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90 後都在瘋狂買房?

最近看到隔壁人家的孩子剛畢業,這幾天總時間到他早出晚歸,也不知道做什麼,後來一打聽,在看房子,這是有多快啊,想想現在的我們,奮鬥了大半輩子還得貸款買房,現在的孩子也太幸福了?


75後85前這一代人,有個非常大的特點。

可說是優點,但也可說是歷史局限性。

這個特點就是:大多數人相信個人努力。

這一代人的成長軌跡與中國歷史上發展最快的20年基本重合,整體而言有一股蓬勃的朝氣。其時,拼爹還未形成風氣,但社會階層的變化劇烈。可以說,這一代人中,大多數人都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在社會的各個階層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在這一代人手中,中國的文明進程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但他們的局限性也很明顯。

當原始積累已接近完成,勞動生產率遠遠落後於資本生產率,意味著勞動者被資本剝削的歷史趨勢已經形成,此時對於個人而言的最優做法顯然是攜家族積累轉化為資產,進而由生產者轉變為食利者。這也是目前種種社會現象,如實業式微,年輕人愛拼爹,寒門難出貴子,大部分年輕人自嘲是「屌絲」的最根本的政治和經濟原因。

我們那個年代,可沒人願意說自己是雞巴毛呀。最不濟我也得努力混成個雞巴頭。

但我們那個年代,大家是真不願意依靠父母,所以你看到我們錯失過很多機會,大量的家族財富並沒有代際傳承,反而在極速變化的社會經濟模式中迅速被稀釋,在極速龐大的m2中奉獻給了國家。

回過頭一看,我們既為自己的成就驕傲,又為自己的付出心疼。

俱往矣,這也許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人生軌跡吧。

但我們的孩子不能再像我們這樣了。


這也不叫瘋狂買房吧。最早的90後比如我,91年的都已經26了,眼瞅著奔三了,雖然現在還沒有女朋友,但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算找不到對象單身一人,也總得有個自己的窩吧。這就是一個很單純的想法,談不上別的。

杭州以前是打工者的天堂,下沙這邊工廠多,消費也不高,七堡九堡那邊的城中村租個房子也不貴。我知道知乎上的各位都是拿著中產的薪水租著很不錯的房子,但是總還是有那些無產階級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幫你實現著大國夢。杭州開完G20之後又要開亞運會,現在集體改造七堡九堡那邊的城中村,S101路上全都在動工。好么,這租金飛漲,打工的要麼往更偏僻更便宜的地方去,要麼就收拾收拾回老家了。你以為你現在是個小確幸,現在趕走的還只是這部分工人,那你覺得有一天你沒房子,就不會趕你走了么?

不要把自己現在的現世安穩,歲月靜好當做正常的節奏。北京上海已經無數次地給我們證明了,如果你到30多歲還沒有像樣的資產,那你就是要被趕走回老家的。因為總有無數比你年輕,比你能幹的勞動力湧入取代你的位置。像我這樣的互聯網從業者,回老家能幹點什麼?也別聽信營銷號鼓動什麼「房子是租來的,但是生活不是」,你看到營銷號的運營者賺了錢都在買買買嗎?

之前在北京待過一段時間,但是租房真的毫無安全感,從東北老家出來之後就不可能再回去了,可是北京的好地點房價根本不是我能摸得到的。何況還得納稅五年,五年之後房子又會漲到一個什麼程度?短期內根本沒法看到房價下跌的可能性。咬咬牙在南邊丰台那兒也不是買不起,但是又何必壓那麼大的槓桿賭上未來30年的生活?我對北京也沒有什麼執念,綜合下來看,杭州成都是最好的選擇了。但是成都離老家還太遠,過年總還是要回去的,那就只有杭州了。

我也不想成為有一天會被杭州趕走的那部分人,那就只有買房一條路了唄。高低我就死皮賴臉地在杭州混了,專註於給杭州人民添堵。如果有一天你們看見一個在大路上戴頭盔戴風鏡戴魔術巾擋臉的孤獨騎行者,那很大概率就是我了,請不要吝嗇你們的雙手,對我比一個中指好嗎?


