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發達國家,中國大陸的商品種類要少 1~2 個數量級,是計劃經濟的後遺症嗎?
是否可以這麼理解,由於市場競爭不充分,房地產擠壓製造業,實體行業創業不易,導致少數大品牌只需要提供少數幾種商品就可以站穩腳跟,而中國的山寨文化、與風險規避又導致了小企業只是簡單地模範,而不是創新出更多種類的商品?
=========汽車人的分割線===============數據真的沒有,舉一個汽車的例子吧。我和朋友去美國或日本的時候都發現街上的汽車品牌和型號都認不出來,甚至很多車型都是國內見不到的,比如美國的皮卡、老爺車、擎天柱卡車、4座的Smart、日本非常流行的緊湊型汽車、房車。這些車在國內幾乎見不到,更不用說買到了。國內的車型大多是從國外引進的,因此國外也有這些車型。國外完全沒有車型,只有部分中國完全自主研發且沒有出口的汽車。美國和日本都是汽車大國,而且美國可以自由買日本車、歐洲車。那麼就汽車而言,中國汽車的商品種類就局限於:A1(進口汽車)+B1(合資汽車) +C1(國產汽車)
美國:A2(進口汽車)+C2(國產汽車)+D2(停產的存量汽車)A2&>(A1+B1)並且 C2&>C1。註:這裡計算的是商品型號,不是汽車數量。定性計算的結果與直觀感覺是一致的。========數據的分割線==================在大家的激勵下,我找到一些數據:淘寶上 同時每天的在線商品數已經超過了8億件。淘寶簡介
eBay上 同時每天的在線商品數平均是11.23億。How many items are listed on eBay(答主誤將鏈接中的1.123億算成11.23億,導致得出了錯誤結論。)亞馬遜的商品數 http://export-x.com/2013/12/15/many-products-amazon-sell美國 2.32億日本 0.95億中國 100萬京東上有 3150萬SKU商品 京東_百度百科============無名分割線=================這個問題源於本人幾次出國之後的主觀感受,周圍人或多或少也有同感。如果認同這個結論,可以給出原因或解釋。如果不認同,也可以給出反駁的證據,或者介紹一下為什麼有這個主觀感覺。由於是一道主觀題,希望各位也能給出自己在國外的主觀感受。
題主其實問了一個挺好的問題。
跟據我在英美兩地生活的經驗,中國超市裡的商品種類確實比發達國家為少,特別是小城市跟國外的小城市相比尤為明顯。而且不僅僅是汽車,日用品,電器什麼的也是少的,另外有不少品類,比如自動洗碗機用的洗滌球,中國幾乎是沒有的或很少。不過大部分商品類型應該沒有少1-2個數量級那麼誇張(我理解的1-2個數量級是10-100倍的差別),差個幾倍還是比較正常的。食物算是中國特別發達的一個品類,算是個例外,不過超市賣的工業製成食物其實也沒有比歐美多,也就差不多吧,小吃中國多很多,但有些食物比如cereal,中國是沒有的(我沒見過反正,而且cereal這個詞連中文翻譯都沒有,中國只有燕麥粥oatmeal)。
另外,類型的豐富指的應該是商品定位和特性的豐富,中國很多時候可選的產品是很多,但高度同質化。但汽車市場來說,其實中國的汽車市場可能車型是最多的,但是存在大量的不知名小廠造的沒有任何特點的山寨氣息很濃的車子,高度同質化。而有些品類,比如重型皮卡,旅行車,兩門三廂中級轎車,中國基本是沒有的,只有極少量的進口。
拿淘寶比是不恰當的,淘寶商品種類確實豐富。但這是由中國人口多、長尾特別長,以及因為傳統商務在小城鎮和農村沒有發展成熟,電子商務尤為發達造成的。不能夠說明中國的消費市場細分度真的更高。
