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世界會不會代替現實世界?

例如虛擬體驗店!虛擬辦公,虛擬機等逐漸在替代現實


你看了VR小黃片就不想要女人了嗎?


說不定你現在的生活就是別人的虛擬世界


我就說一句,標籤里的虛擬機是什麼鬼


這個是未來的趨勢

要不是看了這個視頻,我也不會這麼回答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zNTQ0NDM5Ng==_type_99.html?from=s1.8-1-2.999f=440001281sf=10105

(這是一席視頻里的嘉賓調侃的未來的我們)人類的社交障礙是一直存在的,我們用互聯網解決了一些社交障礙,但是還遠遠不夠

還有許多事情是無法用互聯網代替的

比如打球比賽,一群人玩殺人遊戲,兩個人愛愛,生孩子

但是這些問題,有的是技術可以解決的,或許在現在,或許在未來

有的還是未來很難解決的問題

根君鄭也夫先生提煉的人的三個需求(這個比馬斯洛的要高級哈)有三種:

1,舒適(也就是衣食住行,目前互聯網行業創業公司中稱之為痛點

2,裝逼(比如炫耀,買家秀,旅遊秀,其實與性有關係就是這個境界,因為逼這個詞來源於屄,這不是罵人,的確如此)

3,刺激(最刺激的方式摸過於遊戲了,鄭也夫先生的書《後物語時代的來臨》中最後一章著重講了人為什麼玩遊戲的問題,他就說了「遊戲時代的來臨」

那我們著重講講遊戲的虛擬現實能不能代替現實世界

首先,虛擬現實最先利用到哪些領域

這一點,我可以用直覺告訴你,最新利用於黃賭毒的領域

比如最先用互聯網O2O概念發展自己產業的就是黃賭毒了,只不過大家知道的都是美甲,美團等等,因為那些都見不得世面,

所以下面這個日本的遊戲,正在計劃玩虛擬現實,叫《虛擬女友》,貌似


這取決於你的思維意識或者說虛擬世界是否需要依託現實世界的物質而存在。只要是現實世界的物質,就會受到其他物質的影響,時間會放大這種影響,虛擬世界在無人維護的情況下,破滅的風險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大。即使有維護,如果起維護作用的設備不能推動科學技術的繼續發展,那麼停滯的文明所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做出的應對也就變得有限,比如現在稍大一點的隕石撞擊地球,人類就難以應對,但只要人類發展,不需要多久就可以處理此類災難。

所以必然不可能所有人類都進入虛擬世界,如果出現虛擬世界或者說人類意識能夠上傳到虛擬世界中,應該會作為即將死亡的人類的意識延續的手段。而正常人則需要繼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維護實現虛擬世界的設備。甚至如果意識不光能上傳,並且還能下載的的話,就是另一個話題。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人類文明到達可以脫離現實存在的程度。不過不在討論之中。


作者:微思考

鏈接:如果能在虛擬世界中滿足個人訴求是否會再回到現實世界? - 微思考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我們一定都記得電影《阿凡達》中的一幕:當身殘志堅的Jack通過神經傳導機器把自己的思維傳送到另一個健康而強大的軀體時,他對於恢復並加強的運動能力是何等的興奮。也許,我們當時只是單純地迷戀電影的科幻色彩和精美畫面,卻沒有注意到,那台神經傳導機器將很可能是一種全新的把原子數據化的途徑。今天我們要談的從a到b的大勢,正是對這個場景的抽象化和擴展化。簡單的說,就是人類正試圖並且已經在把越來越多的原子化物體(英文是以a開頭的atom)如貨幣、信息、人體轉化為毫無重量的數據(英文是以b開頭的bit),以實現之前無法想像的移動性,我們把這種趨勢稱為「從a到b」。而站在目前的角度,這種趨勢將會越來越明顯和固化。

吳伯凡說過,「生物終其一生都在解決一個移動性的問題。」比如,蒲公英依賴風、蒼耳靠附著在動物身上、水果召喚動物來吃、花吸引蜜蜂來傳粉,其目的都是擺脫植物無法移動的天生劣勢,實現種子的可移動性。相比較而言,動物的移動能力要強得多,不過人類在動物這個群體中算是移動性較差的。但是,人類可以發明工具來提高移動效率,而這些發明的極致就是「比特化」、或者說「數據化」,也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b」的部分。

首先被數據化的就是信息,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信息革命」。想想看,曾經一所圖書館要佔據多大的面積?可是今天,數字圖書館已經可以隨身攜帶。我們如果在旅行中多帶一本書是要承擔一定的額外重量的,但是假設我們攜帶的是1萬本電子書,它連1mg的重量可能都不會增加。

讓我們再來看看數字化的貨幣。當貨幣正式作為一般等價物時,人們就一直在想辦法增強貨幣的便攜性。從銅錢到紙幣、從銀行卡到手機支付、甚至比特幣,貨幣的可攜帶性終於得到了終極解決。今天,當我們在全球通過支付寶、Apple Pay等方式完成交易的時候,古人肯定會驚訝於我們隨身帶著貨幣的總額,那可能是100萬、1000萬甚至上億。

