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不管願不願意承認,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以貌取人」的心理。
雖然這是一個「貶義詞」,卻是時時發生的事。人的面相反應人的性格,貌似也不無道理,請問有人專門研究過這個么?或者哪裡可以找到相關著作。例: http://weibo.com/1496904254/eBBcfA9t0x7
「以貌取人」這個籠統而通俗的說法可以牽扯出不同的解釋角度。
「貌」指的是什麼?面相?可以根據一張照片來預判一個人的各種屬性,那麼它是建立在個人經驗之上的,進行類型化的歸類。那麼它是更依賴於個人的認知,還是這種依據有共同性,比如兩個人的以貌取人可以在標準上達到一定的契合,如果這種契合如果不是兩人基於歸類的認知喜好相似,也就是說客觀性是存在的,可以推廣到三個人更多人,再進行一般化,是否可以證實面相學的科學性?如果不是像傳統面相學那麼定式化,那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上對這個問題的解釋,是否可以應用到現實的具體案例之中?
如果「貌」超出了一般化,比如面相學上的對痣的解讀,也就是「貌」作為分解後的元素集合,那麼它指的是什麼?眼神?衣著? Scott McCloud 在他的 ?Understanding Comics? 一書中有對具象到抽象的描繪,圖可以見:http://ignorethecode.net/blog/2010/01/21/realism_in_ui_design/ 我們對一個抽象的人是不能夠以貌取人的,是否可以說從元素分解的角度來以貌取人是沒有依據的,也就是面相學比如對痣的解讀是不科學不可取的。假設「以貌取人」是可行的,那麼對 Scott McCloud 那幅從具象到抽象的畫進行逆向閱讀,從抽象到具象的過程,是什麼東西可以讓我們拿來「取人」的?
如果說,單靠一張照片是不行的,「以貌取人」其實還包括其他,比如談吐,或者說至少有一顰一笑動態化的圖像,最好還是面對面的,那麼,這裡的「以貌取人」我想就是跨越到另一個領域了,就是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作為第一有無比重要性,那麼取不取人決定於觀察者的態度,以及觀察分析判斷的經驗和能力。
所以,我認為從面相學即定式化的元素分析對應的角度來以貌取人是沒有科學性的,雖然這種基於大概的統計學基礎是一種理論的依據,它也可以是個人性的不能退而廣之第二人。實際上,「以貌取人」的貌由更多東西組成,甚至被左右,比如拍攝照片的技術,照片拍攝者的個人判斷投射,照片選擇者(自我選擇)的喜歡或許就在「貌」裡面。如果將「貌」再擴大,不再局限在照片式的,那麼就是第一印象這一層了,就是個人認知力的表現了,在此,「以貌取人」不是說某種貌對應某種深層屬性的客觀性,而是基於個人喜好和能力的一種反應。比如 Lawrence Li 說的例子,邵忠「以貌取人」的依據是不能推而廣之的,它們只適合邵忠本人。
Peter Zumthor 在他的 ?Atmospheres?開頭寫道:「...This is something we all know about. Our first impression of a person. What learned was: don』t trust it – give the guy a chance. Year passed. I got a bit older. And I have to admit that I』m back to believing in first impressions. It』s a bit like that with architecture, too. 」
所以,「以貌取人」的依據是「我能」。性格寫在臉上,人品刻在眼裡,生活方式顯現在身材,情緒起伏表露於聲音;家教看站姿,審美看衣服,層次看鞋子;投不投緣,吃一頓飯就知道。
先拋開「以貌取人」是否是科學的判斷,讓我們來看看「以貌取人」背後的想法。
相信大家都遇到過「閱人無數」的人——只要和別人隨便攀談兩句,甚至只要站在邊上觀察一個人個把分鐘,就能判斷出此人屬於哪類,而且十有八九沒看錯。「閱人無數者」雖有此技能,卻未必洞悉過這種能力背後的原因。