八零後當年許多人不是嚴格意義的買不起,而是種種原因不願爽快買。

比如說有的人覺得都畢業了還是別花老爸老媽錢了,自己掙夠首付再買;有的人是想一次到位買個大點的,別先買小的再折騰了;有的人是盤算著以後如果月供太多影響生活質量,乾脆再掙點首付多點以後少還點再說;有的人是挑挑揀揀發現好房子太貴能買得起的又太遠或者不太好先不買;有的人少年不知愁滋味覺得沒有房子也沒什麼啊,雞湯上講的把買房錢用來幸福生活去西藏旅遊才是王道;有的人是迷信於看似專家實則營銷號之類東西的忽悠,覺得房價已經到頂了明年泡沫就破……

反正種種原因,導致許多人在過去十幾年裡,一次次錯過了買房機會。這些人里固然有確實窮買不起的,但更多是以上原因一次次耽誤了的。結果呢?

不想花父母錢的人,最終發現房價高的自己更買不起,只好花父母更多的錢;想一次到位買大的,最後發現手裡的錢買個小戶都得借錢去應付首付;怕首付太多影響今後生活質量的,最後都只好徹底放棄生活質量;想等著買好房子的,最後發現只要有個房子上班倆小時路程也沒什麼;用買房的錢去提前享受人生的,為透支今後人生不知道抽自己多少耳光了;期待樓市泡沫崩盤再買的,一等十年還漫漫無期中……

這麼多前人教訓都出了,你當九零後們真傻啊。等到他們走入社會時候,哪管那麼多,能拼拼湊湊先買個房的,肯定不手軟啊。而且一旦投資房子這東西,很容易越買越輕鬆。嘗到甜頭的人,肯定繼續再買了。你覺得他們是瘋狂,他們看你還傻叉呢。事實上,回顧過去十年,也許我們自己都認為自己傻叉。


因為現階段在中國投資房產實在太他媽的暴利了!

如果你是個上班族,你要多久公司才肯給你漲一次工資?這還得是你一貫表現良好,不僅能力要強還得會來事兒讓領導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就算漲一次也就漲個千兒八百的,財務自由只是大V的live里的神話故事。

而買房子呢?去年下半年,我一個同事在遠離市中心的西海岸買了一套150平左右的房子,均價8000,現在已經漲到16000了!不到一年時間,幾乎是成倍的增長。只要在中介掛出牌子,很快就會有人買走。也就是說他去年投入120萬元,今年就掙到了另一個120萬。而他的工資一年也就10萬左右。

我們公司有一個養老盤,位於郊區以外的郊區。我眼看著它從4000漲到6000,再到8000,再到今年的12000。開盤日的時候,無數北方客打著飛的過來買。凌晨五點開始排隊,我們一天就完成了全年任務的三成。

我在2014年以均價7000多在市區買了個剛需房,而現在這一帶市場價已經18000了。你可能要恭喜我發財了,不過我是拿來住的,發不了財。但如果我當時稍有猶豫沒買,到今天我就會付出好多年白乾的代價才能讓自己的孩子不生活在出租屋裡。

這還是在三線城市,那些一二線城市只會更瘋狂。巨大的利益就會造成巨大的狂熱,所以為什麼雄安新區設立,從中央到地方會那麼大力度嚴防死守,因為無數人把暴富的希望,把家族興盛的希望都寄托在這上面。90後買房根本不算什麼,前幾年股市狂熱的時候,多少大學生拿著家裡的錢或者去借錢一頭扎進去當了韭菜。

我身在這個行業,卻並不喜歡這種瘋狂。就算我不懂各種經濟學理論,我也知道,當勤勤懇懇的工作所得到的回報頂不上資本投機的一個零頭的時候,當一部分人因房產豪富,一部分人傾其一生也無法擁有一個自己的房子的時候,這個社會是極其畸形和危險的。


經濟四周期的復甦,過熱,滯脹,衰退,滯脹期的房子要承載金融屬性的,你憑什麼買得起房子???

越買不起就越漲,越漲就越要買,大多數人都這樣。

線性思維是永遠捆綁在中產思想上的一把枷鎖,就是昨天怎麼樣,明天依然會和昨天一樣。


本科以後碩士,碩士之後出國讀博,然後博後,家裡和妻子家裡都是農民,完全錯過了買房子的時機。等我回國工作時,房價已經漲了幾倍了!!

