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局座在這段視頻後半段關於國防和經濟的觀點?
看到局座在《對談張召忠-談話類節目 - 騰訊視頻》後半段中談國防和經濟的關係,尤其是普通人與國防和經濟的關係,不知各位龐友有何觀感?
(主持人拿殲-20和殲-10挑起話頭這段就不討論了233)——(好吧,其實我也想看看大嘎對殲-20和殲-10相關段落的看法…就是這麼不坦率
謝 @楊愛紅 邀答,說實話我看局座接受滙豐銀行一個副行長採訪我還是滿驚悚的,對談張召忠-談話類節目 - 騰訊視頻 真是萬能的局座不變的「忽悠」。這個視頻時間只有13分鐘,但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拿出來思考的問題。拋開局座平時說的那些東西,最重要的一句話應該是這個:軍事和經濟是鳥之兩翼,車之兩輪。
這句話讓我想起我之前讀以色列情報史相關書中的一句話:「曾幾何時,核試驗的聲音是這個地球上最強硬的外交語言」,正如局座所說,政治和外交只是腦子,搞策略的,最後能執行下去的,只有大炮和鈔票。局座是搞海洋權益研究和海軍裝備的專家,所以用局座觀點:中國的海洋問題就是倆問題:主權問題和經濟問題。
主權利益必然帶來經濟利益的波動,過去我們講究悶聲發大財,但現在完全的悶身發大財韜光養晦作用已經不大了。美帝建設海軍快100年了,打了無數的仗,人家關注的海洋經濟利益的核心是自由航行權和由此帶來的收益。自由航行權是美國制霸海洋權益的立命根本,保證這一權益的鐵腕,就是那隻吊打外星人的美國海軍。
在訪談時,局座特彆強調普通人和全球大環境變化、全球軍事力量博弈變化、區域爭端衝突的關係,限於時間沒有細談,但這個話題可能比中國海軍未來要造多少艘航母對普通吃瓜群眾更有用。我對此的觀點是:大國間軍事力量的顯著變化,小弟們勢力劃分的區域以及區域衝突,區域戰爭帶來的板塊經濟變革,都會影響到普通人的生活。小到買個理財產品,大到創業和股權投資的成功與否。
舉個例子,我那個專欄叫東葉寺交易所(知乎專欄),其實我們是一個幾十個交易員、投行人士、策略研究人員、上市公司高管組成的交易社群(別給我發私信,本寺不招人)。我們的微信群每天從A股重組交易邏輯,股價研判到商品趨勢研讀,再到川總和希大媽之間決鬥引起的黃金波動、恐慌指數波動,各種理財產品,匯率都有研究,而且我們會在交易時間把一些研究成果直接用於交易策略。其中比較成功的是策略大師 @許哲 根據美國大選設計的波動率交易策略,以及從今年年初我們社群的吃瓜群眾們在 @imrealtk 爸爸和 @皮皮 師太帶領下開始做多黑色商品、做空人民幣,目前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是一群很敬畏市場變化的人,我們也和局座一樣關注從世界局勢到煤礦,焦化廠和鋼鐵廠的煤炭價格變化,同樣也關注債市問題和A股的問題,最近 @許哲 爹爹成功在國債暴跌之前一周給出了準確的國債看空邏輯。
我始終相信一點,沒有大家,哪有小家,像龍應台那種小確幸聖母婊,基本不太能理解為什麼大國博弈,講的是原子彈+經濟手段,而普通人,在現實社會的博弈,講的也是資源控制力和經濟技術手段。所以大多數人很難理解為什麼買啥都虧錢,比如跟風買黃金,黃金跌(從2011年8月1921美元/盎司的峰值跌到了今天的1130美元/盎司),我媽都問我,為什麼亂世買黃金也有錯?我只好反問她:「你懂什麼叫亂世么?」
從軍事+經濟等於大國之兩翼延伸到普通吃瓜群眾能否在羽翼下弄點甜頭,我大概有這樣一些建議:
1.
但凡群眾運動式的經濟活動,都別參加。這個邏輯很簡單,一件事情10個人干,還有成功的可能,如果13億人都做,那基本沒可能。比如一起去創業,大家都失業;一起新三板,結果很多不具備合規能力的成長性公司被合規成本活活拖死;一起去炒股,4000點才是起步,結果放大了槓桿,經不住去槓桿的酷刑,抱著一起死了;一起來理財,搞互聯網金融,結果吃瓜群眾抱著定期存款剛性兌付的心態買了一大堆垃圾債(推薦閱讀最近江南憤青關於招財寶的深度分析,江南憤青:螞蟻招財寶各方的問題是啥?--百度百家)
2.
