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馬拉拉獲 2014 年諾貝爾和平獎?


Why I can』t celebrate Malala』s Nobel Peace Prize.

(如果沒有被牆的話)中文:http://www.coolloud.org.tw/node/80434

我為什麼無法歡慶馬拉拉得諾貝爾和平獎

本周五,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印度的凱拉西·薩塔亞提(Kailash Satyarthi)和巴基斯坦的馬拉拉·優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肯定他們反對兒童受壓迫、爭取包含受教權在內的青少年人權。這是一個好消息,而且它或許同時意味著,繼歐巴馬在2009年以「為了
強化國際外交和民族之間的合作,所作出的非凡努力」為由,以及歐盟在2012年以「在過去超過60年,致力於和平、和解、民主以及人權在歐洲的進步」為由
相繼獲獎之後,諾貝爾和平獎終於再度有點道理了。

不過,仍有些事情非常困擾我。為何我們(西方)總是能指認出那些受虐兒童曾經也必須經歷的東方的「惡魔」,正如同馬拉拉經歷塔利班,但我們卻總是無
法指認出我們自己也參與了這個「惡魔」的打造?為什麼我們絕口不提我們的政府又是如何對待巴基斯坦、敘利亞、伊拉克、巴勒斯坦,或葉門的兒童?就以
「無人轟炸機」為例吧,喬治·葛拉維(George Galloway)去年的一帖twitter或許可以說明這樣的偽善。

(如果馬拉拉是被無人轟炸機所謀殺,英國媒體甚至不會告訴你她的名字。#噁心的偽君子

葛拉維完全正確。我們甚至永遠不會知道她的名字。然而,我們所有人都會知道馬拉拉的名字,因為馬拉拉的故事符合「東方壓迫」的西方敘事(在其中,這些壓迫究竟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則被省略掉了)。正如 Assed Baig 所說:

?這是一個土著女孩被白人拯救的故事。將這個的故事搬到英國,西方世界得以自我感覺良好,因為他們將這個土著女孩,從她自己國家中的那些「野蠻男
人」手中拯救出來。這是一種歷史種族主義的敘述,而這樣的敘事已經被制度化了。記者與政客們醉心於這種案例的報導與評論:一個無辜的深膚色兒童因為要求受
教育,而被野蠻人開槍射中,而接著就來了一個身穿閃亮盔甲的騎士,並拯救了她。於是,西方的一切行徑,無論是轟炸、佔領與戰爭,現在看起來都相當合理了。
「看吧,我們早就跟你說過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介入、拯救當地人。」?

問題是,成千上萬的「馬拉拉西方拯救者」有份製造了永無止盡的戰爭、侵略、干預、無人轟炸機...。在約翰·奧利維(John Oliver)的談話節目〈上周今夜〉
(Last Week
Tonight)中,我們總算知道了自己對於「無人轟炸機」(關於它的目的、目標以及它所造成的結果)的理解是多麼缺乏。去年在一場國會聽證會中,歐巴馬
政權下的前五角大廈官員、喬治城大學教授羅莎·布魯克思(Rosa
Brooks),如此解釋美國對於「無人轟炸機」的政策:「現在,我們已要求行政部門提出主張,基於秘密證據的秘密原因,通過由無需驗明身份的官員所承辦
的祕密程序,它(無人轟炸機)有權在地球上的任一角落、任何時間,殺死任何人。這嚇壞我了。」

以下的作品來自一個包括巴基斯坦、美國、與法國藝術家 JR 的藝術集結團體。這個作品裝置在開伯爾─普什圖省(Khyber
Pakhtunkhwa),靠近巴基斯坦西北方與阿富汗的邊境。這個團體表示,他們製作這個作品,是希望讓美軍的無人轟炸機操作員看見他們手下犧牲者的臉
孔,而這些犧牲者所居住的區域,一直以來都是他們頻繁轟炸的目標。

(照片:notabugsplat)

這樣的現實,從未被呈現在我們眼前。另一個現實,則是關於一位名叫 Abeer Qassim Hamza al-Janabi
的伊拉克女孩的故事。2006年,年僅14歲的她在家中遭到5名美軍士兵輪姦,並遭到殺害。在她被輪姦與謀殺之前,她的父母與6歲的妹妹 Hadeel
Qasim Hamza 都被殺害了。值得一提的是,在美軍入侵以前, Abeer 本來都有去上學,但之後她必須停止就學,因為她的父親擔心她的安全。


