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矽谷是怎麼樣的?
矽谷的傳說很多,比如最新的「名利場」所寫的堪比「華爾街之狼」的矽谷腎上腺素。
美媒揭露矽谷高管荒淫派對文化 充斥毒品酒精tech.sina.com.cn在那裡工作、生活的你,或者曾經在那裡的你,感受到的真實的矽谷是怎樣的?
拿這個文章來問「真實的矽谷」,就好像拿海天盛筵問「真實的中國」,地理上是同一個地方,但其實完全兩個世界。矽谷的華人,大多數就過著自己年復一年的小日子,盤算怎麼升職加薪跳槽買房,操心孩子上學股票投資。有人總結灣區四俗:五月摘櫻桃,周末狼人殺,飯後喝奶茶,剩菜打包家。
當然,矽谷美國人的割裂比華人社區更嚴重。這裡推薦一篇文章The Three Bay Areas「三個灣區」:https://thebolditalic.com/the-three-bay-areas-b09aa2c4d727?from=message 讀了幾次,覺得真是精準又殘忍。試著翻譯一些,翻 譯 ,不是我寫的,不用關注我。侵刪:
一
你生長於這幾個郡:馬林(舊金山北邊),聖克拉拉(矽谷核心),橙縣(南加),勞登(弗吉尼亞),威斯特徹斯特(紐約)。你上私立高中,每年學費4萬刀,但提起這茬時你會強調「差點讓我爸媽破產。」 父母其中一人是工程師,另一人是臨床心理學家,寫過兩本關於自我幫助的暢銷書。
大學讀的是常青藤(或斯坦福),專業是計算機科學或者課程突出「可持續性」的商科。你沒有學生貸款,即便有,也在畢業後18個月內付清了。離開學校後第一份工作年薪8萬5。這點工資讓你有些苦澀,因為你認識的校友畢業後直奔Google,年薪24萬,而你知道自己比他們聰明。
剛搬來舊金山時,你租了一套新潮公寓中的一間房,在4街和King St.的Caltrain火車站對面,這樣通勤去矽谷上班很方便。這間房月租2千2,在這個地段算便宜了。你的三個室友都有法學博士學位,每周工作90個小時,只吃Blue Apron(郵寄到家的速成食材包)或者全食超市Whole Foods的盒飯,總是把花崗岩紋理的廚房檯面搞得很臟,堆滿喝完的IPA啤酒瓶。為做清潔這事吵了幾周之後,你同意用一個找鐘點工的app來解決。為做清潔這事吵了幾年之後,你24歲時會在Pacific Heights(富人區)租個一室一廳,月租3千9。29歲生日後不久,你就會在Potrero Hill(陽光充足風景好的區)買一套兩室一廳的獨棟,1百萬零9千刀,還有一隻純種金毛,3千2,給她取名Luca。
你用app買菜,用app預訂餐廳,用app去洗衣店取衣服,用app管理投資,用app約炮,用app去藥房開安定片。
你認真想過要不要讀醫學院,法學院,MBA,或者三個都讀。但除非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斯坦福,(伯克利的)哈斯商學院或者伯克利Boalt法學院,不然你不會去讀。加州大學哈斯汀法學院就有點尷尬,但也會考慮。
你的朋友都是工程師,產品經理或者諮詢師。你很嚴肅認真地多次考慮要不要創業,而且對那些創業成功的朋友們有種炙熱的嫉妒。新認識一個人時,你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他們是做什麼的。
你是希拉里的熱情支持者,認為只要人們互相傾聽,並讀一讀大西洋雜誌的社論對頁版,全世界的問題都能解決。你理論上支持「黑命貴」,但不喜歡他們的行動策略。你很確信自己肯定不是種族主義者,雖然你的朋友圈裡全是白人,亞裔或者混血。
儘管在舊金山住了5年,你從來沒坐過Muni公交,光是想想就覺得噁心。你總是打Uber或者Lyft,雖然讀到文章說Uber的CEO性別歧視,你為此決定多用Lyft,至少更便宜點兒。你把季節當做動詞,在太浩湖「冬天」,在卡梅爾「夏天」。你從16歲開始就有健身房的會員。你訂閱Kinfolk雜誌,但其實你不會認真讀,只是放在玻璃茶几上給客人們翻閱。10年間,你的生活就會和雜誌上的人別無二致。
當你聽到「中產階級化」這個詞時,你會有些不悅,覺得自己被攻擊了。
二
你的大學是某個州立大學(不是加州州立系統UC系列)或者二流文理學院。提起母校的名字,人們通常抓抓腦袋問:「在哪來著?」著名的校友包括最前沿的性別理論學者之一,過氣劇集《吸血鬼獵人巴菲》的編劇,發明公廁沖馬桶把手上的殺菌塗層的古怪生物學家。
你背著5萬8美金的學生貸款,來自幾個不同的貸款公司。你已經付了8年,但本金一點沒動。你覺得學生貸款是金融界的一個陰謀,某天「匿名者」黑客會黑進銀行系統,刪掉所有人的負債。
你一度認為自己會住城裡,但從小到大見證城市的變遷,讓你覺得特別恐怖。你認為能住在舊金山的人都是科技新貴,但在海邊的Marina區走了一圈,你覺得要回家洗個澡。
你過去兩年一直住在伯克利的一個合作公寓(co-op),月租$950,再貴一點就租不起了。你在「雜貨奧萊」(Grocery Outlet,廉價食品超市)而不是高大上的「伯克利碗」買菜。你的房東——55歲自由派白男——丟了他那IT方面的工作,要搬來跟你一起住,於是你不能半裸在家走來走去了,有點不開心。房子里其他人都是25到34歲之間的同性戀和/或素食者,投票給伯尼·桑德斯。你決定該搬走了。