那麼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還是中國收入水平比發達國家低,而且發展時間也比較短造成的。隨著經濟發展,收入的提高,一方面是會出現很多新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比如房車旅行,比如美國的tailgating party,這些新的消費方式會衍生出很多新的產品。而相對落後的經濟體內,消費的方式種類就會比較有限。其實這方面中國已經相對前幾年有很大進步,比如說倒退個五六年,中國市場上基本上沒有什麼桌面遊戲可買。現在則有大量的產品可以選擇。另一方面是人們對商品的需求慢慢從共性轉向個性。比如說剛開始買汽車的時候,人們基本上都買的是普通三廂家用轎車,能坐人能代步就好。但是隨著汽車消費的經驗增多,人們在購買第二輛第三輛車的時候,對於自己的需求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就可能會對汽車有更細緻的需求。所以有的人會去追求駕駛樂趣,有的人追求車身小空間大,有的人追求高級安靜,有的人追求外形酷炫,有的人追求越野能力等等。市場就會出現分化,廠商會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推出更個性化的商品。第三方面是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願意在更多的領域用工具替代體力勞動。比如洗碗機,烘乾機,電動牙刷,在發達國家被普遍使用,中國還比較少(電動牙刷最近在增多)。
這兩個進程在中國其實已經在發生,而且發生的也很快,相比三十年前已經有天翻地覆的改變。不過相對於成熟的經濟體還是有不少差距。另外,消費的增長和變化相對收入的增長有明顯的滯後性。中國商品種類和消費多樣性的增長,明顯沒有趕上中國收入的增長,這個帶來兩個影響,一個是與發達國家隨著收入提高會優先增加消費的種類不同,中國的高收入人群往往受制於消費習慣、視野和市場,消費仍然集中在少數品類,取而代之發生改變的是在原有品類的消費金額,這帶來奢侈品市場的畸形膨脹;第二個是即便奢侈消費增多,因為大部分人可能還是覺得奢侈品不夠實用,而且幾件奢侈品的消費對消費的增長效應相比增加消費品類還是顯得很有限,儲蓄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從而投資率也會上升。(我本來學經濟學的時候曾經想做這方面研究,但是後來決定做交通政策沒有繼續,有興趣做這個的可以與我聯繫)結論:認為中國比發達國家商品少這個結論不正確。
證據:乾貨沒有,說說自己在美帝5年的留學經歷和回國的觀察。
1.汽車。
國外是有擎天柱,國內還有東風霸龍重卡重卡國外沒有呢?家用車方面,國內因為有各個國產車品牌,產品才有豐富得多。國外日美德三大品牌,價位車型排一下,根本沒有什麼可挑選的類型,國內可選才叫多得多。大眾單獨為中國市場訂製的車型,是不是豐富了中國商品數量?各個合資車很狗血的爺孫三代的車同時賣,是不是豐富了數量?
2.食品。
還是中國豐富得多。比如綠葉菜,美帝超市裡基本就是白菜加生菜,每種再分為有機無機導致種類乘2算不算作弊?中國的空心菜油麥菜什麼的不要太多,綠色健康啊喂。
美帝的魚來回就是幾種三文魚金槍魚鱸魚,中國市場里4大家魚美國就沒有!還有好多我不認識的,尤其到廣州以後發現鮮活的比目魚都有!
西點。美帝的西點就是裹著糖或者裹著巧克力的甜甜圈,或者不同顏色的奶油籠罩著一樣的蛋糕。中國糕點店裡的菠蘿包肉鬆什麼的,我超級懷念的!
3.衣服。
我在美帝看男男女女多數時候都是T恤加短褲加拖鞋,回國以後看著國內美女們漂亮的裙子鞋子不要太多!
4.超市。
美帝的超市是很豐富,但是中國現在也不差呀。我回爺爺家,鎮里就有3家超市,上千元的電動玩具車也是有的呀,豐富得很。
就說這麼多吧。我不知道題主是不是觀察得太粗糙了。總之我的結論是,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豐富程度是遠遠高於美國人的。我指的豐富是說種類多,價格差些那是當然的,誰讓咱是發展中國家呢。
另外,如果認為美國既有中國人愛用的東西,又有其他各族裔愛用的東西,綜合起來數量多,倒也不一定錯。可是你不買不懂不知道的東西,有意義么?
