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暗房沖印行業在國內外發展情況如何?

2017-03-13更新

這段時間思考了很多,也看了很多人給的意見,最終我還是決定去做暗房。即使像一些答案里說的,也許學的最後成了屠龍之技,但我想這一行不會這麼快的消失,這種反潮流的存在雖然不會特別大眾化,但是總有存在的藝術價值。就像到現在諾蘭還堅持使用膠片拍電影一樣,我相信這種技術最後會變成一種藝術上的堅持。

感謝大家的意見,雖然怕以後養活不了自己,但是不管怎麼樣我還年輕著呢,至少經歷過了才不會後悔。

———————啊我是分割線———————

題主是攝影愛好者,玩膠片,在大學的時候學過暗房沖印,畢業一年,目前在做產品經理,有一個機會去做一家高端影像沖印的公司做手工暗房沖印,師從一名外國暗房沖印師。這確實是我很感興趣的工作,但是目前有幾個顧慮:

1.暗房沖印行業在國內似乎已經非常非常小眾了,未來職業發展的路途比較迷茫。

2.不知道國外這個行業發展情況如何,從業者有多少,從事這個行業能不能糊口。

所以在此請教大家,不知道這個行業的發展空間如何?


2017.3.4更新

今天去聽了個ilford 的講座,新技術的出現讓暗房師傅這個職業可以消失了。

伊爾福發展出了一種銀鹽照片的新玩法,就是用來源於數碼相機或者掃描儀的數碼文件作為一個激光器的信號源,再用這個激光器去讓銀鹽相紙逐點感光,然後再進行顯影定影水洗烘乾等一系列過程。但值得注意的是,從感光到出片都是在機器內部進行的,不需要人為干預,想要獲得銀鹽照片,你只需要自己處理好的數碼黑白照片送給機器就行,根本不需要暗房師傅。舉個不清真的例子就是,這邊進去是頭豬,那邊出來就是香腸啦,屠夫完全沒有用武之地啊。

再做一點技術上的分析:

如果激光器的光斑比鏡頭光圈的艾里斑還小的話(此處看不懂就暫且理解為解析度比鏡頭高吧),真的就和傳統銀鹽照片的模擬信號沒有區別了。再加上數碼照片可以達到的高解析度和高寬容度,可以說135甚至120膠捲已經沒有因製作銀鹽照片而存在的必要了。

就現場看到的樣片而言,圖像質量是真的好!宣講人講到這種機器流程可以頂得上一個有著四五年經驗的暗房師傅,但我覺得他是給暗房師傅留了面子的。機器的精確度和可重複性比人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目前這個服務國內有兩家,一家是深圳的memorieslab,另一家是上海的老相機博物館IG。

------------以下是原回答------------

利益相關:東施效顰的玩票級暗房愛好者。

暗房手藝真的是個神奇的手藝,非常有意思,這也是我玩膠捲的唯一原因了。

以下觀點純屬屁股決定腦袋。

如果你吃喝不愁,不靠現在這份工作也可以維持生活,以後也不怕學了屠龍之技找不到工作的話,就放手去干。總之就是做最壞的打算,能接受,那就往最好的方向努力。

說的粗暴一些,題主想學的就是PS技術的原型。

就後期處理的過程而言,ps的很多命令都來源於傳統暗房,但是ps的功能要強大的多。假如說銀鹽放大的最終效果比數碼列印的效果好的話,那也是在費了更大時間成本和人力的基礎上好了一點點,有多少人會為了這麼一點點差距,用銀鹽的不確定性去換取數碼的便利性?即便是這個差距非常大,隨著數碼技術的發展,這個差距還能保持多久?

至於膠片放大的前景,我並不表示樂觀。就我這幾年在上海看的攝影展而言,銀鹽作品占的比重並不大。甚至著名攝影家劉香成辦的上海攝影中心SCoP代理的曾經發表在生活雜誌上的,大家耳熟能詳的,諸如《勝利之吻》《通向天堂之路》等著名作品應該都是掃描底片之後列印的(至少我沒發現注有銀鹽二字)。

我覺得如果只是單純的喜歡,完全可以自己業餘去學,當然要搞出什麼大新聞就很難了。

自己學的話,要麼看書,要麼有人教。

國內最知名的暗房大師之一就是張左了,他有本《解讀黑白潛影》,這本書已經被炒到500多了。

張左:談攝影作品(一) - 全球攝影網

張左:談攝影作品(二) - 全球攝影網

張左:談攝影作品(三) - 全球攝影網

製作大師級黑白傑作,這本書也可以。

這幾年阮義忠在內地巡迴教授暗房課程,持續時間一周,食宿自理,學費7000,可以在快拍快拍網報名。

還有北京過曝暗房的王晶也開設了暗房班,他也在知乎,你可以詢問他一些暗房的前景。


樓主的問題是,這個行業怎樣。很多朋友也回答了。我很贊同其中一些看法。也需要仔細回答一下。

「這個行業沒有發展空間了。」要看放在什麼背景下回答。

1,如果指的是影像製作、後期成片的行業的話,這個行業確實已經消失了。它不是沒有發展空間這麼簡單,而是確實,在中國,已經死亡了。

沒有人需要暗房。普通消費者不需要。而所謂當代攝影市場、專業市場,其實也是根本不存在的。所謂那種「某某攝影圈」,比如大畫幅攝影圈,當代藝術攝影圈,等等,也都是不存在的。這個所謂行業,甚至不能算是一個行業,因為其中只存在各種作坊,各種大小愛好者,他們的需求不足以支撐起一個年輕人的發展。