搬家是很兇殘的一個過程,花了3到6個月。上次搬家的時候,你在里士滿、奧克蘭和奧爾巴尼的三個轉租房源中徘徊。你加了你在臉書上找到的每個廉價租房和同性戀租房小組,每天花幾個小時刷小組的帖子。最後決定在西奧克蘭跟人合租,每月$775。你擊敗了跟你搶這個房源的27個申請人。你的新室友們包括,一個訶陀瑜伽教練,一個社會學博士生,一個墮胎諮詢師,一個自由執業的體療師。你也不確定體療師是什麼鬼,但假裝自己知道。
當他們電話通知你可以入住時,你高興壞了。你懷疑他們選了你,是因為你直率地談論環境學家德里克·詹森的跨性別恐懼症,以及第三次房客面試時給大家帶的不含麩質的胡蘿蔔蛋糕。
想到自己只能住在被富人拋棄的地方,你隱約有點不舒服,但你也只住得起西奧克蘭這麼個地方了。為了彌補你的罪惡感,你加入了臉書上的住房平權活動小組。搬進新家兩周之後,你的車窗被砸了,倒是沒丟什麼東西。你在東奧克蘭找到一個人修車,要$175,是一大筆錢但也還算好。
你的朋友都是老師,社工,或者某種非盈利組織的員工。年輕的多是騎自行車的快遞員或者咖啡師,年長的是藝術理療師。你也認識在高科技公司工作的,但一般見不著,跟他們的生活沒有交集。你沒加入工會,但你對工會感到強烈的正能量。你認識的所有人都是某種程度上的藝術家。剛認識一個人時,你首先會問他們在理想狀況下想做什麼。
你不訂雜誌,但喜歡看八卦Jezebel,左派進步新聞網站ThinkProgress,和McSweeney』s。你會蹭爸媽訂購的Netflix會員, HBO GO和紐約時報。
你有一個儲蓄賬戶,但搬家的時候把裡面的錢花得差不多了。你安慰自己,萬一遇到緊急情況,再不濟還能把車賣了——2003年的本田思域。儘管總是為錢操心,你從沒真正山窮水盡過,而且你知道必要的時候可以找爸媽。
你爸媽都是中等收入,一個是公務員,一個是哺乳育兒顧問。你三歲的時候,爸媽從一位去世的親戚那裡繼承了兩萬刀,讓他們在薩克拉門託買了房,這也就是你長大的地方。他們特意選的這個社區有很好的公立學校,而且允許雞(動物)在大馬路上閑逛。
你和這些室友們一直住到37歲那年,之後和伴侶以及你們收養的鬥牛犬一起搬到西雅圖,波特蘭或者匹茲堡。
當你聽到「中產階級化」這個詞時,你立刻燃起怒火和罪惡感。
三
你在奧克蘭、康考德、東聖何塞或灣景區長大——不過你喜歡強調,「過去那會兒」,這樣大家就知道你不是後來才移居到灣區的。你講兩種語言。媽媽那邊祖上是移民來的;儘管如此,你舅舅還是投票給特朗普。你家裡其他成員都是社會主義者。
你在加州州立大學東灣分校或者舊金山城市學院讀書,但會暫時休學一段時間去打工或者照顧奶奶。而且,你妹妹17歲就懷孕了,所以你也偶爾幫她帶孩子。
你不喜歡丟棄東西,很擅長修修補補,連那些本來就註定會壞、會被淘汰的東西也不例外。敲掉一面牆或者打開車前引擎蓋這種事根本嚇不到你。你覺得那些在外面花錢換機油的人都是傻子。
你超愛rapper Mac Dre,認為Mistah F.A.B.挺酷的但有點離經叛道。你在你爸的那輛1995年的三菱車裡放了一張自己燒錄的Souls of Mischief的CD,但你只聽一首歌「93 』til Infinity.」 讓你想起十幾歲時到處晃悠的日子。
這是你的最愛。
當你看到諸如「聖何塞最好的越南河粉」或「舊金山最好的墨西哥卷」這類文章,你會感到莫名地氣憤:墨西哥卷和越南河粉才不是白人們獵奇的新大陸。再說了,你和你所有朋友們都知道,最好的墨西哥玉米餅餐車,停在King Rd.和Story Rd.交匯處的那個酒鋪門口的停車場,小酒鋪唯一的店員會在你面前現場砍開椰子,把椰子肉和辣椒面、青檸檬拌在一起,裝進有密封口的小塑料袋裡,賣$2.5。你認識玉米餅餐車的主人家,他們還經常請你吃烤麵餅。
住房權利對你來說很重要。過去十年里,你在灣區有三個姑奶奶被趕出來了。你很確信至少有一次驅趕是違法的,但你也沒法說服姑奶奶與之抗爭——她好像屈從於命運,搬到偏遠的Pinole去了。
你有時擔心灣區的變化,但看到儘管移民很多,也還是有不少本地人,又覺著挺寬慰。作為灣區土生土長的第四代,這個身份是有點意義的。
你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奶奶,一邊打工當服務員,你信用卡上還是積累了$5,800的賬單。寫了幾個月泄憤的信,收賬的給你降成了$3,638,分期付清。債務不會讓你困擾,反正每個人都欠著債,不過是虛構出來的鬼東西。
你過著月光的生活。你夢想著搬去薩克拉門托,那裡更便宜,好多朋友已經搬過去了。當然了,有些朋友搬去了斯托克頓,但你覺得斯托克頓就是個糞坑,實在下不了這個決心。
大多數高中同學從事服務業工作,或者政府工作,或者參軍了。朋友里年長的多是護士,教師,手藝人。年輕的多是文員,銷售或者候補軍官。剛認識一個人時,你不會問他們在哪兒工作,因為這不重要,也無法定義一個人。工作只是謀生手段而已。
