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對印象筆記沒有任何興趣呢?

不僅對印象筆記沒有任何興趣,安裝完就卸載了,後來用了網易那款同類產品,用了半個月,馬上卸載了。我只是覺得似乎沒有什麼用處,所以想問問別的用戶,為什麼喜歡它,用它到底能做什麼?我真不是黑。


曾經的 Evernote 用戶,當收藏過了 600+ 時候,發現收藏的文章不曾看過一篇,而不論是閱讀和整理都將成為一個巨大的壓力。所以當 Instapaper/Pocket 一出時,我仔細審視了下自己的需求,發現後者才是最常用的。

而現在,個人的學習方法有3種:

第一種,也是最主要的,是將知識和例子迅速變現為自己的代碼;

第二種, 淺閱讀,以稍後閱讀或者是在 Flipboard 馬上閱讀為主,當做拓寬視野,一旦讀過馬上刪除;

第三種,深度閱讀,只通過電子書和紙質書完成;

以上淺度+深度+實踐的學習過程,任何一個環節都無法藉助 Evernote 完成。


不同意 @Lunula 的答案。我覺得這是個挺好的問題。

我也對 Evernote 有類似的感覺。這種感覺很特別,而 Evernote 是帶來這種感覺的一個典型案例,就是你明知道它的功能正是你需要的,但打開它就是不想用,也不知道從何用起。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是有討論價值的,至少我就非常希望從這個問題裡得到一些啟發。用一句「冷暖自知」來解釋就沒意思了。

理智上我能想到的是,作為一個筆記應用,它太重,結構太複雜——這是功能強大的必然結果嗎?我持懷疑態度。我總覺得是跟界面設計有關的,窗口佈局顯得囉嗦,而且總有一種反應遲鈍的感覺。我對用戶體驗沒什麼研究,只是一個用戶的直觀感受。

當然我主要不是來答題,是來支持這個問題的。


就算是一個經常記筆記的人,也會覺得Evernote很不好用。以下是我在別處寫的文字,轉貼到這裡。

=====================

我是一個草稿紙的超級重度用戶。我在計算、寫基金申請書、查資料等多種工作中都一定要在草稿字上寫寫劃劃。草稿紙最大的好處就是寫字和畫圖之間不需要任何「模式轉換」,不像在電腦上那樣需要換「工具」。滑鼠是一個很不好用的繪圖工具,而手寫板寫出來的筆劃太大,不像在紙上寫字那樣可疏可密。手寫板上的位置與屏幕的位置也很難對應起來,在板子上你看不到屏幕上的「空白位置」在哪裡,無從下筆。草稿紙的一個缺點就是要隨身帶著,而且紙張的面積有限。我思考一個問題往往會用掉一大疊草稿紙,每張紙的內容重要性都不一樣,也很難取捨。除了轉換工作地點時都帶上外,從一大疊草稿紙查閱我昨晚想過的某個問題時也不大方便。

微軟的OneNote是最接近草稿紙的筆記軟體了。有很多基於文獻整理的工作可以在OneNote上做筆記。而且,OneNote可以插入文件。一個PDF文件,一段寫在Word文件里的數學推導,一段MATLAB代碼,一段視頻、一段PPT……都可以插到OneNote里,這是草稿紙沒辦法做到的,我不得不在草稿紙上寫上「見誰誰哪哪兒的那個PPT」。基於計算機軟體界面的天然便利,OneNote里的對象可以隨便亂放,或者刪除。而紙上寫了的就擦不掉,往往經過前期的草稿,感覺思路清晰了一點,就要重新開一張新紙把新版的思路重新寫一遍,再繼續思考;但舊的草稿紙又不捨得扔:思路雖然更新了,但以前想過的一些邊角材料說不定也有閃光之處。

OneNote比不上草稿紙的方面還是在於只能以「寫」和「貼」為主,「畫」仍然受到目前手寫輸入技術的限制。假如有一天,我們的觸幕屏幕,在用手指操作的時候像電容屏那樣輕巧,而在用筆書寫的時候又像電阻屏那樣支持壓力感應,而且對於壓點位置的解析度能夠高到與屏幕像素顯示的解析度相當,實現「寫像素」的精度,也許我就真的可以淘汰草稿紙,直接把電腦當紙用了。

跟OneNote比起來,Evernote大為遜色。對我來說Evernote完全不可用,它離草稿紙簡直太遠了。在Evernote里你只能從頭到尾地寫和貼,不能亂寫亂貼。我一直不明白明明放著OneNote在這裡,為什麼這麼多人推崇Evernote。也許只有對於草稿紙的重度用戶來說,才會覺得不能亂寫亂貼是真的會死。具體來講,首先Evernote的rich-text for-mat-ting就很局限,其次它不支持隨便亂放內容。其實有OneNote這個產品在先,Evernote的開發團隊應該不會不知道這一可能性。但我猜Evernote一開始是從web界面開始的,在web界面很難實現像OneNote那樣隨便亂放的排版。所見即所得的編輯模式背後的HTML轉換也很難不出什麼bug(也更沒辦法做成Google Docs)。因此所有客戶端都要遷就Web版來降低標準了,似乎認為Web版是最重要的。而OneNote則以PC桌面軟體為主,先保證它能做到最佳,再去考慮什麼同步啊,安卓客戶端之類的事情。能同步只是一個fea-ture。我不會因為能同步就去用一個垃圾。