看到上面有留美的朋友回答問題,真是讓人替他/她的見識捉急。
留學生在加拿大屬於比較弱勢的一個群體,尤其剛進校1、2年的留學生其見識、閱歷還不如新移民。為什麼?年輕、社交和活動範圍有限、精力專註在學業,加上中國來的留學生bookworm比例較高。某人說在美國呆了5年,其回答讓我直接懷疑你在美國待了多久。
讓我說說多倫多吧,美國沒去過,我在多倫多生活了2年、溫哥華生活近一個月。1、汽車,除了法國車,全世界各品牌、各型號真多,16車道的highway 401在rush hour堵得死死的,幾大汽車交易網站去search used car,幾乎可以找到所有車型,汽車話題說起來太大,不細說了,一句話:加拿大的其中型號遠遠多於中國(除了法國車)。2、食品,只能說你太納衣無了,加拿大安省的grocery超市除了加拿大本地的loblaws系列(Loblaw, Real Canadian Superstore, No-frills),Sobeys/Freshco, Longos, Metro(不是德國那個哦), Foodbasic, Highland Farms,還有美國的costco,walmart(部分有grocery),另外還有少數族裔的超市,華人最大的是豐泰系列(鴻泰、鼎泰)、華盛、陽光、鴻華(太多了,數不過來),還有越南人、韓國人、東歐開的自己國家風味的超市。西部BC我待了快一個月,由於忙著旅遊就不大熟悉了。我在多倫多買到幾乎全中國的食材,除了我家鄉極少數特色的魚腥草和木姜子沒有意外,其他都找到了。在華人集聚的區,西人超市都開始賣大米和各類華人蔬菜了。魚有幾十種,比我家鄉內陸省會城市還多,最近還吃了大閘蟹,1.99刀一磅。要說為什麼中國四大魚類沒有,那是因為中國一些魚類在北美沒有天敵,自行google一下北美的中國鯉魚吧。但是在華人超市是可以買到8種以上的活魚,20種以上的冰鮮或冷凍魚類。舉個栗子:醬油可以買中國大陸的、台灣的、香港的、菲律賓的、日本的、美國的,燒烤醬有美國的、韓國的、義大利的。說到西點,我來了兩年都有很多沒吃過的西點,主要是西點太甜,不敢吃來路不明的西點,否則吃一次膩味3天。說到餐廳,有中餐、日餐(其實不少是華人開的)、韓餐、越南餐(越南米粉最有名)、義大利餐、希臘餐、俄羅斯餐、中東餐、印度餐、阿拉伯餐、法餐……太多了,好多沒去過,不過中餐館是去了10來家,大部分味道不如我自己買食材做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張全蛋式笑聲),食品要說的也太多了,不說了。3、衣服,自從cross-boarder EC盛行以來,我可以說加拿大(或許美國更好)可以買到的衣服無法估量,世界各大品牌在mall和outlets鋪天蓋地,同時也可以網購,在各服裝品牌的加拿大和美國網站訂購,運費不高、關稅也不高,我就在美國一些網站訂購過。你說北美穿得土,好吧去華人mall如太古,可以買到淘寶最新款式衣服,價格是比天朝貴。好,那麼問題來了,我現在說說加拿大網購中國產品哪家強:
1). 衣服鞋帽類,不求品牌與質量,只求款式和便宜,那麼手機下載wish的app,或者www.wish.com2). 婚紗據說是lightinthebox,沒打算買所以沒去過3). 價格便宜質量憑運氣(這不是和淘寶一樣嗎?)去aliexpress4). 網購新寵,一個手機套0.99CAD還free shipping到加拿大,就去http://dhgate.com(敦煌網),不過我最近在這裡買汽車mate不成功,不過同事說買了不少好東西,價格便宜質量還可以,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淘和做home work5). eBay,找中國賣家,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6).還有很多電子商務網站我就不推薦了,看到有華人朋友在用,但是規模太小、知名度不高,不敢亂介紹為什麼推薦以上EC而不是淘寶,因為這些賣家在中國價格如同淘寶,甚至一些賣家直接把淘寶搬過來了。最重要的是他們利用萬國郵聯的政策,把國際運費做到最低,具體我不解釋了,可以百度或google一下。不過,所以網購風險自擔,質量誰都不敢保證,只保證便宜、款式新。如果你說我就要在淘寶買,好吧,很多代購、轉運公司可以滿足你。一句話,在加拿大買衣服可以選擇加拿大、美國、本地各類時尚小店和中國網購。4、超市。以上說了那麼具體情況,現在說點量化的,樓上有人說道一個核心詞——SKU,零售業對這個詞不陌生,隨便google或者wiki一下就可以查到世界各大超市或者grocery store的sku數,中國超市不會超過西方發達國家的。最後說說原因吧,為什麼中國商品的品類不及發達國家:
1、中國缺乏創新,同質化競爭
發達國家的產品競爭是在創新層面,中國是價格層面,聽說過這麼一句話:日本產品是質量取勝、美國是創新取勝、中國是價格取勝。這個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比較多,我也沒有做過research不好展開。2、西方商業成熟、供需兩旺
西方商業成熟,各類產品從設計、採購、生產、分銷、售後等life cycle都是完整體系,所以產品更新迭代都在和一個快速的循環中。加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移民國家有著大量的多元化需求,所以商品SKU更是大幅度增加。3、中國零售業成本畸形
中國的稅收體制、運輸成本、各類稅外費用居高不下,使得很多中國企業很難有所突破,很多產品比如品牌服裝、汽車甚至食品中國價格高過發達國家。4、中國內需局限
由於生存成本高、社會福利和醫療保障有限,中國人缺乏安全感,所以造成中國人高儲蓄低消費(相對發達國家)。5、中國政策因素
中國政策的不穩定性,很多發達國家的品牌不敢、也沒有機會進入中國。比如costco,在台灣開了店,知道今年才借道天貓進入中國市場,加拿大最大的咖啡連鎖店Tim Hortons不敢貿然進入中國市場,此類案列很多。考慮得不是很周到,零碎說了以上想法,僅供娛樂。
你眼中外國就一個國家叫美國…… 你眼中商品就一種叫汽車…… 美國被稱作輪子上的國家,中國的汽車保有量世界第三,只有世界第一美國的四分之一!你不認識一些品牌是因為這些品牌沒有進入中國市場,各國國情不同,關稅政策排放標準不一,各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品牌和發展戰略,比如謳歌就主打北美市場沒有發力中國,歐寶就特供歐洲,近兩年北美火熱的斯巴魯,因為全進口在國內毫無價格優勢只能是小眾產品,北美常見的龐迪亞克水星土星,在沒能走出國門之前就被母公司放棄了!再比如皮卡這種東西也就在北美風靡,在排放標準嚴格的歐洲和能源緊張的亞洲,從上到下都沒人待見,甚至現在連美國人都快燒不起皮卡的油了,倒是沒準借ISIS新開發出軍事用途煥發第二春!我還奇怪北美街頭怎麼就沒有價格便宜還省油的微面呢?一車七個座位生個籃球隊都不用發愁啊,你說這是不是計劃經濟殘餘啊? 山寨說白了就是你有的一種東西我來幫你搞個遍地開花,中國作為傳說中唯一的山寨大國,在商品種類上光一個大淘寶有幾個國家比得了?相比之下西方因為發展時間久產品更多是趨於同質化和壟斷化,現在的新趨勢是全面中國產化!加拿大也算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了,G8成員國,結果來了辦公室天天要從中國買東西,eBay一個月的shipment也只能咬著牙等,因為當地實在是買不到啊!汽車產業確實是中國少數幾個發展路線的失敗的產業!換到手機上如何?前陣子有個同事問我,看網上有一款叫1+的手機挺不錯,又大配置又好,怎麼這裡就只有三星呢?我是不是該告訴他,都特么因為萬惡的計劃經濟啊?
扯計劃經濟不夠久遠,不如說是河姆渡文化的後遺症。
好吧,三十年前,有輛屬於自己自行車就好了,二十年前,有輛摩托車絕對很拉風,十年前,誰還騎摩托車啊,滿大街的電動車,現在,看著周圍的人都買上汽車了!我想在美國,這三十年絕對不存在,他們只有一種車!汽車!呵呵,商品種類少,不是計劃經濟的惹的禍,只是還沒到那個階段,不過貌似現在中國的商品類型不比那個國家少吧?可能因為生活習慣不同或者政策法規不同衍生出的種類不太相同罷了!