大多數家人和朋友都加入了工會。你小時候爸爸做銷售,你22歲時,他通過了郵局的考試。他超級激動,預支工資(Payday Loans)給你買了任天堂Wii。你責怪爸爸居然去預支工資,那相當於一種高息貸款,但你也太愛那台Wii了,所以也沒再啰嗦了。
特朗普總統把你和家人們都嚇壞了(除了你舅舅)。
當你聽到「中產階級化」這個詞時,你感到自己被粗暴地推開了。
分享一下自己在矽谷的日常吧:
1、早上,9點半的鬧鐘開始響了,我趕緊掙紮起來,因為再晚公司就沒有早飯吃了。開車上班,不堵車12分鐘,堵車18分鐘,想想我在騰訊時班車要做1個小時……有中式和西式2種早餐可以選擇,但離國內早餐水平還有距離TT
2、早飯後開始工作,組員們陸續到齊,老大長期忙開會看不到人。我基本上都是自己給自己建任務做,有問題想辦法解決,解決不了在對應群組發帖問。過程各顯神通,最終在每周1:1向manager彙報好進展即可。至於編程語言,PHP, Python, C++為主。項目每半年定一次,面向impact編程 。
3、中午,打開app看下食堂菜單,有中餐吃中餐,沒中餐亞洲餐也行,都沒有就隨便搞(反正也就那樣……)。有時組員喊著吃飯,聽老美扯家庭、寵物、電視劇……我一邊練著英語聽力,一邊假裝很感興趣的樣子點頭微笑
4、午飯後處理上午的雜事,或者參加組會,之後在小圖書館找個沙發或者凳子午休30分鐘。據說有時公司老大Mark會帶客人參觀,不能太浪 - -
5、下午,工作的黃金時間。看模型,處理數據,寫後台,修bug。coding coding……公司會匿名統計員工的滿意度,包括工作中「喜歡的內容」和「擅長的內容」分別佔比,各組會相互比較,不滿意員工會跳槽或者換組,當老大的也不容易呀。
6、6點,食堂開飯,打開app看菜單(一般這個時候組裡早就只剩幾個人了)。如果有活動就去參加,什麼bat技術/業務沙龍,AI/智能醫療/無人車新浪潮……基本上每周都有講座可以聽。
7、晚上回家,看看新聞,讀下paper,打打球,玩玩PS4,又度過了平靜的一天
============================================================================================================================
1月13號更新:
各位不要老把重心放在妹子上呀╮(╯▽╰)╭,我再更新一些灣區的日常生活圖
————————————————————————————————————————
對我如何去到矽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
曉飛:從歐洲到北美——談談我IT求職路上的四次選擇zhuanlan.zhihu.com曉飛:再見了,我的大學生活zhuanlan.zhihu.com記得剛來矽谷那會兒是最幸福的,從學校畢業,從零收入一躍成為拿著十萬美元年薪的人,幻想著可以在whole foods(這邊一個高端有機超市)隨便買買買了(是的我的理想就是這麼低端)再後來,發現身邊在大公司的同學薪水比自己高一大截,更別提股票了,於是開始刷題跳槽的艱苦生活,這其中艱辛一言難盡,辛福感大打折扣。再接著,如願進入大公司,拿著傳說中的高薪和股票,剛開始也是興奮和鬥志滿滿的。但是好景不長,看著周圍有些同事光速一樣的升職加薪,混成tech lead或者是小老闆,又開始變得不滿足,於是在奮力幹活兒加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緊接著你會發現這樣的比較是沒有盡頭的,大家比這誰誰誰買了palo alto的學區房,誰誰誰買了二套房。。我可以預見的是,以後就是比較著誰誰誰的孩子學習好,誰孩子上了斯坦福伯克利。。沒有一個盡頭,好像再也回不到剛來矽谷時候單純的美好了。然後我發現其實也可以換一個活兒法的,讓自己的步調慢下來,每周爬爬山,空閑時間做點工作以外有意義的事情,好像人就不會那麼浮躁了。所以矽谷其實有點類似國內北上廣,高速發展誘惑太多,人難免變得浮躁。但是矽谷在自然環境方面還是一個大農村,把那些煩惱焦慮的事情放一放,去戶外放鬆一下心情,就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一群刷leetcode和玄學調參跑模型的人相互吹牛逼,故作高深,擺弄矯情,混跡於各個社交平台在有關收入的帖子上跟其他專業和國內的人展示自己的薪資然後」哭窮」,並且以」這只是我們的標準包,有問題嗎?」結尾,想找妹子,奈何男女比例太高,只好從國內或者美東坑蒙拐騙
先說工作,碼農收入的話基本年薪都在100k-200k美元,除非升到了很高的級別,剩下的就是股票收入了。這幾年股票暴漲,很多人的股票收入是工資的兩三倍。但是要交的稅也很多,差不多35%-40%。好處就是沒有國內996的加班,雖然偶爾也加班,但是沒有國內那麼恐怖。
其他的行業收入有高有低,做市場營銷的大概年薪50k-100k,別的行業不是很了解。
至於生活,就按衣食住行對比吧。
- 美國的衣服本來就比國內便宜,相對於收入真的是性價比很高了。
