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上和技術上,SIM卡能否設計成SIM針,即針狀SIM卡?如果能,為什麼不?

由Jimmy Zhang的「蘋果恨不得都不要SIM卡插槽,愣是推動行業從SIM卡走向micro-sim卡,再到nano-sim卡,如果能再小,我覺得絕對會幹。」想到的


技術上,只要運營商自己設計手機的話,肯定連卡都不需要有了,直接把號碼寫死在手機里,什麼sim都不要了。


可以有,只是又要另一種認證,寫號機可以有,但是寫號機換機成本太大,我認為可以有新的認證方式,比如指紋錄入登陸網路,這就得電信服務商努力了。


聽說過eSIM么?可以參考我這篇文章:

很多人會問,難道Nano-SIM還不夠小嗎?還不能滿足要求嗎?

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手機已經變得非常輕薄。

即便如此,手機廠商們在手機尺寸和空間利用上依然是殫精竭慮,喪心病狂。

Nano-SIM雖然看上去已經很小了,但是對於手機廠商來說,還是無法忍受。

畢竟,現在都是追求產品極致,比拼參數,差0.1mm都不行。

除了SIM卡本身之外,卡槽結構以及對應的介面走線,也要佔用空間。

如果說手機還能夠忍受SIM實體卡,那對於很多智能硬體來說,即使是Nano-SIM,也還是太大了。

例如現在很常見的智能手錶、運動手環、智能眼鏡。

帶通訊功能的手錶

這些可穿戴設備上的空間,甚至比北上廣的商品房空間還要值錢。

此外,有卡就有卡槽,有卡槽就有縫隙。

手機卡槽

SIM卡槽的縫隙對於設備的防水影響很大,進而限制了設備的使用場景。

還是以手機為例,卡槽、充電口、耳機孔,都是廠商們迫切希望能夠幹掉的。耳機孔,可以用藍牙耳機幹掉。充電口,可以用無線充電幹掉。但是卡槽,一直都還沒有辦法幹掉。

第三點,SIM卡是插在卡槽里的,通過金屬觸片連接,但是這種非焊接的接觸,就會存在接觸不良的問題。對於可穿戴設備,需要面對各種惡劣的震動、磕碰環境,時間長了,容易導致鬆動或脫落,影響使用。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換號困難。

SIM卡代表了用戶和單一運營商的契約關係。你辦理了SIM卡,就是和運營商簽訂了合同,憑卡享受服務。

SIM卡就好像一把鑰匙。一把鑰匙只能開一個門,如果你想開別的門,就必須再買別的鑰匙。

換鑰匙就是換卡,對於手機用戶(尤其是經常出國的用戶)來說,換卡是一件挺麻煩的事,插拔卡槽需要卡針,還要想著如何保管備用卡。

卡針,要用的時候卻永遠找不到

所以,以手機廠商為代表的終端設備製造商們,一直在考慮如何才能徹底解決SIM卡的這些問題。

辦法來了。

既然實體SIM卡問題那麼多,與其想著如何瘦身,還不如乾脆幹掉它。

說干就干,用虛擬SIM卡替代實體SIM卡的大幕,就這麼拉開了。。。

2011年,蘋果公司向美國專利和商標局申請了一項虛擬SIM卡專利。

2014年,蘋果發布了自己的SIM卡——Apple SIM,嵌入美國和英國發售的iPad Air 2和iPad Mini 3平板電腦中,允許用戶設備動態選擇運營商網路。

2015年7月,蘋果公司和三星計劃聯手推出eSIM卡

2016年2月,GSMA(GSM協會)發布智能手錶、平板、可穿戴設備的eSIM卡遠程配置規範。

2016年6月,GSMA發布智能手機eSIM規範。這一規範獲得全球超過30家運營商、晶元商及蘋果、三星、谷歌等智能手機廠家的支持。

那麼,到底什麼是eSIM呢?

