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群眾是盲目的,那民主還有什麼意義?

什麼事件會讓你覺得群眾是愚蠢的? - 人際交往


因為一旦民主的「價值」得到確立,那麼還是可以從內部批判和和平改造這個社會的。

換句話說就是:(有機會實現)政治經濟的民主管理

此外,民主是要和具體的實現形式和成文的規範聯繫起來判斷的……但從這個角度來說不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理論上可以和平演變。


雖然直接民主是非常低效而非理性的,但通過民主過程為精英統治的合法性背書就是一個還過得去的選擇。同時,這個機制配合相關完善的法律制度也能提供較強且穩定的糾錯能力。


謝邀。此問題太大。我只是提供思路。

民主不是單獨存在的,民主在國家中健康的運行還需要依靠「代議制」「憲政」「司法獨立」「公民運動」等。


因為民主政體是最不壞的政體。這一思想的來源最早應追溯至亞里士多德的政體理論,從軸心時代一直延續至現代,都有政治家發表類似觀點。在解釋這一思想之前,容我講個已經爛俗的歷史故事。

在1947年,領導英國贏得二戰的首相丘吉爾就曾說過:

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all those other forms that have been tried from time to time. (除了其他實踐過的所有形式的政體,民主真是最壞的一種了。)

眾所周知而又不乏諷刺地,丘吉爾在二戰硝煙還未散去的1945年,在民主選舉中被工黨領袖克萊門特·艾德禮擊敗。被譽為民族英雄的丘吉爾黯然離場,他從波茨坦會議上急匆匆的離去,至今仍然是歷史愛好者的談資。

而民主,或者說,題目中的群眾,成就了艾德禮這個第一位在議會享有多數優勢工黨領袖,隨後在艾德禮的任期內,大英帝國見證了它充滿唏噓嘆息卻又急促的晚年——失去南亞次大陸,斯里蘭卡獨立,緬甸獨立。短短的幾年任期內,日不落帝國失去了幾百年來它蠻力和智慧攫取的大部分土地。如果你看過日落,你會發現黃昏可以很長,但是太陽沒入地平線往往就是幾分鐘的事情。

我們不探討如果在唐寧街10號的一直是丘吉爾,大英帝國的瓦解會不會稍微緩下來一點,也許會,也許不會,假設無意義。我們在說的是,1951年,艾德禮在選舉中慘敗,人們再次選擇了丘吉爾。

群眾就好像一個小姑娘,她早上喜歡吃特濃牛奶巧克力,下午就覺得黑巧克力比較酷。晚上她終於回心轉意,可是吃了一口就開始擔心起長胖的事情。但是無論如何,只要你是她的男朋友,你永遠不能說她是錯的。她喜歡什麼沒關係,關鍵是你要讓她喜歡你,無論你是丘吉爾,還是艾德禮。

你能做的,就是為她買巧克力,哪怕知道你買回來的時候,她很可能又愛上了糖果。你能做的唯一一件是,它的名字叫做取悅

是的,民主政府也是這樣。

----------------------------------------------------------------------------------------------------------------------------------

要勝利,又想要職位;要戰後重建和福利,又想維持帝國往日的榮光維持飽滿的虛偽。

為著討好這些大老爺們,政府用各種巧克力滿足著他們的口味。政府不會再想長遠發展,政府在乎的是選票是不是放進了正確的箱子。

群眾如此目光短淺、反覆無常,政治家淪為政客和跳樑小丑。民主的優點,又在哪裡?

Wrong Question.問題問錯了。

請留意這篇回答第一行的黑體字,並把它讀三遍。

正確的提問方式是,民主的缺點,為什麼小?