- 吃的種類很多,天南地北都有,中國超市、韓國超市也很多,吃個羊肉泡饃、煎餅果子是沒問題的,一頓飯兩個人50美元絕對吃很不錯了。
- 居住和北上廣沒什麼區別,這幾年也是房價暴漲,一套山景城的聯排150平米也要170萬美元,相對於20萬美元的稅後家庭總收入,也不便宜了。至於租房那就更貴了,一套兩個卧室的公寓大概在3300美元/月。
- 交通幾乎全靠自己開車,除了去舊金山城裡上班。各大高速在上下班的時候特別堵。因為有些人要和東海岸一起上班,所以矽谷高速的繁忙時間是5am-10am和3pm-7pm。這也導致了這幾年交通房價格暴漲。
業餘生活大部分碼農打球、釣魚、滑雪、擼貓,至於去酒吧的也有。很少聽到有人吃大麻。總體來說生活壓力不大,除非家裡三個娃、還要學各種課後班。
幾乎每個碼農都有個創業夢,大公司工作幾年之後,要麼加入startup,要麼幾個朋友創業,希望有一天能改變世界。
還是說說最基本的衣食住行。
I. 堵車
首先不得不介紹一下南灣的幾個 高(停)速(車)路(場): 85, 101, 237, 880 等
尤其是下午 US 101 過了 Lawrence Expressway 往南直接堵死,早上反方向亦然。
從 Mountain View 去伯克利,平常一小時的路,晚高峰能讓你開三個小時。
II. 人口比例
官方2010年人口統計顯示,大部分南灣所在的 Santa Clara County 白人占 47%, 亞裔占 32%。
事實上截止到今年(2018),在本地超市商場觀測到的人口比例幾乎和新加坡市中心的超市商場沒多大區別了。
雖然新加坡的官方統計顯示華人占 74.3%,但是因為有大量的印度/孟加拉客工和白人外派員工,市中心的直觀體驗並不完全符合官方數據。灣區也是同樣的道理。
去 Milpitas 的那個 Great Mall 逛一逛,體驗和新加坡的 Vivo City 比可能只是多了幾個拉丁裔,少了幾個馬來/印尼穆斯林。
在 Sunnyvale 的 Costco 白人稍多一些,但是大量的華人和印度人,讓人感覺和新加坡 Suntec City 的超市沒啥區別。
在灣區住習慣了,旅行去美國其他地方的時候,坐車裡可能沒感覺,但是每當去吃頓飯都會立刻覺得不一樣,怎麼周圍全是白人。獲得這種體驗不用去 Arizona 或者 Oregon 的小鎮,開車一小時去 Santa Cruz 就會有這種感覺。
III. 華人超市
Las Vegas 只有兩個大華超市 (99 Ranch Market)
西雅圖也是兩個
再來看看灣區的大華
也就在灣區這種 華人食品極大豐富的 地方,才可能有以下對話:
「去大華么?」
「去哪家?」「就 Cupertino 那個吧,最近。」「不去。家裡麵條吃完了,這種極品麵條只有 Milpitas 的大華有。」「行吧,那就去 Milpitas 那個。」
IV. 中餐館
灣區的中餐館已經多的數不清了。
什麼 梁媽媽家的牛肉卷餅,一品香的豆皮鴨脖熱乾麵,tasty pot,仟佰味的羊肉泡饃,鴨子閣的北京烤鴨,基本上各個菜系都有。
就連賣煎餅果子都有幾家,尤其 Sunnyvale 的那個天惠居真的是天津老闆娘開的,三鮮包子豆腐腦一應俱全。
Yelp 上面隨便搜一下 Chinese restaurant 密密麻麻的紅雨點,
而且這邊的中餐館可不像小鎮上所謂的「中餐自助」。這邊不僅菜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菜,就連服務生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移民了的)。
怪不得有同學說來灣區感覺跟沒出國似的。
V. 天氣
在這個問題下面輪子哥(@vczh)寫了個回答說夏天很熱。去年的確有兩三天整個灣區40多度,但是除了那兩天以外真心不怎麼熱。
可能人們習慣的溫度都不一樣吧。做為從新加坡來的,真的覺得這裡的夏天真的超級涼爽,而且濕度也低,不像新加坡那樣悶熱的讓人喘不過氣。
冬天也不冷,今天白天外面大概十幾度的樣子。
另外秋天的樹葉是真心好看。這麼多年早就看厭了熱帶雨林濃密的綠,但紅黃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見到的。
先刷題去了,回來再寫。
我一直覺得他們創業圈子才是真正的矽谷。我們這樣的碼農於矽谷,就如同建築工地的農民工於北京一樣。(或者如最近流行語所說:假裝在矽谷?)我也聽說他們圈子裡酒精大麻性侵都少不了。但那世界離我太遙遠,實在沒法確證。
這問題有一種共和黨講「Real America」的既視感,給我一種下意識的反感……
矽谷如華爾街、好萊塢一樣,即是地理名詞,也是象徵概念。如果你問的話,那大概代表著後者。因為地理上的矽谷實在沒什麼可說的,就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大中城市的郊區。
所以我第一段的玩笑,真的也許離事實並不遙遠。我們這些給科技公司打工的工程師,真的能稱作矽谷人嗎?難道不是只有開公司賣東西改變世界的那些人才配稱作矽谷嗎?
