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去北京西的車要走西長聯絡線?

為什麼去北京西的車要走西長聯絡線,不是走丰台站?而且西長聯絡線向西繞了一圈到了槐樹嶺和京原並行一段才繞回來,在這段路上還開得特別慢?走丰台或者像高鐵一樣修個直著走的聯絡線多好,能解釋下原因嗎


京廣鐵路歷史很早,是在1957就全線通車的,當時的京廣鐵路零公里起點就是丰台站,當時沒有北京西站

進京的車從保定到涿州到良鄉以後,從良鄉經長辛店到丰台、北京南到北京站。

其中,丰台-北京南-北京站這一段屬於京滬鐵路。那個年代,車比較少,共線無所謂,並且只有一個北京站也沒問題。

後來車太多了,北京站放不下了,開始修北京西站,北京西站從1993年開工建設,當時的目的就是緩解北京站的客流,把京廣鐵路接入北京西站。

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怎麼把京廣鐵路接入北京?

跟北京西站一起開工的,還有京九鐵路。根據當時的規劃,京九鐵路要走黃村-丰台-廣安門從北京西站東側接入,並且利用原有的北京西-廣安門區間的京漢-京張鐵路聯絡線,並且丰台-廣安門這一段還單線。那麼京九鐵路從這裡走了,京廣鐵路必然不能從這裡走。況且丰台-廣安門單線的運力根本沒辦法滿足京九+京廣的組合。

當時的布局(線條個數表示單線還是複線):

那麼為了讓京廣接入北京西,能選取的點只有兩個:丰台或者良鄉。

從丰台走,因為京廣線從西側進入丰台,只能往東走,往東就是京九鐵路,當時利用原有線路修京九的原因之一就是施工比較緊張,再在這裡修一條複線,難度相對比較大,京九京廣都從北京西站東側進入,站台會有衝突,北京西站會成為斷頭路。丰台站內一共只有5個股道(4條正線),根本無法承擔京九+京滬+京廣的車流(還有豐雙鐵路等)。

而如果從良鄉走,就可以從北京西站西側進入,北京西站不會成為斷頭路,兩邊的車還可以互通,丰台沒那麼大壓力。以當時的條件來看,走良鄉更合適。兩側接入的好處還可以讓車次停靠的選擇更多,京廣場的站檯面緊張的時候,可以直接用京九場的站台,單側接入則要麻煩一些。

不走丰台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丰台站太小了,共線太多,會成為新的瓶頸。

後來京九鐵路改造,京九鐵路黃村-北京西部分與京滬不再共線,不走丰台站,才緩解了丰台的瓶頸。

下圖基本上跟現在很相似了:

註:丰台-廣安門區間單線還存在(衛星圖可見,南站也有往廣安門的單線一條)。良鄉-丰台的複線仍然存在,如果有京廣方向的車需要進北京站,也可以走這條線。

至於為什麼不取直的問題,可以看下圖:

紅線是老京廣的線路,已經不能這麼走了,藍色為實際京廣的線路,綠色是取直的線路。

為什麼不走綠色的線路?

因為中間有一個丰台西站,丰台西是一個編組站,很大(衛星圖上看特別巨大),這麼大的編組站是沒辦法修立交橋跨越的,所以必須避開丰台西,只能先往北,再往東,也就是現在的走法。

其實這一段可以往東修一點的(紫色的線路),之所以沒那麼做,看了一下衛星圖,西長聯絡線走的地方都是山路,基本上沒有什麼拆遷成本,估計是為了省錢。而實際紫色的線路,則是現在的京廣高鐵,因為高鐵可以穿山架橋,拆遷成本其實比普鐵要小的多(做高鐵可以看見,那一片現在開發的還挺不錯的,房子很多,過去也有人住)。現有的高鐵、普鐵走法拆遷成本都相對更低(走丰台的話,拆遷成本也很高)。


推薦閱讀:

有哪些繞路繞得很奇葩的鐵路車次?
從1876年算起,中國鐵路里程超過印度用了多少年?
為什麼很多知乎的回答推崇日本式的市區、市郊通勤鐵路?
為什麼中國的鐵路公司只有一個,而航空公司卻這麼多?
如何評價中國鐵路總公司可能的混改方案?

TAG:鐵路 | 軌道列車 | 鐵路運輸 | 中國鐵路 | 交通運輸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