 高潮部分沒有那種可以讓人汗毛立起來的那種感覺 還有有些情節不太符合現實 其他的還是很不錯的 就是受眾面可能不是很廣 比較恐怖 看電影的時候旁邊妹子的尖叫此起彼伏 希望會爆吧

第一次寫這麼長的影評 純客觀 不帶吹黑 第一次覺得電影的演員陣容沒有什麼好挑的 也可能是有三生三世作了對比 這類型的片首日票房六千多萬算不錯的了 誰說懸疑電影就不能高票房 知心致命 偏見亦致命 希望無論粉黑能理性看待

單看現在業內影評還不錯 至於豆瓣閉眼黑和水軍太多 只能是看哪邊帶的風向更成功 評分已經不純粹了 參考價值也越來越低 個人認為這部片不錯 推薦一下吧

最後 如果有第二部 導演組在細節的部分要認真磨才行 做不到像記憶大師的細節控也至少把開始埋下的線寫清楚才行


不請自來,我是李易峰的粉絲,沒什麼丟人的,也沒什麼不能承認的。看電影的時候我是盡量站在路人的角度去觀影的,看得很認真。我是一個粉絲,但不是一個被崇拜遮住雙眼的盲目觀眾。

首先,電影基於IP改編,在這一觀點上我認同很多評論提到的,故事情節略單一,方木的人物性格設置的臉譜化的缺點。

在場景切換上,有一些地方很生硬,比如方木和邰偉在方木家喝酒的戲份後直接切到了方木到案發現場,我覺得這兩個場景之間的過渡不太好。還有陳希死的過於唯美,不至於給方木帶來那麼大的震撼。還有跟蹤范湉湉那段我覺得是硬傷,可能是為了廣告植入。

音效,打戲,服化道,攝影我覺得都過關。導演是張藝謀的攝影導演出身,鏡頭掌握能力的確很強,第一個運動員在船上的死用了旋轉鏡,給觀眾疑惑,傳達眩暈的感覺,很棒。

至於演員表演,我想說廖凡老師是內地第一位戛納影帝(希望我沒說錯)。大家覺得李易峰的演技比不過廖凡,很正確;可是如果說李易峰的演技拖垮了整個電影,我不同意。哭戲的完成度很高,出場驚艷,台詞有進步。雖然大家老是說,說一個演員進步就是不好意思說他演的好。

但是我敢說李易峰在這部電影里貢獻了迄今為止你們所認識的流量、小鮮肉在大熒幕上的最好表演。

中國市場沒有那麼成熟,這有大環境的原因,大家卻一味把鍋甩到小鮮肉身上。換個角度想,現在內地小生里,和李易峰人氣相當,年齡相當的男演員誰能演過廖凡老師???大家說,在馮小剛,廖凡面前被吊打。我承認,老炮兒里的確被馮小剛吊打,這次看完了表演再說被廖凡吊打,有失公允吧?

就算和吳亦凡演一個片子,大家也說,你這個演技也就只能壓壓吳亦凡,還能壓誰?另一版方木是阮經天演的,假設李易峰有阮經天的一切配置,大家還是會黑「他太齣戲了;原來方木講台灣腔啊;那一口台灣腔讓我以為自己在看偶像劇」。

是的。「身體的疾病只是誘因,心理的扭曲才是原罪」。現實是,

「流量的人氣是誘因,演員的走紅才是原罪」

從這部電影里,我看到李易峰越來越好,一直在進步。如果所有觀眾,買了票進去,卻不能拋開對演員的固有印象正確的對待演員的表現,那麼

中國電影也可能就是這樣了。

最近戰狼是很好看,我也看了,可是我不覺得這部心理罪和戰狼有那麼大的差距。如果說心理罪的故事性單薄,那麼戰狼的故事性也大體可以用「打戲,搶戲,車戲,價值觀,價值觀,愛國情懷升華」。

只不過誇讚戰狼是有水準的表現,貶低心理罪就是路人抖機靈的途徑。

不偏不倚,作為國產懸疑片,作為一個路人,這個片子值得7分。

你可以覺得我喜歡李易峰是可恥的,沒有腦子的,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比嘲笑我的人更有勇氣,更有動力去支持我所喜歡的人,


首先聲明我是李易峰粉絲,但在我粉李易峰的時候我就已經看過心理罪的小說和網劇,然後昨天晚上去看了電影,總的來說我覺得值回票價。

(原答案中有我拍到的照片,這一點是我構成了侵權行為,在此道歉,我已答案中的圖片刪除或更換為劇照)

我承認李易峰的演技一直以來被人詬病,就算有粉絲濾鏡他的有些劇我也無法看下去(比如說盜墓筆記,更何況我是八年盜墓筆記書粉 )但是我覺得有些人黑他真的黑得挺過分的,麻雀里比起古劍已經有了進步(反正金馬影后周冬雨更能讓我齣戲),而這次看完心理罪我有種兒子終於有出息了的那種當媽的欣慰感!不知道有沒有人懂我,我是真的開心!

說回電影。電影經過改遍,時間線和原著有很大差別,發生這個案件的時候陳希還沒有死,所以方木不是網劇里所呈現的陰沉和略微神經質。這時候的他應該是初入社會的帶著點學生氣和傲氣的,李易峰還是差點傲氣,但大致形象是符合人設的。不過我還是想吐槽一下心理側寫的時候,嗯,有點莫名其妙,看原著和網劇會好很多。不過李易峰原聲配音不齣戲,沒有四川口音,台詞功底有著明顯進步。

看電影過程中我有留意李易峰的表情變化,我就想反駁他不是面癱 也不是一個表情演完全程 。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屍體時噁心想吐處理得差一點,但水龍頭流出血時的驚恐有體現出,有瞳孔放大的過程。

然後後面他的那個章魚飛機被邰偉打爛的時候,他是先愣了一下,驚訝轉變到憤怒的衝上去想打人。我覺得這裡處理得不錯,但沒拍到圖。

和廖凡對戲,面對邰偉質疑的時候,可以感受得到憤怒,氣勢也不輸。

被誇獎時笑出了酒窩。

還有一幕是在被邰偉和萬茜質疑不適合當警察後,眼角抽搐一下,我認為這就是遭到質疑後生氣的表情。

最令我驚喜的是兩場哭戲。第一場是陳希死後,他做心理側寫時。陳希在他面前,死得還是比較唯美,不是原著和網劇的砍頭,當時他只是愣在那裡搖頭。而之後慢慢回憶起相處的時光,側寫時才崩潰的,那裡有明顯的情緒變化。

第二場是邰偉陪方木喝酒,說出自己父親的故事,方木在一旁流淚。有人吐槽說李易峰是點了眼藥水式的流淚,那我就想請問了,人家跟你說這種事你聽了很難過,不是就應該在一旁默默的流淚嗎?難不成你要方木深情款款的望著邰偉一副我懂你的痛,我很心疼你然後一起抱頭痛哭?反正我個人覺得李易峰這樣的處理方式是沒問題的。

好咯說回劇情,我覺得是連貫流暢的,邏輯也基本合理,沒有大的硬傷。我沒有仔細推敲情節,因為我關注峰峰演技去了。我只知道這個案子大致上是沒有變動的,反正和我一起觀影的沒有看過原著和網劇的小夥伴說看得懂情節,也不覺得有大問題。如果有時間二刷我會補充的。

二刷更新一些我認為的劇情bug和我看懂的細節。

首先我比較疑惑李一曼被捅為啥不躺在那按住傷口防止血液流出然後等待救援,而是還硬撐著跑到海邊,後面覺得可能是劇情需要其死亡所以…其次是醫生出現又消失那裡,emmm反正我是沒法接受這樣的大變活人。

然後是我看了毒舌電影(現叫sir電影)的公眾號文後,一些文章中的疑惑我在公眾號留言了,可惜沒選上就放在這裡

之前我也有提到心理畫像很莫名其妙,看了sir電影的文章之後非常贊同這部電影裡面方木像是開了掛,第一個命案和第二個命案的第一個受害者死亡時方木真的像算命而不是心理畫像。但是第二個設計師受害者那裡有推理就顯得比較合理正常了。

然後歡迎大家和我一起討論細節!

最後,作為李易峰的老婆(我是有照片為證的,哼!)我只想說:

諾,證據!


