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BBDO 公司的骨傳導創意廣告形式「會說話的窗戶」?

視頻封面The talking window視頻

它私密傳播方式跟傳統廣告相比,產生的效果會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相關新聞:

經濟觀察報的微博 搜狐微博


謝邀。

忍不住想叨逼叨兩句。

憑經驗覺得,這是一個互動廣告,可後來一細想,不對,技術上看似很厲害,體驗上卻沒有參與感可言。信息傳播方式上是傳統的,但觸碰的Button卻是互動的。和吳震同學討論了一下,我們都認同如果把這個方案中生硬的廣告信息,替換成可以產生情感交流的音樂植入,那麼它就可以稱之為真正的互動。而今,隨著傳統廣告的不斷自省和革新,和互動廣告的界限已越來越模糊,但,互動廣告和傳統廣告最核心的區別是有沒有交互性。

(比如IBM的這個案例:IBM的功能性戶外廣告牌 很有人情味)

視頻封面Smart Ideas for Smarter Cities視頻

第二,從資料來看,這是為英國天空電視德國分公司SkyDeutschland做的一個品牌廣告。對品牌主來說,品牌推廣要儘可能避免給大眾帶來負面情緒,但就這一點,明顯有待商榷。

第三,目標受眾不夠精準。我相信,他們的受眾不會只是那些「靠著列車車窗休息或者睡覺的人」而已吧。本來這是一個有閃亮洞察的創意,但可惜,想得並不夠精準和完善(對比下ANAR Foundation的這個案例:

視頻封面神奇廣告牌抵制虐童 秘密只有孩子能看見[每日新聞報]視頻

ANAR Foundation:只有孩子能看見

你就會明白,廣告是否為受眾量身定製,最後顯現的效果有多麼天壤之別了。

第四,可以說,這是一個形式大於內容的創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執行創意。同意吳震同學的秀技術一說,但其實在各大廣告公司,Art Base和Copy Base的總監大都如此,這是當今互動廣告界的一個主流現象,但不會是未來趨勢,原因是互動廣告興起的時間實在太短,和傳統廣告的百年基業根本無法相提並論,但,這也是互動廣告成長的空間和動力。

第五,站到品牌主的角度,難免不考慮廣告成本經濟性。個人不太清楚「骨傳導技術」的成本有多高,但如果開發技術就要佔用較高的成本,那最後很可能廣告公司贏了眼球,品牌主卻沒賺到口碑。

第六,贊一下成長的舉例。如果用到櫥窗上,不會招人厭;禱告聖經什麼的,也比原版有意思。即覆蓋大量人群,又結合得很巧妙,還不會招人討厭。


謝邀。

我很喜歡旅行者把頭抵在車窗上的這個洞察。但從視頻上看……其實還可以再推一步。

從傳播學上說,這還是個傳統廣告的模式。依然是告知,而不是互動。消費者也許享受了它所提供的天氣預報和音樂。但本人並沒有投入到和品牌的交流中去。從過程上來講,和傳統的簡訊廣告沒有本質區別。只是一項新鮮技術所提供的服務而已。

企業主可以通過這種手段來渲染自己很有科技感。但對於這項技術來說,他所發揮的功能就到此為止了。時間稍微一長,新鮮感一過,就失去了原有的價值。但是如果接入一個輸入端,讓乘客和玻璃產生互動。這個點子就不僅僅是一個噱頭了。

近兩年互動廣告有一個讓人很難評價的趨勢,很多公司的話語權,都掌握在art base出身的總監手裡。而相當一部分art base的總監,非常迷戀技術執行的層面:有什麼技術了,恨不得第一時間用上。要麼照搬,要麼生套。

但在概念層面上,技術所帶來的效果跟產品以及品牌文化層面都是割裂的。

消費者參與一次,可能覺得好玩,刺激。但不會直接跟品牌建立聯繫。更難以發生直接的購買行為。這是我覺得需要審慎看待的方面。而另一方面,媒介雖然改變了,但是用戶習慣沒有改變。消費者也需要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一定會出現部分人討厭,部分人喜歡的情況。

技術只是一個工具,創意人員還是應該從概念和需求出發,選擇適合的媒介跟技術,來和消費者達成真正有效的溝通。

傳統的廣告傳播是一種抵達。創意人員只要把品牌文化通過各種媒介喊出來就行了。但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整個的傳播方式都被顛覆了。