我在知乎上看了一下相關的內容。有的人前面說OneNote不能同步,後面就說自己把資料放在SkyDrive里,難以理解。在微軟還沒有強推SkyDrive之前,我是把OneNote的筆記文件放在Dropbox里的,如何不能同步?現在則是直接通過SkyDrive。由於可以插入外部文件,因此OneNote筆記的大小是無法估計的。如果SkyDrive本身不是一個giga-byte級別的獨立網盤產品,我很可能會繼續把OneNote的筆記文件放在Dropbox里。但是,我曾經在Evernote里做過一件事情,本來就熬夜熬到很晚,最後以為它很快就同步完畢,結果它同步的進度一直停在百分之十幾,直到第二天我起床。我只好以其他方式把我的筆記拷出來(Evernote的筆記文件存在神秘的資料庫中),用U盤帶回單位。後來上網查了一下,這個問題也有很多人遇到,原因大概就是筆記的大小。我知道我的筆記的都不會小,所以我是交了錢成為Evernote的Premium用戶的,因此我對於這一點非常不滿意。之後我也不在乎那錢,回到OneNote上了(Office 2010學生版才幾百塊錢,帶OneNote)。

有人說Evernote適合在移動設備上使用,因此可以「隨時記錄想法」。首先就我個人而言,「隨時出現」的而又很值得記錄的想法非常少。而且,由於我的行業(科研)的特點,如果有了什麼自以為非常sharp的想法,第一件事不是把這個想法記錄在筆記上,而是打在Google Scholar的搜索條里然後回車,99.99%的情況下,這個所謂的新想法就可以88了。或者,產生了想法之後,第一件事情是繼續想它如何實現,而不是記錄下來。不是很多人說過么,想法並不值錢,關鍵是怎麼實現。我並不是那種很青睞所謂的「idea」的人,我覺得這種所謂的idea,有了就有了,沒了也不可惜。另外,也許我產生想法的方式往往都是自己想,而不是跟別人交流產生,所以只要我產生了想法我可以自由地繼續思考,不用因為為了繼續當前的交流而不得不先找個什麼記錄下來。所以我並不需要一個筆記應用來接管我的這種「隨時產生」的想法。實際上,我真正產生可行的想法的場合,都是在查閱文獻的過程中,而不是上班途中。

其次,就算我要在上班地鐵上記錄寫什麼,在我Moto XT910 Maxx上打一段文字,配個圖,可能我就到站下車了。要向電子設備大量輸入文字,除了在一個機械按鍵的QWERTY鍵盤上用搜狗五筆輸入之外,我不接受其他方式。

我使用OneNote,筆記的大小也會很大。OneNote有安卓應用,跟SkyDrive相聯繫,可以同步。它的聰明之處是,只同步文字和圖片內容,其他插入對像只顯示佔位符。在OneNote的安卓客戶端上,可以進行文字上的修改。所以基本上,這個客戶端只可供查閱用。我覺得恰好夠了。以我使用OneNote做筆記的方式,也是必須在Windows 7操作系統上同時打開Word、Chrome、Acrobat Pro、EndNote、MATLAB、GIMP。在手機或pad設備上我反正是做不了什麼正式的筆記的了。提供一個客戶端供同步和查閱用,倒是很方便。在地鐵上可以回顧我昨晚搗鼓了一晚的思路,作些小修改小注釋,到了單位打開電腦就可以比較快地繼續下去。

有的人把Evernote當成GTD產品。可是我在GTD方面是Google Calendar+Google Task解決的。你要To-do list,你就用To-do list產品。你要Calendar,你就用Calendar產品。事實上,我個人認為炒得很火的那些GTD概念里的很多東西,大多數人其實並沒有忙到需要用它們的程度,包括我。但我在很迷GTD的年代,還使用過Voo2do,它是一個真正能落實事情的的品,而不是一個花哨的GTD概念演示。Evernote的組織架構是一個筆記本。如果沒有電腦,我的日程管里只會使用一個年曆式的筆記本,而不是一個普通筆記本。那種帶彩色書籤的筆記本,我只會用來做資料整理和學習筆記。

筆記本還有一個重要用途就是做會議(課堂)記錄。這也是Evernote和OneNote這類模模擬實筆記本組織方式的產品應該主打的方面。使用Evernote的優勢在這方面似乎就體現出來了。在手機應用上,Evernote添加音頻和視頻作為筆記的功能還是比較對路的。加上Skitch應用,照了的相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塗畫標記(仍然受到目前手寫輸入技術筆劃太巨大的局限)。在此方面OneNote比較遜色,OneNote的安卓客戶端的新建筆記功能完全是廢的,因為它不能選擇到底把筆記新建到哪個Notebook里,新建了的一律放在一個叫Unfiled Notes里。再者,正如其同步只下載圖片和文字一樣,新創件筆記也只支持插入圖片和文字,這也有其合理之處。但是,在開會的同時用手機進行文字記錄是基本沒戲了,我在筆記本上打五筆都趕不上人說話。所以在此方面Evernote也只能說是個雲錄音筆。我試過這一用法,但是由於帶有錄音文件,筆記太大,必須要找到有Wifi的地方才能同步,而且電腦客戶端的同步又停在了百分之十幾,因此再次槍斃。

還有的人說,Evernote「什麼東西都可以往裡扔」,我很懷疑這種沒有整理的大雜燴對於工作的真正用處。這種用法可以概括為一種「收集」的動作。就是在其他各個地方看到什麼好東西,假如瀏覽器安裝了EverNote插件的話,都可以「分享到Evernote」。可是我認為「收集」對工作是沒有任何推進的,「閱讀、評述並刪除收集」才有可能對工作有益。再者,「收集從其他地方看到好東西」對我的工作的益處是非常間接的。在地鐵上翻閱Google Reader並加星,已經達到目標了。定期我會花集中的時間去瀏覽我的加星條目,把星號都去掉。這是沒有Evernote也能做的事情。我懷疑,喜歡這麼用Evernote的人,其實只是滿足自己的收集癖。所謂「好東西」,也就僅僅是個「好東西」而已,而不是非常明確地因為它跟工作上的個項目非常相關所以「好」。其實,類似的應用還有Pinterest和Pocket,我也裝過,一直找不到用它的點在哪裡,現在我明白了,我根本不喜歡收集什麼「生活或互聯網上隨處可見的美好」。諸如像《美國科學家成功合成可見光波段的負折射率超穎材料有望真正實現「隱身衣」》這種文章,看了也就看了,收什麼藏?工作了的人空閑時間瀏覽的也就是類似這樣的「行業信息」。除非說把Evernote用法歸類為一種文藝上的采編工作,相當於把Evernote當成私人剪報本。翻開自己的Evernote,能夠滿足自戀的心理,瞧我平時都看些啥樣的美文美圖啊,瞧我的日常生活多麼的清新淡雅……Evernote本身就是使用的終點,Evernote展示出來就已經是美的了。與其這樣還不如Pinterest直接社交化,直接由你的剪報來組成你的個人pro-file供交友使用。但這離工作需求就非常非常的遙遠了。

