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級宇宙飛船從地球出發飛向其他星系,半路遇上隕石,小行星的概率有多大?

宇宙飛船在飛行的過程中,實際上可能遭遇各種各樣的天體。

在恆星級航行中,預先把所有星體的運行軌道全部精確計算出來很可能是不現實的(因為從地球上只能看見對方若干年前的樣子,而且數據會有誤差),因此似乎不太可能避免下列情況。
例如被其他行星或者恆星的引力捕獲。(如果速度足夠慢的話)
例如與流星,彗星,小行星的撞擊。(如果速度足夠快的話)

高速的宇宙飛船,遇到障礙的規避能力應該是極差的。因為所有信息只能以光速傳遞,當自身速度足夠接近光速,對方撞擊你的速度就接近光速,對方的速度接近光速意味著你看見對方時對方已經離你非常非常近了。

有說法認為恆星級宇宙飛船航行途中遇到大的障礙(指能給飛船造成故障或者影響飛行軌跡)的概率非常非常非常低?請問這是事實嗎?


太空中絕大多數地方比地球上最空的真空還要空


你找一個彈珠。

來到一個一百平方千米大的場地中,然後把你這個彈珠想像成地球,那麼整個場地差不多就是太陽系內層(柯伊伯帶)的大小了。

相對而言,一個人的大小比太陽還大了。

那麼你看,這個探測器撞上外太空星體的概率可以說是不存在的。

至少,在探測器的使用壽命期限內,並不必考慮這個問題。


我覺得這目前是無解。

技術達不到或者接近製造恆星級的飛船的水平,對待問題感覺難度也不一樣。

比如「一騎紅塵妃子笑」,古代那科技,你是無法想像怎麼半天把物品從廣西弄到北京的,怎麼想某沒用。

假設飛船速度接近光速。就算十分之一。很快了,目前的技術達不到。技術肯定會相互制約,也相互促進,既然能有提升速度到接近光速,那麼動力,電腦的計算能力,艦體的材料,觀測的能力,肯定比現在高很多,現在飛船唄撞一下就嗝屁了,可能到了那會兒被小點的天體撞一下就不是什麼大問題,略大的可以用武器擊碎,更大的遠距離能發現時間應該足夠規避。

另外,就跟開車一樣,你不能一起步就掛五檔,肯定慢慢起步,既然是星際航行,出個太陽系再開高速問題也應該不大。星際空間還是蠻空曠的。


和你當下屆國家主席的概率差不多。

大部分隕石小行星都在行星附近,漫無目的的飛,找個行星比大海撈針還難。

宇宙遠比你想像的空曠。


概率再低也需要預防


可能性很低

但是如果速度很快的話,迎面撞擊高能粒子會很危險


100%

但是並不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只要裝上主動防禦系統。小波段雷達照射,然後自動化激光武器攻擊蒸發,最後物理護盾阻擋微小粒子的撞擊就可以了。

當然,你飛船速度越快這個主動防禦系統有的反應時間就越短,撞擊能量也越大。但是在幾成光速的時候沒有太大問題。而且幾成光速也足夠人類定居其他星球。

這種問題對於那些曲率引擎之類的才是難題,超光速以後就完全無法探測前方的物體,只能直接撞上去。不過曲率引擎的物理細節我不了解,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是隕石並不會撞到飛船上,只會停止在扭曲空間的最前面被帶著一起走。


雖說中標撞擊上的概率微乎其微,

不過要不是咱們人類技術還不行,

如果可以隨便發個幾百公斤的東西上去,

在上面裝一個雷達,

搞個主動規避,

豈不美哉?


恆星級宇宙飛船?太陽就是啊


撞上了就自任倒霉唄,就算是發射探測器到木星,也沒有辦法保證不撞擊火木之間的小行星帶哇


恆星級……其實就不需要考慮撞上什麼了,而需要考慮自身的引力場會對周邊的恆星,星團等等造成什麼影響。


那麼問題來了,先行探路艦是幹嘛的。就算沒有探路艦,能製造恆星級宇宙艦船的實力。連預警探索雷達什麼都沒有么? 作為宇宙探索艦,主炮是幹嘛的?就是用來擊碎航道上的隕石小行星的啊


先說結論,確實非常危險,在目前來看,這種飛行就是自殺。

其實這問題分幾方面說

先說恆星際飛船最起碼也要達到0.1C的底線吧。

可靠點應該到0.5C吧。就按0.1C想。

1.宇宙再空曠,也是有幾率撞上其他物體的。不能以靜止概率來看。無論你用小數點後邊幾個0來描述宇宙的空曠,航行幾十年,就意味著幾率也要乘上幾十個數量級。一個飛船體積多大?就算是個公共汽車那麼點吧,以0.1C速度飛過一年,要經過多大的空間?估算6平米的面積乘以每秒3萬公里,一年飛行31536000秒是穿過了

5676480000000000立方米。這個數字好長啊,我都不想知道多少了。就說在這個空間內找到幾十克隕石顆粒的利概率已經不可忽視了(雖然幾率也不是太大)。

何況你一個恆星級飛船肯定比公交車大多了。

2.其實以現在的材料學,飛船都等不到撞到什麼固體,早就完蛋了。氣體,就是自由氫,塵埃,納米級組織。這些物質在宇宙中不是特別罕見的。這些就夠洞穿或者燒掉飛船了。相對速度很可能會大於0.1C。如果是用固體防護罩,飛船應該是一點一點的融化沒了。

3.還有個相對時間問題,首先你船上各種計算機和探測器效率會大打折扣(相對外部空間,尤其是對外部天體的探測和軌道計算上)。

飛船時間和外部時間不同步,雖然可以計算,可以輔助調整外部探測器的探測誤差,但是終究是效率低下,大大降低可靠性。

其他問題還很多,不過沒必要再深入了,因為以為現在的眼光看這個問題,根本是說夢。沒法有合理的解釋。


現在已知的最密集的小行星帶兩顆隕石的間距也是用公里算的。


看到對方不至於很近了,宇宙里還是不要用雷達這種東西了,用望遠鏡吧...可觀測距離不會有變化,我走路的時候提前一個天文單位看到你,高速飛行的時候還是在這裡看到你,只是反應時間更短而已。所以這就取決於觀測水平了。

另外,這個概率真的很低。近地軌道那麼臟,人們還是選擇看不見。


記得拿α粒子轟擊金箔的實驗嗎?

如果飛船速度達到相對論速度結果就差不多了

外殼會充滿輻射而且慢慢剝離……


異形:契約看了嗎?還得那條船怎麼廢的嗎?恆星級尺寸的船遇到這種事會怎麼死呢?


至少配備能量防護罩,不然根本沒辦法星際旅行


很大,你應該也知道吸引力,就是大物體吸引小物體。


宇宙中的物質稀薄的可憐,這個概率應該比你彩票中頭獎的概率低得多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SpaceX 剛剛發射的 Zuma 衛星?
歷史上有沒有在外太空喪生的宇航員?
2017 年航天界有哪些值得被記住的事件和成就?
學航天專業,選擇中科大、北航還是哈工大?

TAG:物理學 | 天文學 | 天體物理學 | 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