Abeer Qassim Hamza al-Janabi

當西方為馬拉拉鼓掌叫好(因為他們應該如此),我擔心這是為了錯誤的理由、或錯誤的觀點。這似乎是,西方希望得到一個得以符合他們自身或是政策的議
程,這也是為什麼馬拉拉對伊斯蘭的觀點,鮮少被呈現。她用個人的信念去伸張教育的重要性,而不是拿伊斯蘭作為壓迫的理由,人們很少提及這點,因為它同樣
「不合時宜」。

因此,當我這周五得知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時,我的想法在不同層次上相當混雜,直到現在都是如此。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場新的戰爭,而在看過這張照片後,和平獎的頒獎典禮顯得格外荒謬。


?他們說,若神愛你,他會讓你長壽,但我希望他少愛我一點。我希望自己不要活太久,以免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國家成為廢墟。?


(一名102歲的敘利亞難民 Ahmad 。照片:A. McConnell, UNHCR)

當然,我們必須認可那些為了打造更美好的世界,而進行的各種努力,但當這些努力,是經由一種精心計算、單一向度的方式來進行的,並承載了各種秘密的議程以及大量的偽善時──我就是無法與之同慶。


首先,對於馬拉拉獲諾獎這事致以恭喜,對於馬拉拉本人致以最高敬意。

其次,諾獎也許總算開始幹些該乾的事情了。

事實上,我對和平獎的設立和其傾向並不算厭惡,尤其是80年代以前,和平獎的獲獎者和或將團體還是有一些積極的意義。但是80年代之後,和平獎的評獎開始參與到國際話題之中,並彰顯其立場,此段時間的不少獲獎者都讓人感到疑惑,甚至是厭惡。

對於「個人獲獎者」的評選上,最好還是回歸到人權主題和公共活動上來,這樣推出,並褒獎一些對於地區人權事務,或者國際間權利話題的活動家和工作者們,樹造一個符號性的人物,來激起國家社會對於某地區,或者某個時段,一些問題和現狀的關注,已經活動家們所做的努力,以及表達人道主義角度的主流態度,或許更能體現和平獎本身的效果。馬拉拉本人獲獎就屬於這一類型,這樣也許更貼近和平獎的原始初衷。

再次,對於馬拉拉本人,我個人是敬佩的,自己作為一個弱者,敢於為弱者發聲,在較小的年紀,開始承擔起人權事業和公共事業的責任,並成為一個符號性的人物,讓大家關注到南亞次大陸的女性受教育權問題,婦女兒童的保障,以及塔利班的嚴酷統治,開始著手進行解決這些問題。敢於對這些發聲的人,總之都是值得敬佩的。

當然,她確實有一些爭議,因為本地人覺得她借著南亞婦女兒童教育權問題開始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帶來了名聲,但是她並沒有給本地帶來實質性的幫助。。但是,我個人覺得這些有些過於苛求,畢竟勢單力薄,不可能做到能夠立馬解決問題,但是「話語」即是力量,當有人站出來開始勇敢發聲,勇敢反抗和尋求幫助的時候,這件事情本身就開了個好頭。。

最後,馬拉拉本人的勇敢,也折射很地區女性的基本權利都無法得到保障的現實。女性的基本權利一直是和平獎理應重點關注的問題,欣喜的是從Laura Jane Addams諸多女性權利的活動家在這個平台上都還算得到了支持與尊重。最好結局,那就是馬拉拉以及南亞女性兒童所面臨的的那些可怕的狀況,能夠儘快解決。。

完畢


我們國際關係的學者,花了無數人力物力精力,去研究人類為何會大規模地互相屠殺,以及如何實現和平,至今沒有確定的結果。

馬拉拉本人我是尊敬的。

但我想說,光指望馬拉拉,特蕾莎修女之類的聖人符號來拯救苦難的人類,是沒睡醒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諾和平獎的意義,跟感動中國其實差不多。