首先質疑下,只能說少部分的商品存在種類單一的問題。相比世界大多數國家中國多數產品不存在種類過少的問題。但為什麼有你的感受呢?比如說汽車,美國的汽車有很多老爺車,而且二手車市場發達,很多品牌都不在了。另外美國人偏好大排量車,皮卡什麼的,也就中東有市場了,中國市場不偏好,所以就少了點點。話說中國如此多的汽車品牌在美國也買不著啊!但是有些商品確實存在你說的問題,比如我去很多超市都發現就那麼幾個品牌的餅乾,那麼幾種速食麵,真心不能滿足需求。但這個問題應該主要是商品流通的問題。中國生產的產品種類少嗎?如果中國都說自己能生產的製成品種類少那全世界誰敢說多,看下淘寶就知道了。而在終端實體銷售渠道能看到的產品種類少就跟流通有關了。比如本天朝的物流成本佔GDP的比例據說世界最高!比如河南某地用外地的鹽就被罰款啦!比如家樂福的上架費又提高啦………總之缺乏產品知名度的品牌想打入銷售終端是很難的,物流稅費分銷經銷直銷各種費都掏不起………參考可口可樂,娃哈哈和加多寶,人家費了多大勁宣傳,出讓了多少利潤才換得了到哪都有得賣啊!
不要什麼都賴計劃經濟,等再過十年二十年你很有可能會反過來懷念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關係不是惡魔與天使的關係,而是經濟環境的兩個極端,一個相信人腦萬能,一個相信市場萬能——如果人腦萬能,那麼過去就沒有那麼多蠢事發生了;如果市場萬能,人腦根本就不該被大自然進化出來。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合適的度,而不是單一方向的非黑即白的思維。
在中國,只要有錢,其實什麼商品都不缺的,但是你不一定能找到國外的某些特產。在美國就算你有錢,你也喝不到什麼中國各地各種品牌的啤酒或是白酒,因為有些東西就是當地產品,包括某些汽車品牌或型號,僅此而已,不需要什麼理由。你一定沒有出國過,沒有懷念過淘寶。發達國家數量很多不是只有美國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問題來看:
1. 中國大陸的商品真的比發達國家少嗎?2. 如果1正確,那麼原因是?首先看看大陸的商品種類是不是真的要比發達國家少。先給結論,是的。
題主在補充說明中提到的:eBay上 同時每天的在線商品數平均是11.23億。How many items are listed on eBay
是有錯的, 112.3 million 應該是1.123億才對,這麼看的話淘寶的商品數量遠多於ebay。不過用淘寶和ebay的商品數量來做大陸和發達國家商品數量的比較本身就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諸如國情,商品重複等,@魚非魚 也提到過這一點。
商品種類可以算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據,網上找不到任何確切的數字能夠顯示中國大陸和美國(發達國家)的商品數量,只能找到相關銷售額。我猜測題主是想說「中國大陸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商品數量少」,因此選擇了尋找更加直觀的數據——超市門店商品數量。
首先來看中國的。
赤壁沃爾瑪購物廣場昨對外試營業 經營商品數量2萬種 這是百度隨便找的一篇新聞,一個普通縣級市的大型超市的商品數量。文章發布時間為2013年12月底,可視作2014年。
麥德龍集團 - MBA智庫百科 倉儲式超市麥德龍的相關資料,其中「麥德龍與中國」分欄提到:wanfangdata.com.cn 的頁面 檢索到一篇零售倉儲方面的論文《2007年中國商業零售倉儲分析與展望》,作者許勝余,其中提到:
- 品種齊全--麥德龍商場的商品超過20,000種,大部分由國內名牌企業和合資企業提供。
2004年,總投資2億元的蘇果馬群物流配送中心落成。該配送中心佔地250畝,庫房單層面積達3.8萬平方米。存貨系統採用6層10米高貨架,儲存1.5萬種商品,庫存總量達150萬箱。
蘇果超市為蘇浙一帶地頭蛇超市。注意這裡提到的是2004年。
根據以上獲得的數據,考慮到時間推移引起的增量,粗略估計在中國大陸,一間普通的大型超市裡面販賣的商品種類大約在5萬種左右。
接下來看看美國等發達國家。
walmart.com 的頁面 美國沃爾瑪官網,普通的沃爾瑪超市提供超過12萬種商品,倉儲式沃爾瑪超市提供超過14萬種商品,還有一種叫做「Neighborhood Markets」(可否翻譯為校園超市或者小區超市?)的提供大約2萬9千種商品。
Costco Is More Than Low Prices 在查找Costco的相關資料的時候發現的~Costco carries just 3,600 SKUs compared to 45,000 or more at many of its competitors.
