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春天來了嗎?
本人一數學系(分方向後為信息與計算科學)大二學生,上課時物理老師說學數學的趕上了好時候,數學專業課很多,而且冗雜,但是相關性很強,比如數分高代很多知識都是相通的,這些知識對未來我們就業有何幫助?信息與計算科學的方向又是什麼?
謝邀。
地理學的各種常識(比如大陸分布,洋流,大氣等等)很有用,那麼地理學的春天來了么?
並沒有,因為地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地理學的前沿研究(我也不知道包括啥,也許是地質、地球物理、地理信息系統這些?)並不是一回事;同樣的,數學的基礎知識(數分高代等等)和數學研究也不是一回事。基本所有的理工科都學微積分、線代,但這不代表專門學數學的學生就能在就業方面有什麼特別的優勢,因為根本不是一個方向的東西;人家是學必要的數學工具然後應用於自己的學科,數學學生則是學數學理論本身,學那些工科生根本不關心的數學知識。
(地理很有用 這個觀點是我初中地理老師灌輸的。她說等你們以後出去旅遊了,就會發現初中9門其他8門都沒直接的作用,而地理常識則至關重要。現在覺得她說的還是有道理的。。)
至於說數學研究的情況,現在是冬天還是春天,我覺得不好說。因為數學研究在理工科研究裡面始終保持在一個比較小的規模,無論是從人數還是從paper數量、引用量來看;這些年數學研究的規模在緩慢擴大,但是整個自然科學研究的規模應該也在擴大,從比例來看數學研究仍然是處於佔比較小的領域。你去看看中科院院士每年評選的名單,總額有多少人,數理學部總共有多少人,應該就能對我所說的「規模小」有個很直觀的感受了。
====
最後再說一下,「信息與計算科學的方向又是什麼」。其實等你學了微分方程數值解、數值線性代數、有限元等幾門課以後,你就應該能明白計算數學到底在幹什麼了。這個倒確實是在工程上有應用的。
謝邀,這個提問讓我想起一個網路笑談:為什麼比爾蓋茨拿不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經濟學在經濟行為中有理論指導作用,但是即使你是經濟行為中的成功者(比如,首富)不代表你可以得到諾貝爾獎經濟學獎。 放大到國家層面也一樣,中國經濟奇蹟了40年,也沒產生一大批經濟學巨擘啊。數學也是一樣,你數學用多了,不代表你數學(理論)水平就自然高,一個國家乃至世界範圍內用了很多數學,也未必能說數學的春天來了,數學的春天還是要看數學自己本身能不能得到發展。當然了,如果都不用數學那肯定是冬天了。
我個人不覺得這些工程科技會對數學本身產生直接巨大的影響,因為這些東西用到的數學並非多麼前沿。他們的問題是工程問題,他們的創新是工業級別的創新,很難劃分為數學結果。當然了,這些也許可以養活一些懂數學的人。讓數學系多開幾個,讓教數學的人容易找到學生。但是數學核心的發展還是需要看數學自己。
千萬別覺得我在玩鄙視鏈,不是這個意思。不是基礎為王的意思,也不是說應用數學、計算數學沒用。應用數學也好、計算數學也好,本質上做的還是「數學」。很多應用問題確實在歷史上促進了數學的發展,但是現階段的很多科技發展更多的是直接應用,並不是什麼巨大的理論挑戰,需要我們對數學有什麼革命性的突破。換句說說,我覺得這些問題看起來好像不太可能產生有趣的數學而已。當然了,這是我個人的意見。
如果你告訴我某某問題對數學有巨大的挑戰,某某應用需要我們對xx理論進行革命性的改變,那麼這個算是對數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然了,如果真的出現了一批有趣的數學問題,我肯定是支持的,只是不需要盲目樂觀而已。
再說了,我也不覺得數學之前是冬天啊,哪裡說什麼春天來了。
我是同意你物理老師的這個結論的。數學確實正在迎來它的春天。但是他的論據有點荒唐。數學從來都是跟別的學科有很強的相關性的,又不是最近才有。然而在很長的時間裡,數學跟其他很多有更直接應用的學科相比都是很受冷落的。
數學之所以迎來春天,是因為互聯網讓更多的人能夠有機會了解到高級的數學,前沿的數學,並且欣賞到數學的魅力。這裡的魅力不是指的數學的實用價值,而是對數學進行純美學的欣賞和感受數學證明中的巧妙構思所帶來的智力上的愉悅。這樣能欣賞數學的美的人越來越多,為數學帶來了新的生機。
信息和科學計算是應用數學,研究的是偏微方程的數值解,工程上的最優解,以及一些演算法複雜度的問題。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的春天早就來了,而且估計快過去了,跟我前面說的那些沒有關係。
很好奇,哪個年代是學數學的壞時候……
以及,為什麼要物理老師來評價……
以及,為什麼課多冗雜和相關性強會跟好時候有關?