我只希望我們國家永遠不要有人像她這樣獲獎,我是指需要一個17歲的女孩來為婦女權益奔走。


塔利班一向的政治口號是要建立世界上最純凈的YSL國家,所以反對婦女接受教育,甚至不惜暗殺,基督教這幫人是在給綠綠們上眼藥啊。

但綠教豈是好欺負的,2014年10月3日巴基斯坦塔利班發表聲明,宣布「效忠」ISIS,並稱將為其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助其「建立全球性的哈里發國」。

等著看熱鬧吧。

我沒記錯的話,去年好像提名過一次馬拉拉,然後

10月8日,該組織稱如果馬拉拉仍然繼續批評巴基斯坦嚴格實施的伊斯蘭法,他們將再次行動。

該組織即塔利班。

單看這個問題的話,支持諾獎委員會,同時希望他們注意人身安全。


什麼是諾貝爾和平獎?

假設個人對世界和平的貢獻可以量化,貢獻絕對值最多的人並不是諾貝爾和平獎想要找的。換句話說諾貝爾和平獎不是根據個人對世界和平作出貢獻的絕對量化來頒發的。從本質上來說和平獎是一個「市場推廣」工具,一個用來推廣頒獎委員會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想讓世界關注的話題。而今年(2014)他們想要讓世界關注的點恰好是「女性」,「兒童」, 「安全」,「塔利班政權」。舉個例子,因為馬拉拉獲獎本身就是個集聚傳播價值的新聞,在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你可能會順便搜索一下馬拉拉到底是誰,各大媒體都會或多或少做一些相關的背景介紹,於是和馬拉拉相關的這些和平獎委員會想讓你們關注的話題就會被推送到你的世界,媒體就是這麼神奇。你現在在知乎問和答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這個事情巨大新聞價值的體現 :D

然後再來看看和平獎的評選機制,獲獎人由挪威諾貝爾和平獎評選委員會提名和決定,這個委員會由5個人組成,而這5個人全部都是挪威人, 都是挪威國會議員,並且由挪威國會全權任命[1]。由於高度的同質性,這個委員會天生就不是用來反應全世界人民的意志的,而我們當然也無權以反應全世界人民意志來要求他們。另外由於參與評選的全部都是政客,並且是高度同質性的政客,獎項本身天生帶有很強的政治出發點和背景。

和平獎很多時候的著眼點並不僅僅在過去,還在於未來。在話題受到關注的同時,對未來產生的影響多半就會比較大。例如奧巴馬的獲獎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我都把獎頒給你了,你是不是得對得對和平多做點兒貢獻。當然,很多時候人家根本不甩你委員會。

其他的諾貝爾獎

個人認為科學類的諾貝爾獎的意義遠超過和平獎,但是對於評選過程一樣有較強的主觀性,而主觀性又根據不可量化程度依次遞增。

關於今年的和平獎

馬拉拉個人對於世界和平做出的貢獻可能並不比任何在世界各地從事維和,慈善,環保的人大。但是如果我們理解諾貝爾獎並不是給給世界和平絕對貢獻最大的人,對於整個結果的理解也就容易的多。刨去頒獎委員會的背景,諾貝爾和平獎是一個在某個時間點聚焦大眾目光的超級工具。


個人感覺這次含金量至少比奧巴馬多吧。


敢以一個弱女子之軀來為平民百姓一聲吼的那一步勇氣,不是人人都可以的。魯迅先生的一句話:「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就可以很好的詮釋她的這個勇氣


「如果一代人沒有拿過筆,就會接受恐怖分子遞來的槍支」

「我在眾人中站在這裡,我不是為自己發聲,是為無聲者發聲,是為爭取權利的人發聲,爭取在和平中度日的權利,獲得尊嚴對待的權利,平等機會的權利,獲得教育的權利」

還是去年偌貝爾和平獎頒獎之前在網上第一次聽說馬拉拉。那時大家預測她是和平獎最有可能的獲得者。又在雜誌上看到了她的這兩段話,受到觸動,就覺得偌貝爾和平獎真應該給她。


我學期末的新聞作業選題就是關於馬拉拉的,當時查了很多新聞,也最後寫了一篇文章,很簡單來說,就是馬拉拉的國家巴基斯坦有不允許女孩上學的傳統,馬拉拉和她爸爸為了改變這種傳統需要金錢和影響力,他們依靠西方媒體贏得支持,但是巴基斯坦本地人卻認為她是為了金錢和出名才這樣做,顯而易見的是,馬拉拉所做的這一切並不能有效改變巴基斯坦當地的女童教育,儘管改變是她和父親的初衷。她被塔利班射殺後到英國治療,全家也到了英國,從此他們無法返回故里。她和父親一直為女童教育進行著自己的努力。諾貝爾委員會為了倡導人們關注女童教育,所以把獎發給了她和另一個印度人。總之,這是一件註定她做會失敗的事情,但是我敬佩她為此付出的努力和勇氣

