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美人的臉會使電影畫面更有電影感?


喵了個咪,又是電影感,你倒是和我說說什麼是電影感!?

說把照片拍得有電影感,還能理解是為什麼;現在居然又來個演員長得有電影感……

來,姐姐告訴你,那是因為歐美大片燈光打得好。

說起來,王家衛的電影用亞洲演員,有沒有電影感啊?

你們啊,不要沒事就拿「電影感」鎮樓,naive!


我覺得你問的這個問題很好

噴的人基本上都沒有認真思考

我看過很多國內學生用手機拍的片子,就好像是廉價的山寨片一樣

但卻是隨便拿一個手機隨便拍白人,黑人,阿拉伯人的臉 就是有電影感

你說得沒錯

我一度以為是不是和皮膚有關係

但其實不是的

如果一個外國人穿很俗氣的衣服 我們不會說那是淘寶范 因為外國沒有淘寶

而我們有淘寶買的衣服很俗氣的印象 所以當我們看到俗氣衣服 很自然就聯想到了淘寶

注意,因為有印象,所以產生了聯想

外國人拍的電影也一樣,基本上我們過去看到的電影 大部分都是歐美輸出的 衣服 著裝 電影里怎麼穿 現實就怎麼穿 所以即使外國人拿手機拍視頻 也會有電影感

但是我們看的國內電影不一樣啊 你隨便拿手機去拍視頻 現實里的人穿的衣服 和電影里穿的 一樣嗎?這就很明顯提醒 這不是電影了

這跟上面那個答案 外國人站在中國的標語前面 很明顯的提醒人 這不是電影

再舉個例子 解救吾先生 片頭那一段 是不是很像手拿手機拍的視頻?

可劉德華一出現 立馬就不一樣了 電影感就出來了

所以還是和人的印象有關係

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影 很少 就是賈樟柯那種現實主義風格 如果有一天 這樣風格的電影遍地都是 很有很強的影響力

那麼你隨便拿手機拍 也會有電影感


先說下前提與重點!演員所體現的電影感與演員長相無關,而是來自電影的視覺風格決定!美國好萊塢電影均為膠片拍攝(95%以上),好萊塢電影追求藝術感,而膠片的使用已成為藝術的一部分。

膠片才是電影的靈魂!

這是美國著名電影藝術大師昆汀塔倫蒂諾所意……

或可說這是一種偏執,但在數字攝影機前,膠片機具有不可替代的色調、層次感、臨場感和寬容度!

要知道膠片電影(彩色)已有超過一個多世紀歷史,換言之2016年的膠片電影視覺風格和1966年的膠片成像過程、成像原理、成像效果沒什麼區別(後期沖洗掃描技術區別大),這正是「懷舊、復古」的再現!這種復古讓視覺有了歲月的痕迹和電影由始至終獨特的味道……

時至今日,還有相當一部分影像大師對黑白影像情有獨鍾,黑白的電影、照片、連德國Leica照相機都推出了只能拍攝黑白片的數碼照相機……

黑白藝術才是永遠不能被任何時代所遺棄的古典……


我必須舉一個反例:

電影感何在?


啥是電影感?


什麼時候電影感居然是靠歐美人的臉來營造了。。。


因為大多數人只有在電影里才能看到歐美人。。


普遍是因為國產電影不好的原因


快去看看三船敏郎仲代達矢。


外國人看中國人也是這個想法


電影感這種東西,信則有,不信則沒有。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服化道,燈光,美術,攝影都會影響成片的質感。歐美人的電影感更強,只能說好萊塢在影視製作方面高出國產一大截,我們看他們的電影,大部分時候的心態都是高山仰止的,所以自然會帶入【電影感】這個概念。把演員換成貓試試,歐美電影里的貓就是電影貓,國產電影里的貓就是網大貓?


覺得是,文化背景,文化印象。


把燈光師拖出去槍斃二十分鐘,再把攝影拖出去斬立決三十分鐘


你看過歐美AV,GV么....


因為好看


我想很多人可能會誤解提問者了,電影有時候很強調景深這個感覺,而立體感又是可以增強這個感覺的,我想外國人的五官突出,可以增強這種感受。


推薦閱讀:

老戲骨在誇年輕演員演技的時候是真心地嗎?
問什麼樣的問題張譯才會回答?
如何看待《演員的誕生》第五期里胡軍為曾舜希爆燈?
如何評價《演員的誕生》第五期中藍盈瑩與凌瀟肅合作演繹的片段《最愛》?
預測下《演員的誕生》第十期最後,宋丹丹老師會選擇誰離場?為什麼?

TAG:電影 | 美劇 | 演員 | 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