剛剛看完出來,10分給個8分吧。

首先,萬茜老師在這部戲裡有些不能發揮她的演技,屈才屈才了。

其次,李易峰是真進步了,如果《青雲志》里,張小凡失去碧瑤的那場戲,他能有現在電影里的情緒表現,我估計我會真的粉上他。現在算是個路人粉。

最後,廖凡真不愧為柏林影帝,他和李易峰兩人對哭的那場戲,雖然你能看出李易峰的進步但是依舊被柏林影帝秒成渣渣。不過性格不同,哭戲的表達方式還是不一樣的。

整體來說是一部不錯的電影,至少在我這個只看眼緣的業餘人士眼裡,我看下去了。我也沒什麼專業評價好說的,反正和我一起去看的弟弟,看過了原著看過了網劇,表示電影不錯,那我想是真的不錯吧。

PS,知乎上黑李易峰已經黑出政治正確的感覺。雖然如此我還是得說,李易峰比上次我看他的作品《青雲志》要好很多了。現在有這麼多的小鮮肉,他是唯一一個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拍戲,不參加綜藝賺錢的小鮮肉。如果說之前得百花男配是華誼買給李易峰的光環,看了這部片子我覺得他在這裡至少夠資格拿一個提名,獲不獲獎另說吧。


超長影評!!!劇透預警!!!

~~~~~~~~~~~~~~~~~~~~~

看了本片的網路評價感覺和我看的不是一部片子……可能我屬於期待值比較低的,讓我不齣戲就OK;

感慨一下電視劇演員轉戰電影時第一部電影真的要選好啊,(下面提及演員沒有惡意)楊冪、李易峰這種都屬於第一部片子沒挑好,給觀眾觀感不怎麼好給人爛演技的印象,所以讓很多人產生了偏見先入為主地覺得他們在什麼片子都是演技不過關。當他們真的呈現出合格表演的時候都很難再扭轉觀眾印象了。希望李校草轉型成功(他也需要轉型了),也希望所有演員珍惜自己的羽毛吧。

~~~~~~~~~~~~~~~~~~~~~

剛才後知後覺地看見票房過億了……先恭喜一下!在我這裡不是一部爛片,有短板,但是算是有誠意的一部作品;所以蠻期待續集的,加油!

先自證原著粉+純路人,觀看心理罪的感受用一句話概括,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這部電影我給7分,血腥殘酷,屍體,兇案現場大特寫讓人不寒而慄,令人不適處很多,不適宜帶長輩孩子觀看。劇情可挖掘的地方很多,但是可能是由於剪輯的原因,顯得過於零碎。

關於人物形象,除了方木外我必須坦言其他角色發揮空間可挖掘之處都很少,形象難以立起來;萬茜的喬蘭和邰偉的女助手,恕我直言我不明白她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誰想明白了歡迎找我討論......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這類片子可能會有驚喜,但是可能無法準確地理解體會方木種種行為背後的內涵;而且心理畫像這一方面,影片的表現力不夠:因為對於沒有接觸過心理畫像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只是通過方木之口滔滔不絕一大堆,也不知道他是通過什麼依據判斷的;如果採用一下《Sherlock》中快速切換物品細節特寫的手法個人感覺會好很多。對於讀過原著的書粉來說,

拍攝手法和特效比較新穎,方木模擬罪犯以及為自己畫像的時候畫面讓我有一種「思維宮殿(Mind Palace)」的感覺,心裡入侵的視覺效果個人看來很棒;背景音樂恐怖詭異,代入感很強;

廖凡打戲擔當,拳拳到肉,泥地打滾,舞池尬舞,只可惜角色發揮空間不大。而李易峰先生的演技,的確是有突破的,雖然功力還是差點火候,但是和影帝對戲沒有被碾壓,值得鼓勵。說實話,我對李易峰的演技的認識只停留在《古劍奇譚》的面癱式演技......《心理罪》我是放低了期待去看的,反而他給了我驚喜。

我最喜歡他的一段戲是從計程車上下來猜到陳希是受害者的時候:從一開始對邰偉說「根據我的推斷他一定會動手」到看見邰偉沉默不語時的愕然,被邰偉推回車裡又死命掙脫的時候,我真真切切從他的眼神里感受到了絕望;那個時候,我相信他是真的,「把自己給丟了」。以及後來在警局內畫像,對著警員說「你畫呀」的時候,我哭了。

這部電影的一大缺點就是劇情零碎,暗線有很多,加上時間的限制比較倉促,許多暗線並不能讓普通觀眾看懂,我在這裡整理一下這部電影討論度較高的幾條暗線:

1.方木在咖啡廳到底有沒有見到孟陽?

我的理解是,沒有。

首先,孟陽在咖啡館內無論是出現還是離去都太過異常;他簡直像是憑空出現和消失;尤其是離開的時候,方木只不過是低頭看手機的幾秒鐘,他就消失的乾乾淨淨了,速度不合常理。

其次,當孟陽出現在方木面前的時候方木非常驚愕,證明他完全沒有預料到兇手真的會出現,也就不存在私下與兇手碰面的可能;而後來方木並未與警方提起他曾與孟陽碰過面,而是繼續做心理畫像。

其三,方木的臆想中自己被割斷頸動脈而死,這也暗示一旦自己和孟陽真正地不期而遇,結果就是自己死路一條。

最後也是最有利的側面佐證,方木與孟陽最後蝙蝠島上對決時,雙方都沒有提到咖啡館的事。如果雙方真的在咖啡館會過面—(我想起了福爾摩斯和莫里亞提在最後一案那場經典的會面),孟陽也的確說過「有人會因你的魯莽而死的。」,在囚禁了方木之後勢必會用他的勝利來嘲笑凌辱方木:對於這種已經瘋狂崩潰的犯罪者來說,沒有什麼比享受戰勝對手的快感更讓人激動的了。然而他沒有。

結論:方木和孟陽在蝙蝠島之前並沒有過會面,與孟陽的會面我傾向是方木自己的心理畫像:就如在馬凱案中表現的那樣,方木會將自己代入兇犯的位置進行畫像—咖啡館的會面可以看做方木心裡入侵自己編導出的一出「心理劇」。至於那張拿給警方的紙,我也傾向是方木心理畫像的產物。

2.林海女兒的詭異笑容是怎麼回事?

許多觀眾表示本片最驚悚的不是血跡斑斑的兇案現場和紫青的木乃伊般的屍體,而是林海要帶女兒逃走的時候小女孩讓父親去找玩具小熊之後露出的詭異笑容,結合恐怖的背景音樂讓人毛骨悚然。很多人沒有想明白為什麼女孩會露出笑容,在此奉上個人解讀。

我們先來想想女孩跟父親一起走的好好的,為什麼在蝙蝠島再次登場的時候躺在了試驗台上?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女孩的眼睛周圍有著明顯的燒灼痕迹,那麼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女孩自己將玩具熊藏了起來,趁著父親回頭去找的時候走到了陽光下。

原因可以有很多種解讀:也許是女孩不忍心父親再被自己的病情拖累,想要直接照射陽光讓自己死掉;也有可能是因為自己的病情完全無法見光,而她內心渴望能夠沐浴陽光。

3.馬凱到底有沒有得卟啉症?

我的看法:有,但是是後天的,也就是孟陽感染實驗的犧牲品。馬凱一開始患有的只是普通的貧血而已,由醫院的化驗單可知。

看過《畫像》原作的觀眾對馬凱案的理解可能會更透徹。原作中馬凱由於自己一家都患有嚴重的血液病而死,他自己也因此患上精神疾病,即使在自己身體非常健康的狀態下也堅持認為自己的血要流幹了;後來此案被證實是馬凱受到了孫普的心理誘導。

但是鑒於電影中進行了改編:從影片內容看出孟陽似乎並不像孫普一樣具備高超的心理誘導能力,且通過方木對孟陽的畫像「從治癒卟啉症變成傳播卟啉症」及孟陽在蝙蝠島上進行的研究,以及最重要的前提「本市中患有卟啉症的患者只有一人(小女孩)」,得出結論—電影中馬凱先是受孟陽引誘(以為能夠治好自己的血液病),而後被感染卟啉症。

4.方木的行動:方木為何隻身獨闖蝙蝠島?邰偉為何同樣單槍匹馬不帶人馬?

這一內容被許多觀眾視作是槽點:方木可是天才啊,他怎麼可能這麼魯莽地不帶任何幫手就隻身闖進大Boss的老巢?這不是智商下線嗎?