創意人員得像一個魔法師一樣,把品牌的靈魂,注入到媒介當中。讓企業變成一個有感情的活的品牌MAN,那樣才能更加有效的打動消費者。

「累了嗎?」

「是啊……」

「要去北京見朋友?」

「不,回家。」

「今天下午有雨,最好通知家人帶傘。」

」好的,謝謝。「

」明天晚上我們會在XXX體育場有一個小型的試駕會,如果您來參加。將有機會抽獎……blabla...「

」好,我會考慮的。"

"祝您一路順風「

設定好幾個問題,做成這樣。我覺得才是一個有價值的互動廣告。


真邪乎。剛看到。

1、很有意思也很微妙的試驗。好玩。

2、但BBDO的這個廣告片本身,沒拍好。不厲害。

3、《經觀報》危言聳聽標題黨了。哪至於控制人的潛意識?只是物聯網其中的一個功能。

4、展覽館裡要是有這個,挺棒的。

5、看電影要是有這個,挺棒的。

6、LV的櫥窗上要是有這個,挺棒的。

7、家裡的冰箱貼要是有這個,當留言板用,也挺溫馨的。

8、禱告聖經。把頭往上一貼,上帝就會直接在腦袋裡說愛你,多棒。

9、在城市裡,還可以用於翻譯,一個中國人,他在烏拉圭的街頭不至於迷路。

10、NB的是,盲人。盲人有福了,這不比疙疙瘩瘩的盲文方便多了嗎?

以前有個人,喜歡一個女的。在鏡子上寫情書,寫了又塗掉,寫了又塗掉,最後鏡子都塗藍了。當初要是有這個給他,就好了。

XXYQ。No._090


1. 僅從這個產品來說,意義不大:刻意將頭靠在窗戶上挺傻的,也沒有多少人有機會靠,更別提類似中國地鐵這種座位和窗戶平行的了。而且我不是很理解這個創意的出發點:不管是地鐵火車還是公車,你們試著把頭靠在窗戶上過么?顛簸的時候很疼的好不好!

2. 目前採用的技術原理是通過高頻振動和頭骨的接觸,傳達聲音,具體對於聲音的效果如何,還不清楚,但是如果做的好,確實是傳播的一種革新。

3. 這種技術做到了傳播的「私密化」,但是並沒有做到「個性化」,因此他產生的效果和傳統廣告比沒有什麼不同。

4. 我認為這種技術可能的發展:

一方面是頭戴式聲音接受器:戴在頭上而不是耳朵上的接收器,讓你能聽到私密的聲音,再通過和音源的連接,成為一個新的廣告渠道,尤其是用在第一,要求安靜的環境中,第二漸進式的廣告方式:你先看產品或視覺呈現,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接通頭戴設備或者把頭靠上去聽詳細音頻介紹。

另一方面,想像一下這樣的設備組合:手指上帶個小扳指或者套子,頭上有個接受器,想要聽各種語音信息,只要手指點在相應的標誌上即可……全世界的主題公園和高科技展會都會愛上這種交互。


看完樓上兩位評價,我對這個廣告,一點興趣都沒了。


1.從「廣告」本身目的上來講:

廣告的目標在於勸說大眾,以引發購買、增加品牌認知、或增進產品的區別性。

(wiki,廣告詞條)

因此,它充其量算一個「小眾」,如果想要靠消費者口碑傳播,基數小了點。

2.從「受眾」來講:

第一次接觸可能是新奇的,第二次就會覺得無聊,多次接觸之後會覺得是擾民的,長久看其實跟地鐵反覆播放的去腋臭廣告沒有區別,只是它用了骨傳而已。

不過不得不說,這種利用聲音的精準營銷,會讓人覺得是「被選中的人」,聽到了別人聽不到的聲音,未來可以在儀式感和體驗上再努把力,還是很有希望轟動的。


不靠譜.

把頭靠在玻璃上的人,只怕更多的是想歇會.


推薦閱讀:

如何用新媒體來進行語言教學
怎樣才能寫出10W+的原創爆款文章呢?
如何做好新媒體運營?
新媒體運營人,你一天的工作是如何度過的?
新媒體運營的簡歷應該怎麼寫?

TAG:新媒體 | 廣告 | 創意 | 骨傳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