其實並不是買不起,而是真的覺得沒必要。妻子剛回國的時候真的打算拿出我們全部的存款買一套的,但是後來在我的勸說之下放棄了,原因有三:第一,我們在一所不錯的大學,現在還有校內小產權房的政策,只不過大部分老師已經住進去了,下一批的建造要等新人夠了再開發,所以等等沒事;第二,我們國外上學期間攢的那些錢存起來利息基本夠了房租;第三,孩子上學從幼兒園到初中都是工會全負責,上當地最好的學校,高中全靠考,跟房子沒關係。

再高明的遊戲,我就是不摻和,你能耐我何?如果過幾年覺得過的不如意,辭職走人去國外了。

其實這也算是一種無奈,誰願意一把年紀還居無定所?沒有別的辦法,我只能消極對抗。三分之一存款是美元,等再攢兩年錢買點黃金,其他愛咋咋地吧。

幸運的是,我可以確定以後不管我是否會居無定所一貧如洗,我的妻子會不離不棄。

添加:

大家都看到好遠,其實我就是土木工程系的老師,對房子的居住性能的了解應該遠大於各位吧?大家看看現在還有多少80年代的筒子樓,還能住人嗎?問題就出在房子的耐久性上。

恰巧,我的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不客氣的說,沿海地區在氯鹽侵蝕下,30年後其耐久性就大大下降了,至於使用壽命,咱們的普通住宅設計壽命就是50年,大家腦補吧。設計規範是近幾年才添加了專門耐久性的要求的,之前的,大家腦補吧。現在沿海的住房腐蝕最嚴重的是樁基礎,我已經接了幾個相關課題了,不僅非常難以查覺,而且危險性極高。

所以,房子這東西,還是看淡點吧,跟金子是沒法比的。


郭嘉是牛逼的,當所有人存錢的時候,郭嘉會通脹!當所有人把存錢耗乾淨了,都在借債的時候,郭嘉會通縮。

16年以後進場的年輕人90%以上是父母的錢,老一輩的60-70後只經歷過房價紅利,通貨膨脹,超發貨幣,沒經歷過通縮,只經歷過不斷的降息降准,沒經歷過加息加准,老美現在光著屁股裸奔,經濟好了不穿衣服,下次危機拿什麼脫?

我們現在房貸利率歷史最低點,基準利率也是最低點,我們屁股光的比人家更厲害,問題是現在經濟不好,衣服還穿不起來!

房價算什麼?你們買上萬一平的房子,絕對不是窮人!你們敢一個月背大幾千上萬的貸款,絕對是優質良民!郭嘉通過漲價把槓桿風險轉移給你們,不能讓大家換美元!現在外匯穩住了,庫存也去了,地也好賣了,一舉三得!等咱地全部賣完了,房產稅也就來了,不動產登記證就是信號!1線沒啥地好賣了,3-4線地賣出去後又是去庫存,會悠著點!就等2線賣完地了!

老美加息穿衣服,老大哥肯定也是要加息穿衣服的。

16-17年入場的請站好這最後一班崗。

---------------------------------------

意見不一樣理論歸理論,很正常,誰罵人我就罵回去,網上沒人慣著你!鍵盤俠誰不會?


昨天朋友發消息過來,說他爸給他轉了28萬,付房子首付。

我回道,恭喜你,成為有房一族!

他讓我跟他一起去簽合同,我說好呀,我去見證你的第一次( ̄▼ ̄)