以下是我的期末作業分享給各位,有不足請諒解

馬拉拉:女孩·教育·夢想

「有時候,我們肯會覺得自己住在一種我們巴基斯坦人稱之為「替代性監獄」的地方,「囚禁」在一幢高級住宅里。」【1】這就是馬拉拉被塔利班槍擊後的生活。在被槍擊前,馬拉拉為BBC寫匿名博客描寫自己在巴基斯坦的生活,在巴和父親齊亞丁一起呼籲給女孩受教育的權利和宣揚自己的理想;在槍擊後,她的笑容由於面部神經受損消失了好長一段時間,她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他們一家人住在英國,無法返回故里。

在馬拉拉的故國巴基斯坦,女性處境不容樂觀。女性錯過的權利太多,而教育恰恰是改變命運最重要的一環。法新社援引巴基斯坦一家促進教育民間組織的統計數字報道,目前巴基斯坦約有2500萬名5~16歲的兒童輟學,其中1400萬人是女孩。【2】美麗黎巴嫩創始人之一哈利勒·優素福(Khalil Youssef)對此再了解不過了:「黎巴嫩——乃至全世界——最貧困、最邊緣化的地區很容易採取不具包容性、囿於教條,而且倚仗暴力的政治,這並非巧合,」優素福說。【3】拒絕女孩的教育權是否定她未來的機會。

教育女性能帶來的更多。《赫芬頓郵報》寫道:「教育是權力。它能帶來經濟增長,改善健康,減少兒童婚姻的風險和增加女孩一旦遭受身體虐待的威脅逃出的可能性。」【4】「教育女孩,裝備他們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的技能,這就是做正確的事。這也是智慧的經濟學。婦女佔40%的全球工作能力。然而,他們仍然是最未被充分利用的資源之一。這可以被改變如果我們開始竭盡所能以確保每一個女孩都有獲得優質教育的渠道。已經有壓倒性的證據關於為什麼教育女孩當務之急。給一個女孩一個額外的一年教育可以賺取比一個成年人多20%的錢。教育婦女已經阻止了在1970年至2009年之間400多萬兒童的死亡。」【5】

馬拉拉和她的父親齊亞丁就是在巴為女童教育事業奮鬥,齊亞丁堅持讓女兒去上學,和朋友開設了專門的女子學校。馬拉拉是這樣描述這個差點讓她付出生命的夢想的:「每一個家庭,每一條街道,每一條村莊,每一個國家都能和平——這是我的夢想。我希望世界上每個男孩與每個女孩都能接受教育。」她一直沒有放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傳播這種理想,在16書生日當天,馬拉拉在紐約,在聯合國發表講話。她呼籲所有的世界領袖為世界上的每個孩子提供免費教育。呼籲最遲2015年前,讓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夠獲得受教育的權利。她也是這麼解釋為什麼自己要站出來「今天,我關注女性權益和女童教育,因為她們承受最多的苦難。曾經,女性活動家要求男性為她們爭取權益。但這次我們會為自己爭取權益。」【6】

馬拉拉的理想很符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網站上的國際目標:「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議程融入了許多有關女童教育的國際目標,包括千年發展目標的第2和第3項內容,為確保所有兒童都能接受並完成小學全部課程,併到 2015年消除教育中的性別差異。呼應這些承諾的其他全球目標包括世界教育論壇的《達喀爾行動綱領》,其中強調了女童、少數民族和處境困難的兒童權利,以及「一個適合兒童生存的世界」的重點是確保女童能夠平等地享有優質基礎教育並取得成就。」【7】也因此聯合國也對馬拉拉給予了行動上的支持。聯合國基金會下屬的Girl Up組織的支持者網路,發出重要聲音以建立和管理馬拉拉基金,該基金將給予資助的組織和個人支持在巴基斯坦和世界各地的女童教育。【8】