那我不得不拿出我第二段的激情,斗膽說一句:我覺得矽谷也屬於我們這些普通的科技公司打工者。是農民工用血汗建設出北京的高樓大廈的。同樣,沒有我們這些普通打工者,就沒有矽谷的繁榮。
但說起我們這些普通科技公司打工者是怎樣的?那就跟美國其他白領完全一樣了。很無聊吧……自以為成功
卻在資本的驅動下永遠的失敗正所謂
工人都是失敗的
只有資本成功人類都是失敗的
只有基因成功地球都是失敗的
只有宇宙成功宇宙都是失敗的
只有虛無成功摘自:《勃學:論本體》在矽谷住了快三年了,之前在紐約呆了5年,我說一下兩地的不同吧。
1 矽谷最大優勢:氣候!夏天不熱,冬天不冷,每天陽光燦爛,不下大雪不刮颱風,天氣好則心情好。以前在紐約,每到冬天就覺得渾身提不起勁,後來才知道這叫冬季抑鬱。當然這也導致矽谷的景色缺乏四季的變化。
2 矽谷上班族大多穿的很隨便,女生外貌上的攀比比較少,這個不用細說了,相信大家都知道。有些女生喜歡紐約豐富的時尚資源,可是對於我這種懶人,每天不穿高跟鞋上班實在是開心。
3 男女比例倒過來:我在紐約好幾個女生朋友都因為紐約渣男太多,搬來矽谷了,很快就有固定男友並結婚了。當然矽谷很多男生因為約會資源不多,所以乾脆放棄了,全身心投入事業,完全不擅長約會的也有很多。矽谷很多大公司給員工提供保姆式服務,一日三餐甚至洗車剪髮都在園區完成,使得很多男生三十多了依然保持大學生心態。
4 文藝活動很少:當然紐約是國際藝術都會,拿矽谷比實在不公平。以前經常在紐約看各種展覽,聽講座,聽世界級音樂會;來到矽谷後實在不適應,精神生活變得沒那麼刺激,也越來越宅。
5 職場文化:我不是科技公司的,我在傳統行業。感覺紐約職場更加咄咄逼人,各種英文書信文筆措辭也很講究,亞洲人在非技術領域更被邊緣化;在矽谷大家都比較放鬆,工作郵件措辭也比較接地氣,亞洲人地位比較主流,做什麼樣的工作都可以。
6 政府管制:我在紐約和矽谷都因為一些小事報過警,紐約警察明顯更有效率,在矽谷小事情報警警察是不管的,因為人手不夠......矽谷滿大街大麻味,車窗經常被砸,在舊金山走幾步就能見到流浪漢,市中心昂貴的樓盤後面就有一堆癮君子亂扔的針管...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矽谷的無政府主義。
7 聚會:在紐約聚會感覺很random, 經常在聚會中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各類有趣的人,天南地北一通狂侃,但認識的人來的快去的也快;在矽谷聚會都是熟人或者校友什麼的邀請,都是小範圍聚會,但關係更長久。當然這個差異可能和我年齡段不同有關。
8 大麻和其它drug的價格:我做為比較spiritual 的文藝女青年,嘗試各類drug肯定是跑不掉的。紐約drug市場比較貴,買一點點大麻都是加州這邊好幾倍,當然可能我渠道沒找好。加州大麻合法化之後可選的品種更多了,室內和室外價格差異也很大,普通大麻價格適中,而且渠道比較多。我在紐約時就聽說東海岸的工作狂們周末組團坐飛機來加州體驗各種Drug,主要在南加,因為離墨西哥近,很多便宜又好的drug都是從邊境進貨的。
9 亞裔地位:這點我真的要好好說說,畢竟對於新移民來說這直接關係到職業生涯的發展。在紐約的時候我總是遇到無數人問我「where are you from」? 在他們眼裡亞裔女孩,只要不是打扮得特別美式,一般都默認為是FOB(剛下船的移民)。事先聲明我英語口語很流利,略有口音但絕對比Ebonics 要更有「播音腔」。但這不妨礙別的族裔的直接把我扔進FOB 行列。對事業的影響就在於很多business 的事情不讓我做,老闆直接默認白人(甚至是個白人移民)做更有優勢。而在加州灣區這種情況好很多。當然也不是說完全沒有歧視,但明顯亞裔地位更主流更本土化。起碼在這裡沒有人直接默認我是FOB,一般都以為我是在加州長大的本地人。甚至有人知道我會說中文後,都驚嘆到:「你會第二語言,好厲害哦!你會說中文同時也認得中文字體嗎?」哈哈我只好跟他們解釋英文才是我第二語言。我在加州職業發展感覺更加寬闊,很多在紐約被認為只能「本地白人」做的事情我都可以參與並管理,比如去跟政府討價還價,去聽證會上和鄰居討論項目等等需要大量交流的工作。加州的亞裔面孔也出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比如你會看到政府官員很多亞裔,地鐵里售票的亞裔,娛樂行業的亞裔,路上亞裔面孔廣告牌... 相比在紐約或者說東海岸,亞裔基本集中在技術領域。
10 暫時沒有了,想到再說各個方面說的都挺多的了, 補充一個對於大家比較關心的工資的信息吧, 轉載的華人上的帖子, 原文鏈接: 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253787
這個灣區工資的月經貼看得我頭大,還是給大家一個比較系統的介紹吧,有想法來灣區 的,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判斷。