Google Keep不是一個或多個帶有彩色書籤的筆記本,而是一面貼滿Post-it的的牆壁。我在現實世界中並不是一個Post-it的重度用戶。但是在一個lab裡面,把Post-it貼滿整個電腦屏幕邊緣以及牆壁的大有人在。Google Keep目前的設計,是一個note只能滿足一個非常具體的特定的功能。如果你加check box,那這個note就是一個check box list,不能又添加別的。圖片也是只能添加一張,也就是說假如要說事,也就對這張圖片說事。(音頻我沒有試用,因為在我的手機上點添加音頻Google Keep會閃退;網頁版沒找不到添加音頻的地方。)這種限制就使得你不可能把Google Keep當成一個筆記本,它真的就只能是Post-it,一件小事一個note。全都貼在牆上,不能區分是哪一本Notebook或者哪一個書籤頁了。也許真實世界中Post-it的重度用戶對Google Keep點評會更深入些。

Read more: 草稿紙、OneNote、Evernote和Google Keep : 萬物皆流


總結:

1.包括Evernote在內的筆記本類應用各有千秋,但都有待改進,且一直在改進

2.我們對於這類個人知識管理還可以有更多期待

3.用與不用,全看需求

正文:

首先說明一下,Evernote、有道和Onenote的PC版我都用過,沒用過前兩者的Mac版和移動端應用。我最早使用也唯一持續在用的是Onenote。(已更新,見2014.3.9更新)

1.長期使用一樣東西的前提是你有用它的必要(已有需求得到滿足),或者在試用以後發現有繼續利用的價值(潛在需求被引發),否則不可能有興趣、也沒有必要去使用。

2.接下來主要比較Onenote和Evernote兩個PC版應用。我和其他一些答主同樣認為Evernote、有道(後者跟前者幾乎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的界面太繁冗。筆記目錄+內容預覽(或頁列表)一下就把屏幕佔了一大塊,而且貌似只能調整位置,不能摺疊也不能收縮(Evernote V5之後可以收縮也可以隱藏)。此外上方菜單也讓人覺得有些混亂,某些快捷功能無甚必要:

再來看Onenote 2013(界面與我用了快一年的2010差不多):

可以說從頭到尾就這一個工作界面。工作區域很寬敞,單是閱讀的話把上面的功能區一摺疊,右邊的頁目錄再一縮,就更清爽了:

Onenote同時還發揮了微軟Office系列積累的優勢,在保持簡潔的同時編輯功能很強大,並可與其他Office產品進行協作,比如從Excel粘個表格過來很方便。

此外Evernote與Onenote相比,信息結構的最大深度要少一層。Onenote包含筆記本、標籤、頁三層,Evernote只有筆記本和頁兩層。曾經我有一個項目資料用Onenote組織,後來想轉移到Evernote,發現很棘手。(更新:Evernote層次上可以是3層了:筆記本組、筆記本、筆記

3.我覺得對於這類筆記本產品來說,最重要的不在於信息的收集。你這粘一點那粘一點一大堆往裡一放,那還不如建幾個文件夾甚至乾脆就幾個文檔,一股腦往裡裝就行了。要說不能同步,搭配上Dropbox應該能滿足你的需要。

@安江澤提到的600+收藏,其實就有點類似於你有一個空空的大容量硬碟,同時能夠接入一個資源豐富的FTP,於是你不停地下載下載直到硬碟裝滿,然後你發現你歡喜於你的硬碟里還有多少密密麻麻你沒看過的好東西,最後卻提不起勁去看。不知不覺中,你的樂趣已不在於消化資源後的獲得,而在於對資源包含的美好的可能性的想像。當然這主要得歸因於你自己,也可以說這些筆記本應用沒有提供一個好的適合你的再檢索、再利用方式。

這麼多東西放PC上你都懶得去看,更別說在移動端那麼小的屏上了。如果只是單純做時間管理,那還不如使用專門的應用,Google Calendar、Outlook包括現在Win8+WP8自帶的日曆都很不錯。

@李楠 的答案提到Evernote沒有解決問題。我認為:知識管理類應用最應關注的是怎樣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提供組織、編輯、檢索、共享信息乃至創造新信息的良好能力。整理不是最終目的,利用才是。

4.我認為相對於Onenote,Evernote桌面版的最大優點可能是跨平台。雖然現在Web版應用發展很好,但是用久了你會體會到客戶端離線編輯、存取的好處。再嚴格公正一點,那就是Onenote是收費的,而Evernote免費/免費可選,這當然也是它的優點。

ps 1.其實除了第一點以外,我好像都偏題了⊙﹏⊙b汗

2013.3.5補充:

1.專門去看了一下Mac版Evernote 5的樣子,確實比Win版簡潔好看。最上面的欄目非常簡單,而且還有個大大的搜索框,比Onenote的檢索方便:

有知友吐槽Evernote的初始界面只是供檢索用,要編輯某頁最好點進去,於是我嘗試了一下,裡面是這樣的:

這樣的話著實清爽不少。但是又引來一個問題,比如我一個項目里有很多部分,我在修改此頁的時候必須隨時參考另外好幾頁的內容。那是不是意味著我要同時打開幾個獨立窗口,在之中切換?即使在桌面分欄布局,也最多能良好地顯示兩個頁面,要切到第三個就很煩了。這點在Onenote中就很方便。

2.我在評論里提到不喜歡先收藏再整理,主要是考慮到收藏好幾百頁再想整理則無從下手的情形。如果是周期性的整理加上間隔稍長的分類整合的好習慣那就完全沒有問題。關鍵你得有整理和利用的想法,在信息進去的時候就考慮該怎樣組織,否則筆記本只能滿足你的收藏慾望。

3.還有知友提到Evernote的標籤(Tag)能起到分層的作用。我對於標籤的看法是:它是獨立於某個筆記本的功能,雖然也可以增強筆記條目間的聯繫,但是作用不大一樣。標籤對於多而雜的信息更有用處,但如果是一個要求較高結構化、精細化的知識體系下,它就顯得過於扁平了。

接下來我們來仔細想一想層次結構這個問題。

我們平常遇到的一些文檔,如項目文檔、商業策劃書或者學術論文,其內容組織的要求一般是比較強的,常常是自上而下分多個層,使用類似§x.x.x這樣的多層標題索引符便是這類文檔的一個特徵。傳統上這樣的文檔,其文本都是線性連續的,§1.2之後必定是§1.3或者§2.1,在章與章之間、節與節之間通過分頁、調整行距以及標題格式來進行層次上的區分。

在Onenote中,可以輕鬆地利用其固化的3層結構,並在單個筆記頁中以與傳統相同的方式實現第4層或者更多。那麼我們要問,同樣都可以實現3層,那麼Onenote有何優勢呢?答案在於:Onenote允許層內的關係為平行,§1.2後不一定是§1.3或者§2.1,也可以是§1.1甚至還是§1.2。換句話說,筆記間的關係不再必須是線性連續的了。這樣的實際好處之一,便是修改方便。想像一下一個幾百頁的紙質文檔,要變動一下它的章節順序,幾乎不可能,即使是電子文檔,也要上下不停反覆地修改,這都是因為它們的內容組織是線性連續的。而筆記類應用便非常靈活了,我們也可以說這就是內容模塊化帶來的好處。(目前只有Onenote可以做到自定義筆記頁排序,Evernote和為知都只能從預設的排序規則中選

再來說說Tag,Tag的意義是在Evernote原來深度為3的樹狀結構中,又加入了子節點(即筆記頁)間的網狀聯結,也就是說你把任何一個Tag拉起來作為內容樹的根節點,它下面的筆記就能形成另外組織結構不同的筆記本(另外一棵樹),這樣做也提升了筆記文檔組織的靈活性。考慮到大型文檔的層級到3也算是比較細了,因此在3層的樹狀結構基礎上,Tag應該是有益無害的。

2014.5.5更新)此外,關於層次結構,Onenote的筆記頁內還具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能,那就是內容塊的自由放置。這簡單來說是打破了單一筆記頁內容的線性排列模式,使筆記頁中的內容由線性的流轉向二維的圖,大大提高了靈活性,可以講Onenote的真正基本單位是內容塊而非筆記頁。這裡有一個相關問答:OneNote 為何不提供類似於 Evernote 的標籤功能?,可參考一下 @yaunlong lee 的答案。對於Onenote用不用標籤的問題,我目前覺得以內容塊為對象的標籤,也是有存在的價值的。

4.@李楠 昨晚在評論里的意思我沒太弄明白,之前我都主要基於筆記私有的情況談的,而信息的網路共享也是很重要的,要是能做到隨用隨搜,其實就有點搜索引擎+知識管理結合的味道了,這一定是未來的一個方向。關於兩種筆記本的共享功能的比較,我推薦大家看一下@Chun Liu 在此問題下的答案:為什麼 Onenote 開始這麼早卻被 Evernote 超過?

ps 3.俺發現俺其實也不算離題,這個問題討論的不就是筆記本類應用的適用範圍和用法么,更關注的不是幾種產品的比較而是該類應用的使用和發展^_^

2013.9.6更新

PC版本Evernote 5發布,界面比以前清爽,Note List和Left Panel都可從View裡面關閉和打開,不過仍然不如Onenote的一鍵切換視圖方便。界面布局開始向Mac版靠攏,最明顯的是搜索框。出現了tag牆、Atlas基於地理位置的筆記管理和Trunk開放平台。等使用一段時間後,也許會有更多驚喜之處。

ps 4.關於層次結構、Tag的問題,我真覺得可以寫篇論文了,對傳統文檔和幾種筆記本應用的信息結構組織進行建模,定量分析和對比不同情況下的效用,蠻不錯的課題哦

2014.3.9更新

近幾個月以來使用Evernote越來越頻繁,另外也開始長期穩定地使用為知筆記。寫一點新的感受:

1.我非常喜歡Evernote的瀏覽器插件「剪藏」,該插件主要提供兩個功能,一個是傻瓜化地對當前網頁內容進行快速剪裁和保存,一個是在Google時根據鍵入的關鍵字檢索已保存的筆記並顯示在頁面中。「剪藏」在「收藏」和「重用」這一頭一尾對Evernote的功能形成了補充,而這兩部分對我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前者使得保存網頁內容的體驗大大提升,後者則使Evernote在檢索與利用方面變得更具主動性,是一種內容的推送,這無疑使Evernote更加接近「另一個大腦」這一願景。但是這個插件的兩大功能都有不足之處,還可以改進。比如進行剪輯時常常會漏掉標題,或者將底部的一些社交評論也剪進去,並不支持手動的細節調整。Evernote的另一個瀏覽器插件「悅讀」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可以將網頁處理成去除了干擾元素、純凈而適合閱讀的模式,並同時支持一鍵保存至Evernote,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剪藏」的不足。