我們一起畢業的,他這畢業沒多久,就馬上買房子了。我有問過他,為什麼這麼著急買房子,畢竟現在才剛剛起步。

他說工作非常穩定,對象也找到了,不會再有什麼變動了。反正早晚都要買的,以後還越來越貴,那就現在買吧,而且家裡面也可以給他支持。

記得我倆去看房時,銷售說今年二三月份的時候,房子是4500左右,到了五月份,房子就漲到了6000左右了。這還只是我們這邊遠離市區的一個新區。

這個價格比起其他地區來說確實不貴,不過對於畢業不久的,一個月工資是三四千塊錢的人來說,也並不便宜。他買的又是大戶型100多平方,算下來要70多萬。

家裡邊兒能夠給支持挺好的。

昨天中午,和另外一個朋友電話聊,她在成都工作,去年3月份買的,她那個小區那時候也就7,8千塊錢吧,後面的一輪暴漲之後,現在已經漲到了12000左右了。

我笑著說,哎,看來我定居成都的願望沒辦法實現了~

我自己家裡面的情況,父母明確的說了,幫不到我,自己想辦法。

我說,我了解,本來心裡也沒指望他們能幫上我。畢竟這麼多年,家裡就只有我媽一個人在工作,當然,現在加上我咯。

不過有一點,我從來沒有埋怨過他們。

我覺得他們能夠給我吃飽穿暖就不錯了,沒有要求他們也像其他的家長那樣能夠幫給他們資助,讓他們在大城市立足。

我現在感覺自己要學的有很多,需要看很多書,需要不斷打破思維局限,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30歲之前自己買房子,結婚。

當然,我心裡很清楚。房子只會越來越貴的,我現在跟朋友之間差的可能就是首付的那一二十萬。可也許幾年之後,差的就是幾十萬或者甚至上百萬了。

沒有好爹,沒有好的家庭背景,但我也不會就此認命。

房價也好,其他也好,這些都是我不可控的。對於不可控的部分,我再焦慮也沒用。

我只能把握住可控部分,也就是我自己,我只能好好學習,多去接觸人,多去學習,去賺錢。

共勉~


因為房子,是當下社會,能夠證明自己能力牛逼的主要媒介之一。

大家小時候應該都看過動物世界吧。

當動物們到了「適婚」的年齡,該如何獲取配偶呢?

通常,動物界由雄性,通過決鬥來獲取異性的青睞。

決鬥勝利者,說明更強壯,能更好的保護雌性,讓雌性在動物界更安全的生存。

那人類到了適婚的年齡,該如何獲取配偶呢?

人類界大多由男人,通過展示金錢地位工作顏值X能力等,來獲取異性的青睞。

而房子,就是對金錢地位最直觀的體現,有房子的男人,變相的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相比於沒房子的男人,能更好的保護配偶,大概率讓配偶在人類界生活的更舒適。

(注意,顏值X能力能吸引異性,但並不一定能起到保護配偶的作用,無法讓配偶在當下社會生活的更舒適)

所以,不論是動物,還是人類,在找對象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需要一些媒介,來展示自己的能力!

向異性,向丈母娘證明,我能給你更好的未來。

能證明的,大概率就有後代,不能證明的,大概率當單身狗,大概率被自然選擇淘汰。

買房,就是當下社會,證明自己能力的主要媒介之一!

不管你們認不認這一點,至少丈母娘認,丈母娘才掌握著生殺大權。

就像70年代,部分50後適婚男青年瘋狂的買自行車,縫紉機,手錶。

就像80年代,部分60後適婚男青年瘋狂的買冰箱,電視,洗衣機。

就像90年代,部分70後適婚男青年瘋狂的買金鏈子金戒指金手鐲

這些,你如何看待?

對這些曾經的媒介的瘋狂追求,是不是也曾有耳聞?(買一輛自行車花一年工資這種超級多)

因為每個年代,都有屬於自己的「能力證明」媒介,都有符合當下的「能力評測」體系

這個體系,不是你我訂的,表面看是丈母娘訂的,實際是社會自我選擇的結果。

社會發展到哪一步了,就會有相應的「媒介」產生,逐漸呈現在丈母娘們的腦海里。

也許30年後,大家都要瘋狂的去「月球移民」,去買月球的房子了。

第一個問題解決好了,房子=能力證明媒介,這就是為什麼90後要買房的原因。

(注意,肯定有不買房也能證明的特例,但我們現在討論的是普世行情,所以暫時不論特例,因為特例總有特例能反駁,一說就沒完了~)

再說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要瘋狂的買?

因為房價一直在瘋狂的漲啊。

90後從生下來開始,就眼睜睜的看著房價一直在漲啊。

而且90後沒見過房價下跌啊。

既然這個年代,都需要「房子」這個媒介來證明自己,來獲得丈母娘的認可,給對象更好的未來,那早買晚買不都是要買的么!

我現在有能力買,我為啥不早點買?!!!