那麼,我們人類自己是否也可以比特化呢?當然,我們正在被比特化,而目前最大的生意其實就是如何讓人類自己的比特化更加接近真實、更加多樣化。雖然,我們暫時沒法把自己的身體比特化進行傳輸,但我們的圖像卻可以,這正是視頻電話的初衷。高級視頻會議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大家在同一房間開一個普通會議一樣,雖然此時可能每個人正在地球不同的角落。而正在研發並逐步成熟的全息投影技術(《鋼鐵俠》里有很多的展示),則是想讓大家能夠更加完整地去感受人的存在,雖然那也不過一個影像而已。

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則是換了個角度解決問題,那就是把我們想看到的東西而不是我們的圖像比特化。就讓我們設想這樣的一個場景:現在的全球旅行是很費時間也很費錢的,但如果在家裡就可以身臨其境般地走街串巷呢?可能,我們每天就能去幾十個國家,並且幾乎沒有花費。你可能會說,這樣很難有實地的感受啊,像和當地人溝通、觸碰旅行中的東西、甚至購物。的確,它們無法和真實的存在完全一致,但卻可以在技術上無限接近現實。比如,安排專門的場地布置和全息投影、聯網讓很多人同時在線等,尤其是,對於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和曬朋友圈一族,這種方式真是經濟又實惠啊!從適應實地旅行到適應虛擬旅行就好像從適應實體按鍵到適應觸摸按鍵一樣,開始我們會覺得荒謬無比和不可理喻,但誰知道當技術成熟之後,是不是大家更喜歡後者呢?

跳出圖像的比特化,我們更執著於自身的比特化,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阿凡達》中那科幻的一幕,把人的意識比特化,暫時或永久地植入到一個全新的軀體里。但《阿凡達》的科幻還不算很極端,因為畢竟沒有跳出生死問題。可是《幻體:續命遊戲》、《超驗駭客》等電影卻迫使人再深入一個維度,那就是:如果人的意識不僅可以比特化,而且可以永久保存會怎樣?天吶,那豈不就是永生了么?!讓我們根據這種假設想得遠一點,未來可能人類不是長成現在的樣子,而是一個個U盤,U盤裡裝的是意識。軀體都是可以購買的,買好之後,只要把U盤插到選購的軀體上,那個人就變成「你」了。這回旅行可是可以身臨其境的哦,把你U盤中的意識傳到想去的城市並插到當地的一個可供使用的軀體上即可。那麼死亡是什麼呢?難道僅僅是意識數據的刪除和格式化?

談到這裡,我們似乎觸碰到了倫理和哲學的底線,那就是生命究竟是什麼?雖然上面的科幻場景離我們還相當遙遠,但是有一些基於現有技術的比特化問題卻已經開始讓人抓狂。遊戲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很多玩家寧願去追逐虛擬世界中全新的自我也不願意麵對現實中真實的自我。當你問他原因時,他可能會說,現實世界實在是太不完美了。更有甚者,他會很有道理地反問你,「你怎麼確定現實世界就是真實的呢?」這不就是現實版的《黑客帝國》和《盜夢空間》么?!

今天的微思考有點特殊,它並不是想給大家任何關於思考的可能結論,而是通過幾部電影幫大家梳理一下正在比特化世界的現實和幻想一下我們的未來。這樣,當你看清了這些框架和思路時,你就會對即將到來的新世界的道德倫理、科學技術、人生價值、社會秩序等產生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己的微思考。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歡迎訪問微思考官方網站 http://vthink.org(或者 微思考.com),或掃碼關注微思考公眾號(也可搜索公眾號「vthinkorg」或者「微思考」)


不會 現實世界提供虛擬世界的基礎設施


試想一下,幾年後可控核聚變實現商業化運營,農業生產實現工業化,3D列印技術帶來製造業革命, 較多勞動崗位實現機器人作業,社會、企業管理實現智能化。屌絲們沒有太多技能,找不到工作,社會福利又讓你餓不死,除了宅,還能幹什麼?然後虛擬現實技術實現突破,讓你能做一切之前做不了的事情,你覺得結果會怎樣?

此中樂,不思蜀…


不會,虛擬世界太脆弱了,必須要由真實世界提供保障


如何證明我們現在真的生活在現實世界呢?


什麼叫真實,什麼叫虛擬。金剛經有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推薦閱讀:

HTC VIVE有沒有必要配高配電腦?
在未來,當VR,AR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旅遊業會陷入衰退嗎?
HTC Vive該怎麼念?HTC Vive的讀音是什麼?
在Gis、VR的浪潮下,當今年輕人該如何逐浪並自保?
如何系統地學習關於VR(Virtual reality)的知識?要學些什麼?哪裡能獲得相關學習資料?

TAG:虛擬世界 | 虛擬機 | 虛擬現實VR | 虛擬試衣 | HTCV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