如果非要說它是行業的話,那麼這個下遊行業總額可能還不如一家像樣的互聯網公司一個月的盈利。

沒有這樣的市場,沒有這樣的人。所以我們就不談發展空間的問題了。

2,如果脫離所謂影像行業,放在大藝術市場來談這件事,同樣也是沒有發展空間。

當代藝術領域,講究的是快速。那麼多藝術學院的學子,今天剛畢業,明天就要在藝術市場上拼殺。淘汰者默默無名,開美術培訓班;殺出重圍者,基本都在油畫等市場認可的傳統藝術形式的市場上。以影像為手段進行當代藝術創作,本身就沒有什麼太多前景。更何況用暗房。

3,如果你真心喜愛,想發展自己的藝術,那麼,發展空間就是永恆的,沒有止境的。

這也很簡單。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即便美院畢業,也不是專門學習暗房製作。而真正的暗房製作技術,沒有幾年的硬功夫,是拿不下來的。

如果你有心走,仍然有一個異常狹小的市場。但是這個市場沒有十年功夫,你是打不開的。

最近知乎上都在討論程序員35失業了怎麼辦。我可以負責地告訴樓主,作為藝術家,即便到了35歲,也是剛剛開始。

人活著其實沒什麼大事可做。小事能做好就非常難了。所以你說有沒有發展空間呢?我覺得是有的,只看你是否能夠心理上自己平衡所謂付出收益比,以及作品本身的質量是否對得起自己了。


謝邀。

學完攝影回國後基本沒怎麼拍照了,暗房沖印和微噴都接觸得更少。整體感覺暗房沖印行業的發展空間確實不大,但不一定會徹底消失。畢竟一些拍照的人仍舊有這個需求。

國外的話,我只能以個人經驗來說,也是相對小眾。在美國,藝術和攝影的環境雖然已經相當完善了,但能接觸暗房或其他傳統沖印技法的,基本就是看攝影師個人喜好需求、workshop、相關專業學生在校接觸,也有一些藝術商店或賣膠捲的門店可進行付費沖印。哦對……沃爾瑪等大型生活超市也能沖印。私以為只能說是很穩定地保持著這個行業的進行和延續。

祝題主一切順利:)


關於樓上的答案吧……lvt不是伊爾福發明的……那是柯達發明的……而且當年的技術手段也能讓810幅面上達到3048ppi……英國佬指望不上的……

目前看來暗房出品的銀鹽黑白照片,至少是規範製作並經過調色的黑白照片,以及很大一部分古典工藝照片譬如鉑金和碳轉移工藝照片,呈現和留存都要優於列印作品和藝術微噴。所以我斗膽估個前景,單色的攝影類以及其他平面作品的收藏級留存方式,可以苟延殘喘很久


坐標德國,大致前十大的城市的樣子。

我知道的當地的沖洗店就有五家,都有全套沖洗設備,可以提供非常優質的沖洗服務,掃描比較貴。對學生比較友好,持學生證可以打很高的折扣。我第一次去的時候並不知道這點,十老闆主動問我是否是當地大學的學生,然後主動給我打折的。

膠捲在我當地的連鎖超市就能買到(Rossman 葯妝店 類似屈臣氏)

德國能買到的膠捲種類也比國內多很多,主要以柯達,祿來,AGFA為主,富士和其他外國品牌也有。

我購買膠捲的網站在 https://www.macodirect.de/index.php

各位可以看看這裡售賣的膠捲,很多都是國內買不到的。(需要代購歡迎聯繫我)

我自己十分喜歡的是祿來 ATO, 降到iso1拍攝,雷電露沖洗,幾乎沒有顆粒,非常順滑。

這個卷國內就十分少見(之前有4x5的版本 現在很少見了)


這行業以後沒發展空間了


洗印應該還是在影像行業的下游,只要還有人拍膠片,洗的市場總是有的;印的話,應該一直都會有市場的吧。

題主所說的洗印工作室,我好像聽說過(或者是類似的一家),應該是面向高端市場的,我妄測高端從業者應該活得挺好?

國外的話應該比國內好,在國外發行的攝影雜誌上,除了器材的廣告,總有很多影像印刷(比如把照片呈現在木材、金屬等特殊表面上)的廣告,應該說行業還是在發展的?

從攝影愛好者的私心出發,我希望題主追尋自己的意願去暗房,畢竟產品經理一抓一大把,會洗膠捲的人可是越來越少。雖然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成為膠捲洗印的高端客戶,但我真心的希望這個行業以及這個行業的高端從業者獲得好的發展。洗印,往大了說也是一門手藝,丟了可惜了。

當然了,自己的路還是要自己選,祝順遂。


題主選擇堅持做傳統底片處理,是正確的!但是,說到「行業」……至少國內不會太有前景!樓主純粹靠做照片處理謀生,比較困難!現在做暗房的人,一般都是一批死腦筋拍照的人……放著數碼高像素不用,偏要洗照片!開銷省了,時間不省……多少有一些情節吧!我個人認為,數碼對膠片的介入,至少現階段都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暗房處理!暗房處理,現階段只能作為工作室的副業存在,獨立不了成為一個行當吧!個人看法


千萬不要從業,會餓死。


我在日本東京,幾個買相機的電器城都可以沖洗膠片,35mm沖洗價格四十人民幣左右,


推薦閱讀:

放大機有哪些種類?區別在哪?
一張膠捲相片是如何沖洗出來的?

TAG:攝影 | 膠片攝影 | 暗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