我想,最遲從工業時代開始,數學的重要性就毋庸置疑。
不過,數學重要不代表學數學的人一定有好的發展。招100000學生,最後100個有成績就夠了。
現在生物學轉行計算機的都有,至於數學系內部的小專業,其實區別不大(至少對普通本科生來說)。
之前也有人說過"二十一世紀是……"
數學的春來我不知道。在中國,搞數學的人的冬天倒是來了。
二三十年前,數學系本科畢業可以留校當老師,碩士畢業可以進名牌大學當老師。
十年前,數學碩士畢業還能直接進一些 211 大學當老師。
五年前,大多學校開始對博士挑挑揀揀了。
現在,進普通大學的數學系當老師,名校博士、海外經歷、一堆 paper 都不一定行了。
這樣的冬天來了之後,就再也不會走了,而且會越來越冷。
謝邀,作為一個數學本科,畢業後來數據崗位工作,感覺確實可以答一答。
總的來說,數學基礎放在現今任何工業領域都很有用,可以說有數學基礎的前提下,讀懂其他領域的paper會變得容易一些。但是這種幫助也僅限於在理論層面。想要真正將理論落地,代碼能力和業務邏輯還是十分重要的。
如今AI概念大熱,如果題主有志於去AI研究領域打拚,代碼能力和業務思維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實變函數、概率論、數理統計、貝葉斯統計的基礎要打好,另外還應去涉獵最優化、運籌、泛函、凸分析等課程。最後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還是要讀研,好學校數學本科生在國內研究生市場還是很受歡迎的。。。可惜我自己沒保上研(
接著回答你的問題,除非是教育性崗位,數分高代對我們的幫助可以說很不明顯。畢竟理工科都會學微積分和線代,你是否明白微積分的本質、實數完備性的描述、或者線性映射的思想,對就業工業領域的幫助很小。最大的幫助還是在可以促進你更好地吸收後續的課程,以及更好地做研究。至於信息與計算數學這個方向,反正我們學院的這個方向先是變成國防生項目,最後是直接垮了,現在換成了大數據方向,課程也全部不一樣了。專業課涉及太多計算機理論但是又不純粹,比較有用的還是集中在數值計算理論。這些專業課會把你引向類似於大數據分析、大數據計算這樣的應用性很強的崗位。相應的代碼能力需求也會更高,所以最好課餘時間要補一補代碼。
亂七八糟說了一通,不知道有沒有幫助,可以評論繼續交流吧我覺得數學的春天大概已經來了四百年了……上一個冬天大概是從羅馬入侵希臘開始的
如果數學的春天來了的話,大部分高中生應該喊的是,「啊,數學真有趣啊!」,而不是「數學滾出高考」之言...