2.再次感受到,如果有節制地使用Evernote進行未讀材料的收藏並有規劃地予以消化,那麼先收藏後消化是能夠真正獲得價值的;不然,則還是回到我之前說的,Evernote成為一塊大大的裝滿資源的,讓人無從下手的硬碟,是死的。

3.Evernote還有一個我覺得很實用的功能,那就是圖片標註(截張圖如下,「這是標註」的箭頭畫反了,捂臉)。

4.為知筆記曾幾度被我拋棄,現在用起來主要有三個原因:為知能很好支持Markdown語法;Wiz的Win版UI有了大幅度提高(附圖一張如下);Wiz帶有To-do-list特點的桌面便簽很好用(可分優先順序,可增加子任務,每個便簽均可作為單條筆記同步)。

5.為知的筆記層級(為知里叫做文件夾)是可以n層的,最大多少層我沒試過,但至少可以超過3層;此外為知也有用來剪裁網頁的瀏覽器官方插件,我經常在Evernote剪出來不滿意的情況下換用為知來剪,就對不同的網頁剪裁出的效果而言,二者各有勝負。

2014.3.13更新

正在重寫本答案,格式上有點亂請包涵。雖然也可以用草稿全部改好再更新,我還是更喜歡這種快速迭代的方式,儘管實際上也不會有幾個人盯著這個答案看啦=_=真覺得知乎也可以提供個已收藏答案更新提示啥的,咱自己選擇打開或屏蔽~

已更新內容:1.對Evernote的Tag與文檔的層級組織進行了進一步討論;2.全文表述細節修改。

計劃補充內容:移動端使用感受;對未來筆記類應用的發展設想(語義網、Wiki、多工具協同)

個人觀點,歡迎交流討論!


Evernote 滿足慾望

"remember everything"實際上是"own everything"。人看到好東西總是想收集起來。所以這個產品會有名聲和用戶。

但是, Evernote 並沒有解決問題

我不認為他解決了個人知識管理的問題。產品大而無當是一方面,而實際上今天的知識是不斷流動和進化的。 zhihu 或者搜索引擎可以做到按需索取更大範圍的知識, gmail 配合他強大的搜索可以解決私密信息的管理。

面對生活中真正出現的問題,他們都更實時,更高效,更容易得到好的結果。

ps

關於自己看過文章的收藏問題,類似 pinterest 的產品就可以解決,會更輕,更利於分享。如果想私密, instapaper 和 readability 也都可以。

而搜索引擎的 page rank 演算法,原理可以近似的理解為一次引用為文章增加一次信用。全網人群用引用所積累的信用,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會比你一個人的一次收藏更靠譜。


更新:不好意思我轉投 OneNote 了……原因是:

  1. 這貨隔三差五推薦我升級。我是免費用戶時推薦我上 plus,我 plus 了他又推薦我上 premium……有完沒完了?能讓人安心做筆記?

  2. 內置的團隊聊天是我長這麼大用過的最爛的聊天工具。發送消息的動畫能延遲兩秒,發送一條消息能給我顯示成兩條,歷史記錄莫名其妙被刪除,還卡……
  3. 合作編輯時對衝突的處理爛得我已經不想評價了……

=============================================================

剛開始用的時候也有這個感覺。原因在於,使用 Evernote,要求我建立一個以前從來沒有的習慣——write everything down。我為啥要這樣做呢?我現在的生活有哪些地方不好么?

可是好多認識的大牛都誇讚 Evernote 好、Evernote 妙,總是有原因的吧?於是我強迫自己用了一個月,然後就喜歡上 Evernote 了。

因為「Remember everything」真的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我的 Evernote 里,除了讀書筆記、各種知識技能、自己的日記外……

還有菜譜、熱水器和空調的結構圖、追蹤分析自己體重和身體狀況的圖表、大學四年的所有喜怒哀樂(其實是我在 Twitter 上寫的全部 1 萬多條 Tweets)、每一家去過的餐館的符合我口味的菜及價格、老媽的三圍、老爸的鞋碼、《仙劍奇俠傳》的五靈/六界世界觀、《刺客信條》中袖箭的製作方法、女友身體的小毛小病及解決方案……

把這些東西都記錄下來,讓我感到很安全,我知道,不管走到哪裡,只要手邊有一個裝了 Evernote 的設備,這些筆記就是觸手可及的。可能有很多筆記,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再看一次,但是,一旦,一旦有那麼一天,我突然需要它了,會發現,它已經在那裡了。


我以前用過為知,印象筆記,有道筆記,然後我慢慢因為較少使用而慢慢卸載了,後來因為在電腦里的零碎文檔多了起來需要不斷整理,搜索也不方便,後來又開始關注這些筆記類軟體,最後我選擇了有道筆記。為知和印象筆記其實也很好用,只是他們的功能太多了,操作太繁瑣,太重了,我不需要,所以我選擇了相對輕量級的有道筆記。

大部分人對這個軟體不感冒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吧:

1:找不到需要的地方,很簡單,我用不到他,不關注

2:不夠輕量級,像我需要的功能其實很簡單,不需要太複雜的功能,所以那些看起來略顯弱智的軟體反而是我的最愛。

3:知道的太晚了。。。已經開始使用其他軟體較長一段時間了,更換軟體的代價較大,就算喜歡也不會有太多人把自己的筆記分開存放。


當初最開始接觸evernote時也是題主這樣的感受,特別和 @經雷 相似,幾乎一模一樣。但現在已經用的非常順手,無縫融入生活。

我這種情況的答案是:當時間管理成為剛性需求時,一個強大的同步筆記軟體就非常有用了。

-------------------------------------------------------------------------------------