其實方木的很多行為都是在電影中有過暗示的,這與他的性格變化又有分不開的關係。比如一開始邰偉對喬蘭問起方木時喬蘭的評價:「他是一把雙刃劍,鋒利無比。」言外之意用在好人的手上他可以盡情發揮天賦為破獲犯罪事件發光發熱,一旦用在壞人的手上就會墮入深淵。邰偉也曾多次以老警察的毒辣眼光提點他「冷靜,不是冷漠」,「看穿別人的同時,當心點,別把自己丟了。」「不走進陽光,就會陷入黑暗。」包括,「你不適合當警察。」這些都是在旁敲側擊地暗示方木是一個極其容易「黑化」的人,他隱約地具有「高能反社會型人格」,不加控制就會走火入魔,始終遊走在法律的邊緣。

電影中的方木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他一開始對自己的能力自信,甚至是自負;他冷靜的幾乎冷漠冷血;衝上來直接打亂邰偉的計劃,導致「慢半拍」遇刺,而他內心毫無愧疚,我能看到的只是有一絲懊惱。他對犯罪有著近乎狂熱的興趣,聲稱「為了探究罪犯的心理」而當警察,他會通過自我代入罪犯進行畫像,面不改色地說出「女孩的血是他的美味佳肴」這種毛骨悚然的話;他會直接利用無辜的網紅去做吸引嫌疑犯上鉤的誘餌,將普通民眾牽扯進血腥的屠殺。

這樣的方木,他「對生命少了點敬畏之心」是邰偉的委婉說法;在他看來,人的生命簡直就像生死遊戲中博弈的棋子一樣,他認為不應該「抱有那些無謂的情感」,由快手視頻一事就可以看出他為了目的不擇手段—一定要記住這個詞。陳希的死讓他終於認識到人的生命和那些所謂「無謂的情感」對一個人的重要作用;他改變了。

接下來他採取了這樣的行動,隻身闖敵營。

這是智商下線嗎?

我們看看方木在前去之前採取了怎樣的行動。

他拿走了一把折刀,拿走了試劑。

為什麼?

腦洞大的觀眾已經明白了。方木只身前去蝙蝠島並不是因為智商下線,他的目的是為陳希報仇,殺死孟陽讓他血債血償。

逮捕了孟陽又能怎樣呢?陳希已經回不來了。看過《暗河》的各位一定還記得邢局長明知是圈套還想親自手刃殺死女兒的仇人。「逮捕他們好讓他們躺在注射台上舒舒服服地死去嗎?邢娜的手腳都沒了!」

前面已經無數次地鋪墊過,方木這把「雙刃劍」潛在的危險性。在失去摯愛之後,他的危險性自然浮現了;他之後的行動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解釋。

在「咖啡館」畫像過程中,他預料到自己的血液對孟陽有特殊的吸引力,也預料到自己會被孟陽抓住囚禁;因此他準備了折刀,意圖用自己的血液吸引孟陽,在孟陽接近自己有機可乘之時給他注射試劑;

之所以要注射試劑,是因為方木並不確定孟陽是被感染還是天生患病:如果是感染,力量反而會增強(參見馬凱),這對體弱的方木來說其實不重要......反正他都打不過......但是他可以把控時機用小烏賊的強光十七病發而死;如果是天生患病,注射過量藥劑會立即暴斃,進而偽造成服用藥劑過量而死的假象!

換而言之,方木已經想好了確保致孟陽於死地的方法。他也不在意自己是否會死,對他來說拉孟陽為陳希陪葬就夠了。

而邰偉之所以也只身前去,結合他從喬蘭口中得知方木拿走試劑,我們不妨猜測邰偉已經猜到方木想要親手殺死孟陽為陳希報仇;他不帶警員前去,其實也是為了保護方木。

也可以說為了 做 偽 證。

看過小說的體會更深,這部分的確對非原著黨不太友好。

三:也許是一些槽點?

1.女助手是幹什麼的我真的看不出來......誰告訴我她除了送人頭還做了什麼??

2.心疼邰偉,明明是威武霸氣走路帶風的邰隊,結果除了弱不禁風的方木誰也打不過。

3.可能不算槽點。陳希之死。電影為了豐富情節,延後了陳希之死;同樣是為了對方木挑釁示威,原作《第七個讀者》中,周軍選擇當著全校師生的面砍下陳希的頭顱;電影中,孟陽將陳希擄走割腕拋屍大廈頂端的水箱。

無疑是前者的衝擊力更大,對方木的刺激更不可估量;事實也是如此,主要是因為陳希當著自己的面被殺害讓方木心中永遠地蒙上一層不可除去的陰霾。

不過考慮到這種死法過於具有衝擊性電影為了觀眾的觀影體驗不那麼不適進行了美化;這也不算槽點了。

另外,李純在這裡挺美的

4.最後Boss戰過於平淡高潮衝勁不足?

這是很多人吐槽的,高潮過於平淡;孟陽因為小烏賊的強光照射病發而死。邏輯上其實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要說過於平淡,也是因為劇情的選取吧;畢竟「血之魅」這個案子只是《畫像》的引子,個人認為這樣的改編已經比較成功了。要說精彩紛呈的高潮部分,還是《畫像》結局方木假借正當防衛擊斃孫普更為驚艷。

由於孫普擁有極強的犯罪心理知識,他完全可以通過假裝精神病人脫罪,若想了無後患,唯有除之後快。

  方木漫不經心地看著邰偉,臉上似笑非笑。

  是的,我知道孫普在我身後幹什麼。

  我也知道他手裡正舉著那把軍刀。

  方木從容不迫,是的,從容不迫地把手裡的子彈塞進槍膛,然後輕輕拉動套筒,「咔嚓」,套筒複位。

  他甚至有時間向邰偉挑挑眉毛。

  還記得這顆子彈么?

  然後,轉身,舉槍。

  面前目瞪口呆,腳步戛然而止的,是誰?

  同樣是高舉軍刀的吳涵和孫普,在方木的眼中合二為一。

  不管你是誰。我想,做個了斷吧。

方木扣動了扳機。

這樣一對比,影片的高潮的確不夠高潮。

然而方木最後的獨白是暗示會有第二部嗎?

不管怎麼說,期待方木一生的敵人—即使是在死後也在令方木困擾的孫普!(看了城市之光原作你們就明白


心理罪系列小說我看過,也很喜歡,電影在第一部畫像的基礎上改編的,但是整體改編幅度很大。從一個讀者的角度來說,這種改編是有些遺憾的,原著中最精彩的部分並未得到有效地呈現。比如抽絲剝繭的推理過程,可能由於片長的緣故,被很大程度地省略掉了,直接得出一個結論,這會讓觀眾有點懵,覺得方木太神了,也失去了推理的快感。大boss出現太早,病理也解釋得很清楚,缺少了懸念。電影在敘事、節奏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不過這應該是編劇和導演的鍋,本來可以更好的。不過電影的人物塑造和有些細節還是有點意思的。

以下有劇透!!!以下有劇透!!!

原著里的方木,是一個面色蒼白陰鬱的年輕人,經歷了《第七個讀者》里慘烈的故事,他的內心對心理學、對生命都充滿了敬畏,所以這些經歷奠定了方木的骨子裡是悲天憫人的、是擇善固執的。

電影對方木的人設進行了非常大的改編,方木變成了孤兒,由於從小的情感缺失所以他對周圍事物很敏感,所以成了一個孤傲的、對生命缺乏敬畏的天才。一個心理學天才,又缺乏對生命的敬畏,就正如喬教授所說,他是一個走鋼索的人,處在危險的邊緣。

由於沒有體會過親人的關愛,沒有經歷過重要的人離開,沒有體會過失去親人的痛苦,他認為那些「愛」那些「糾結」都是無謂的情感,他認為其他人的人都是與己無關的「他者」,所以「他者」的生死他並不關心,他破案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這是他的心理罪。

所以當李一曼被罪犯捅了的時候,他並沒有太大的感覺,他不解為什麼他幫助邰偉破了案抓到了人,邰偉卻一點也不感謝他。他根本不知道因為自己的魯莽和衝動,破壞了邰偉的計劃(邰偉本來暗示讓李一曼假裝收工,好讓罪犯露出馬腳,結果方木以為他們真的要收工了,情急之下衝進了犯罪現場……),並間接導致了李一曼受傷(並最終犧牲)。