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發達國家一般超市的商品數量。注意這篇文章的發表時間是2012年。
偶然想起在歐洲時遍地的lidl,aldi和spar,本來想查查它們的相關資料的,想了一下覺得這種大型便利店的商品數量沒什麼好比較的。。就算了。
據上可大致得出,發達國家大型超市商品數量的確大於中國大陸。
那麼問題來了,發達國家的生活上的商品的數量為什麼大於中國大陸呢?請各位注意,這裡寫的是日用商品而不是商品,只是為了準確對應題主的問題而已。有許多商品的量的變化不是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真實感受到的,這個不提。
有空再敲。。
Reference:許勝余. "2007 年中國商業零售倉儲分析與展望." 物流工程與管理 10 (2008): 30-31.中國沒有金融霸權沒有保障全球利益的航空母艦沒有遍及全球的軍事存在而且還是個剛剛吃飽飯沒多久的後進工業化進程中的號稱用八億襯衫換一架空客的後進國家想過上美國人這種萬國來朝全球供養的生活方式想瘋心了?
鬼扯,除了原子彈什麼東西淘寶買不到?脈動脈劫永動都有n種,是美國比中國少了幾個數量級還差不多
來來來,咱們看看智能手機型號哪家多啊?別什麼都賴計劃經濟。汽車這是貿易保護。
我在澳大利亞。超市裡的確有很多國內買不到的東西,尤其是食品,當然中國有的澳洲也未必有。但有一點,雖然很多商品乃中國製造,但中國的超市根本就不賣!
為啥跟我的直觀感覺完全不一樣??我的感覺是美帝超級土,買點啥都費勁,還是淘寶好。而且,沃爾瑪這種地方,如果把made in China的東西幹掉,感覺貨架子要空掉一大片一大片。然後ebay,很多商品都是ship from HongKong的。我感覺現在不算太有在美國買得到,在中國很難買到的東西,當然價錢貴一些這個另算。。。
根據我在法國的經驗,法國超市的可選種類更少好么?除了乳酪和酒,我真就沒覺得中國超市商品不如法國。法國超市業非常發達,為了價格優勢經常超市找廠商OEM一些商品。超市裡滿貨架全是超市自有品牌的商品。很多時候除了超市自有品牌的商品,能找到一兩種替代品就不錯了。去買電子書,mp3還有手機可選種類更少了,寧可國內代購都不在當地買,價格又貴。生在中國就偷著樂吧。
從產品創新角度來看,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差別,發達國家的技術變遷比發展中國家快的多,新設計出的產品成本較高,考慮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價格彈性差異,新產品剛開始面對的主要是發達國家市場,只有等產品成本降下來,才會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因此,發達國家產品種類多於發展中國家可以理解,但是這無關乎是否計劃經濟。結合中國實際來說,落後地區產品種類較少,農村產品種類較少,但主要是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所以說,產品種類多少更多的取決於地區發展水平。
樓主上淘寶看看,就知道外國和我們才是真的差幾個數量級。特別是微創新的山寨領域。
1.12億說成11.2億,數學66666
提主不要胡說,美國有老年代步車這個商品種類么?還不是需求決定的供給么?我在澳大利亞見到許多ute,我給我媽說那車好酷炫,我媽說你又不是跑運輸的,開著車就不著調了。說白了很多車中國稀少,還是因為不符合國情吧——畢竟敢於開一個長輩認為不著調的車的人還是不多的。
推薦閱讀:
※有哪些國貨在國外備受讚譽?
※有哪些讓人吹上天卻很垃圾的東西?
※有什麼買的越多越貴的東西?
※從經濟學角度看,將商品實行免費和給錢補貼這兩種方式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