西方媒體對馬拉拉表現出了極大的支持。這個少女被稱為巴基斯坦的特蕾莎,《紐約客》評論她為:「馬拉拉在展現了她自身非凡的同時,也讓孩子們明白,在掌握了閱讀和書寫後,他們將會有多麼大的發展可能性。」【9】《赫芬頓郵報》評價「這是一個對女孩在她自己發聲和人的基本權利有針對性的攻擊——上學的權利,學習,可預見和追求她自己的未來。馬拉拉激勵世界各地的其他女孩選擇領導權,去意識到他們擁有發言渠道和平台,他們的信息將由全球準備接受他們的事業的共同擁護者聽到。她已經鼓勵了把世界各地的鄉鎮人民和線上的城市人民連接到一起,聯合承諾保護每一個孩子的受教育權的運動。」【10】

馬拉拉麵臨的反對主要來自她的同胞。許多巴基斯坦人認為她是父親包裝出來討好西方的產品,是「黑色魔鬼奧巴馬」派來離間分化穆斯林的特使,甚至有人懷疑,她受到槍擊的事件就是尤薩夫扎伊和美國人合夥策劃的。【11】馬拉拉在自傳提及:「在Twitter和Facebook上,我卻看到了我拍的巴基斯坦兄弟姐妹們紛紛發表了反對我的言論。他們指控我的登高一呼不過是『青少年想紅的心態作祟』。其中一人說:『忘記你的國家的形象,忘記那些學校。到最後,她會得到他想要的,那就是一生的榮華富貴』」【12】馬拉拉對此表示理解,她認為巴基斯坦的政客許下過多承諾卻不兌現時民眾無法信任的主要原因。

女童教育事業是一項偉大的事業,顯而易見的是,馬拉拉要為她的理想走的路還要很遠。

引用:

【1】馬拉拉,《我是馬拉拉》,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一版,第258頁.Retrieved取得日期:20141120,

【2】路透社,《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區,女童受教育狀況迄今尚未明顯改善》

Retrieved取得日期:20141120,From: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區女童受教育狀況未得到改善

【3】Retrieved取得日期:20141120,From 《紐約時報》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31031/c31friedman/

【4】【8】【10】&,Retrieved取得日期:20141120,來源:huffingtonpost,Posted: 02/04/2013 3:35 pm EST Updated: 04/06/2013 5:12 am EDT MALALA FUND

【5】&,Retrieved取得日期:20141120,來源:huffingtonpost,Posted: 10/11/2013 10:38 pm EDT Updated: 01/23/2014 6:58 pm EST

【6】馬拉拉,《美文欣賞:巴基斯坦少女在聯合國的演講》,&<2013-10-14 11:12&>

Retrieved取得日期:20141120,來自英語美文中國日報網站From:中國日報網-熱點新聞實時發布,涵蓋國際,時政,財經,圖片,娛樂等新聞資訊

【7】聯合國,Retrieved取得日期:20141120,

From 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

【9】馬拉拉,《我是馬拉拉》,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一版,封2,Retrieved取得日期:20141120,

【11】蘇化語,&<2014-10-21 14:40&>,《馬拉拉:十七歲改變世界》,來自《南都周刊》,Retrieved取得日期:20141120,From:www.21ccom.net/articles/world/qqgc/20141021115013_all.html

【12】馬拉拉,《我是馬拉拉》,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一版,第265頁.Retrieved取得日期:20141120,

參考文獻:

《我是馬拉拉》

視頻鏈接:馬拉拉父親齊亞丁在TED的演講我的女兒,馬拉拉

更多閱讀,這篇新京報寫的很客觀

諾貝爾和平獎少女爭議:她真能帶來地區改變?


@真主欽點仁波切:我很驕傲我的國家沒有一個人因為「不畏恐怖組織、積極為女童爭取教育權」而獲得諾貝爾獎。我也希望永遠不會有那一天。


這絕對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婦女的噩夢

因為馬拉拉獲獎,保守區和中立區會更加保守,杜絕出現任何下一個馬拉拉的機會

因為馬拉拉獲獎,塔利班對老幼婦孺不會再放走一個活口,必然全部擊斃

如果你想給馬拉拉頒獎麻煩你先把塔利班都乾死,畢竟塔利班又報復不到挪威人和馬拉拉,找本地婦女泄憤還是做得到的

---------------

以前寫的存在草稿一直沒發,直到看到羅興亞的新聞


看了看騰訊微博有關諾和平獎的預言,有斯諾登,也有水稻王老袁,討論來討論去,咱們中國的網民壓根都沒把這小姑娘當回事,說她得獎,莫不是真得了,肯定有人說,你哄我啊?!