所以當女設計師被殺後,他說馬凱又出現了;他能第一時間想到用嬰兒的哭聲來誘惑馬凱;說小女孩是美味佳肴,他的語氣甚至帶有一點點興奮;他利用「心理入侵」(其實就是心理暗示和誘導),讓一個無辜的夜跑者成為潛在受害者(當然他其實也有自信警方能夠保護她)。他有些急於求成,想要證明自己能贏,探究人性的罪惡,為了抓到罪犯他甚至可以使用非常手段。他的這種表現讓邰偉和喬蘭都認為他缺乏對生命的敬畏,根本不適合做警察。

所以在咖啡館的時候,喬裝打扮的孟陽才會來見他,說如果沒有邰偉,我們會成為很好的朋友,因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是一類人——孟陽打著救死扶傷的旗號追名逐利,方木為了證明自己天才的推理而漠視生命——他們的內心都是扭曲的。

陳希是方木生命中唯一的陽光,是他真正在乎的「人」——而不是一個「他者」。孟陽警告他會有人因為他的魯莽而死,但是他其實也不自覺地被孟陽誤導了,以為他說的是邰偉,而孟陽扼殺的卻是他生命中唯一的陽光。

從意識到陳希可能出事,到邰偉不讓他下車,他們互相抵門,邰偉青筋暴起,方木目眥盡裂;再到方木看到被殺死並泡在水缸里的陳希,滿臉茫然不知所措,不願相信;再到去警局給兇手畫像,方木情緒崩潰、泣不成聲;再到一個人去海邊練習滑板,不願意相信陳希已經離開;最後到邰偉不願意看到他就此消沉封閉內心,用一瓶酒和自己的故事,幫助他走出內心的困境,方木也默默地陪著流淚。這一段算是他人生和性格的重要轉折部分。

這裡有個問題想要說一下,關於方木是否在咖啡館真的見到孟陽的情節大家是有爭議的,但是我覺得是真的見到了。孟陽喬裝打扮來見他,因為他想來見一個同類,也是來向方木施壓,他留下的紙條是真實的。但是他消失得太快、太突然,讓方木都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見過他。後來方木去警局畫像,不是像往常一樣沒有見過犯罪嫌疑人,憑著推理來畫像,而是作為「目擊者」來畫像。他先是根據他的記憶說對方是一個「戴帽子、雙眼皮、短頭髮」的人,但是他很快又否定了這個喬裝的假象,根據對方的心理特徵,對方應該是一個「長頭髮、面色蒼白、嘴唇很紅」的人,這一段推理在邰偉他們看來是前後矛盾的,所以也不相信他。

關於方木的受挫和轉折,電影交代得有些倉促,陳希的死沒有原著那麼有衝擊力(當然電影應該也不可能呈現得那麼血腥),方木去警局畫像那段,看花絮拍了挺長一段,情緒更完整,結果被剪掉了一些,讓觀眾剛要入戲就戛然而止。方木在海邊一個人練習滑板,還差點摔進海里,喬蘭來找他,他帶著脆弱的微笑說自己在等陳希,表明他根本不相信陳希已經死去的事實,喬蘭用一巴掌把他打醒了。這一段在推廣曲MV里有,可能由於片長限制,也被刪掉了。導致方木挫折的呈現、後來在邰偉的幫助下重新站起來,顯得有些弱了。而且導演為了控制感情戲,把方木跟陳希的戀愛過程也給刪了,導致他們感情進度其實有點快,同時也把喬蘭對方木隱藏的感情線也刪得很淡了,而這些在花絮都曾看到過。

失去了心愛之人的方木,終於對正常的人類感情有了體會,不會再認為那些「愛和遺憾」是多餘的、無謂的情感。

而警察是不可以殺人的,孟陽故意把陳希死前的視頻發給他,是為了激發他內心黑暗的一面,讓他一個人去報仇。方木單槍匹馬去找孟陽,他還帶走了那管試劑。他把那管試劑注入孟陽體內,一方面是孟陽這裡肯定有這種葯,如果他少量注入便會力大無窮自己無法制服他,所以乾脆給他大劑量,讓他最後猝死;另一方面又是由於他有這種葯,到時候他的死可以解釋為是自己注入了葯的結果,自己就不用為他的死負責。當然,我覺得他其實也是帶著一定的同歸於盡的想法來的。邰偉隻身去找他,就是料想到了這一點,他想保護他,也想給他一個機會。

這裡其實跟原著最後,方木為了報仇也為了讓孫普沒法用精神病逃避懲罰,設計讓孫普偷襲自己,以便可以出於自衛殺死孫普其實是一樣的(原著里邰偉也是因此覺得方木不適合做警察)。

電影里的方木,在孟陽追來的時候,把小女孩交給了邰偉,這一個交接,不僅僅是個簡單的動作,在這裡其實是相當於把生的機會給了小女孩,方木選擇了自我犧牲。後來他也差點被孟陽給掐死,然後他喚醒了他的小烏賊,小烏賊察覺到他有危險,放射出強光,讓已經被注射了大量藥劑卻藥劑已經在血液里運作了一段時間的孟陽無法承受,最終猝死。

方木用一個自我犧牲的選擇,讓邰偉最終認可了他。原著里,方木對孫普說:「你是一個優秀的心理畫像專家,可是你沒有靈魂。你對你的專業沒有敬畏和責任,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自己。而我們,隨時可以為了保護別人而犧牲自己。」可以說,懂得愛和犧牲的意義,懂得自我的渺小,讓方木真正成為了方木。

但是方木真的開始敬畏心理學、敬畏生命了嗎?我覺得這裡需要打個問號。

說完了方木,再來說說邰偉。邰偉的人設跟原著相比也有了非常大的改變,小說里他幾乎算是個沒有太多推理能力的警察,充當方木的保護者和跟班,但是電影里,邰偉其實很強悍了。

無論是一開始時,意識到罪犯就在現場,還是後來通過海藻找到孟陽的老巢,邰偉其實是個經驗老道的警察。邰偉的弱點是他太重感情,小時候因為害怕沒有及時提醒父親小偷手裡有刀,導致父親被刺身亡,這其實不是他的錯,但是他卻無法原諒自己。所以邰偉一直非常珍惜身邊的人,珍惜每一個人的生命,他跟方木的價值觀是徹底相反的。這樣的邰偉更加有血有肉,雖然有些易怒,但是也討人喜歡。邰偉一直在拉住方木,不讓他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就是用他身體里的「人性」。

廖凡老師不愧是影帝,每一次打鬥、每一次疼痛都非常真實,而且眼神、汗水、青筋等等,都很有戲。萬茜也演得不錯,但是角色發揮空間並不算大。李易峰的話,我覺得沒有拖後腿吧,跟廖凡抵車門時目眥盡裂、哭著畫像嘴唇顫抖、陪著廖凡默默流淚、假想自己是犯罪者進行推理等情節,我覺得還算不錯,當然也有很多不足。

電影結束了,到時候我應該也會去看看《城市之光》。


首先對於這部犯罪懸疑國產電影,我個人很推薦,打分8分。略希區柯克風格。等以後下架了,我再全面分析。

知乎怎麼了,說這部電影很好,李易峰演的很好有這麼難嗎?一個一個在那陰陽怪氣的,看完了,演的很好,所有演員都很不錯,特別是陳希死了那一段,代入感很強,廖凡不愧為柏林影帝,片子質量的保證,李易峰在百花男配群嘲後看出來腳踏實地想演電影了。這是目前小鮮肉里第一個給我這種感覺的,不想有的還在演什麼4s圈錢。

說一下這部電影吧,很燒腦,全員智商在線,你不開上帝視角的話每個人都有對錯,先不劇透,大家去看看,絕對對的起電影票錢,電影略血腥,我自己看的,嚇了好幾次,這個時候就覺得自己確實需要男朋友了,嚶嚶嚶。。。。。。


複製粘帖自己另一個同樣問題下的答案。

先表明立場,原著書粉(自帶童年回憶情懷光環),懸疑推理死忠粉,所有演員均路人。

以前不怎麼看電影,也是第一次寫影評,然而因此鑒賞水平不高,沒正式看過什麼大電影,如果覺得我說的太過誇張也請見諒,畢竟這方面沒什麼見識。

首先是不涉及劇透的部分

直入主題,個人感覺,《心理罪》是一部好看的懸疑電影。

所謂好看就是能夠讓觀眾有良好的視聽感受,能夠比較充實的度過觀看電影的全程。懸疑這一點就是要求要有懸念,並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釋這個故事的線索,讓人有思考的空間的同時,不讓故事本身出現問題。