要關注很多幾十年才有的窗口機會。比如一帶一路帶出來的東南亞一級市場投資機會和東盟的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創業機會;比如伴隨中國海軍崛起之後,我們的經濟觸角可以伸向更多的發展中國家所帶來的新的人口紅利。第一波跑到印尼去做天使投資的VC們已經賺了不少浮盈了,而A股的上市公司們也越來越看不上國內虛高的資產價格,趁著這股出海的浪潮去海外淘金了。
3.
要放棄一夜暴富的幻想。我寺方丈 @枯禪 (此人是一位神秘的交易員)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不能相信的一句話叫年化收益20%」其實20%高嗎?看上去不高,我寺上個月僧眾們炒期貨的最低收益率都比這個高,我自己是60%多。但持續20%怎麼樣?確實太難,波動、貪婪都會毀滅一個人的交易心態,從而導致一夜崩盤。
4.
要樹立對資產質量正確評估的心態和意識。就如江南憤青和許哲爸爸的話,中國的老百姓真的是拿買國債的心態去買了一堆垃圾債,而且還不自知。老百姓很少有正確評估資產質量的意識,對擔保啊,兜底啊這種詞的盲從非常厲害。我曾經陪我朋友母親參加河北融投320億債務代償違約系列案件中的一場投資者說明會,我也曾在會上和對方產品發行方硬懟,我發問對方為什麼盡職調查報告里那麼多硬傷河北融投還敢擔保?融投只有幾個億的風險備付金,卻擔保了幾百億的債務,這種事為什麼不向投資者披露?這就好像局座說的,好多人都以為J20能完爆F22了,還沒正式打過一場哪怕演習呢,你怎麼知道就完爆F22了?
最後,我想提醒大家,治理一個國家,建立一支強悍的軍隊,擁有一套強力的經濟政策和強大的工具箱,與治理一個家庭,做好自己個人的資產配置沒有原理上的區別。敬畏市場,敬畏風險,把手上工具用好,這才是正道。
我把局座張召忠的訪談看完了(我也是戰忽局的編外人員啊),局座後面說到的問題,因為和我的職業還有點關係,最近一直打算寫一些關於理財和投資方面的文章,看了視頻有些想法,結合自己的興趣(經濟學)和工作範圍,和大家說說我的看法~
(正文開始前放個局座美照~局座真是美)
簡而言之呢,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軍事與經濟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就沒有穩定的經濟發展環境,局座說——
但是,也要看到,雖然常講「忘戰必危」,但是也要考慮到「好戰必亡」的後果,這方面我是很佩服總設計師的軍事-經濟觀,總設計師在上個世紀冷戰前後,依據對國際形勢的準確判斷,大膽地突破了傳統的「戰爭不可避免」的觀點,改變了長期以來以國防建設為重點的做法,確立了國防建設服從經濟建設大局、並在這個大局下行動的新關係。
這個關係,也是今天中國在國內堅持的軍事-經濟關係理念。
談論經濟軍事的關係,涉及到具體的數據,可以直觀感受一下——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調查發現,全球有近萬億社會財富流向軍事部門,占人類社會當年所創財富(GDP)的2.7%以上,全球人均負擔軍費支出152美元。許多發展中國家,國防對社會財富的消耗甚至要高於教育、科技、文化、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投入。這還是幾年前的數據。社會總資源總是有限的,軍費支出越多,可供社會投資及消費的財富就越少,這就是經濟學著名的「要鑄劍還是要造犁」或「要大炮還是要黃油」的替代理論。
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像很多網友想的那樣:一國軍費支出越多,就越削弱國家的經濟發展呢?也不盡然,英國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羅恩·史密斯在《軍事經濟學——力量與金錢的相互作用》中認為,「軍費開支和經濟增長之間不可能只存在一種簡單的聯繫」,也並非只是「鑄劍和造犁」或「大炮和黃油」替代理論那麼簡單。軍事的經濟學「解析」,不僅應著重從經濟學角度去探討,更應從「力量與金錢的相互作用」的經濟意義上來闡述。
總而言之,不論是戰爭還是相對和平的背景下,軍事與經濟成了天然夥伴,可以向著良性互動的方向相伴而生。經濟實力從根源上決定著軍事的形成、發展和消亡;軍事科技的強大會驅動經濟不斷提升,可產生科技牽動、需求拉動、生產聯動、貿易促動、就業帶動等對經濟的直接驅動作用,會成為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動力。
說回到題主的問題,上面說的那些難免有點「地命海心」~那麼作為普通人,非軍事人員,非軍工產業的人群,我們應該怎麼愛國,怎麼為國防軍工做點貢獻呢?