一年前,剛得知有這樣的東西時,那叫一個興奮啊,「哎呦我去,這不就是我朝思暮想的強大筆記軟體么,還全平台,這玩意出現就是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靠譜!"。遂上手試用,無果。過了一周再用,又無果。如此反覆了3、4次。每次都想好好用起來,但這軟體就是給人不好不壞,不痛不癢的感覺。說難用吧,我一些號碼啊、地址啊都記上去了,用的時候也能找到,體驗什麼的都還行;說好用吧,也沒用出什麼特點來,跟以前nokia上的單機note軟體也差不多啊。最後慢慢就這樣了。

大概8個月前,工作上的事情突然開始繁重起來,發覺以前使用的時間管理方法(紙質日誌本)已經不夠用了,日誌本只是單純規劃、記錄每天的工作,不做任何總結,搜索起來也很不方便。我開始向GTD求助,GTD也是另一個我很早就了解過卻一直都雖不明但覺厲的東西,但這次收穫頗豐,裡面的很多想法都真心覺得很有道理,準備開始實踐。與此同時恰好發現同學也在開始實踐GTD,他在用evernote,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就又重新撿了起來。

後面就是磨合調整期,逐漸開始拋棄GTD書中的一些方法,形成自己的時間管理體系。最終落定為紙質日誌本+evernote+公司周報,evernote主要用於收集、處理和總結,整理、回顧的工作隔較長的時間才進行一次。可以說是兩者的結合才使它成為必備工具的。

-------------------------------------------------------------------------------------

時間管理需求

什麼時候時間管理會成為剛性需求呢?就是突然開始發現各種事情像洪水猛獸般向你襲來,你已經快hold不住場面了,再不做點改變,腦袋就會爆掉。例如我以前就是個單線程寫代碼的,現在突然要來開8線程做事情,這切換會有開銷的啊,而且大腦又不像計算機可以保存中間狀態,難免會忘點東西,久而久之就會積累很多問題。


基本上這個時候尋找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是比較靠譜的解決辦法。千萬不要照本宣科按GTD流程來做事,說得裝逼一點叫做GTD的精神之一就是你不要完全按照GTD來做事,要尋找自己的痛點。

最後,時間管理是一個會融入到你工作生活中的東西,其相關工具也就成為個人的必需品了。

知識管理需求

嚴格上講時間管理和知識管理是不同的東西,兩者互有滲透,我個人覺得前者重在處理,後者重在整理(當然收集都是必要的)。evernote對這兩種事情都可以干,所以很可能的情況是:對於某些行業、某些工作或僅對於某個人,知識管理是其剛性需求,不管理起來工作就進行地差點火候,這種情形同步筆記軟體也非常有用。

方法和工具是一個老生常談的事情了,知識管理也這樣。evernote只是工具,不能覺得有了工具就無敵了,聖劍用不好也會掉的對不。要有自己順手且有用的方法,如果只是收集、分類肯定是不行的。我自己的做法是evernote不收藏文章,只整理自己總結下來的知識,收藏文章用別的方式,且少收藏多消化。

其他需求

對於我最初遇到的那種「感覺有需求,但又用不好」的情況,我覺得這是另外一種需求,這種需求與@徐馳 所講類似,姑且稱之為捕獲靈感的需求。將這種"捕獲靈感,處理靈感"的做法養成習慣,會非常受用。當然有些人會覺得做這樣的事情很無聊,那麼他不是受眾,就不用唄。

還有就是"收藏癖",這樣的需求如果沒能養成嚴格習慣或者價值經常得不到體現,筆記軟體就可能很快會被棄用,因為這種不是剛性需求。


沒興趣是常態,有興趣才是特例。因為任何軟體,相比60億地球人來講,都是極為小眾的。


Evernote這個東西我也是下了,卸載,然後又下。

對於這種應用,我很無奈,因為應用始終是用來方便人類的,但為嘛在使用前我還要花那麼多時間去研究怎麼使用啊。好矛盾啊!!!

矛盾歸矛盾,我還是犯賤的花了時間研究這玩意兒。由於周圍真沒啥朋友使用,我便開始了孤獨的探索之旅。(約莫一周,在實踐中出真知)

不想用Evernote的原因

1.忒複雜了,要勞心勞力的去研究。(剛下載好的時候有種輕視的趕腳,尼瑪,這麼簡單的界面,不就寫寫東西嘛,為啥這麼多人喜歡,為啥為啥為啥? 我就是帶著這個疑問去研究的。)

2.界面真不咋滴, 特別是windows 界面,頓時給人一種win 98的趕腳,有木有。

使用了evernote之後的趕腳。

1.好東西都可以記錄下來。有種安全感。(但前提請保證,這些東西都閱讀過,不要read it later 變成never read it )

2.不管工作學習,任何東西都可以往裡面扔。

3.方便檢索。

目前我這樣使用evernote.

1.首先要搞清楚evernote和印象筆記的賬戶是不通的。(坑爹的,在毫無指點的情況下,這也差點把我搞死。。。)所以在註冊前想好自己要哪個賬戶。

2. 去下載周邊應用,在Chrome或者Firefox上面安裝印象閱讀,剪輯,看到好的文章或有用的內容就可以放進去。(雖然我沒覺得這兩個有啥大差別,除了,悅讀看起來賞心悅目之外)

4.Pocket. ( read it later 應用)這玩意兒和evernote是好基友。(Pocket有愛的一點是他可以裝在 iphone 的safari上面啊,可以點一下就直接將文章收藏到pocket里去啊。。。evernote好像也有。。。以前在歐鵬瀏覽器上裝過。。)

5.手機上的相關軟體。

  • Zaker( 看國內新聞,也可以訂閱時尚,文化等不同注意的報紙期刊)
  • Zite ( 類似於豆瓣猜,每天會推送符合自己胃口的文章,不過都是英文的)
  • Feedly ( RSS閱讀器,可是google reader要沒有了啊,情何以堪)

