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出現中華、印度、希臘、西亞 聖人迭出的「軸心時代」?
從雅思貝爾斯的分析框架,完成超越突破擁有超越視野只有四種結構,先不說地域,先講下為什麼是四種而不是五種?(目前點贊最多的答案依然是西方中心論的,回答的很牽強,對超越突破的理解完全錯誤,先挖個坑)因為超越突破是指產生了不依賴於社會而以個人為載體的思想(這句話很重要奧),然後再把該思想視角重新投向社會,以此思想產生的價值作為社會存在合理性的最終依據。是不是很拗口?來看分析:以個人為載體的超越突破怎麼產生的呢?
當一個社會面臨腐敗或解體的危機(目前很多軸心時代前的文明有存在證據,但以不可考)投向個體時,個體面臨那些選擇?這些選擇大致分兩個方向,每個方向有兩個選擇。兩個方向是社會解體了,我活著的意義是在哪裡?第一,在活著的現在,第二,在死後。兩個選擇是,我如何實現這個意義?第一,依靠自身,第二,依靠外力。
二二得四,恰好是四種,一旦思想的建構在方向和手段的回答中都能自洽,就完成了超越突破。1個體生命的意義在來世,要依靠外力才能實現。這就是希伯來救贖型文明,即一神論宗教文明,從最早的猶太教,到後來的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是這條藤結出的果實,相關宗教史暫時挖個坑。2個體生命的意義在今生,要依靠外力才能實現。這就是古希臘求知型文明,即邏各斯,哲學文明,從最早的原子論,數學,邏輯學,到現在都科學大廈,都是在這一基礎上建構的。3個體生命的意義在來世,要依靠個體自身才能實現。這就是古印度解脫型文明,即心靈文明(以修心,冥想為特色),從最早的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到回來的印度教,都是這一文明開出的花朵。4個體生命的意義在今生,要依靠個體自身才能實現。這就是大中華儒家文明,即倫理文明。從春秋戰國的儒墨道法,諸子百家,到漢代天人合一,到兩晉的玄學,到後來的理學,心學,是這一文明在不同時期的演化形態。談軸心文明應淡化地域概念,側重不同結構的單獨演化,今天先說到這兒。高大上的理論我不懂,我就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亂世,一堆小國紛爭,有思想的人敢講話,要是被當政的土皇帝迫害,大不了鋪蓋一卷,帶著一窩弟子徒孫逃到別國去,或其他軍閥的地盤。而割據的軍閥土皇帝們為了怕自己落個容不下賢者的名聲,把有能耐的人都逼到對手麾下,也紛紛盡量忍耐,裝作求賢若渴虛懷若谷的樣子,招攬天下名士。歷史上哲學家思想家大批湧現出來的時代大多是熙熙攘攘的小國紛爭的年代,而徹底的大亂比如黃巢李自成那種,或徹底的「大治」如康乾盛世啦羅馬帝國鼎盛時期或漢武大帝啦什麼的也產生不了。
徹底的亂世,人命如草芥,思想家們保命不暇。
徹底的治世,王權專制,說錯話就咔嚓,跑也沒處跑。比如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比如都說民國時期,大師輩出,為啥?軍閥混戰,第一個使用人體模特的美術教育家是劉海粟,一時間社會上各界人士甚至八杆子打不著的商人都登報聲明痛罵反對,但他敢搞,為啥?因為他在軍閥的地盤上,要是在「法制齊備」的盛世呢?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就是釋迦摩尼,也是活在小國紛爭時代,跟春秋戰國時期差不多。歐洲從文藝復興以來思想活躍,也是跟小國割據有關,同時代的中國呢?大明,大清。而解放後,因為時間的關係就不說了。我想大概是因為當時全球的氣候相對比較涼爽,比較利於智商的發揮吧
其實後世至少也有兩個時代是類似的,全世界的文藝、科技、思想都快速發展
一個時代大約在公元2-4世紀
一個時代大約在公元16-17世紀
而這兩個時代的氣候也比較「涼爽」
雅斯貝爾斯看來,「在所有地方,軸心期結束了幾千年古代文明,它融化、吸收或淹沒了古代文明,而不論成為新文化形式載體的是同一民族或別的民族。前軸心期文化,像巴比倫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和中國土著文化,其本身規模可能十分宏大,但卻沒有顯示出某種覺醒的意識。古代文化的某些因素進入了軸心期,並成為新開端的組成部分,只有這些因素才得以保存下來。與軸心期光輝的人性相比,以前最古老的文化十分陌生,似乎罩上了面紗」。也就是說,軸心期的出現是古代各大文明發生了「超越的突破」而帶來的結果。