就我個人而言,「面相」比「星座」要靠譜多了。「相由心生」一說有點玄,可實際上,一個人的性格多多少少能在他的臉上反映出來。他是不是經常笑,笑道什麼程度,他是不是始終很嚴肅,還是很放鬆,他平時常處在什麼表情下……這些都絕對是反映性格特質的標誌。長年累月下,這些標誌會在他的臉上留下特定的皺紋、面部結構、習慣動作……
要仔細探究以上內容不容易,閱人無數者其實也不用這麼干,他們只需要見到足夠多類型的人,心中有各種性格的模板,以後見到陌生人直接套用就可以了。
之所以說「面相」比「星座」靠譜,就是前者更加「個性化」,因人而異。不過,需要反過來補充的有兩點:1.我聽說「星座」也可以很「個性化」,但不管它了,此處無意和「星座黨」討論。2.說「面相」靠譜,也只是相對的,「以貌取人」再「個性化」,也終究是從「個性化」入手,最終把人「模式化」後的「取人」。堅信此道者必會出錯。只不過幾乎所有凡人都寧可冒犯錯風險「以貌取人」,因為我們實在沒時間一個個細細了解對方:「你長得已經讓我討厭,我哪裡有興趣(胃口)多了解你呢?」「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王爾德
王師是講金句的文豪。金句以微言大義傳道卻不給出論證過程,因此在一個習慣於「證偽」的科學主義者看來,金句全是屁話。
我這個回答是試圖讓這句話顯得更有說服力一點——再次提醒:只是「更有說服力一點」,不等於它「正確」。這理論依據可以很複雜,包含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等太多;如果要說清楚,估計能寫一本書吧。但若只是要簡明的觀念理解,那麼可玩味一下「凡事內外都有聯繫」這公識里的哲學含義。看雲可知天氣 vs 相貌能取人品,我們未必要細析其中科學枝節,經驗樣本積累夠多,推導結果自然也八九不離十。
「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Oscar Wilde said,
"It is only shallow people who do not judge by appearances. The true mystery of the world is the visible, not the invisible."
很多時候,在短時間內考察一個人的內在能力/了解一個人的內在性格,是不可能的任務。
而且,人又很善於揣測對方,然後說謊。結果,相貌和衣著反而成為可靠的判讀一個人的原料。(事先打扮,比揣測和說謊的成本更高)
以貌取人也就可能成為在沒有替代手段的情況下,可行的權宜之計。
當然,如果能花時間考察最好。不過這種機會幾乎只存在於學生時代了:剛剛入校你對有些人的印象,和畢業時完全不同:
我在快畢業時,介紹了一個女同學給朋友。因為長的不好看引得他發了火。這讓我突然意識到,這女孩長得真的不好看!
但是四年同窗,我再考慮關於這個人的問題,就真的完全忽視了長相。。。10次以貌取人,9次成功,一次失敗。失敗那次,感嘆,不能「以貌取人」啊……
只有丑的人才會反對以貌取人
前面老師提過「相由心生」, 相貌舒服的人可能蘊含一些較好的品質,敏感,勤于思考,聰明,教養好,基因好。
這是簡單化的性格背景信息評價方式,如同招聘關注畢業的大學一樣, 清華哈佛出來的人,蠢材的概率要比三流學校的低的多。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而所謂的貌,在我感覺不僅包括了人的長相,更包括整體的氣質所以即便閉上眼睛,也是能對人有感覺的這種感覺就是你自己 取人 的一個判斷依據
(美國斯塔姆福德警察局的罪犯檔案照:21歲的大衛·戴維斯在理髮店剪頭髮剪到一半時,突然抄剪刀插人。CFP圖片)
人們在過往經驗中形成的成見其實都是正確的,否則成見最初從何而來呢?倫敦經濟學院的進化心理學家金澤智認為,以貌取人就是合理的,儘管這歷來受到人們的非議。例如,女性一眼就能看出哪個男人會是孩子的好父親,哪個男人做不好父親。還有的研究發現,人們通過觀看一段30秒的無聲視頻,就能看出一個人是樂於助人還是自私自利。
可以看出罪犯,但看不出強姦
儘管大多數人不以為然,但看外表往往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品行——看起來友善的人常常比較友善,看起來猥瑣的人確實為人猥瑣。這提示人類擁有內在的心理機制,能將好人壞人分辨出來。