我的背景:某灣區獨角獸hiring manager,過去幾年中接觸過各種級別幾十個offer, 也在FLAG工作過,朋友眾多,熟悉FLAG的情況。經常參加interview和offer decision ,對於面試人的級別以及包裹有足夠的insight和一定的決定權。大家經常所說的包裹,或者年收入,其實包括以下幾個部分:Base salary:每個月的固定工資,通常由級別決定。 Bonus:每年額外的cash bonus,通常由performance決定。 Stock (RSU or Options):股票,一般簽offer的時候給個數字,分四年發,通常由級 別決定,要看option會過多久expire,比如有的是6個月,有的是好幾年,那麼你即使已 經離開公司,只要後來公司上市了,你還是可以在expire 前Exercise. Stock refresher:類似於Bonus,但是是股票的形式,通常也是每年給一次,分四年發 完。通常由performance決定。Sign on bonus:一次性的cash bonus,入職的時候給。 經常有公司有所謂的retention bonus,對於high performer在第四年的時候又發一大 筆。至於一般人估計就沒有了。不同的公司,根據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以上部分在包裹中的比重不同。FLAG大概是一 半一半,或者stock略少,Pre-IPO startup可能股票多於base,很成熟的大公司股票可 能很少,等等等等。級別在總包裹里起決定性作用。級別和一個人的經驗年限,之前的title,有沒有 startup經驗,有多少別的offer相關。 每個公司對級別的定義也不同,以Google為例(FB和很多startup有相似的級別),正 常的expectation是 fresh grads (under or MS): L3 (入門Junior軟工) fresh grads (PhD/MS) + 1-4 yrs exp: L4 (能正常獨立工作的軟工) 3-8 yrs exp: L5(senior,或者tech lead) L5以上就比較wild了,有人十幾年經驗還是L5,有人很年輕就L7, L8了。L6+開始進入 管理層。然後,不同公司對於相同的級別的包裹也不同。FLAG這樣的土豪給的多,Pre-IPO startup給的也不錯,但是股票有變紙的風險,成熟的大公司給的就少一些。幾個例子: ----------------------------- 以下例子中的數字只是FLAG和少數獨角獸,不代表灣區大多數公司!但是所有的 package structure仍然有普遍意義! ----------------------------- L5 FB: 16-18w base, 60-80w RSU (4yrs,60-80w分四年發,一年15-20w,不同公司的 vest plan 不一樣的,比如AMAZON, 第一年5%, 第二年15%, 40%, 40%。如果攢到 一年給, 稅要交到哭死。Uber家三年就fully vested 走人也可以了), 5-8w sign on bonus, 2-3w bonus, 8-12w stock refresher (4yrs) =&> $35-40w total cash per yearL6 GOOG: 20-25w base, 70-120w RSU (4yrs), ?? sign on, ?? bonus, ?? refresher =&> $45-60w total cash per yearL5 Unicorn startup: 16-18w base, ~1M RSU (4yrs), ?? sign on, 0 bonus ( startup窮啊,沒cash), ~10w stock refresher (4yrs) =&> $16-18w total cash per year,加上股票有可能暴發,有可能是紙…L5 unicorn startup 的1M 股票,這個unicorn跟FLAG搶人有多desperate... 反正我經 手過L6 $1.6M的offer,同時期L5 $1M也不驚訝了。看你negotiate的能力,60W-1M還是 都有可能的。當然,大家要記住,這個1M完全可能變紙啊,所以……並木有什麼鳥用L3 Unicorn startup: 10-12w base, ~20-30w RSU (4yrs), ?? sign on, 0 bonus, ~3 -5w stock refresher (4yrs) =&> ~$12w total cash per year,加上股票有可能暴發 ,有可能是紙…同個級別package上下浮動個十幾萬,哪怕同一個公司,都是很正常的。Manager track和同級的IC是一樣的(所以完全存在我組裡的人比我工資高的狀況?_?)一般到L5就可以開始原地踏步了,self push的人無上限。不是一定努力上進的話,停 在L5 L6是比較常見的range吧。四年後呢,除了每年發的Stock refresher, 沒其他了嗎?因為股票refresh以及這幾年 科技股大漲, 4年後哪怕不promote收入也會更高,可以升職啊,加薪加股票。而且灣 區這地方四年跳槽一次已經算很久了。每個half recruiter都會給hiring managers寫個report review過去發的offers,還有 給組裡的人漲工資的時候也會有業界guideline,我的數據是有統計意義的。當然,我們統計的對象是同類型的公司,非硬體,非金融,等等等等蘋果家軟工也是100% rsu refresher,就是每年refresh rsu 大概是一倍左右base。 