(以上一段純屬裝逼,可以跳過不看)

首先是劇情:

原著《心理罪》的故事是能夠滿足這個條件的,而這部電影本身在原故事上做出的改動雖然很大也基本能夠符合這個要求,故事性依然是充分的,劇情也較為緊湊,比較大的硬傷至少我是沒有發現。因此首先要看劇情的話,這部影片是符合期望值的。邏輯也十分清晰

然後是人物:

主要就寫兩個吧。

劇本對邰隊形象的補充很合理,影帝廖凡飾演邰隊這個角色是非常合適的。邰隊本身是老警察,嫉惡如仇,在這部電影中的性格體現十分突出,讓人能夠產生一種對角色行為特點的印象。這些一是因為劇本台詞的原因,二是因為演員本身的表演十分出色。或許是由於著重心理,電影中多出出現人物臉部特寫,眼睛的特寫,在這些地方的細節能體現的感情和演技最為充分,也令人滿意。

對於對方木的演繹,雖然算不上好到什麼程度,但要說及格是肯定有的,一百分打個八十八點五可以。在故事中,方木的心路歷程十分清晰,很波折,性格特徵也明顯。對於方木的演繹,李易峰做到了的,是關鍵點上的情感爆發比較到位,很真實,而且符合人物的形象(哭戲的部分比較喜歡),問題在於一些有點齣戲的小細節。我從頭到尾都在找缺點,但實際上找出來的不算多,特別是下半部分看著覺得演員發揮的比較給力。詳情仍然見劇透部分。

特效部分:

特效看的出來很費功夫,看起來也頗為順眼,由於不熟悉不作太多評價。就是吐槽一點,開場一段特效小人血加字略長了,雖然看著是好看,挺玄乎,但就是覺得好長有點煩。

總體感覺:走齣電影的時候感覺自己是繃住了的,詳細描述不出什麼感受,但回想一下,覺得至少在看電影的時候,我算是能夠沉浸在故事裡面的。值得一看不過如果要帶小孩子來看的話就算了吧。

以下涉及劇透

因為是原著粉的緣故,在很多的地方我都算是帶著答案在看問題的。但是因為的確離我上次看書相隔有點久,我在看簡介的時候雖然想起了兇手的一些事情,包括女孩的被綁,但是在實際看電影的時候我還是能暫時假裝忘掉這些嘗試自己分析了一下方木的分析過程。其實覺得在這部分相當於是給了個本格推理題,包括衣服散落的情況,血液的情況都有所提示,再加上那個扣子,作為旁觀者,有這些情況還是推理的出來的,只是時間問題。後面島嶼那塊更是提示到露骨。方木本身的設定就是天才,能夠比旁人更加快速的推理甚至猜測出嫌犯的行動的確在情理之中。再加上後來自帶的解釋,對於推理的部分,假設以一個路人的角度,我覺得思考一下是能夠想的清楚為什麼的。總之邏輯是清晰的。

懸疑片本身就是要讓人思考的,如果坐等著能隨隨便便知道為什麼的話,那叫科普片。

然後是對原本故事的大改動。兩個案子合在了一起,陳希的死被提到這裡。事實上我在《心理罪》原著中最印象深刻的一段就是陳希被砍頭,這裡換了死法,被加到吸血鬼案子里實屬意外。真的很喜歡和方木打電話叫他回隊里那一段,演的語氣,動作,還有周圍車上人的神態都很到位,有感覺。在抓到馬凱之後的確讓人有種這件案子就這麼完了的感覺。

然後又是演技,首先是一開始,在追犯人的時候在門口轉頭笑一秒這個細節很合理,表達的不錯。主角方木的哭戲,由於陳希的死,畫心理畫像的方木甚至連親眼看到的人的長相都描述不出,一句他一句她,從孟陽歪到陳希,很悲傷卻想要表現自己很冷靜的感覺有,讓人揪心。然後問題,說實在的,就是在女孩被綁,追到工廠發現沒人之後,方木說「你應該一圈一圈搜」之類的話的時候語氣和動作都有些齣戲,同樣的還有放嬰兒啼哭的時候,語氣平平,沒有調子的變化,不過介於第二個那本來就是李易峰在演演戲中的方木也不算缺點。

然後對演馬凱和孟陽的演員表達衷心的敬佩。簡直厲害到可怕。

然後吐槽一下一些地方。

在船塢找人的時候,就兩個人去抓,太少了吧?怕打草驚蛇也至少派一些人在附近守著啊。

方木對邰偉說的那句:「你沒有家人和朋友,甚至沒有女朋友。」 所以為什麼女朋友是甚至啊!!!甚至不應該是前面那兩個嗎???難道現在有個女朋友都是稀鬆平常的事了嗎??!

最後孟陽有一種濃濃的魔道教主風,瞬間畫風就玄幻了起來,感覺他甚至要變身,長發起的就是這個作用嗎?

畫孟陽的畫像是用來讓觀眾認出來的,孟陽的身份查明也只是為了知道身份好大叫一聲名字。(也不是什麼硬傷之類,就是覺得沒什麼用不舒服)

更新一波相關科普:

1.殺人犯吸食鮮血是否現實? 參考案例: 卟啉症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0%B8%E8%A1%80%E9%AC%BC%E7%97%87/6661364 患者有嗜食鮮血的癥狀。 伊麗莎白·巴托里 血腥伯爵夫人(服用人血甚至用人血沐浴,目的為了永葆青春,可以類比到馬凱的作案動機祈求活命上):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C%8A%E4%B8%BD%E8%8E%8E%E7%99%BD%C2%B7%E5%B7%B4%E6%89%98%E9%87%8C/84554?fr=aladdin 還有數不勝數的更加變態的殺人案例,不一一列舉。

2.這麼多醫療專用名詞? 詳見法醫學辭典,這本來就是法醫學的術語,刑偵片用,法醫說有什麼奇怪?醫療個大頭鬼。

3.警察怎麼這麼弱?被當做人質? 如果警察個個都強如蝙蝠俠,自帶主角光環,抓都抓不到,還殉什麼職啊?

4.為什麼警察不用槍打架? 用槍首先你得掏槍,然後才是能瞄準,打架呢對方還時時刻刻都在動,找機會,你一掏槍就被人打扁了。還有一點,警察抓犯人不是打仗,得抓活的才算是成功,不能輕易動槍來打。 案例:http://www.sohu.com/a/130476783_441498 我這裡的重點在後面,雖然是美國的案例,性質還不一樣(暫時只找的到這個),但是可以類比過來一下。像馬凱自己作摔死了還沒什麼,但如果警察在明明可以生擒的情況下槍擊殺人還是很尬,不行的這個做法。所以槍警察大多是威脅用,不用槍打可以理解(雖然妹子是有點弱)。還有就是有人質的情況下,不能瞬間致命人質就會被砍死。

5.心理畫像真的存在嗎? 先貼上一本相關書籍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A%AF%E7%BD%AA%E5%BF%83%E7%90%86%E7%94%BB%E5%83%8F/6290193?fr=aladdin 心理畫像的原理其實挺好理解。年齡推斷靠年齡段的一般性質,比如二十多的浮躁,做事不夠周密。未成年人辦事相對而言不夠周全,且一般有依賴心理(我記得還有未成年人上網查殺人後怎麼處理的,不知道是不是真實案例),三十歲以上大多比較靠譜一些,四十歲更加沉穩。性別一般就是平常的看力氣的方法,雖然不算太靠譜。 然後根據一些線索推斷生理特徵。比如說殺人用的什麼姿勢什麼體位,砍了多少刀(像是馬凱在傷口周圍沒留多少血知道他很珍惜這些血),知道兇手的自信程度怎麼樣,左撇子右撇子,力氣如何,然後大概推斷出體態。吸血鬼那個就基本靠的疾病特徵,因為有了病大力還是小力都要小心割,也看不出力氣大小。就算是判斷行進方向,也可以就是假設自己是兇手,熟悉這一片的地形,知道左邊有什麼,右邊有什麼,左右選哪邊吧(基本看人多不多,障礙物多不多,記住地形就成了)。 這其實不算是大驚小怪的本事了,說上帝之眼太過分了喂。

參考:http://tv.cntv.cn/video/C10487/8cf152fcd7774d26dac1a2adfc483e45

6.沒邏輯。

我無法回答,因為我還真是沒看到解釋不清楚的地方,真的抱歉。以及並不是全部答案最後都告訴你了,就叫不懸疑,頂多是省下了人看完後四處問「結局是什麼意思啊?」的時間。

7.劇情問題:為什麼孟陽不給方木搜身?

