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聽一場講座?


特別喜歡聽講座的人飄過

先答題:想要高效地聽講座,一定要鍛煉自己:(皆指短時間內迅速做到的)聯想記憶能力、信息甄別能力、投入能力、速記能力嘛我覺得有比沒有好但並不必要。

首先一定要喜歡聽講座,我在學校常見到同學帶著特別特定而且短期的目標去聽商業性講座,但講座人也帶著他的目的來做講座,這個時候,一般收益不會特別大。同理,如果你看到一個講座的題目就想著「哇哦看起來好酷炫我想要學到#¥%*……」的時候,很容易失望。

帶著興趣和最大的好奇去聽講座,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為了保證講座質量和合自己口味,最好有自己喜歡的講座人、課題等等,我還蠻喜歡萬有青年燴,輕鬆,也有意思,一般情況下我會從豆瓣和各大高校網站找講座信息,再就是靠朋友間口口相傳。

當然,分辨哪些講座「有可能是好講座」也是一種能力,但我覺得這個不用特別培養,多看幾場大概就明白了。

其次是上面我說到的那些能力:

1、聯想記憶能力。

我不太喜歡做筆記,因為我覺得做筆記會把「別人的知識體系」變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是我想要的結果,所以我也說了「速記能力你想要就去練一下,不想要學速記也不耽誤聽講座」。

我要記住講座的內容,就是靠聯想記憶,大概就是會這樣記憶:講座的題目是什麼,最後其實講出來的主題大概是什麼(很多主講人會跑題誒嘿~)圍繞這個主題他分了哪幾點,每點有什麼有意思的例子或者講得特別無聊,我自己聽到這一點會有贊同的事例還是反對的事例。

大概就是這樣。

這樣以後自己做講演的時候,也可以吸收和借鑒。

2、信息甄別能力。

有些主講人其實不是很了解的東西他可能會模糊帶過,有些根本就是為了忽悠人內容會很酷炫但邏輯實在薄弱,這些情況下,自己要迅速做出判斷然後選擇嗤笑或者警告自己,甚至有可能這是自己的一個興趣點呢~

我前一陣子不小心被抓去聽了一個化妝品的傳銷講座……回來之後就對「人這一生到底會花多少錢?」和「直銷與傳銷有什麼區別?」的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仔細一查覺得我還是要好好學習努力上進啊~

3、投入能力。

我覺得聽講座一定要投入,尤其是好的講座,要讓自己進入主講人想要給你的那個氛圍。

如果做不到,至少不要打擾別人!

我有個朋友熱愛吐槽,有次我和他去聽一個珠寶的入門講座,PPT上好多很誘人精緻的圖片,我朋友就一直在旁邊「好貴!」「你覺得這得多少錢?」「有沒有人會去偷?」……於是那一整場我都很狀況外……非常憋悶。。。


  簡單來說,就是要選擇那些」知識輸出「能力比較強的演講嘉賓,而非一味高大上的、牛逼的嘉賓。

  我發現有些主辦方請演講嘉賓的時候,總是有一種自然而然的心態,認為嘉賓越知名、越牛逼、越高端大氣上檔次,就越好。可是,就像大學裡的教授再牛逼,也和講課的好壞沒有多大關係一樣,一個老師的牛逼在於,他是否能把儘可能多的東西,並且是學生最需要的東西,闡述出來。不然,他就僅僅是一個牛逼的教授、博士,而不是牛逼的老師。

  就像賣東西,東西好,不一定有人買,你一定要賣人們需要的。而知名、牛逼、高大上的成功人士的方法論,總是對的,卻也總是錯的,因為很多廢話聽上去總是正確的!