我覺得,至少做到這樣幾點——首先,不傳謠不造謠。
在幾年前,「謠言」這東西還是區分左右的利器,「你個造謠右狗」,「你個闢謠左狗」……但是發展到今時今日,我們都發現,謠言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正確的信息傳遞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以訛傳訛並不能起到「倒逼真相」的作用,反而讓本不應該受到傷害的事物被謠言中傷。具體到了軍事經濟領域,對非專業領域的東西保持敬畏,而不要輕易下判斷(比如殲20的性能設計好壞之類),參與討論的門檻很高,哪怕對立雙方看起來都很有道理,但是你無法判斷,那麼不偏信某一方也是個網民的基本素質,也是為網路的軍事輿論環境做了貢獻。
不泄密(有意無意),這點也是局座在視頻中提到的,之前我並沒有想到。
我們都知道,掌握了一些領域和行業保密信息的人,是有相應的保密義務的,
還有一種「愛國行為」,就是「抵制XX」,作為一個金融行業從業者,我對「抵制」什麼的提法是不太以為然的,但是這個小伙的說法,真心觸動了我,如果愛國者都是這樣「抵制」的,那我無話可說,還要豎個大拇指。
不被人當槍用,說到底,自己的生活過好了,就是對這個國家最大的支持。
我們的事業蒸蒸日上,我們的財富穩步增長,我們遵紀守法理性愛國,就是作為一個普通人對國家最大的貢獻。
我對這個視頻感興趣,也是因為這個視頻的主題和我的本職工作有關——
我挺認同視頻中主持人的說法的。財富管理和軍事是有共同性——在我的理解中,好的理財,是需要目標和風控的,要為更高的目標服務,軍事策略也是一樣的——「如果一場戰爭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停止,那麼你最好不要開始。」
還有,好的理財,其實不是為了掙錢,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同樣的,好的軍事策略,不是為了殺更多的敵人或者讓其他國家怕自己,而是為了更高的政治目的和國家利益。
我工作中比較有感慨的一點,在資本市場上,越有錢的人,實際上他們越理智,越有耐心——這或者是我「倒因為果」了,實際上,是越理智,越有耐心的人,最後容易變有錢。
整個市場現在很浮躁,大部分人都在追逐P2P或者其他更高的收益,更快的錢的時候,那些能夠洞悉資本利得的本質,願意花時間等待公司成長,花時間等待資產回歸內在價值的人,最終更容易收穫「時間的玫瑰」——資產合理配置和價值投資的豐厚回報。
(最後放一個美林投資時鐘,是一種比較簡化但是有效的投資指引。)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古代祭祀,兩個目的:政治團結和發展生產。政治團結不解釋。說發展生產是因為那時農業靠天吃飯,極其依賴天氣。祭祀固然愚昧,但也是一種努力。局座說軍事和經濟是兩個輪子。完全契合中華三千多年的歷史經驗嗎。這個東西的類比就跟你家裡藏著幾個億的現金,還配備了全副武裝加強團一樣。(比如鷹醬全世界都知道他耍流氓,卻還是要跟他做朋友,誰讓人家土豪又強壯?)
但是,如果你只有錢,沒有加強團的話,情況就不一樣了。(朕的大清都完了( ′????ω????` ),再看看中東。)
可是你只有加強團沒錢的話,也維持不下去。
比如團里的伙食誰管?大家的小錢錢發不發了?裝備你總得保養更新吧?什麼?啥也沒有?!兄弟們!咱們不幹了,回家養豬去!然後慢慢裁員,武器裝備也開始慢慢跟不上時代,即便勉強支撐幾年,不大面積換的話。同時代產品只會越來少~這裡我就不舉例了,反正你們都知道我說誰~至於政治外交等等,說白了不也是為了票子和安全嗎?而且在軍事經濟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偶爾鬧個脾氣犯犯錯也沒啥,比如鷹醬~
綜上所述,局座說的沒毛病怎麼說呢,西裝穿的越來越有品位了。疑似袖扣襯衫,胸口絲巾。
拋開局座平時說的那些東西,最重要的一句話應該是這個:軍事和經濟是鳥之兩翼,車之兩輪。
舉座熟讀兵法 我等仰慕不已
工業革命後的時代,戰爭即經濟,我們過去這些年不過是跟在鷹家背後撿瓶蓋罷了。但現在我們也要自己來當帶頭大哥,這活兒不輕鬆哪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丹麥成為首個無現金使用的國家?
※蘇州經濟未來路在何方?
※加拿大經濟有多差?
※中國國企的債務問題真的那麼嚴重,會導致經濟危機?
※如果登月,登陸火星等等的航天計劃是為了技術的開發和發展,為何有技術後,要真的去執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