這絕對是最智障的問題了。常識問題。

首先,孟陽是醫生不是黑幫老大,怎麼可能整天想著搜身搜身。即使搜了,他也得搜的到才行,人身上能藏東西的地方多了去了,他又沒上過搜身專業課程。

其次,孟陽方面主要人手兩個,一個負責安保,一個負責研究,那麼問題來了,誰搜?

最後,從方木被抓到邰偉趕過來過了多久?

關於本片血不血腥,適不適合觀看……

我覺得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但要知道我這人口味重。要說尺度大最多是傷口撕裂看起來很瘮人,想像力豐富可能會和我一樣感同身受……除此以外能夠接受變態行為現場(有血)就全片無憂,可愛的妹子還可以帶著男朋友一起去增進感情,假裝這是個恐怖片。(反過來也可以)

最後題外話,希望懸疑圈可愛的妹子多一些,當然不是說懸疑圈妹子不可愛啦ww

還有劇情bug我的確現在只發現慢半拍那個,因為這點蹦噠的緊的人請注意我評論區的回復謝謝,我的確沒想明白,或許這就是個bug可你拿這個說通篇也有點不大對頭吧?

另外問我收沒收錢,是不是水軍的,我想說一句:

我本來以為這是被害妄想,仔細想想然後發現不被害怎麼也這麼多人來妄想?

還有還有,評論區蠻熱鬧的,有很多分析解釋劇情問題的,走過路過看一看呦~^-^

再再再順帶一提,別嫌我啰嗦(我會傷心的),一個有船有屍體的兇手是不會閑的蛋疼從大陸上活生生游到島上的(再找一艘也不是小工程啊,偷人家的船會有報案的),如果非要到島上的話,我選擇直接把屍體扔下去。

隔了好久我突然覺得有必要特別聲明一點:電影里是有提到卟啉症不是傳染病。然而這並不是bug。開始方木是以為孟陽是先天就有病(注意,不是傳染得病)。沒有傳染性的病不一定後天因素影響下就絕對得不了,卟啉症本身就有獲得型,因此因為拿自己實驗導致得病是完全有可能的。(牢騷一下,勿噴,為什麼大多數人覺得拿自己實驗得病就下意識的在心裡把概念變成是被傳染的呢?難道除了傳染就沒有別的得病方法了嗎?癌症知道嗎?癌症怎麼得知道嗎?癌症不傳染啊,但癌症得不得不是一出生就決定的吧?奇奇怪怪。)

實在懶得和人撕逼了,在這裡更一發。看到算有緣,看不到……算了吧。


尬聊,尬舞,尬架,尬哭,推理和犯罪都神叨叨的,警車違章調頭,方木一句話,計程車司機也跟著違章


習慣性先揚後抑……

整部電影………………

嗯,演技不錯,

李易峰終於進步了,

至少我可以共情了,

廖凡的哭戲太霸道,

畫面不錯剪輯可以,

畫面感挺好有質感。

李易峰在知道陳希出事後蓄勢待發的恍然大悟處理的非常好,在一點一點用力中紅了眼眶,有一種恨自己的惱羞成怒難以置信在裡面,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廖凡講故事的時候的情難自製真是讓人動容,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傷心處如同洪水猛獸,配上微微抽搐的面部肌肉,那種為一件事,怨怒自己幾十年的痛苦,過來人的感覺幹掉了對戲的李易峰。不愧是影帝。

李同學加油(? ??_??)?!

然而電影太難看了,

實在太難看了!!!

所有鍋我全給編劇,

白瞎了萬茜的演技,

台詞尬天尬地無敵,

正常人誰那樣說話,

問題在於意思有了,

深度卻遠遠沒到啊,

看了十多季cm

看過原著

看過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畫像》,

這這這………

這電影根本就不符合邏輯,

劇情天馬行空,

台詞魔幻主義,

結局異想天開,

懸疑片……………

推理活掰成第六感,

編劇你知不知道,

要有多條線索才能推理出一個結果,

正常來說細節堆成輪廓,

正面例子《神探夏洛克》

真的不適合寫天才,

一個人的智商分給一群人用,

…………不夠用啊………

側寫裡面,外貌側寫,

地理側寫,性格側寫,

太薄弱了這敘事能力,

只有疑難雜件連環案,

理論上才會考慮側寫,

美國都只有BAU在用,

人家還是頂級精英隊,

報案的模式如下……

發生案件,警方調查,

圈地拍照,羅列信息,

搜集證據,分析細節,

數據篩選,縮小範圍,

鎖定目標,辦搜查證,

現場搜查,尋找證據,

找不到……

找尋線索,繼續篩選,

縮小範圍,分析兇手,

預測行動,進行抓捕。

犯罪畫像得出的不是一個畫像啊,

是一個很宏觀的描述,

年齡,人種,性格,所受教育,可能職業,

從行為入手,

行為反映出很多,

無意識的本能和習慣,

分析作案的心理,

從心理根據數據,

側寫出行為模式,

對被害者的偏愛,

鎖定一類型的人,

例如

為什麼流浪漢失蹤其共同特點是什麼,

流浪漢失蹤的時間地點分別是什麼,

兇手的行為是否越來越頻繁,

現場是否現示出了犯罪升級,

為什麼血液少了一定是吸血,

為什麼不是精神折磨受害人,

受害人為什麼會獨自在船上,

受害人是怎樣出現在船上的,

受害人親友有沒有發現異常,

為什麼沒人報案受害人失蹤,

殺死受害人的方式溫和沒可能女性作案,

把受害人遺棄的方式有沒有呈現愧疚,

受害人的身體上的致命傷是什麼,

第一案發現場的確認或者痕迹,

至於血液有關又喝血的疾病,

有點常識都想到卟啉病,

利用篩選,指紋比對,

信息比對,數據審查,

鎖定犯罪,

先到人家家裡查!

或者找各種可能知情人,

利用一些方法審問,

得到想要的信息。

倒是去查第一個受害者生平啊,

倒是知道他什麼時候在哪裡失蹤啊,

倒是分析作案的方式啊,

倒是給個充分的作案動機啊,

倒是有點集體行動的觀念啊,

倒是一點點扔線索給範圍啊,

倒是先去這個大反派的家裡,

一點一點剖析蛛絲馬跡啊!

這劇,太上帝視角了感覺,

就算是天才,cm裡面的Dr.Reid,

夠不夠天才!

…………心好累(′;︵;`)

用大數據一遍一遍篩選,

要各種細節才能給出的信息,

通過統計學得出來的,

不是玄學啊………………

不是隨便嘴上一說,

你們好歹認真調查死者生平啊,

現場直接出真知,

………給我個痛快吧

累覺不愛

電影真的不好看,不知道這個問題下某些同學對電影要求是有多低,搞不懂,邏輯上太說不過去,只能勉強自己忽略劇情,忽略劇情就只能看演技和臉蛋了,光只有這些,那不值得花這個錢錢。

真心建議覺得好看的同學,

去看看美劇《犯罪心理》,

去感受一下人家劇情的流暢度,

去體會一下整個破案的過程,

去對比一下之間的差距,

去證實一下什麼叫證據出結論,

什麼叫行為分析心理畫像,

以及心理畫像的目的,篩選預測。

心疼的抱柱胖胖的演員…………

祝好(??ω??)?


「」我覺得這部電影在我這裡是合格的,但是這次碰到戰狼,估計要糊了。

我總覺得知乎里總有一部分人是帶著有色眼鏡去看的,覺得看不起小鮮肉會坐高自己身價。

說說這部電影,總體情節還是比較流暢的,反派角色有一點嚇到我,廖凡的打戲很賣力(表示十分心疼他的腰),在泥漿里那場打戲是看得真心疼。邰偉有個豬隊學生,看得我好想笑。

方木那場哭戲不得不說是很進步了,以前我看李易峰演戲就感覺他不太哭得出來,這次哭戲表現得很有感染力。有幾次對邰偉挑釁的小細節也很到位!