去年,我花100萬就能證明自己的能力。內環一套房。

今年,我TM得花200萬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同樣的內環一套房。

去年我花一倍的精力就能娶到的漂亮媳婦兒,今年我得花2倍,明年會不會要花3倍?

誰能保證房價不會漲?房價漲了你賠我個媳婦兒?

換你是90後,你要不要瘋狂的買?

至於房價會跌?

你等房價跌了再娶老婆?

更何況,自行車不流行了,還有電視,電視不流行了,還有金鏈子。

等有一天買房子不流行了,還會有新的媒介來替代房子,而且一定是比房子更「值錢」的東西!

因為社會總財富一直在增加,能力媒介的平均水平,也註定會不斷增加,不然是沒辦法進行篩選的,不可能今天房子是媒介,明天媒介又變回自行車了,不可能的,除非社會總財富倒退。

只要社會在進步,媒介就會越來越有「價值」。

除非是發生戰亂,媒介才會倒退,像某些曾經富饒的中東國家,現在一袋糧食,換一個媳婦的大有人在。

因此,既然現在買房能娶媳婦,現在買房費力相對最少,下一個媒介不知道等到猴年馬月,下一個媒介大概率更貴,我為什麼不選擇一個最省力的來證明?

哪怕這個東西已經非常非常貴了,但是目前的中國社會,並沒有給90後第二個選擇。

如果考上博士能娶媳婦,如何考上北京清華比北京房子更值錢,那麼這個題目也許就能變成群眾們愛看的那樣:

如何看待部分90後在瘋狂地考清華?

如何看待部分90後在瘋狂地讀博士?

希望社會早日變成這個樣子。

------------------------

更多樓市分析關注公眾號【樓市時評】

微信號 zzlssp

歡迎關注,歡迎來公號交流。


八零後。也許我是幸運的,身在建築行業,對樓市敏感,讀本科時看著魔都房價暴漲,想著以後反正留在上海,果斷說服父母賣掉老家老房子(兩千一平,賣了十幾萬),又舉債好幾十萬買下魔都一套房。那是十年前啊,九千一平方,如今六萬!目前第二套房也已入手,凈資產也算上千萬了。二十年前,我住的還是農村平房,是晚上聽貓在床底下抓老鼠,雨天漏雨到床上的那種房子。宛如夢幻……

前面的回答只是一些感嘆,偏題了。其實我心中的答案:無論八零後還是九零後,都到了要獨自面對這個社會的階段,大多數人買房應該都是為了自己在這個社會中有安全感。生活、經濟、婚戀……各方面的安全感,當下都可以靠房子來解決一大部分,所以九零後瘋狂買房也就順理成章了。


作為一個剛辭職拿著父母給的首付錢創業的90後,談談我的看法吧

中國的房子透支了這一代人的夢想!

能買得起一線房子的人從物質層面已經可以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開始自己的理想了,但卻把幾十萬幾百萬直接投到了房子里!呵呵,我以前也覺得有個房子心裡踏實,再出發,更無後顧之憂!但我所見到的實際情況卻是:明明很有能力抱負和野心的人,一旦買了房子背了房貸,全都變成了乖寶寶,反而越來越無法逃離『現實』;環顧一下你的四周你就會發現,中國的樓市是有多神奇,不分行業不分階級不分男女都在討論真是老少皆宜,『真!』全民話題;而且除了知乎,我還真沒聽過有說一線樓市會降價的....哈哈哈哈哈 你看!竟然有全民公認的穩賺不賠的買賣?! 而且他還確確實實的就嗷嗷漲! 你們買不買房和我沒關係,我個人也覺得買一線房是最穩妥的投資,但我沒買,和窮相比,我更怕迷失~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我有自知之明

不好好鑽研用怎樣的技藝能雕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偏偏大好青春浪費在如何能得到最好的刻刀?!人活著要吃飯,但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


階級沉澱的開端,大家都在爭取最後流動的門票(向上還是向下就不清楚了)

考慮到城市化百分比,估計有個5年左右就能見分曉。

相比00後而言,至少80-90還能參與到這個副本中去。

對於00後那批人來說,要不沒必要買,要不根本買不起。


年輕人被房子綁架恐怕遠遠不止經濟綁架那麼簡單,現在是否持有房產還可以和你的價值觀、道德觀綁在一起,你沒房就是沒有投資眼光,沒有遠見,沒有魄力,就是只會死打工的,遲早藥丸的,更重要的是和交配權、繁衍權綁定在一起,你說年輕人有能力買房的能不急著嗎?