美國康奈爾大學最新研究發現,人們只要看靜態照片中的臉長得怎樣,就能發現誰是罪犯,因為罪犯跟沒犯罪的人確實長得不一樣。試驗展示了32名20多歲的白人,身上沒有疤痕、文身或過於濃密的毛髮,而且表情自然平和。其中16人是已被定罪的罪犯,另外16人則是無罪的。參加試驗者要判斷照片中人犯有各種罪行的可能性:謀殺、強姦、偷竊、偽造、襲擊、縱火、販毒。
結果發現,人們能夠分辨出誰是罪犯,但不能辨出他們的犯罪類型。這與犯罪學相符——罪犯是不分「專業」的,犯過一種罪行的人也很可能犯其他罪行,例如臭名昭著的O·J·辛普森。殺人和偷竊的罪犯時間長了,也會犯其他罪行。因此,人們只能分辨出犯罪和沒犯罪的人。
但女性無法指出誰是強姦犯,反而總是傾向於把真正的強姦犯看得比無罪的人更「無辜」。研究者傑弗里·M·瓦拉解釋,強姦犯為了實施強姦,首先要以欺騙的方式取得女性的信任,而外表長得像強姦犯或者其他類型犯罪分子的人很難贏得這種信任,無法靠近目標女性。
美貌是一個「健康證」
儘管大家心裡都愛帥哥美女,卻指責別人是「外貌協會」並大加鄙視。然而,進化心理學要為「外貌協會」正名,認為外貌是遺傳和發育健康的標誌,因此也標誌著一個人作為配偶的質量。美貌就是一個「健康證」,越漂亮的人在遺傳上和發育上越健康,身體更健壯,壽命更長。
金澤智具體分析,介紹了漂亮的外表有三大特點:
雙側對稱 俏臉比不好看的臉更對稱。左右兩側臉的對稱程度會受到以下因素影響而下降:生長發育過程中曾經有寄生蟲或病菌感染,或者中毒;遺傳基因發生突變,或者父母是近親結婚的。發育和遺傳都好的人臉蛋和身材都更為對稱,因此更加吸引人。在不同的社會中都有這種規律:一個地方的病菌和寄生蟲越多,那裡的人們就越以貌取人,因為在擇偶時避開感染過疾病的人是很重要的。
平均化 面部特徵接近人口統計學上的平均水平的人,比面部特徵極端的人更漂亮。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心理學教授朱迪夫·H·朗格羅斯說過:漂亮只不過是平均而已。進化心理學對平均的解釋是,一個人的每個基因都是有一對的,稱之為「等位基因」,如果兩個基因不同,就能夠抵禦更多種類的寄生蟲,而且兩個基因都是有害基因的可能性較小。在基因中,兩個等位基因不一樣的情況較多的人,面容就會在統計學上較為平均,而兩個等位基因相同的情況較多的人,就容易長得比較極端。
第二性徵 對於男性而言,吸引女性的是雄激素水平高的特徵,例如大下巴和突出的眉弓,因此男人勾引女人時會本能地把頭往後仰,使得下巴看起來大一些,眉弓看起來顯著一些。對於女性而言,吸引男性的是雌激素水平高的特徵,例如大眼睛、厚嘴唇、大額頭和小下巴,因此女人在勾引男人時會本能地把頭往前俯,眼睛朝上看,使得額頭和眼睛看起來大一些,下巴看起來小一些。黛安娜王妃拍照的典型鋪士便是如此。
目前,已經有專門的電腦程序計算照片中人臉的對稱度,具體是測量面部五官的大小和距離,最後得出一個漂亮指數,這個指數跟人們用眼看的主觀評價高度吻合。因此,金澤智認為漂亮是客觀而可以量化的,就像身高和體重一樣。
轉自「伍君儀透析英語」新浪博客 以貌取人,很有道理
我們獲得信息的最主要途徑,便是視覺。 這就是以貌取人的理論基礎。這以貌取人之後,便是以言語判斷人,這是以聽覺獲得信息的途徑,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會加上視覺來幫助判斷。然後是以人的行為判斷人,這要稍長時間的視覺,還要加上各類感觀感受。
接著是我們常說的日久見人心,這要花大量時間來看,聽,回味,思索,從而判斷。
還有在特殊情況下才能真正看出一個人品質的情況,比如碰到重大危險時,極大誘惑時。以貌取人無疑是最幼稚膚淺的一類所以古人反覆告誡我們 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也告訴我們 做人要言行合一我完全搞不懂第一名那腦殘無比的摘抄是什麼意思,對題問有何幫助,但它得了第一,實在令人無語。其實是被鎮住了,所以能看出來,欺軟怕硬這態度,大多數人都有。社會心理學上講過,忘了。但是記得點引用過點贊的這句話,王爾德的(It is only shallow people who do not judge by appearances)。還有一句亞里士多德的外貌是最好的介紹信諸如此類。
