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分多少流派,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希望大家可以踴躍發言,對各個詠春拳的流派進行梳理
拋磚引玉。
如今的詠春拳派系,先從地域分起。
中國與歐美。
中國下分福建與廣東,廣東為最多。歐美主要是葉系,澳洲德國較多,偏擂台搏擊。廣東詠春風格分四地,以梁贊所傳為最多。(葉問師公)如今常見的詠春屬於廣東的梁贊傳下來的詠春,如今所見的絕大部分詠春都是廣東贊先生所傳。
廣東詠春的風格的四地分別為,古勞詠春,佛山詠春,廣州詠春與香港詠春。(為什麼要按地域來分,是因為地域相同會相互影響,例如佛山的葉系跟香港的葉系有著明顯的差異)
佛山主要兩個流派,佛山葉系(葉問)與姚系(姚才),佛山葉系強調控橋壓迫,特點為乾脆利落,葉系中以葉問早期弟子郭富最為出名,郭系黐手多用橋手壓迫,其上搭手比其他派系要直,角度較小,且硬。而姚系強調腕力與橋力,特點為迅猛,多用內門攤打,簡單直接。姚系以姚才姚琪詠春館最為出名。(佛山詠春整體比較傳統,且手法比較樸實,比較少「花手」(快速地切換手法))
古勞詠春為梁贊晚年所改良,特點為,多吃外門,走位靈活,多用肘法。在當時,對原本的拳術有一定的剋制作用。更適合身矮手短的人。
廣州詠春稱十二式,手法組合名字偏傳統,會有擬生物類名詞,如撲翼掌。而港佛兩地的叫法則比較簡練,直接以各類手法的名字來命名組合。相同手法的叫法與港佛兩地有細微差異,如連環沖拳與三星錘。轉馬也與港佛不同,改腳跟為軸變以腳掌為肘,與古勞類似。廣州詠春的祖師為阮奇山。下分黃禎岑能兩支水。如今以米機王較為出名。
佛山詠春三雄,葉問姚才阮奇山,如今各自在廣佛港佔據了一片天地。(看上去佛山真是詠春的聖地)
香港詠春幾乎全是葉系,葉系內各種分之差異頗大,最為著名的是講手王黃淳梁所傳的詠春分支(多用膀手轉換攻防)。葉系的普遍特點是輕而快速,比佛山詠春更強調放鬆和控制。
由香港傳出去的歐美詠春更偏向現代搏擊與防身術,除了梁挺林文學等派系,其他歐美詠春,特別是外國人進行教學的詠春,雜糅其他的武術,有些甚至加入地面技。更喜歡錯手接拳吃外門,除了中線原理和攻守同期外,和本土的詠春差別。
如今全國詠春拳館遍地,來源無非以上。
說幾個沒提及又比較有特色的流派
易金的蛇鶴詠春-其實不太了解,感覺手法很鬆軟,有點駝背,傳統系味道很濃
彭南系的詠春-洪拳勁,詠春手
溫鑒良的實用詠春-黃淳梁系脫胎
越南阮濟雲系-和廣州詠春一脈
廣西霍保全系-比較傳統,鳳眼錘和柳葉掌多「拳類太多,法門家家不同。……博擊法門,閑時學了急時用。……拳要多時練習,用來變化無窮。明白此中奧妙,便是學習成功。」一一摘自《馮少青選》
我所學的詠春是馮少青系。據師公鄧璇(香港棍王鄧奕之父)記錄,馮少青的少林詠春拳和少林詠春樁是跟戲班所學,故稱之為班中詠春。馮少青結合自已的實踐經驗,寫了篇《詠春拳概論》作為理論教材。 鄧璇主要教有鄧奕,譚浩泉,譚佩泉等。鄧璇的功夫南海小塘的兒孫後代除鄧奕外,無人去繼承,直至74年譚浩泉退休後才去小塘回傳鄧璇曾孫鄧偉雄、鄧偉康等。後來鄧奕在回鄉時也教有一徒。 譚浩泉退休後回家鄉肇慶教有梁偉才、譚月明、梁啟華、梁啟雄等一批,而在廣州教有包括我、陳鉅、郝偉雄、關正武、陳盛基、莫樹江、文及燊、黃錦榮、廖世亮、阮尊文、江福森、焯堅、關煜成、譚泰華、謝應時等三十多人。 昌伯主要跟鄧奕所學,時常得師太馮氏指教。他在文革廣州期間廣教門徒,時常到譚浩泉、譚佩泉兄弟住處相聚,每次都要求看我演練。 據我所知,到現時為止,能保持運用馮少青理論教材出來授徒的,僅有文及燊、黃錦榮、和剛恢復的梁玉成而已。「拳類太多,法門家家不同。……博擊法門,閑時學了急時用。……拳要多時練習,用來變化無窮。明白此中奧妙,便是學習成功。」一一摘自《馮少青選》我所學的詠春是馮少青系。據師公鄧璇(香港棍王鄧奕之父)記錄,馮少青的少林詠春拳和少林詠春樁是跟戲班所學,故稱之為班中詠春。馮少青給合自已的實踐經驗,寫了篇《詠春拳概論》作為理論教材。
鄧璇主要教有鄧奕,譚浩泉,譚佩泉等。鄧璇的功夫南海小塘的兒孫後代除鄧奕外,無人去繼承,直至74年譚浩泉退休後才去小塘回傳鄧璇曾孫鄧偉雄、鄧偉康等。後來鄧奕在回鄉時也教有一徒。
譚浩泉退休後回家鄉肇慶教有梁偉才、譚月明、梁啟華、梁啟雄等,而在廣州教有包括我、陳鉅、郝偉雄、關正武、陳盛基、莫樹江、文及燊、黃錦榮、廖世亮、阮尊文、江福森、焯堅、關煜成、譚泰華、謝應時等三十多人。
昌
據我所知,到現時為止,能保持運用馮少青理論教材出來授徒的,僅有文及燊、黃錦榮、和剛恢復的梁玉成而已。
我師傅是跟梁挺學的 應該算葉問系吧
推薦閱讀:
※與跆拳道的普及相比,中國傳統武術有哪些不足?優勢劣勢都是什麼?
※這次徐曉冬事件,為什麼網上很多人根本不懂傳統武術或者是格鬥他們就敢大放厥詞?
※如何看待英国9岁武林少女?
※太極所說氣感真的存在嗎?
※為什麼古代人練功最基本的是扎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