看過《來自新世界》嗎,你有咒力嗎?沒有你就不是人類,是化鼠了。同樣換在天朝,你有房子嗎?沒有你就屌絲,只有低人權。


有什麼比貸款買房更優的選擇,能在消費、儲蓄、槓桿投資、貨幣保值這四個方面都獲得收益?


一言蔽之:中國畸形的安全感和房子套數成正比,和年齡無關。

我是大學畢業之後做房地產這一行的,一起進來的一批小夥伴都是剛畢業的,一年之後,50%的人已經買了房,50%的人正在看房。

也許你會說:因為你做地產啊,有這覺悟很正常啊。

但與其稱之為年輕人買房是一種覺悟,不如稱之為是一種無奈。言簡意賅就是:我現在不買,我這輩子就買不起了。

坐標緊挨一線城市(廣州)的二線城市(佛山),限購前房價翻了一番,限購後將部分不具備購房資格的客戶拒之門外,價格趨於穩定,但依舊整體市場供不應求。所以我們認清三個事實:

1.限購之前意識到房價的增速是你工資增速的十倍不止

2.限購之後價格經歷一輪波折之後到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降價不指望,但現在不買,再等到解限你就搶不過外地人了。

3.不管限不限購,城市化是地區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心土地市場供不應求是既定事實,通俗言即是:中心的房子賣一套少一套,越晚買越偏僻。

---------------題設下回答的分界線----------------

真正有覺悟的是我們?不止吧,我們的父輩深刻意識到了房價的增速,投資渠道的缺乏,人民幣的貶值以及年輕人生活結婚所需四個問題之後,幾乎都是毫不猶豫的掏錢給我們買房,因為早就不是他們那個,我們好好工作,賺夠錢了,再去買房的美好年代。

於是便有了現狀:先買房,趁便宜!不缺房就當投資;缺房剛好拿去自住;沒結婚就當婚前財產找女朋友都有底氣;結了婚就是學區房;實在沒名額了就買公寓。

恩,我就是在這個社會下沒安全感的人。


第一次寫,居然得到了40個攢,謝謝大家的鼓勵;

先明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問的是90後為什麼都在瘋狂的買房;

的確很多朋友都沒有或者還在努力買房,我跟大家一樣沒有父母支持,結婚和愛人和買了一套小蝸居;

但問題是為什麼都買房;我就是用自己在行業內的看到的聽到的一些實例來回答這個「90後為什麼瘋狂的買房」這個問題。謝謝大家。

有很多朋友對我的年齡時間軸產生了質疑,這裡我詳細解釋下:

列舉的90後是指89-94年的小夥伴,這幫人已經是23-28歲了,是社會的生力軍也是主流,按照大部分中國人28歲的婚育年齡,其父輩的年紀為51-56也就是1966-1961年生人;

他們的優勢是不僅僅像80後父輩只知道捧著死飯碗,在有穩定工作的情況,下隨著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而多了一種可能性—下海,初期下海的基本都是工作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青年」,80後的父輩理論上在單位已經有一定的工作及人脈基礎,創業的幾率較小;

然而時勢造英雄,反而成就這幫年輕的創業者,成為了「時代的弄潮兒」;

綜上,90後的父輩不僅僅可以通過工作創造自我價值,同時也多了相對於80後父輩,創業的可能性。

所以,無論其經濟條件也好,對趨勢的判斷也好。是優於80後的父輩的。

----------------------以下為正文-------------------

90後買房時屬正常行為。

父輩影響:

1.首先65-75的父母對經濟觀優於55-65後(也就是80後的父母),他們早年可能沒有吃到大鍋飯但同時也導致了他們稱為第一波改革開放的受益者。90年代初期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到第一桶金,確保可以參與到股市、樓市的洪流中,無論最終受益與否,但對經濟、局勢的預判要好很多,可以給到90後正確的價值觀。

