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到底是誰?
為什麼近期看了許多電視節目,以及新聞報道,包括部隊介紹,許多互相不搭邊的組織都說他們的誰誰誰就是《影響兒女》中的王成。哪位可以舉出可靠一點的例子來?具體哪些組織說他們那裡有王成,我隨後補充
我看你有戲--抗美老兵 4分40秒處。。這個是我們軍的宣傳資料
電影《英雄兒女》開始之後的第17分鐘,王成壯烈犧牲。那個年代,董存瑞和黃繼光都是確有其人也確有其事,而王成卻因為喊出那驚天動地的一聲"為了勝利,向我開炮!",而一躍成為新中國電影中最著名的"虛構"英雄。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電影《英雄兒女》源自於作家巴金的小說《團圓》。1961年夏天,根據長春電影製片廠下達的任務,導演武兆堤和編劇毛烽負責把這部小說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在小說原作中,王成僅是一個過場人物,關於他犧牲的描述也簡單得只有一句話:"只是王成沒有能回來,他勇敢地在山頭犧牲了。"要是按照原作寫劇本,王成這個人物幾乎就沒法寫了,只能寫成個父女團圓的故事。為了突出英雄事績,樹立典型形象,武兆堤和毛烽決定重新構思,再塑一個"王成",以突出"英雄兒女"的主題。
他們在構想王成犧牲的細微情節時,想到了很多抗美援朝英雄,最後決定以志願軍烈士楊根思為原型。楊根思在解放戰爭時期已經成名,是華東有名的戰鬥英雄,最擅長爆破技術,並屢次立功。在朝鮮戰場上,他帶領一個連守衛長津湖畔小高嶺陣地,一直堅持到只剩下他一個人,最後抱起炸藥包與衝上來的敵人同歸於盡。但是,他並沒有留下過"向我開炮"這樣的話。
在確定採用楊根思的事迹之後,毛烽和武兆堤在無數資料中意外地發現了一篇通訊,"敵人離我50米,炮彈打50米,又近了,到30米,再打,到20米,最後10米,不能再打了,一直到最後,直接朝我瞄準,最後喊向我開炮!"這篇通訊的主人公原型是作者洪爐的戰友,名叫蔣慶泉。蔣慶泉並沒有犧牲,炮彈將他震暈,他被俘了,陣地也失陷了,所以這一事件被暫緩宣傳。但是他的戰友們卻聽見了那句著名的"向我開炮",並且迅速在軍中流傳。時間剛剛過去兩個月,在另一個山頭,又傳來了同樣的聲音,這個人叫於樹昌。洪爐把蔣慶泉和於樹昌兩個人的事迹合在一塊兒,豐富了文章內容,最後以《向我開炮》為題發表了出來,一時引起巨大反響。
武兆堤和毛烽商量後,決定將已經風靡全國的"向我開炮"的故事,加上英雄楊根思抱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情節,"移植"到劇本中,創造一個新的英雄形象「王成」。於是,經過導演、演員的再創作,影片《英雄兒女》成為了歷久不衰的藝術經典,片中的烈士王成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究竟誰是影片《英雄兒女》里王成的原型?--黨史頻道
推薦閱讀:
※從禪讓制到世襲制,究竟是進步還是倒退?
※古代的畫像通緝是否有用?
※大秦帝國真是亡於農民起義嗎?
※為什麼會出現中華、印度、希臘、西亞 聖人迭出的「軸心時代」?
TAG:歷史 | 新聞 | 歷史戰役 | 朝鮮戰爭1950-19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