senior的base和FLG的L6低端差不多,大概18-20萬。蘋果家硬工不清楚。所以蘋果家軟工跳FLG總覺得有些雞肋,只有L6差不多能beat,但是FG又不輕易給L6。 。。以我司的情況來判斷,大概就是L3 15-20W,L4 20-30W這個range吧,看你的面試表 現和competing offer的多少 而且今年FB據說招得不多,大概L3 L4會受影響現在應該只有很高級別(L7+)才有可能60w以上股票每年了。Senior director or VP 這樣的,沒上限,幾個米一年的也不少。 反正我級別不夠也看不見…好的時候 股票趕上大漲 本來一年值15萬的股票翻兩倍三倍光股票就超貧困線了 但不 好的時候 股票變成紙也有可能 而且去flag都是前四年錢多 之後股票跟不上也降 package. 得靠換工作才能保證這個package 值,也很辛苦。關鍵是灣區房價太高了, 掙這麼多先交30,40%的稅,再付月供,沒剩多少。真的買3,4米房子的都是靠股票買 的,靠工資沒戲另外咱中國人的高管其實並不少,package也是million級的,只是我也不會自討沒趣去 問人家具體數字……這種時候也不是考慮多少錢,而是發展空間,團隊前途,甚至是自 己在業界的名譽了。總結:對於6年以上經驗performance好的牛人,單人40-60w的總包裹是完全可能的,不 過光cash估計就20-30w,而且選擇很多搶得凶。new grads大概也就是15-20w左右的總 包裹,什麼一畢業就40w,要麼是超級牛人,要麼是去了撞大運的startup(IPO以後股 票暴漲),在成熟穩定公司是不太可能的。就醬。股票變數太大,所以大家還是按base生活。。。公司內部各種各樣的俱樂部小團體特別多,很多是公司出錢出力sponsor的,不難找到 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起玩,多處處說不定就對上眼了。我家這已婚的還參加了烹飪,攀 岩,騎車,風帆,鋼琴,健身等各種小組呢。周圍幾個公司經常有串場參加活動的。感 覺就和大學裡面差不多,單身的男女約會也可以去各食堂。在FLAG大約20分鐘的地方, 租的房子1600尺是6000/月, 如果去城裡, 能找到4000 的公寓, FLAG有很多班車, 上班時間靈活, 如果一個人掙28萬, 去除40%的稅, 還 有17萬, 交5萬房租的話, 還有12萬。 很多其它的地方稅前工資就是一個人12萬。灣區雙職工一年40-50萬確實是普遍存在的,資深雙馬40歲以上的,70-80萬也不少。反 而50歲以上的老人比正當盛年的要拿錢少,工作難找,都在養老公司混著。好在這批人 早就完成了原始積累,倒是也不怕裁。灣區就是這樣的,財富熱錢湧入看看Los Altos現在三百萬這個級別的房子都不好買就知道了,我的意思是之前三米還 可以買到房子的,現在至少要四五米了。大家收入越來越高了,Los Altos因為離高大 上公司近嘛,成功碼工扎堆,所以才貴, 在大城市要想不commute都是要花大價錢的。 兩個人50w的很常見,一個人上50w的不多,但是也有,還有很多看起來工資一般但是進 公司早,股票,ipo各種發了小財的,來看看灣區的房價就知道了,1-2m的房子就是絕 對大部分人可以負擔的,在灣區住了很多年了, 真正有錢一擲千金的階層還是本地old money和國內來的壕還有做生意的本地人, 這些人才是購買3米以上SFH的主力軍。雙 碼農家庭收入50萬是很正常, 可是這種家庭在整個灣區的比例也不能說是普遍啊。更 多是高薪單碼農, 老婆是主婦家裡蹲還有可能是搬運過來的。何況所謂的股票收入部 分, 不cash out也就是賬面上的收入啊。 也別死盯著annual household income 看, 還是disposable income高的人更厲害, 本身家底厚房貸少的, 隨意開銷大一點, 生 活品質比死掙工資還房貸的更好。 還有做生意的家裡的房子都是買地然後自己修,花 一百萬搞一個花園,裝修都幾百萬美金。最重要的是 大家保持平常心好嗎?天天比來 比去 一定要知道別人賺多少過什麼樣的生活累不累啊最後,本人7年經驗管理層,離開FLAG來現在的startup也好幾年了,如果光看公司 valuation,我自己一年收入輕鬆beat貧困線。 但是事實是,其中絕大部分是未上市的股票。如果公司掛了,那我的cash收入連FLAG的 L3 L4可能都不如………………………然後就真的是操著賣白粉的心,掙著賣白菜的錢 了…… 所以只要公司有點啥負面新聞都會睡不著覺…… 然後每天在家跪求老公包養……如果別的公司的話,行業不同很多。我以前公司,1千多人,公司前十的人工資1百萬整 ,獎金4百萬左右,公司股票(不上市)分紅5百多萬,招人全靠承諾做得好分股票。老公手下幾十個人,從二三十萬到四五十萬,都有,包括股票。如果股票漲,年收入會 更高。即使剛畢業的新手,一般也要二十萬了,否則根本招不到人。灣區就是這樣,不錯的公司都搶人很厲害,特別是特殊紅火方向的碼工。現在聊最多的就是如何搶到人。
另外, 對工資 (和其他信息) 感興趣的話, 可以參考 Glassdoor 上的信息. 另外, 還有一個更準確的, 就是查詢各個公司每年的 H1b 工資信息, 比如 H1B Salary, 不過這裡都是基本工資, 不包括股票和獎金等等.