對於劇情,大家都覺得方木在裡面太神了,全憑一個腦袋直接破案。其實本身這部就是心理罪之畫像,是方木的天賦,在原著里也是這樣神的,根據一些線索畫出兇手模樣,都是有根有據的,與其質疑距離方木太神,不如質疑原著。

就是在後面方木給兇手注射了一種試劑,使兇手變得更加強大,這裡我也很不爽編劇,都打針了,為什麼不打全麻

看完電影別人討論的是劇情,
我們寢室看完討論的是裡面的缺鐵性貧血,卟啉症,α造血因子,以及裡面說的那個大三學生的解剖水平

總體說還是很值得看的,有好有壞,但絕對不像高票說得那麼差勁!如果不是碰到戰狼,我覺得票房應該還是會很客觀的,但是遇到了就很難說了。

------------8.13日更新------------------

?: 所有人都知道孟陽要殺陳希,就方木不知道,太扯了!

咖啡廳那段,我傾向於方木沒有真實見到孟陽,所以那次見面都是在喬教授的指引下的畫像,在他自己的畫像里孟陽告訴他他的對手是邰偉,方木相信的不是孟陽,而是那個畫孟陽的自己,因為他相信自己是天才,過於相信自己的直覺,而恰好這次畫像失敗導致女友死亡也是給他過度自信的一個警鐘,所以才有成長。

?:咖啡廳那段為什麼傾向於沒有真實見到,而是方木的畫像?

那段是在方木去找了喬教授之後,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注意到,有一段是方木的自我畫像,就是有兩個方木在一個圖書館裡,很多書從牆裡飛出來落在方木腳下然後消失不見(只一刷了,記不太清了,好像是這樣),這一段結束之後緊接著就是咖啡廳那段,這樣的銜接讓我覺得這兩場都是不真實存在的,都是方木的畫像。還有見面當中孟陽是短頭髮,邰偉問他為什麼見面的時候不抓住孟陽,他答不上來,咖啡廳那段在方木回過神來的時候孟陽就不見了,所以他沒有辦法抓到。他覺得自己見到了,其實沒有見到。

?:為什麼方木知道孟陽是長頭髮?

在方木的哭戲那段的畫像中說道「他是短頭髮,不,他是長頭髮,他手腕很疼……穿的白裙子」,我覺得這裡是他並沒有在給孟陽畫像,他描述的是陳希啊!是情緒失控導致語無倫次邏輯崩盤的方木啊!他並不知道孟陽是什麼頭髮啊

?:方木孤身一人去找孟陽,帶了一管試劑,既然都要打,為什麼不帶可以致命的葯?

因為報復,他想用這種方式讓孟陽死……不想打字了,有時間下次再寫吧

--------------8.17號更新---------------

評論區有人在說咖啡廳裡面有掃過孟陽的後腦勺,能看到頭髮紮起來了。有很多地方確實是我沒看仔細,看到有其他人的答案給出了咖啡廳里他們真實見面的理由,也把我說服了 。

前面答案是我才看完心血來潮寫的,平時不太喜歡打這麼多字寫答案,今天更新是覺得因為前面答案寫得很糟糕,很多細節沒有注意到,沒有理解到位的地方,不然也不想寫(覺得打字有點辛苦啊!)

還有謝謝大家的點贊。


如一塊鐵板一樣的中國罪案電影,在《心理罪》這裡,出現了一點不同。

關於犯罪類型,都有一個大致的脈絡,基本按照謎題出現、謎題破解的流水線操作。影片最終的氣質,取決於怎麼破解這一過程。

不同的破解方式,搭建了罪案電影不同的生態。

福爾摩斯玩的是邏輯推演。劉青雲在《神探》和《消失的子彈》里,都玩過親身體驗的實證一派。愛倫坡給偵探類型澆上了恐怖的醬汁。大偵探波洛是最後把眾人召集到一起一一點明的嘚瑟系,而《心理罪》揚名立萬的是心理畫像。

和很多罪案的實地追蹤的破獲方式不同,《心理罪》在用心理學破解案情方面,做出了勇敢的嘗試。但在落實到具體手段上,影片呈現出一種撕裂感。

首先是風格搭建上的混亂。

和那些硬派的偵探電影相比,玩心理的罪案電影,起碼應該斯文一點。這也就意味著,要捨棄那些對於觀眾刺激性很強的肢體動作。在電影語言的操作上,《心理罪》面臨著,怎麼把複雜的心理活動影像化的難題。

在影片後半部,主創們終於把更多的機會留給了心理天才方木,在影像上,也終於絢麗起來,各種特效開始參與心理追逐。

大廈將傾、書卷紛飛,時空橫移這些心理呈現,是偏西式的風格,隱現著[福爾摩斯]、[奇異博士],甚至彼得·傑克遜那部不太成功的《可愛的骨頭》的痕迹。

但和影片前半部的循規蹈矩相比,畢竟將《心理罪》推至了一個不同的敘述巷道里。

《心理罪》有意塑造了方木和邰偉兩個風格完全不同的警察,當影片將鏡頭對準哪一個的時候,這個人背後所代表的罪案電影的風格,就跳躍出來。

邰偉是老式的硬探做派,比較剛猛,是老式罪案電影的風格,負責動手。方木是影片名字所代表的那個心理學派,負責動腦。

這是兩種不同邏輯的影像敘述,主創們再良好的初衷,也無法抵擋風格上的互相不感冒。類型的疊加,反倒是各自拽了各自的後腿。

或者說,這兩種附著風格,並沒有被主創很好地糅合在一起,生成獨特的影片氣質,而是各自割裂。

最危險的是,影片最後,讓方木也和邰偉一起上陣硬撼大反派,這是兩種邏輯雜居時發生的混亂。心理學家一旦需要自己掄拳頭的時候,這個人設就崩了,他所代表的邏輯,也就跟著塌方。

其次,在專業性上,電影出現了天才與白痴般的撕裂。

這類玩心理的罪案電影,對專業的要求非常苛刻。這事關影片的世界觀問題。

看得出來,主創們的確下了一番苦工,起碼在吸血鬼、心理學兩個領域,做的還算不錯。

如在分析吸血鬼的出現時,並沒有採用流傳最為廣泛的那個傳說,而是真的從科學的角度,做出了解釋。尤其是吸血鬼為什麼害怕強光照射。

但作為一部罪案電影,主創們恰恰忽略了刑偵專業這一塊。

如在跟蹤保護可能是下一個受害者時候,兩輛車就那麼明目張胆地能跟在當事人後面。

女警發現當事人失蹤,從掉落的花環到沾血的高跟鞋,都出現的時候,還像是一個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普通人一樣,試探著往前尋找,而不是召喚隊友,全面攔截。

觀感也因此而呈現劇烈的動蕩感,甚至是不由分說的強硬感,如方木是天才,所以你不可以向天才質疑其所在專業領域的邏輯曲線,這是「天才的感覺」。

當然,還有動作與台詞尷尬的撕裂 。

這樣的電影,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台詞要盡量少,因為會運用很多內心的獨白,兩種不同功能的語言表達介入,會造成敘事角度的混亂。

《心理罪》絕的是,不但有功能明確的獨白,還有密集的台詞,這導致了電影更像是說出來的,而不是看和感覺出來的。看電影,成了聽電影。

但影片中有些地方的鏡頭又特別有力量。

如當邰偉知道方木愛的女人出事之後,制止方木上樓,如兩頭撕咬的野獸那樣攔截對峙的時候,鏡頭非常有力量。

這樣的鏡頭很少。

另外,撕裂感也作用在了台詞上。

創作者太想要打磨出那種質感了,在台詞上做了很努力地強化,但台詞內容上仍然是乏力的。他們所能發力的點,只能放在台詞的形式上。

但歐美某些電影里那些聽著玄乎深沉的語言,都需要一個語境。語言在適合的語境里,才煥發出力量。

台詞是當事人的外衣,它在遮掩,也是在暴露。

現在這種動輒「野火燃燒」這種句式,只能令人尷尬。因為他不是當事人的語言,是創作者得意的語言。

台詞的第一要素是準確。需要人物性格、身份、環境、心態等若干元素的淬鍊。現在的更多的是矯性。

《心理罪》新的部分,很好,老的部分,很不好。而它的好與不好,混雜在一起,沒有出現明確的分割切面,對觀者是一個考驗。【本文源自 公眾號 阿郎看電影】


沒看過原著,且純路人一枚,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看心理罪之前,我沒看過豆瓣評分,也沒看過任何心理罪的影評,去看純粹是因為我覺得海報還不錯!(我真的是一個會因為海報好看與否而去選擇電影的人)然後看完的直觀感受就是竟然還不錯!那些說演員演技差的人真的沒有帶有色眼鏡嗎?