2.另外一點最重要:就是他們基本還沒有退休或者還有一技之長,有穩定的收入可以配合期子女購房。給過首付以後一個月幫著還2000的貸款就會好很多很多。

自身優勢:

1.無論是受教育程度還是對金錢的概念都好與80後,生下來就生活在物質不匱乏的時代,對投資的概念就好與80後;生下來就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對信息的理解能力也好與80後。

2.自身受教育程度高於80後,無論是擴招也好還是家長對教育的關注也好。本科畢業可以說應該是90後的基礎學歷,研究生、海龜可以說比比皆是。暫不說跟80後去比含金量的問題,對於個人來說受到了高等教育自身的能力就會優秀一些;走向工作崗位後學歷稱為敲門磚,工作的平台及收入自然要高很多。

以上兩點導致了大量90後讀書或工作在一線城市,通過自身的看、聽、了解,導致了其自身樂於做房地產投資。

自己有概念,家裡能幫的了自己。為什麼不去買呢……另外90後也已經到適婚年紀了買房很正常啊。

我生活在上海,身邊創業成功的、買房的、甚至做領導的90後越來越多。雖然生為83年的我,覺得很多90後還是很值得學習的,高學歷、快樂、自信等等。

畢竟這個社會未來10年是屬於80+90年代的,一起努力,做這個劃時代的主人。


謝邀!作為一個80後的我,看了這個題目,摸了摸自己消瘦的錢包,先是沉默,然後流淚了。

容我去陽台上喝杯屌樂美,靜一靜……

老鐵們好像對大木老師帶鹽的屌樂美很感興趣,補圖一張:

上海從此次最嚴限購以來,我身邊好幾個外地90後,不聽專家苦口婆心的勸導,勇敢加入了房奴大軍。當然,無一例外是爹媽給首付,甚至陪著一起月供。

就這周四上午,一個小朋友還喜滋滋的跟我請假半天去交首付款。

怎麼看待呢?平常心看待,我們生在一個大國,人口很多,有錢人佔比不高。但是,絕對數量而言,已經足以把幾個一線城市幹得高潮迭起,外焦里嫩。人家有錢你還能擋著不讓買咋的?還是不是有ZG特色的SHZY市場經濟了?

本來想在這裡貼張圖,算了,大家自己搜一下,關鍵字——「2016,高凈值,地域分布」,看看華東、上海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多少土豪。老夫縱橫上海灘十餘載,早已被這些有錢的XX後虐的體無完膚,心如止水。

吶,做人呢,最重要就是開心!房子的事呢,是不能強求的。90後要買房,買豪車都由他去……

正所謂: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1.父母存了20年的首付款,買房子的30%

2.如果有必要可以幫孩子還30年本息,又是25%

3.剩下45%本息由90後的未來30年負擔

這麼算貌似可行。

前提條件:

a.父母20年能存出首付,且未來30年收入不減,這是前提。

b.90後未來30年收入是父母收入總和的兩倍以上。若遠大於兩倍,則可以不考慮條件1

為什麼覺得90後在瘋狂買房子呢?

因為有大量80後不滿足條件a,所以在為了b而努力。

而總有那麼一批90後滿足條件a,所以產生這樣的錯覺。

自力更生挺好,舉家合力也行,最重要是買了看著繼續漲開心,跌了就當剛需站崗也光榮。

沒人強迫你買!


1929年,紐約街頭的擦鞋匠都在炒股。

擦鞋匠的幸運之處在於,他們有擦鞋的手藝,並且適應以擦鞋為生的生活,不必跳樓。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不知道以後過慣了富足生活的人,要怎麼面對以後勒緊褲腰帶過生活的日子。90後真是特別悲慘的一代,什麼都趕上了,還成了國家去庫存的接盤俠。我不想對買房發表什麼看法,大勢所趨,誰也不能獨善其身。一根大陽線改變三觀然後帶來痛苦的教訓在市場上比比皆是,這次恐怕是刻骨銘心的。


推薦閱讀:

90後如何崛起?
如何評價銳波科技創始人孫宇晨?
二十九歲開賓士GLC如何?
現在的90後都覺得自己老了?
90後真的是朋克養生嗎?

TAG:房價 | 房地產 | 買房 | 90後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