妳來這裡提問,然後住在矽谷的人給妳講述她真實的日常生活,並不代表問題補充說明裏提到的 Emily Chang《Brotopia》一書(即將於二月六日上市)裏寫的矽谷就是不真實的。
這算是灣區了各種日本車,韓國車,當然了F350一樣多掌握著全世界的一個公司旁邊就是住宅區媳婦的最愛。。。路很寬,車很快,所有車都超速。。。對了,注意一下前面那些不是山,路是下坡,前面那部分是平的看得出來是哪吧另一家掌控著全世界的公司請把目光從那個穿紅衣服的人身上挪開,柱子左邊那裡的小松鼠才是重點。美帝又欺負農民工了另一家掌控了全世界的公司。。。這是另一家掌控著全世界的公司,小松鼠滿地跑放大看車後備箱上的字。。。Google Maps這就到我大巨人地盤了最後,sanjose
荒
對廣大碼工來講,矽谷意味著有尊嚴的屌絲生活。下班去附近中餐館吃飯,大部分顧客腰上都掛著谷歌、臉書之類的狗牌,一群一群的,駝著背邋遢著頭髮,這就是矽谷的無產工人階級。中國人大多是基層碼工,沒發展前途,但也沒壓力責任,每天開心打醬油。升了又有啥用呢?累得半死,不如找個碼工老婆一起掙錢多。
在當地雖然是屌絲,但是稅前的數字高呀,吹牛有面子,和自己德州工作的同學、國內老家的親戚比起來,那可是高上天去了。雖然工資交了房貸、稅、養孩錢就剩不下什麼,但就剩下的一點還是可以買國人最愛的奢侈品;出去旅遊的時候也可以大手大腳。攢下的錢,可以去中部州美美的退休。
好生活啊!
我2015年在矽谷一家華人startup 實習,月入2000刀,剛好滿足最低生活開銷,住老闆客廳家打地鋪,還要給老闆交500刀房租。倆月實習下來自己倒貼2000塊錢。
講真,要論比慘,我在知乎從來沒怕過誰。
我住過啊...就像一般城市的樣子?
看曾博的想法吧,@勃加蕊。
這就像問」真實的深圳是怎麼樣的「一樣,100個不同的人可能給出你100種不同的回答。
紐約不只有華爾街,矽谷也不只有科技新貴,矽谷還有奶茶店裡做飲料的,Great America遊樂園賣票的,也有老師,有教授,地產經紀。有無家可歸年收入0的 (灣區在5年之前都有全國最大的無家可歸集中地之一The Jungle),也有年收入幾十個M身價幾百億的大佬。。。每個人的體驗也不一樣。
相關回答 (灣區1馬路之隔兩種生活對比):
在美國小鎮生活是種什麼樣的體驗?www.zhihu.com就算是科技精英中有亂的,也有不亂的。
只是平常人的故事沒人看,要寫當然選擇一些抓人眼球的賣得好,就像海天盛筵一樣,很多地攤書也懂這個道理。
你選擇關注什麼,想看到什麼,就會看到什麼。
個人感覺: 灣區確實受科技行業影響特別大。特別是科技公司園區及周邊,有時候感覺還是比較年輕有活力的大學校園感,總體是一個比較休閑的地方,大家的壓力比東岸小一點(less neurotic),自然風光不錯,加班不多,周末休閑旅行的人不少,亞裔比較多。如果沒房,打算買房,收入又不夠高的可能會有一些生活壓力。
*******廣告分割線~~~歡迎參加我的Live :D *******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www.zhihu.com灣區華人三大話題:
跳槽
買房
孩子上學
總有一個話題適合你的年齡段哦。
跟中關村比?不不不,海淀可是宇宙中心。
人有不一樣的人,但是地嘛就只有一塊地,總結一下就是:夏天真JB熱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23魔方基因檢測?
※科技館和博物館的區別在哪裡?
※你經歷過哪些事情讓你感到台灣的強大?
※人類曾經正確預言過未來的技術趨勢嗎?
TAG:矽谷 | 互聯網 | 蘋果公司AppleInc | 科技 | 谷歌Goog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