下面才是吐槽的開始:

諾貝爾獎是諾貝爾拿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來創建的一個獎,1901年開始,他當時遺囑是這樣寫的「done the most or the best work for fraternity between nations, for the abolition or reduction of standing armies and for the holding and promotion of peace congresses「

翻譯成中文是這樣的」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諾貝爾先生其實在遺囑中要求自己的獲獎者逼格很高,即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啥叫最大努力,像聖雄甘地(其實沒獲獎),特蕾莎修女,我舉例子都是印度的,可見他們過的多苦;要麼是最大貢獻的,像聯合國維和部隊,紅十字會(我舉這兩個例子,主要是容易被拍磚);或兩者兼有,就是人畜無害的金博士了。

可就問題在這兒了,馬拉拉在這點兒上,有資格與其它前輩匹敵嗎?

世界上對和平產生貢獻的人何其多啊,就現在和平獎擴充的內涵,很多人都是有資格獲獎的。

1.如袁隆平,有人不同意,可單純就他的貢獻,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一定程度上就解決了貧困的危險,而貧困無疑是戰爭的源頭之一。如果有人不同意,我就說個例子,如2004年獲得者馬塔伊就是因為其綠化行動獲獎,咱們老袁,貌似也不差啊。就單純貢獻來說,給他獎,似乎更容易理解。

2.再如當年周恩來搞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應的則是佐藤榮作,日本首相,提出了無核三原則,按我的想法,比他早,都是國與國之間避免戰爭的原則,咋給他不給我啊?

3.還有咱們的九二共識,也是兩岸合解的重要一步,現在台灣那邊還手抱著沒放,阿扁這個獨派也在就職時假惺惺地說會守著。金大中因為韓朝和解拿獎了,汪辜二人估計連碰都沒碰著。

可也有那麼多沒有資格的人獲獎了:

1.最經典的奧巴馬總統,不用管你本事大不大,可你當一年總統,能幹個P 啊?!諾獎委員會是在獻媚還是獻殷勤,還是跟著愛奧的風潮而動成了他的粉絲,抑或是在賣萌,反正我是覺得諾貝爾同志真快跳出來了,你們把我的逼格降的好低!!

2.搞笑的73年美越停戰雙方的代表要給獎,還不如給體面退出戰爭的尼克松呢,都不知道誰是老大,況且人家越南代表都覺得搞笑,不去領獎了。

3.像原埃及總統薩達特,就是一仗一和,打了仗能不能拿獎是有問題的,就是這一和解,也有人罵他是阿拉伯人的叛徒,要在咱們中國那就是拿香港島換英國停戰的清政府啊!這要獲獎,估計又有人罵諾獎SB了。

其實,諾獎最適合給的就是那些人畜無害的人道主義機構或個人,還得是平和點的,不要太暴力啊。這就是人們覺得甘地比阿拉法特得獎的正當性更多,特蕾莎修女也是人畜無害的,做好事不留名;還有什麼紅十字會啊,比咱們中國紅會的名聲強多了,拿獎有不服,但沒啥可說的。

至於其它人,真可謂眾口難調啊!

像中國的高耀潔也做了許多愛滋病宣傳工作,宣傳了河南的愛滋病村,在其中一度還被官方所不信任,但從來沒有人提出過讓她獲獎。反倒是咱們許多只會寫寫書,在獎台上罵罵人的民主人士,得獎的傳聞不絕於耳啊。

比起其它幾個諾獎,我的感覺 ,和平獎就是一朵奇葩啊!

難道是因為給獎的都是文科生,思維就是難捉摸?

從務實上說,和其它的獎,差了一大截啊。

總給人一種好奇怪,為什麼的感覺啊,有木有!

看了這麼許多,人畜無害的小白兔馬拉拉似乎在政治上是正確的(符合大多數人民甚至是社會主義的我們的理念),只是這個份量上,總讓我感覺有選美上選了一個殘疾少女的感覺。總有一種把自己往心靈雞湯的感覺啊。

吐槽完畢。


比她為和平貢獻更多的人遠多 why malala?