你我都不是俗氣之人,關注「小逃亡者」。
在我們的日常社交里,不論是在情感、職業還是泛泛之交,每一個人,都會有意無意的「以貌取人」,這種潛意識裡的「選擇性社交行為」,到底是好是壞,我不片面定論。以下一些想法,僅供參考。
× 看臉的世界,其實並不膚淺 ×
▼
人類在判斷另一個人是否優質時,往往習慣於過分關注他人的外貌,深入想一想,以貌取人其實是可以找到看起來合理的理論依據的,這些理論依據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長相好:人類對優質的基因偏執青睞;
皮膚好:營養均衡、生活作息規律;
身材好:有自制力、健康而有活力;
氣質好:有學識、善於思考、有自我意識;
行為舉止好:做事穩重可靠、有良好的家教;
穿衣打扮好:三觀正常,不是藝術家,也不至於是神經病。
當我們與陌生人第一次相見時,我們的大腦便會勤勤懇懇的,在外貌這個維度上,對眼前的這個陌生人採樣並分析一遍,這些分析結果的依據,來自於人類對人類的刻板印象,這並不完全準確,但一定是有效的。
× 外貌不該是社交第一門檻 ×
▼
以上已經說明,人類的「看臉社交」並不是一種不經思考的膚淺行為,但是,並不代表,當我們遇到陌生人,我們就應該放任潛意識的作用,而不進行有意識的干預。因為當我們細心留意身邊的人事物,會發現2個事實:
第一:人們越來越擅於使用兩種裝扮去生活;
第二:你看到的外貌,有時候是相反的完美偽裝。
美國攝影師Joel Parés拍攝了一系列照片,就是要大眾反思和質疑當前社會存在的種族、社會經濟地位、性取向或外貌偏見問題,Parés的這組人像作品帶有強烈的對比性。一邊是滿是紋身、手持雙槍的街頭混混,一邊是西裝革履、文質彬彬的哈佛高材生:
Parés想傳達的目的其實很明確:不要用第一印象去隨便評判他人,成功、天賦、職業從來都與種族、膚色、外貌沒有任何關係。優質社交秉承的客觀公平的做法是:當我們遇到陌生人,我們先告訴自己:不要用外貌來給這個人粗略的貼上標籤。我們應該試著先從非外貌的維度去了解一個人,比如朋友口中對TA印象,或者直接問問TA,你最擅長什麼。通過其他維度的了解,一點點去印證外貌呈現出的表象,是更聰明的社交行為。
人人愛美好的事物,
顏控固然沒有錯誤,
但當顏控成為一種偏見,
這就是一個錯誤。
http://weixin.qq.com/r/cjjP1x-E80KMrVu0921g (二維碼自動識別)
1.相由心生;2.每個人腦子裡都有個資料庫,把以前遇到的人的長相和他/她/它的性格、形態等匹配起來,在遇到另外一個人的時候,會自覺不自覺的讀取這個資料庫。
以貌取人很合理
我自己已經體會過很深刻了
大概在五年前左右我每天沉迷遊戲,天天泡在網吧,思想偏激,自以為是。作為一個高中生,根本沒有想過我以後要考什麼樣的大學,我的興趣在哪裡。而是每天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怎樣去上分,甚至是在遊戲里和和別人對噴那時候我的相貌應該是,頭髮長雜亂,滿臉痘痘,又瘦又高,穿衣服別說品位,只講究衣能蔽體,應該也不會散發一點青年應該有的活力現在的我。每天努力學習,讀書健身,吃東西再也不是講究好不好吃,先要想想身體好不好。臉上只剩下了幾個很淡的痘印,身體也變結實了好多,穿衣服要講究搭什麼風格,鞋子沒擦乾淨是不會出門的。即使做不到英俊瀟洒也應該乾淨整齊找女朋友,在乎的是她的身材,品位,皮膚,三觀。從這些就能看出來她的精神狀態至於顏值⊙▽⊙化了妝不都一個樣嗎......逃你擁有什麼樣的外貌,世界就會把你變成怎樣的人。
假設:
1,「以貌取人」在社會中是普遍存在的。2,相貌是嚴格遺傳的,即兩代人之間的「貌」是相似的。3,「貌」的標準在時代變化中是緩變的,即一段時間以內,人們對「貌」的標準近似看作是沒有變化的。4,成長環境決定人的性格觀察兩代人。第一代人以「貌」獲得社會認可,由此可以為第二代創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則第二代兼具好的成長環境和為社會所認可的「貌」,「以貌取人」在現實意義上成立了。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