先貼一波我前幾天發的朋友圈,白天有時間再仔細答。
大連理工大學2017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http://mp.weixin.qq.com/s/g-nNuL-xMVxM-MuEbtEZ-g
1. 本科生研究生薪酬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本科生平均年薪為7.10萬元,碩士生平均年薪為11.3萬元;【圖1本】【圖2碩】
2. 本科生數學和軟體專業工資最高,齊頭並進,超3/4月薪超過8k;【圖1】
3. 本科物理成為最不對口專業,軟體一如既往最對口專業;【圖3】
圖1據我所知,上一個這麼說的生物在知乎已經勸退百遍了
個人感覺,看你自己以後想怎麼發展吧,畢竟很多領域都能用到數學,但用到什麼程度,用到哪些方向,都是不一樣的。現在大數據很火,如果你只是因為什麼火學什麼的話恐怕有點太沒腦子(而且想在大數據里做得很屌,還要學好代碼和統計)。
對於我來說,學數學要找到你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去深造。我一開始是應用數學專業,後來發現自己更喜歡金融領域,所以現在在多修數學和金融以及統計的課程,至於以後春不春天,我不太會去考慮。提升自己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多與行內人接觸,等待機會到來,才是最重要的。對數學而言,四季如春。
未來的科技發展趨勢你看看最近的新聞,中國互聯網三駕馬車BAT(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騰訊Tencent),谷歌等世界知名網路公司紛紛布局AL,國內相關人員奇缺,國內公司去日本,矽谷挖人,挖程序員 不是說數學的春天到了,數學的春天一直沒過去。未來的社會是智能化的生活,有一個好的數學基礎是做一個程序員大牛的重要條件,數學本就和任何其他學科互相交叉。總之一句話,學好數學,利好多多。
目前來看人工智慧的發展核心為數學和計算機科學,而計算機科學和統計數學有極大的關聯。從長遠看,紮實的數學基礎能夠提供非常廣闊的支持。
連我這種高中文科畢業生都沉迷於應用數學數學豈止是春天來了 都快夏天了 (本回答僅供娛樂 輕噴哈哈哈)
就這個「信息與計算科學」來說,即使以後到學校做教育、科研,基本的編程還要會的。如果去工業界,不用說了,代碼能力是看家本事之一。
想到一個比喻:你會因為某個國家對外出口勞動力特別多就說這個國家的春天來了嗎?
數學家最樸實無華,就算為世界貢獻出微積分,線性代數,傅里葉分析,有限元方法,概率論,統計推斷,資訊理論等等在工程界發揮重要作用的東西,數學家也不敢說"xx世紀是數學的世紀"。別忘了,兩位計算機理論之父阿蘭圖靈和馮諾依曼都是數學家,數學從來沒有過冬天,我不知道春天是啥意思。
數學春天沒有到來。相反,純粹數學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寒冬。
以下是去年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名單、長江學者名單、院士名單,看看有幾個基礎數學的:
最全 |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
2017年度長江學者建議人選名單公示,共463名
61人今年新當選中科院院士,超半數來自高校
這些名單中基礎數學的項目、人員極其稀少,這充分反映出基礎數學學科的現狀,並不是評委會存心不待見數學,而實在沒有東西拿得出手。其中有些數學家水平真心一般,入選有可能是怕數學掛零蛋太尷尬,所以適當照顧一下。
純粹數學經歷的寒冬是全方位的、長期性的。原因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數學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很難走出寒冬。最重要的原因是數學歷史過於悠久,理論框架已經固化,可以做的大問題都做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極其難啃的硬骨頭,研究漸漸地進入了死胡同。就算偶爾有大問題被解決,也只能在局部形成短時間的熱點,然後迅速歸於沉寂。
因此呼籲:對於有志於從事科研的中學生,本科生,與其選擇純數,不如選擇生物!生物雖然要搬磚做苦工,但是比數學有奔頭!生物申青千、傑青、院士都比數學容易得多!在國外發展也是一樣。改革開放後出國學數學的,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數量為零!學生物的有好幾位!十一公就是學生物的!生物大法好!退純數保平安!
推薦閱讀:
※數學分析證明題求解?
※函數極限「ε-δ」這個定義,為什麼要先給定ε?
※向量內積外積,為啥要叫「內」「外」?
※傅里葉變換等於自身的函數有哪些?
※高等數學中,dy 的「d」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