什麼是「超越的突破」?1982年猶太學者艾愷納提出了「第二序反思」(Secondary Thinking)來理解這種「超越的突破」。反思,是對思想本身的反思。反思的對象可以是超越的外在上帝,也可以是自然。比如希臘文明從諸神時代進入了智者時代,所關注的就是世界的「本原」,這個「本原」可以是水,可以是火,可以是抽象的數,也可以是「邏各斯」。又比如在希伯來文明中,人們開始意識到自身的有限性,不再用自身的尺度來衡量周圍世界,而是把探尋的目光投向了超越自身的無限存在——諸神開始隱退,上帝由此出現。可見,軸心時代的意識是與遠古的神話時代相對立的,是要以理性反對神話。就宗教領域而言,在軸心時代,原始宗教的諸神開始消失,宗教逐步地倫理化,神的權威藉助於這種倫理化而增強了,神話變成了寓言,原始宗教演變成為人文宗教。
與西方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中國文化在這個軸心時代雖然也同樣經歷了一次思想的大繁榮,但是以儒家為代表的諸子百家並沒有一個所謂神話時代作為背景和出發點,在中國的軸心時代也並沒有像西方一樣因為意識到自身的有限而轉向超越的無限,理性的發展也就沒有像西方那樣出現一元的超越神。換句話說,在中國,那種「超越的突破」並沒有出現,反而是由於思想的繁榮,理性精神的成熟,使得大家意識到遠古文化中所謂神的局限性,從而更多地趨向於現世和「人間性」。這種理性更多的是人文的、實踐的理性,是執著於人間世道的實用探求。所以中國在軸心時代的理性化是人文實踐的理性化,這是一種人本化的轉向。用「第二序反思」的觀點來看,反思的對象轉向了「人」自身。自: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較》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而已。在我們(近古時代以來的人)看來,四大古典帝國叫做軸心時代,
那麼以四大古典帝國的人看來,他們的「軸心時代」無疑就是四(七?)大文明古國了
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埃及那個「托勒密」,巴比倫尼亞那個「耶穌」,赫梯帝國那個「亞里士多德」,埃蘭那個「瑣羅亞斯德」,印度河的那個「喬達摩悉達多」,真正的名字是什麼。
實際上我們也並不知道伏羲,倉頡,祝融等的真名。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家族。不,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是否講「漢語」
很簡單的道理。我爸從小跟我講數學物理,也都是從歐拉高斯,牛頓麥克斯韋開始講起,而不是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
要不是信息技術使人類資料庫內存增大,亞里士多德,托勒密們再過上一千年也差不多該被遺忘了。千年後的人類,講起他們的軸心時代,便會從牛頓麥克斯韋開始講起……這鍋還是得古代人類的資料庫內存低來背。這個問題我就從經濟發展角度來說吧,生產力發達了導致大家大概可以吃飽了且定居不混亂了,導致社會階層進一步細化,導致不用種地打仗專事文書祭祀啥啥的人群擴大,這個階層的擴大非常重要你看孔子門下三千學生如果沒有一定的生產力怎麼能通通給孔子教學費還浪費種地的時間去聽課?在此之前雖然有文書祭祀工作者但是數量稀少,在社會上產生的影響不大。這導致了各種思想的發展畢竟不用種地了就要研究一下天地人宇宙自然了,逐漸形成了各自體系的價值觀。價值觀碰撞之下就形成了對後世影響巨大的各種學說。
這個時代的跨度也不小了,也不算巧合吧。這可算是人類文明的萌芽期,從農業出現到那會有五六千年了,積累了這麼久,出幾個突破思想的人也不奇怪。
每當智人這個種群亂套,就有些聖人先知英雄出來重新整理這個大猴子窩了。
溫度高,人口激增
因為大家都是人,人有思考的共性。就像拿算圓周率來說,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人獨立算出來,是同一個道理。
不如說是物質,人倫,心靈三種類型更好,猶太文明太小,已經化為基督教匯入西方文明。
推薦閱讀:
※國人崇洋媚外、缺乏民族自尊心表現有哪些?
※秦時明月裡面蒙恬用十人攻下雁門關,現實之中是否可能呢?
※有哪些不起眼的人物卻改變了歷史進程?
※數次中東戰爭,是以色列太強,還是阿拉伯聯軍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