  此外,看似充滿正能量的講座上,很多講的內容我們總是很難做到。就像哪怕是微博里140字的金玉良言(諸如「職場6大法寶」、「創業者必備素質11條」、「企業家5大習慣」之類),也總是少數人才能逼著自己做到的。於是,我們從效果來看就應該明白:就像正確的廢話一樣,正能量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對於受眾即聽者來說,只有持續的正能量才能真正明顯地幫到你。

  顯然,像講成功經驗、方法論這種在一個調調上進行的講座和分享,不滿足產生持續正能量的條件,高亢的空洞成功學其實是沒用的。所以,對於這種共享空間而言,講一些接地氣的東西,最好是講一些聽者會碰到的幾類實際問題,才是比較好的方式。不然,請個再知名再牛逼的人過來,除了掌聲和鮮花多一些,並造成名人效應的虛假繁榮場景之外,沒有非常真實的意義。甚至可以說,舉辦者沒有辦多少實事。從產品角度來說,也即沒有從用戶角度出發,華而不實。而對演講者而言,聽者除了覺得你好像很牛逼以外,也獲得不了真正的好處。錯誤行事的人還是保留著錯誤的行事方式,對自己的思維、邏輯、思考問題的態度方式也都沒有進行有效的審視。

  講座、分享的目的,在於讓聽者結合自身的經歷和問題進行自我批判,自我醫治,自我救贖。這才是能夠具有長久的作用的,而非短暫的三分鐘熱度。

  當然,我上面針對的是偏向成功學類的講座,包括學習方法、減肥方法、成功方法、就業策略、創業秘籍之類。而不包括科技、科學、人文之類的知識型講座,這些類型情況不同,此處不講。

  理解了上述關於講座比較本質的問題,對於」如何高效地聽「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很容易自己回答了吧?


別帶手機,一個人去。


這個問題剛好最近思考了一下,我把我的分享貼過來

原文發布在知乎專欄:http://zhuanlan.zhihu.com/zifeixu/20471937

————————

在2015年的12月里,我一共參加了五場講座,整整四天時間,二十幾位嘉賓的分享,有的好有的槽,有的發人深省,有的浪費時間,有的讓我了解到陌生的領域,而有的加深了我對專業設計的理解......

今天,我在這裡講一講,面對如此繁多的講座,我是如何選擇,又如何去學習吸收的。

文章末尾會對最近幾場講座放一些簡單的介紹、筆記和相關鏈接(PPT、視頻回放等資料)。

一、為何要聽講座

我個人蠻喜歡參加講座,也從自我出發,嘗試分析聽講座的好處和壞處,歡迎指正。

好處:

  • 可以看到別人在不同角度是如何理解並分析解決問題;
  • 拓展知識面,增長眼界和見識(特別是 BAT 類的互聯網公司,有很長時間的知識沉澱);
  • 借鑒學習別人/團隊的方法論;
  • 分享者一般是比現在的自己 level 更高的人,這種人在生活中很少會跟你分享他的成長,講座是一個機會;

壞處:

  • 比較耗時,常常是一整天或至少大半天;
  • 常因不能回顧複習,而導致內容不易消化(沒有及時的 PPT 或視頻);
  • 偶爾會導致 「我已經會了」 的錯覺;
  • 因為只能聽演講者一個人分享,對陌生領域的知識有時會陷入誤區(因為分享者的水平高低不等,而自己不能作出判斷);

除了耗時之外,其他幾點都是可以通過方法去改善或解決的,所以聽講座仍然不失為一種不錯的學習拓展途徑。

二、如何挑選一場好講座

就好像買書時我們面臨的選擇疑難症一樣,面對現在如此繁多的講座資源(線下跟線上),我們也要做好精心的挑選才行,好講座讓人回味,爛分享誤人時間。

一般來說,只要符合幾個基本條件,我都會考慮參加:

  • 知名的演講者
  • 知名的互聯網公司或設計諮詢類公司
  • 演講者經常出席講座分享
  • 演講者分享同一主題次數更多的

簡單說明一下最後兩個條件,經常出席講座分享的說明這人演講能力不錯,一般都會把內容有邏輯的講清楚;而同一主題分享次數更多的,至少說明內容還是比較受歡迎,並很可能已經經過無數次的修訂優化,類似於書的修訂版概念。

除了甄別出有質量的講座,有的時候我們還會選擇去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也就是去學習那些對現在的自己來說比較陌生的領域;這個時候只要分享者滿足上述任一條件且內容是我感興趣的未知領域,我都會考慮參加。

三、聽講座,怎麼聽?