這些iphone 上裝的閱讀軟體,我都和evernote 還有pocket做了關聯.看到有意思的文章就先放到pocket裡面待閱讀,要是有收藏價值,就再轉到evernote裡面歸類。

6.基本上搜集資料的就這些軟體了,其他都靠自己寫了。。

例如我弄了個抽屜叫學習,然後下面就分各種學習內容,看的公開課,不僅做筆頭記錄,(紙質筆記本始終是不能拋棄的啊) 最後再轉到evernote上進行整理。。。

好像偏題了。

總而言之。工具就只是工具,放到大腦里的才是知識。但素,要是能將information進化成transformation,那智慧就是你的了。


沒覺著evernote沒有用。

咖啡館就是咖啡館、理髮館就是理髮館,而國內的用戶習慣寄希望於讓兩者的功能融合起來,但當使用起來不爽時,又會抱怨這個結合物大而全,臃腫云云……

回問一句,我們為什麼不檢點一下自己的使用方法是否正確呢?

我認為,evernote不是大而全的軟體(否則就成雲儲存了),它只是筆記軟體,用戶也無需自作主張地讓它包羅萬象,然後當使用起來不爽時抱怨收藏的內容從來不回頭看。

我的使用方法是:每篇筆記只保存了一篇文章,或者一個網頁,這些內容都是我非常希望保留下來的、對我有實用價值的、肯定會回頭查閱的——就是這麼簡單,無需複雜化。

當然,evernote不是沒有缺點,但缺點絕不是沒有用,否則哪裡來的那麼多用戶,乃至有實力進軍國內市場了。

我是從2008年開始使用它的,有圖為證。

另外,我是evernote的高級用戶,也有圖為證。


手機和ipad上一直裝著Evernote,但基本上從來不用,至今賬號里只保存了一張圖片和一篇文章,有道筆記和麥庫都用過,保存了一些遊記攻略旅行時看,後來也很少使用了。

後來想明白了,筆記軟體只有對那些有大量資料要整理、備份或者天生就是整理控的人才能發揮比較大的作用,對於我來說,真的沒有大量的知識、資料需要整理,我也不喜歡整理,網頁啥的想起來時大多數時候可以直接google找到,網頁離線閱讀有點用,比如在地鐵上可以閱讀,但safari就能完成這個功能了,而且手機、ipad都有大量離線的內容,根本不用擔心無聊時沒東西可看。

想起以前經常向朋友推薦gmail,但他們都覺得郵箱哪個都一樣,而且gmail還時不時訪問不了,所以都不感冒。後來發現gmail只有每天收到上百封甚至數千封郵件的人才能體會到它的強大和好用,thread,filter,anti-spam,search,tag…… 至於每天收十幾封以下郵件的人,用哪個郵箱真的沒太大區別。

以前看了一些GTD的書,心潮澎湃,恨不得每件事每分鐘都要管理好,弄來很多複雜的GTD軟體,想了很多流程和使用方法,最後一個個放棄掉,現在覺得最實用的還是蘋果的reminder,足夠簡單,電腦、手機、ipad都能同步,我需要的其實就是一個列出待辦事項、能同步、能提醒、能勾選完成的todolist就夠了, 再以google calendar為輔助,足矣。

不要做工具的奴隸,工具是幫我們完成事情的


感興趣否,主要取決於用戶能滿足其需求習慣

Evernote宣揚的方便的記錄,你可以在各種終端各種環境下,很方便的記錄好的東西。而不必去費時費力的整理,因其強大的搜索能力,再配合其標籤、筆記本等功能,可以方便的找到你曾經遇到且你需要的東西。

但是,這裡需要弄清楚一點。Evernote是「記下」而非「記住」。這或許就是Evernote之類的筆記軟體與紙質筆記的最大區別。並且你會發現,Evernote用的越久,你越不願意去記住東西,而只是將其放在Evernote中。像Evernote的Chrome插件,在我遇到好的文章的時候,有時還沒看完,就剪切下來,想著以後再看,可實際上,很多就再也沒有看過。

若論其記錄的方便性,就我自己而言,我覺得其甚至不如Wiz,其強於Wiz之處就在於各個終端可以方便的收集。而像我這種,並不喜歡用純文本格式記錄筆記的人,我更喜歡用Wiz記錄平時的個人積累,我平時經常會在筆記中記錄一些代碼片段等,這時Wiz就比Evernote更為方便。而現在我用markdown更為多一些。

所以,就我個人而言,Evernote基本上滿足了我的需求,但有很多地方並不符合我的習慣。

如果拿Evernote和其他知識管理軟體相比,Evernote只能說是各個方面做得比較均衡,而非最為突出。你可以試用一下onenote、mybase之類就會明白。


卡成渣,在網頁版

Linux用家,結果沒有電腦本地版(至少官方沒有

我不知道如何改默認的字體,我記得原來默認的字體看起來很不爽

我討厭富文本編輯器,還不提供markdown編輯

並且富文本編輯器做得又不好,比如我準備將一系列詞標成紅色並且加上del線,我找不到格式刷...