-----------------------------------------------------------------------------------------------------------------------------------

終於進入亞里士多德看上去淺顯、不科學然而極其簡潔的政體理論。

(因為偷懶不想自己畫表,圖摘自網路)

非常簡單,按照統治集團的人數進行區分,有一人統治、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統治的區別。

而這些統治形式本身並不天然帶有好與壞的價值判斷。但是,亞里士多德認為,一人統治的效率是最高的,少數人次之,多數人最次。

而亞里士多德假設,一切政體都有變壞的傾向。所謂變壞,亦即是 由謀取公眾利益,轉向謀取私人利益。一人統治的效率是最高的,因此一人統治的政體變壞最為可怕;多數人統治的效率是最低的,因此多數人的政體哪怕為惡,也稍微好過一點。

值得留意的是,這種惡的多數人統治的政體,在諸多書籍中都被翻譯為暴民制。但是亞里士多德認為,哪怕充斥議會的是暴民,因為民主的低效或者說制衡,此種政體將遠遠優於暴君。

民主永遠不會帶來羅馬帝國,民主永遠不會帶來萬里長城,民主永遠不會讓雅典戰勝斯巴達,

民主帶來貧困的希臘,民主帶來立法會拉布,民主帶來大量公帑的浪費和政客的大行其道。

民主永遠不會帶來偉大。民主反對偉大。群眾討厭所有對他們說應該做什麼的人,於是曲意逢迎和諂媚取代所有偉大。再也沒有鳥巢和水立方,只有丑的不得了的超級碗和連建場館的錢都湊不齊的日本政府。

有人說民主帶來了希特勒,而在它失效的時候希特勒才走向獨裁。在這之前,獨裁的制度下出了無數的夏桀商紂,也出了無數的秦皇漢武。 有人說美國是民主的勝利,而他們沒有看到讓美國立國的華盛頓,沒有看到是誰帶領美國贏得二戰最終奠定霸主地位,沒有看到世家政治事實上取代了雅典式的公民選舉,也沒有看到今天美國日益棕色化和墨西哥化。

現在,獨裁或民主?

選擇權不在你這裡。不過大概可以想像,如果你有上帝視角,這依然會是一個艱難的抉擇。而在艱難抉擇裡面,我們一般會選擇,風險更小的那一個。

上面的答主已經有提到過民主是最不壞的政體,但是最不壞的理由不是它有合法性,也不是它讓大家開心,而是——

它低效到連迫害都沒力氣的地步。

暫告一段落。

-------------------------------------------------------------------------------------------------------------------------------------

如果有贊同的話,或者會詳細摘抄一下各種關於政體的理論,補充一些關於六種政體在現代國家中的體現。


民主的土壤是:人民樂意自發組成各種民間團體,參與民間活動。 這點美國是全球最高。

一個大群體分為一個個獨立的小群體,小群體都有各自的體系和目標。

個人是挑戰不了體系的,能與體系對抗只能是另一個體系。

美國不是天堂,是一個人民斗人民的社會,所以法律精神沒辦法不強,這是社會中惟一的鬥爭手段。

你說群眾是盲目的,那麼誰不是群眾?既然人類是盲目的,那人類為什麼不去死?


我小時候覺得哲人國是一種很拉風的存在

後來發現原來我們就是哲人國,因為執政精英們都是要上黨校的


可以解決合法性的問題。人民授權,精英執政。


中庸之道,平衡之術,也許才可能是今天東西方的共同出路。

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是印度,如果該國能借鑒中國強有力中央政府模式的一些精華,一定會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美國如能以中央政府的力量推動解決中下階層的就業與教育問題,特別是金融領域的一些問題以及槍支泛濫的問題,那美國一定會更加的強大。

精英階層與所謂的群眾或社會中下階層確實會有相當的隔閡與矛盾,二個階層的平衡與相互包容,特別是理解,是幾乎所有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最近,最清晰與分明的一個例子就是英國的全民共投。

民主決不是萬能的,民主決不是沒有一丁點問題的,運用得好,民主帶來進步與美好;運用不好,也會帶來問題甚至是災難。須知,希特勒恰恰是德國絕大多數民眾選上台的。

最近的另一個例子是烏克蘭,肯定是百分九十九的民眾是渴望加入北約、歐盟的,只有百分之一的所謂精英是深刻知道這麼做必會招來俄羅斯強烈報復的,而這個星球是如此現實嚴酷的叢林法則。