看到eSIM這個詞,你可能會以為「e」代表「電子(electronic)」,是電子SIM卡,其實並非如此。

eSIM是指Embedded-SIM(嵌入式SIM卡),本質上還是一張SIM卡,只不過它變成了一顆SON-8的封裝IC,直接嵌入到電路板上。

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連接可靠性的問題,也節約了高達90%的空間。

而且,eSIM是可編程的,支持通過OTA(空中寫卡)對SIM卡進行遠程配置,實現運營商配置文件的下載、安裝、激活、去激活及刪除。

OTA過程

說白了,你不用去營業廳,就可以靈活選擇多家運營商的網路,像選Wi-Fi一樣方便。

這不是要了運營商的老命?!

長期飯票變成臨時飯票,用戶和運營商之間的契約關係不再緊密,用戶粘性大幅下降,說翻臉就翻臉,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對於蘋果、華為這樣的終端設備商來說,eSIM簡直不要太爽——既節約了空間,方便了設計,也降低了難度和成本。

Apple Watch Series3 僅比前代手錶增加了0.2mm的厚度,就實現通訊功能

最重要的是,有了eSIM,終端設備商就可以繞開運營商,直接和用戶搭上線了。至於你運營商會怎麼樣,他們才不會在乎呢(心中暗爽)。

這就是為什麼,終端設備商在不遺餘力地大力推廣eSIM。

2015年8月,三星Gear S2成為首款支持eSIM的智能手錶。

2017年9月,蘋果發布的Apple Watch 3也採用了eSIM方案。

2017年10月,Google最新發布的兩款手機Pixel 2與Pixel 2 XL成為首款兼容eSIM的智能手機。

……

一時間,狼煙四起,終端設備商們紛紛投入eSIM的懷抱。

話說回來,前面提到,是GSMA發布了eSIM的規範。而GSMA(GSM協會)是一個代表全球移動運營商利益的組織,按理來說應該抵制才對,為什麼會推動eSIM呢?

因為運營商們根本不是為了手機才推進eSIM的。他們關注的重點,是物聯網

根據專業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M2M(Machine to Machine)連接設備數量將達到300億,這些設備都依賴e-SIM相關網路技術實現聯網,對於網路運營商來說是一塊超大的蛋糕。

所以,即使是心裡不情願,很多運營商還是忍痛支持eSIM,包括ATT、德國電信、沃達豐、西班牙電信以及Orange等。

包括國內的運營商,也瞅准了eSIM在物聯網上的巨大商機,有所動作。

2017年6月,上海CES Asia(亞洲消費電子展),中國移動推出一款全球尺寸最小的eSIM NB-IoT通信模組M5310,成為熱點。

哦,對了,eSIM只是虛擬SIM技術中的一種。除了eSIM之外,softSIMvSIM也都屬於虛擬SIM技術。

相比於eSIM至少還算是有一個嵌入式硬體,softSIM和vSIM是直接徹底消滅了硬體

SoftSIM依託操作系統軟體實現SIM功能,沒有實際的物理晶元存在,對基帶進行修改後,基帶重定向直接通過其它介面和操作系統層交互,而不再需要訪問SIM硬體。(這應該是虛擬SIM的終極形態吧!)

華為的天際通,就是基於海思SoftSIM技術,是softSIM的典型代表

虛擬SIM的發展之路註定是坎坷的。從誕生之日起,圍繞這項技術的就是持續不斷的紛爭、博弈。

例如最開始的Apple SIM,剛發布後,美國幾大運營商就很不情願,各種推諉,各種附加條件,Verizon乾脆直接拒絕。

還有後來的Apple WATCH ,在國內發布,當時只有上海聯通支持,結果現在聯通也宣布不支持了,蘋果只能宣布中止。

剛剛提到的天際通,也傳言被有關部門約談…

這些都不難理解,承載著用戶數據的SIM卡,牽扯了太多的利益,是運營商的最重要資產之一,哪能拱手讓人?

除了利益原因之外,安全其實也是一個問題,終端設備廠商魚龍混雜,用戶在各個運營商的簽約信息,是否可以放心交給他們?