我可以理解樓主的感覺。我個人現在離不開 Evernote 了。並不是因為他足夠好,只是類似功能的應用就他做的比較普適。

展開講:

作為一款單純的筆記軟體,我覺得 Evernote 是完全不及格的。各種格式看起來支持的挺全,但功能都很初級,不好用;從其他地方複製的內容在格式上更是慘不忍睹。若是要做書摘、會議記錄等等,又沒有足夠專業的模板。

但它「remember everything」的理念,顯然不僅僅是筆記。從其 iOS 平台上諸如 Hello、Food 等等衍生應用的上架可以看出,Evernote 更想成為你的第二個大腦,記住生活中所有可能需要但並不常用的內容。其特有的手寫識別功能也提醒用戶應該更多的將紙質資料利用 Evernote 來電子化。

我現在會把所有名片、一些說明書、手寫信件,甚至明信片都拍進 Evernote。以備不時之需。從這個角度來說,Evernote 安全保存一百年的願景以及全平台同步的特點都比較適合我的需求。儘管它在最基本的筆記編輯方面慘不忍睹。

另外,根據自身需求多個工具複合使用顯然要比死盯著一款 Evernote 用,來的輕鬆的多。比如我目前用專門的 GTD 工具就能規劃好自己的事務,而不需要自定義 Evernote 來強迫自己習慣它的用法。(Evernote CEO 也在採訪中提到,自己用 Evernote 來做 GTD,但這玩意兒現在還不夠好用 ;))利用 http://Pinboard.in 來保存各種網站,而不是統統複製到 Evernote。用 Instapaper 來收集需要閱讀的文字,而不是光用 Evernote 。用 Together 來管理諸如圖片、電子書、應用等傳統意義上的文件,而不是統統塞進 Evernote 。用 1Password 來管理自己的密碼以及私人信息,而不是利用 Evernote 孱弱的內容加密功能來管理。

和之前看到的一篇關於 Photoshop 的文章一樣,由於歷史原因,Evernote 有一些底層的東西可能沒法說革命就革命。但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一套使用方法,這就是 Evernote 最吸引人的地方了。


Evernote能幫助你做到以下一些事:

隨時隨地在任何設備上記錄一些想法和細節,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音頻。

如果你的工作狀態在於7*24*365的狀態,而且由於事情太多太雜,導致記憶力通常都不太好的時候,你會發現Evernote實在是太有用了。能想像半夜起床,突然想到一個好的idea,隨手抓起身邊的手機,記錄下當時的想法,然後第二天在電腦上同步後慢慢梳理的場景嗎?或者在旅途中,等各種飛機、汽車、火車的時候,拿起身邊的iPad,記錄條理,方便後續豐富細節嗎?

記錄靈感和想法是一個很重要的點,但對我,更重要的點在於隨時隨地。我已啟用的Evernote有PC端的(這個是最常用且最長篇大論的),Android版(手機端記錄想法),Windows Phone版(同樣在手機端),iPad版(方便晚上看電視,讀雜誌什麼的時候突發奇想,隨手記下來)。

所以,當前兩天新聞說Evernote的賬號被黑了,且我發現自己登錄不上去的時候,確實有點小慌。畢竟,現在已逐漸形成了Wunderlist+Evernote+Skydrive的辦公習慣了,很多想法甚至文檔都在Evernote上存儲著。直到找回密碼重新成功登陸的那一刻,才放下心來。

當然,也有很多人用Evernote記日記,心得什麼的。我沒有太強的這方面得需求,倒是用不著。

還是那句話,產品是針對有需求的人的,沒有需求,再美的姑娘在你眼中還不如一碗炸醬麵來的實在。


在我看來evernote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平台,至於怎麼用,有很大的思維空間。我看了國外介紹如何使用evernote的書,感覺很受用。舉個例子,ipad上的墨寶,iPhone 中的各種基於Evernote 的應用比如食記之類的。感覺就是Evernote 給了你一個很強大的工具,至於怎麼用,需要你的思考和DIY ,而不是簡單的筆記收藏。

仔細想想現實中有什麼需求,再看看能不能和evernote碰出火花。


一直使用紙質筆記本。

買個好的筆記本勝過一切gtd。除了便攜性。筆記本在響應速度,布局安排,總結,每日安排,整理思路,分類和情感等各個方面完勝


已經不經常使用的人來說說用它來做什麼,以及現在為什麼不太用了

  • 看書的時候用來做讀書筆記,記錄一下關鍵的內容
  • 走在路上靈感來了,記錄下自己的想法,還可以配上圖片
  • 當日記本,記錄心情
  • 寫博客的時候,當草稿本
  • 和異地的女友一起編輯一個筆記本,記錄生活,分享心情
  • 有個evernote的插件叫「悅讀」,用來看網頁,體驗非常好
  • 存儲一些很長,但經常使用的文本,比如 銀行卡號,ssh命令等
  • 保存一些經典的資料,別人的文章等

為什麼現在使用頻率變低了?

  • 不支持markdown

  • 文本衝突處處理,丟過幾次內容
  • 我找到了自己更喜歡的方式

替代者:

知識管理,現在使用 http://farbox.com,是一個基於dropox的應用,知識管理部分(適宜公開)我用它來代替evernote,還可以直接當博客,因為Markdown的存儲方式為純文本,我方便在命令行裡面直接搜索。

長文本,Mac上我使用 TextExpander,windows下我使用PhraseExpress,比如我輸入 icbc,按空格就直接變成一長串數字了

日記,http://ohlife.com

保存網頁,美味書籤(delicious實在是太慢了) + http://clipboard.com 前者用來保存站點,厚著用來保存單個文章,圖片之類的


"為什麼有人對...沒有興趣"這種問題,一開始的出發點就是不對的。

這種問法隱含的假設就是

"事實是大多數人都喜歡這玩意"

或者

"我用過了覺得好,所以大家都應該喜歡這玩意"

事實是多數人很可能甚至沒有記筆記的需求,建議將問題改為"為什麼喜歡記筆記的人對evernote不感興趣?"或者"evernote有什麼特點讓人感興趣?"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小精尖的應用?如果沒有大平台支撐,這類應用如何生存?
為什麼要使用 Evernote?
Evernote 的核心競爭力是多終端同步嗎?
有 Evernote(尤其是配合 Clearly)了,還需要 Pocket 等稍後讀應用嗎?
Evernote 和 Pocket 的區別有哪些?共同使用的話,有哪些技巧推薦?

TAG:互聯網產品 | Evernote | 印象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