那麼,在西式民主政體下的烏克蘭,九九比一的選擇一定是無懸念的。但更真實的結果就是今天烏克蘭的苦難現實。這大概也是西式民主的一種代價。


發現美洲新大陸前,歐洲人全部是文盲,讀書要斷子絕孫,民主純粹是垃圾理論


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怪我咯? 是你們選我的誒!「


我認為追求民主需要清楚兩個前提:1,現在的政治是否還能用民主與專制的標準來衡量?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前年都在經歷最高領導人的換屆,這種巧合被西方媒體描述為一個不透明的共產黨國家與一個透明的大眾民主國家的鮮明對比。

  這種對比是非常膚淺的,它實際上涉及的是兩種政治模式之間的競爭:一種是更強調選賢任能的模式,另一種則迷信選票的模式。相比之下,中國選賢任能的模式可能勝出。

  中國的經濟奇蹟已為世界關注,但中國政治制度的改革卻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這也可能是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而被故意忽視了。事實上,中國毫不張揚地推進了國家治理方面的許多重要改革,中國已經建立了從上倒下的一整套可以被稱為「選拔加選舉」的制度:大體來說,幹部晉陞必須經過初步考察、徵求意見、內部評估、較小範圍內的投票等程序來選出能幹的,有民望的領導人。就此來看,中國共產黨可能已成為今天世界上最重視選賢任能的組織之一。

  這種選賢任能的制度,深深地紮根於中國儒家淵源流長的政治文化傳統。這種傳統產生並維持了上千年的科舉制度,科舉制度無疑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以公開考試的方式來選拔官員的制度。

  中國繼承了這種傳統,並將其貫徹到整個體制中,儘管這種努力並非總是成功的。官員晉陞的考核標準,涵蓋了消除貧困、創造就業、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最近越來越受重視的環境保護等。中國過去30多年的迅速崛起,與這種選賢任能的制度是分不開的。儘管有不少聳人聽聞的腐敗醜聞和社會問題,但總體而言,中國的政治制度,正如其經濟一樣,保持了彈性和活力。

  在體制建設方面,中國共產黨在各個級別上已經確立了嚴格的退休年齡和任期制。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和政府總理,最多只能任兩屆,總共10年。在最高層,中共中央政治局實行集體領導,這有效防止了文化大革命期間出現過的個人崇拜問題。

  這些精心設計的改革消除了領導人權力終身制的危險,而權力終身制正是引發阿拉伯之春的一個主要原因。目前正在舉行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將產生中國新一代的領導人,這無疑是對中國選賢任能制度的最好詮釋。

  中國最高決策機構,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候選人幾乎都擔任過兩任省委書記或具有其它相應的工作歷練。在中國,治理一個省的工作,對主政者才幹和能力的要求非常之高,因為中國一個省的平均規模幾乎是歐洲四、五個國家的規模。很難想像在中國這種選賢任能的制度下,像美國小布希和日本野田佳彥i這樣低能的領導人能夠進入國家最高領導層。

  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為例,他曾在經濟充滿活力的福建擔任省長,後又擔任過民營經濟高度發達的浙江省委書記,其後又擔任過上海市委書記,上海是中國的金融和商業中心,還有許多強大的國有企業。換言之,在習近平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前,他主政過的地區,就人口而言,超過1.2億,就經濟規模而言,超過印度。其後他又有5年時間,以國家領導人的身份來熟悉整個國家層面的政治、軍事等領域內的領導工作。