穆斯林+女性+受壓迫+敵人是塔利班+讚美西方+英文好+人漂亮會說話.. 滿足這些的就不多了

世界急需一個女性穆斯林正面形象,malala奉天承運兮

-----------------------------------

轉折

馬拉拉呼籲大家不要批評和平教,否則會產生越來越多的恐怖分子。哦,原來這個世界這麼多砍頭爆炸是我們卡菲勒的錯啊

即使她也跳不出伊斯蘭的桎梏,開明不到哪裡去。


世界上6100萬失學兒童中大部分是女童,婦女佔世界7億7500萬文盲的三分之二。

我有一本本子,上面記錄著我認為最好的文字,它們關乎美麗的生活 澄澈的愛情以及無憂無慮的一切,我本以為忽視苦難就會快樂,但是知道馬拉拉這個幾乎同齡的女孩為了使女童不受塔利班的教育限制而無所畏懼地奔走之時,我開始問自己是不是錯了。

讀著一行行,好像不再溫馨溫暖了,一個個方塊字融成溪水,清洌,卻因為刻意忽視苦難而冰涼刺骨。

這世界不僅有鮮花和真善美,還有子彈和假惡丑,鮮花人人都愛,而子彈,有人躲避,有人勇敢宣戰。

17歲的馬拉拉,以爭取婦女兒童受教育權利而聞名世界。她成為諾貝爾和平獎最年輕的得主。

她是當之無愧。


看了@文本的回答,想起一件事情。

一次一個瑞典同學和我說,台灣那邊有一位女革命家特別偉大,為了抗擊獨裁政府絕食抗議,堪比當代甘地。我說這麼偉大的人我咋沒聽說過呢,於是他就給我了個英文名字。我谷歌一下發現是……

呂秀蓮

總的來說,我很討厭北歐人。


我剛把馬拉拉寫的自傳看完,作為一個生活在天朝里二十齣頭的大學生,對於她的故事頗為震驚也很感動。對於她得這個和平獎,我覺得她deserves it。以前我不太了解她所處的國家,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巴基斯坦是身處水深火熱中,雖然她是97年生的,但是跟我們95後完全不同,她熱愛學習,敢於向傳統封建思想挑戰,希望世界上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教育,到處發表演講,以致最後遭到塔利班份子的槍擊,看書的時候看到在她受到槍擊的時候,也是把我看哭了。故事真的很真實,樸實和感人。還有一點,在她中槍恢復意識後,父親要來看望自己,她囑咐父親帶上自己的書包和書,看到如此努力的她,又看看自己這一代人,實在有些羞愧。再後來看到她在聯合國發表的演講,一個十多歲女孩,從槍傷中恢復過來,對所有關心她的人表示了深深的感謝,又大氣地在台上講,書和筆是最有力的武器。年幼的臉龐確卻是經歷過生死浩劫的滄桑。她沒有因為遭到塔利班分子的傷害而緘默,而是勇敢地站起來為全世界的每一個孩子的教育權利而奮鬥。沒有把她的演講看完,因為我覺得我會哭,淚腺太發達了。


初步了解馬拉拉以後,在她們國家那麼惡劣的生存環境她們都選擇堅持學習,我國圖書館,書店,書廳都遍布~還有什麼理由不學習!


認識一個Swat地區的人,鄰居是Malala的老師,說此人學習頗不用心。當地人普遍認為這家人太會炒作自己。

另外Swat地區雖然偏遠,卻絕非外人想像的那麼保守落後,該地區是巴基斯坦女性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甚至高於首都伊斯蘭堡,Malala那遠高於一般巴基斯坦人水平的英語口語或可為證,由她來鼓吹女性受教育權利總覺得有點irony在裡面。


如果你們在知道她是個托派之後還會這樣認為嗎?


馬拉拉去年就該獲獎 今年的獎應該屬於斯諾登


推薦閱讀:

華為、中興外派到巴基斯坦安全嗎?
去巴基斯坦留學安不安全?
怎樣看待巴基斯坦用空空導彈擊落伊朗無人機?
中國應對巴基斯坦保持警惕之心嗎?

TAG:諾貝爾獎 |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