先說演員吧,最大的爭議無非就是被定義為鮮肉的李易峰了,廖凡的演技大家是認可的,當然這部片子里一樣沒毛病!李易峰就弱嗎?我不這麼認為,影片里李易峰和廖凡最大的反差在哪?廖凡在片中說了出來:「你對生命 缺了敬畏之心」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不論在任何時刻,廖凡首先把眾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例如在片頭他知道兇手就在護工之中,但是當時情景下把他揪出來可以成為人質的人太多,太多的生命會受到威脅,所以他跟手下使了顏色,目的是先疏散群眾。但這個時候李易峰沖了出來,戳穿了真相,導致兇手逃跑並且在追捕過程中殺害了一名警官,儘管兇手最終被捕但代價卻是失去了一名優秀的警官。這裡可以看出李易峰其實體現的就是一種魯莽做事不顧後果的人格,他並不會把警官的死跟自己聯繫在一起,並且因為自己看穿了兇手的把戲而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高高在上。當他對廖凡進行心理側寫的時候,當推測出馬凱的身份和行為的時候,都可以看出他自信高傲的姿態,為什麼?因為他只想探究人性最黑暗的一面,在他和兇手的博弈中會使他得到成就感。而李易峰表演的絲毫不齣戲,該傲的時候傲,該秀的時候秀,在和廖凡的對峙中也可以看出他們之間心理上的對抗,兩個人的演技沒問題。

還有劇情,很多人說情節不合理,邏輯有問題,男主角開掛。但是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好好看電影,在片子一開始,就顯示了七個大字:本故事純屬虛構!所以我認為為了情節需要,對故事進行誇張是可以的。電影終歸是電影,不要過分較真。

在我心理這部電影的減分項是配樂,獨白,鏡頭色調和後期。總體來說就是亂!這一點記憶大師做的就好很多,明明一部懸疑片,一會紅色調一會藍色調,一會又復古,真的很跳戲!還有獨白,給人的感覺就是尬!太尷尬,有一種為了說而說的感覺,還好獨白不多。

最後讓我覺得這片值得推薦一點是導演的立意;導演真的很用心的在引導我們去發掘自己,其實看電影就是見人生嘛。片子中方木魯莽做事不顧後果的個性最終使他失去了自己愛人,兇手是誰?可以說是他自己,特別是在咖啡館的那一段,孟陽說:你的魯莽會害死很多人。這話不僅是預告後面要發生的事情,而且還說出了一個事實,就是方木的魯莽導致他成為了兇手的幫凶。這同樣也是邰偉經歷過的,為什麼邰偉的父親是他不願揭開的疤,因為邰偉一直覺得自己就是殺害自己父親的幫凶,所以邰偉才不斷地提醒方木,畫別人的時候別丟了自己。但人往往是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才能認清自己,即使天才也不例外,人都是要為自己行為付出代價的。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莎士比亞,因為每個人看片的側重點不同,但對我來說,能夠讓我看完以後靜下來審視一下自己的片子,值得推薦!

PS我覺得近幾年的國產片真的在不斷變好,不論是記憶大師,綉春刀2,還是戰狼,很多國產電影真的在不斷突破,也許我們也都需要對國產片寬容一點。這部片子我看得出導演演員都很用心地對待,雖然還有很多不足,但我們觀眾是不是也應該摘下我們的有色眼鏡,安靜的看看電影呢?


這部電影開始一個案子引出主人公,然後是一個關於「吸血鬼」的案子貫穿始終。作為懸疑片,以為案子結束了又峰迴路轉,挺吸引人的。而且這個關於血液的案子本身就有一種神秘詭異的感覺,個人挺喜歡。

中間發生了種種事情,方木和邰偉從互相不對付到協力互助,也比較自然。不過劇情有點單薄,很多人設沒撐起來,方木的心理畫像有點證據不夠的感覺。還有一些小細節要完善一下。

廖影帝的表現很精彩,不負盛名,李易峰也挺好的。廖影帝抓人眼球,李易峰也沒怯場,我超喜歡他那部分哭戲的,很招人疼。方木那麼驕傲的人也有脆弱崩潰的時候呀。其他人的演技也都在線。特效和武打戲也挺好的。特效感覺比較有逼格也很順眼。邰偉和罪犯的搏鬥,一來一往都很精彩,讓人提心弔膽。

我是挺喜歡這部電影的,對得起電影票的錢。不會寫影評就自己的想法說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推薦。


網劇黨+原著黨不帶偏見的評價:

廖凡無功無過8分;

李易峰4分,給廖凡的一拳+1分,事後畫像哭戲+2分,哭完那一句「你畫呀」-1分,最後得分6分;

改編8分;

劇情5分。

最後得分6.75分

非專業點評,不接受任何批評,你要是罵我,我就罵回去。


這也能被投訴摺疊?是投訴者的理解能力不行,還是知乎小編的理解能力不行?

題目是問怎麼評價心理罪這部電影,而心理罪宣傳的就是一部懸疑電影,那我的評價就是這不是一部合格的懸疑電影,並且舉了個例子來說明我的論點,這怎麼就變成對其他答案的評價了?

是不是太玻璃心了啊某些人?

也算是心理罪原著的老粉絲了,非常喜歡這套小說,電影對原著的改編先不說合不合理,給我的最大感覺是不真誠,就是玩一票就閃的節奏,沒看出來有想要做成精品系列的想法,當然這裡面可能也有資本的因素,也不能過於苛求。

方木的人設改動是我產生這種感覺的最大原因。一個沒有前因的天才,電影拋棄了他的歷史,對於讓方木內心產生質的改變的陳希的死,也是潦草生硬的處理,方木整個人物塑造沒有立起來,太單薄,原著的精華就這麼被棄,令人痛心。

原答案

懸疑?

懸疑?

懸疑?

方木在快手上發個視頻,兇手就露臉了,你還跟我講懸疑???


其實出場之後我真的有在懷疑自己為什麼要花25塊錢看這個電影

李易峰哭戲技巧up,但說真的其實可以多接點別的類型的角色拓寬下戲路。廖凡的汗真性感。

節奏度還行,但是劇情實在太硬傷了

【以下含劇透,慎看】

1.片頭曲全程???的想法,長到看的獃滯,這個特效也太讓人有微笑感了

2.李易峰的人設設定一上來就很想讓人揍他

3.改省的劇情省了,不該省的也省了。

方木的推理神乎其神,腦筋轉不過來的我,只覺得他是偷看了劇本回來讀檔的啊?稍微給點推理細節也行啊,然而直接蹦出結論我????

4.法醫的眼中常含淚水,至於是不是對屍體愛的深沉,我也不知道

5.為什麼方木突然出現在了咖啡館(?□?;)我是漏掉了什麼嘛,醫生自己突然的暴露讓我措手不及

7.(;′д`)ゞ情感戲能不能再多一秒,你們二位想通的好快啊,心心相惜也可以再慢一點半

8.最後的上島打戲是讓我最懷疑自己的一刻,方木你又何苦打針呢,廖凡整部戲都在挨打,到了結束被打的更慘了(彷彿聽見內心咆哮:不打針我搞不好還能打敗他),無人機原來還能動為啥不早點用

10.無論是出租違章,還是天台突然有個水缸,還是園區里只有一個設計師和不知從哪一個人跑來的小姑娘,按照我淺薄的認知度,我是真的想不通哪來的常理。

總結:整體來說套路太硬了,硬的硌牙,堅決不能帶腦子看

正統『懸疑』片,看完之後懸了更多的疑問懷疑人生


推薦閱讀:

各版本心理罪,你最喜歡哪個方木,陳若軒or李易峰?
心理罪被刪減內容有哪些?
如何評價李易峰出演心理罪電影版?
社會治安是不是真像《法醫秦明》,《十宗罪》,《心理罪》那樣恐怖?
你覺得《心理罪城市之光》會超過《烈日灼心》嗎?

TAG:廖凡 | 李易峰明星 | 心理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