  中國選賢任能的制度挑戰了「民主或專制」這種陳舊的二分法。從中國的視角看,一個政權的性質及其合法性,應該由其實質內容來判斷,這種實質內容就是能否實行良政善治、能否擁有勤政能幹的領導人、能否使多數民眾感到滿意。儘管中國政府還存有許多不足,但它確實保證了世界上最高的經濟長期增長並大大改善了絕大部分國民的生活水平。根據美國皮尤調查中心的民調,在2012年受訪的中國民眾中,高達82%的人對自己的未來表示樂觀,這一比例遠遠超過其他參與調查的國家。

  亞伯拉罕·林肯的理想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但在現實中這一理想並非輕易可及。美國的民主制度距林肯的理想還相距遙遠,否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就不會公開譴責美國的制度是「1%有、1%治、1%享」。當然,「1%」的說法也可能過於嚴厲了。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的改革的實驗室。中國這種「選拔加選舉」的模式已經可以和美國的選舉民主模式進行競爭。

  溫斯頓·丘吉爾有一句名言:「民主是最壞的制度,但其他人類已嘗試的制度更壞」。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中,情況可能確實如此。許多中國人將丘吉爾的這句名言意譯為「最不壞的制度」,也就是中國偉大戰略家孫子所說的「下下策」,它至少可以保證壞領導人的出局。然而,在中國儒家選賢任能的政治傳統中,政府應該永遠追求「上上策」或「最最好」的目標,力求選拔出最卓越的領導人。這當然很難做到,但這種努力不會停止。

  中國通過政治制度上的創新,已經產生了一種制度安排,這種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上上策」(選出久經考驗的領導人)與「下下策」(保證壞領導人出局)的結合。

民主必須是理性的,因此在追求民主之前,必須明白當今政治是否還需要民主?

2.中國人是否配得上民主?從人血饅頭,到中國內地現在民眾對民主人士的謾罵與不屑,很多時候在現在民眾眼中,批評政府就是反共。中國人的心理可以說在文革之後比起人血饅頭時期並沒有什麼進步,因此中國人是否配得上民主對於民主人士的一系列動作的結果也十分重要。

如果上述問題得到肯定回答,我認為追求民主需要兩個方式:

1,布鐸曼醫生式。在易卜生的全民公敵中塑造了一個為就大家反而被人們當做全民公敵的布鐸曼醫生形象,這與中國現下很多人的情景很是相似。易卜生曾寫信給朋友說:十年之後,社會的多數人大概也會到了斯鐸曼醫生開公民大會時的水平了了。沒錯無論是什麼樣的社會發展總趨勢永遠是向前的,但是這十年之中,斯鐸曼般的愛國者自己也刻刻向前進;所以到了十年之後,他的見地仍舊比社會的多數人還高十年。即以講真話的愛國者而論,他們覺得時時刻刻總在前進。愛國者們看似禍亂人心的主張,都已漸漸變成了很多數人的主張。但是等到他們趕到那裡時,愛國者們早已不在那裡了。他們又到別處了。那些講真話的愛國者總是迎著自己人的刺刀向前去了。

2,漸進式,在現在如果用激進的方式追求民主一定是不利於中國的現在和未來的因此一定不會得到人民的支持,也達不到民主人士的本心,同時很多時候上述兩個前提問題也未必能得到解答,這一切都要靠時間去沉澱,當時間去洗滌掉我們這一代人的生命的同時,我們身上的奴性也不見了,當我們或者我們的下一代帶著民主的夢想走到各行各業中時也許我們還會為世俗所困擾,為強權兒退卻,但只要我們有小小的改變,彙集起來,對中國就是大大的改變。


民主有什麼意義?當然有意義,它讓人民群眾相信自己才是主人,然後就可以乖乖聽話,安分做事。

「耶,我是主人呢~」

民主是一個詞語,是一個被統治階級用來控制人民群眾的口號。你怎麼能說它沒意義呢?