對於eSIM系統來說,誰控制配置eSIM的平台,誰就擁有主動權

但是,無論如何,eSIM的發展趨勢誰也無法阻擋。

雖然現在eSIM的發展還處於非常初始的狀態,但是,據權威部門預測,至2020年,新增eSIM連接數將達到2億個,全球將擁有3.46-8.64億部內置eSIM卡的智能手機。德國電信預計,至2025年,eSIM將全面取代傳統SIM。

按目前的情況,eSIM技術很可能會先在物聯網方面得到應用,進而帶動在手機上的應用,到了那個時候,如果生米煮成熟飯,運營商也無回天之力了。

總而言之,以eSIM為代表的虛擬SIM技術,是消費者的福音,手機廠商的法寶,運營商的雙刃劍。

大戲開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關於SIM卡的前世今生,也可以參考這篇:關於SIM卡,這些小秘密你一定很想知道


SIM卡裡面是一個帶處理器存儲器和永久存儲器的集成電路。按照規模來說,做到人眼看不見的大小也沒問題。

但是,他需要和其他模塊相連,那麼就必須有外接觸點。SIM卡大部分體積其實是提供觸點的,不是提供功能的。

現在已經有幾種新sim卡模式了。

第一種,介面保持和現在SIM卡觸點一樣,但是作為晶元直接焊死在電路板上不能換

第二種,介面電氣特性保留但是物理大小不保留,可以實現很小的焊板子上的集成電路

第三種,所有功能集成到其他晶元內部,通過軟體介面訪問,不保留電氣特性。但是模塊獨立

第四種,全軟實現


沒有SIM卡的手機早就有了,寫號機,中國電信就有

===========編輯分割線==========

收到人生首贊之後覺得回答不夠切題,所以就滾回來編輯了o(&>﹏

針對「SIM卡會不會越做越小」這個問題,寫號機的存在已經證明了SIM卡的存在不是必要的,它只是存儲一些信息用來和網路供應商進行身份驗證(順便還可以存一下電話號碼),SIM卡作為一個信息的載體,完全可以越做越小,至於會不會進化成針……我倒覺得不會,你想想換卡的時候手一滑SIM針掉地上了怎麼找啊……而且我覺得現在的Nano卡已經太小了手指不夠靈活弄起來都費勁。所以,技術上,SIM卡完全可以做的更小,至於會不會進一步小下去就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了


SIM卡的全稱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戶識別模塊),也就是說它只是用來告訴運營商這是哪個號的,其主要作用是防偽。

如果不考慮硬體防偽,而認為賬號密碼認證的安全性已經足夠,在未來幾年內,虛擬運營商開放的時代,很有可能任何手機無論是否有SIM卡都能訪問某虛擬服務商的的某一個登陸驗證功能,然後如果賬號密碼驗證通過,就可以使用你註冊好的手機號了來打電話,接收簡訊什麼的了。

舉個例子:未來手機號系統升級,QQ號前面加個前綴就能當手機號用了。


你是感覺針狀的不容易丟失掉落是吧……


其實CDMA版本的iPhone4就是沒有卡槽的


這個想法可以呀,嘿嘿


那……以後插電話卡不是電話卡叫做電話棍了?

「客服你好,我要辦根電話棍??」


sim卡這種東西 遲早會消失


蘋果推動的變小也沒什麼技術含量啊,就是不斷的剪卡。。。。


無卡的手機不是早就有了,小靈通不就無卡


推薦閱讀:

想體驗iOS,買iPad還是iPhoneSE,或者是iPod touch6?
如何委婉地告訴我媽我想要買 iPhone?
比iPhone 6&iPhone 6 Plus更值得入手的手機有哪些?(逼格高-套子好挑)?
有哪些炫酷的壁紙推薦給碎屏的 iPhone?
Cydia 商店裡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插件?

TAG:iPhone | 設計 | SIM卡 | Nano-SIM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