我年輕的時候特別愛去參加各類講座,當時的一些講座雞湯很多,每次聽完後就沉浸在一種 「即將獲得成功」 的幻想當中,做事充滿了幹勁和激情應該是當時僅剩的好處了吧,然而在一兩周之後就被打回原形,再過一段時間就把演講的內容忘得差不多了。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去聽講座,只關注到了作者成功後的總結,卻忽視了他所經歷的過程,但卻正是因為他們所經歷過程的不同,才造就了他們現在的成就,最值得關注的不是他們分享的「乾貨」,而是他們的經歷和成長。

專註在「乾貨」上,就如一個伸手黨:比如我們拿到了作者分享的 Flat UI Kit,卻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要用 Flat Design?如果不去理解和經歷擬物的過程,又如何知道扁平的初衷呢?

而專註在演講者的經歷上,我們就能知道他們在面臨那種困境時,是如何去思考和尋找解決方向的;還能知道他們去做了什麼,才得出了今天分享的「乾貨」,那麼如果我們也用同樣的做法,會不會得出一樣的或者不一樣的「乾貨」呢?

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不可複製的,特別是那些已在某些方面獲得一定成就的人;他們在面對不同方向時如何抉擇?又在哪些方面付出更多努力?這些東西往往能給我們更多啟發。

下面簡單總結一下自己聽講座時最關注的地方:

  • 聽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
  • 聽作者最熟悉並親自經歷的內容;(我聽過 A 演講者分享的卻是 B 做的 PPT,亂…)
  • 接收「乾貨」,但保持質疑,不要直接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需要經過消化吸收和驗證的過程;
  • 關注演講者的學習成長經歷(他的「乾貨」或成就是否跟某段經歷息息相關?);

學習 如何做一個好的分享者 要關注的地方:

  • 看看哪些嘉賓的哪些內容,最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和掌聲;
  • 看看分享內容的組織整理是否合理;
  • 關注那些視覺引導做得不錯的內容(PPT 的製作);
  • 關注那些肢體語言引導不錯的演講者(學習演講技能);

每一次參加講座,事後總能聽到大家說 A 的內容好水,B 的「乾貨」挺多的等等,除了分享的內容確實真的水之外,還有以下兩種可能:

  1. 大部分情況是不在類似崗位、沒有相似經歷,所以難以產生共鳴;
  2. 還有一部分,是沒有抓住分享的重點,關注旁枝末節(比如拙劣的演講能力)去了而不再仔細聽講;

看看自己有沒有這兩方面的問題,稍微注意一下會發現其實內容還不錯,還原一下場景說不定還能得到不少收穫;但若真不幸遇到了很水的分享,大可以轉移焦點,從演講者身上挖掘其他的亮點(比如 Ta 豐富的肢體語言是如何做到的?),並留心演講內容,避免錯過精彩部分(千萬不要跟旁邊人嘮嗑)。

要知道,在聽每一場講座分享的時候,都是在付出你的時間和生命,所以一定有必要關注最核心的地方,適當做一些筆記以便在事後還能去回顧思考(最好不要指望 PPT 和視頻),回去後儘快的消化總結,將對自己最有用的那一小撮內容記下來,對的,真的可能只有一小撮內容,但確是別人的經歷對我們最寶貴的啟發。

————————

後面還有「如何辦一場好講座」,因為跟問題不搭就不在這裡貼啦

最後也分享了一些設計類講座的筆記,需要的可以去知乎專欄看到:http://zhuanlan.zhihu.com/zifeixu/20471937


這更多取決於演講者如何高效的講一場講座。


推薦閱讀:

一般3本的大學,法學院想請賀衛方這個級別的法學教授來校講座,通過什麼途徑邀請?
單從智識增加的角度去講,優秀的紀錄片與講座是否能代替閱讀學術著作的功效?優秀的藝術電影可以代替小說的想要傳達的精神世界與藝術情緒與美感?

TAG:學習 | 效率 | 技巧交流 | 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