哎呀是不是有點陰謀論了(??? ? ???)好吧不排除有真正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存在,比如說烏托邦?嘿嘿


你們小時候趕過鴨子嗎?忒累人了。


民主到底怎麼樣,看看殺人遊戲就知道。

只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解決不掉,什麼制度都是一樣的。


民主的意義在於讓群眾自以為是自己做出的選擇。

民主從來都是少數人的工具,很多人卻把它當成了目的。


如果說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那治療還有什麼意義?


如果隨機,期望值是0.可能有時候是負數,有時候是正數。

如果確定獨裁,期望值永遠是負數。


我胡說一句,我覺得在社會發展進程趨勢的引領者群體中(差不多就是精英階層)實行民主可能會比直接民主更有價值,當然並非說民眾沒有民主權利,只是決策者是精英階層罷了。


都說了群眾是可以在眼睛雪亮和不明真相之間來回切換的嘛。

林肯也說過,You can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and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but you can`t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你可以在某些時間裡欺騙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時間裡欺騙某些人,但你決不能在所有的時間裡欺騙所有的人。

總而言之,當人民因為吃不飽飯活不下去了的時候,不管你用什麼方法來進行思想控制,他們必然會開始懷疑一切,就會有人起來造反。

尤其是中國人民。只要不餓死,思想控制就可以了,要是開始餓死,思想控制也沒用。


一方面,當教育水平提高,群眾的視野打開,群眾也會是聰明的。聰明人都具備自我判斷和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

另一方面,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是以維護自身利益為第一要素。美國即將大選,每個人都能投出他寶貴的一票,發出自己的聲音。儘管最終只有一個人當選,但他不能忽視另外那些人的聲音。比如A代表同性戀群體,B代表女權主義,C代表知識分子群體,D強調醫療保險低保養老保險等基本政策。最終D當選總統,當然首先他必須會履行承諾重視那些政策。但同時他也必須重視其他群體,因為他們也有不少的人群,也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如果這些問題不處理好,很有可能成為下次競選的定時炸彈,因為人群的數量在不斷變化。而美國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競選,只要他代表了那一部分人的利益。這就已經達到了民主的目的:不管我有沒有當選,我發出的聲音都產生了效果,我為我們這一群人爭取了應有的權力。

從這兩方面來看,我們如何正確對待民主?那就是肯定任何一種聲音的出現,不去滅殺它,而是想辦法解決它,套用一句名言:「我強烈反對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


它只是一種「最不壞」的制度,讓人心甘情願的接受統治~~~形式上是ok的,效果上只有天知道~


來來來,馬克思的理論終於派上了用場

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


如果

定義1:群眾是盲目的,而且所有人都屬於群眾的一部分。

結論1:那麼民主完全沒有意義。不過這樣定義也沒有所謂的精英階層了。不只民主沒意義,而是任何理性的東西都沒有意義。

如果

定義2:群眾是和精英對立的,盲目的算群眾,不盲目的算精英。

定義2.1:如果群眾盲目的結果,是所有投票都是隨機的,是50:50,

結論2.1:民主真正的決定結果的就是精英,而且不用篩選誰是精英,誰是群眾。

定義2.2:如果群眾有一種特殊的技能,盲目的結果是所有事情都能選擇錯誤的方面投票,

結論2.2:民主就是毒藥。

所以,問題的關鍵是你怎麼定義。我想大家對第一個定義應該沒有什麼興趣吧。如果是要2.2的結果,那麼就盲目的定義就選2.2啰。

題外話,經濟學一些流派有理性人的假設,而且根據這個假設得到的結果好像和現實比較相符的。但是最後這些國家都進入了危機,民生凋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經常學另外還有一些流派認為群眾是盲目的,應該給群眾安排好一切,這些流派最後都由太陽帶領,能夠治理出宇宙最強的國度。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價值觀可以被嚴格證明正確?
如果把快死的人記憶轉移給健康人體的話,算不算續命?
客觀世界有一個比人的精神更高明的精神嗎?
如何清除腦中從小到大被灌輸的「中庸」的思想?

TAG:政治 | 哲學 | 政治哲學 | 民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