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美国的地理环境比其它国家优越,那么其它国家是否无法对美保持各方面的优势?

此处的地理环境不光包括邻国,也包括纬度、耕地面积、海岸线长等。


事实上,保持对一个国家的全面优势都是很难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比如美国足球就不行……最有趣的就是世界上经济前三(中美日)的国家足球都tm不太行,中国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如果你说“科技优势”,那美国除了对中,欧无法保证全面压倒以外,其他国家都没问题。

同样可以反推,其他国家想全面的超越美国,也是天方夜谭。

这不是因为是美国,所以难以超越,而是大国都有压箱底的几手资本。


美国其实就是个大号的英国,如何对美国保持全面优势可以参考拿破仑的法国是怎么对英国进行大陆封锁的。包括不限于控制环绕美洲大陆的各个海域,海底,空域,外太空,然后对美国进行24小时的全面封锁,物资管制,航空海域管制,可以在多则几十年,少则十几年内实现对美国的全面优势。您问需要多少军力开展和维持这个封锁网?这是另一个问题


物质是矛盾的、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

美国的地理环境在二战时期看是优势,放在其他背景下看就是劣势了。

美国的发展历程是:一战后开始闷声发大财,二战前期和中期大发战争财,二战后介入战争靠之前积累的国力直接参与了对世界秩序的主导和制定。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类近代的财富起初都集中在欧洲,后来欧洲打成一团时这些财富都流向了美国,当然还有人才。正是财富+人才撑起了二战后美国的辉煌。

被两大洋隔开就是优势吗?美国要影响欧洲,必须借助英国。美国想打伊拉克,必须借助沙特。如果美国没有靠二战在全球建立的那么多军事基地,美国的影响力会严重下降。如果中国想影响一个邻居,在边境上搞个师旅一级的军演就够了,而美国呢?它想影响一个国家,它得派出至少一支航母航母舰队。航母舰队随便走几步的花费就够中国搞几十次军演了。

不要觉得美国十多个航母舰队气势恢宏特别吓人,只要人没长出鳃,海军再厉害也有与生俱来的短板。美国要打海湾战争,从1990年8月7日开始在沙特屯物资屯兵,1991年1月17日战争爆发。在战争爆发之前,美军在沙特的驻军达到了50万。如果没有沙特这块陆地而只有海军,美国打算把这50万人放哪儿?在大海里泡澡泡半年么?如果没有陆地,美国要打伊拉克只能先抢滩登陆,有点战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战争的伤亡有多可怕。

美国的武装力量其实非常畸形,海军是大哥,而绝大多数国家里,海军不可能一枝独大。

美国想干什么都得划船,因为飞机毕竟性价比太低。显然这没有在陆地上方便因为人生活在陆地上而不是海洋里。

美国想贸易了,得划船;中国想贸易了,修铁路就可以,玩得好还有一代一路这种东西;另外两大洋上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而中国从上海到欧洲的鹿特丹的海上航线,途径很多地方,干什么都非常方便,中国现在还拿下了希腊的港口,将来欧陆海洋贸易,很可能就走希腊而不走鹿特丹了......

如果不考虑其他实际因素,中国和印度做贸易 vs 中国和美国做贸易,哪个更便利?我买辆长途车就能在边境线上跑运输做贸易了,而我要去美国我得划船。

美国的崛起靠的是二战。你不能看到已经崛起了的美国,然后就说:美国地理位置太好了所以崛起了。

美国的地理位置确实在美国的崛起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一个国家想要崛起也不是必须有美国那样的地理位置才能崛起。

一句话,美国崛起,是因为世界大战导致财富急需找到一个安全港以避险,所以找到了美国;否则,美国就算是被一百个大洋隔开,也绝对不能说这是什么“地理优势”。在大家都想赚小钱钱的和平年代,这种被大洋隔开的地理位置是劣势而不是优势。

注:贸易是交换;贸易方便即交换方便,而不是指成本高低。


地缘政治学推广文,先给结论:美国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因为地缘优势成就了它的力量优势、它也很想保持现在的力量优势。但是,人类可以有更高、更广泛、更多角度的追求。

首先反驳 @二律背反 提到的一点:

中国和印度做贸易 vs 中国和美国做贸易,哪个更便利?我买辆长途车就能在边境线上跑运输做贸易了,而我要去美国我得划船。

谈到“贸易”,我们不应用简单的生活经验来直接进行类比,因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讲的是货柜运输、讲的是价值几千亿美元的货物交换,而不是讲旅游去哪个国家购物的“便利”。

一个印度人和一个美国人要来中国买手机,确实可能是开车从加尔各答到昆明会比一个美国人坐船来从旧金山坐船来上海更快更方便(但未必更便宜),但如果讲的是要把一货柜的手机从中国运到印度,恐怕在实际操作中不会有商人用陆运的。

有一篇发表在Scientific America的论文,关于国家地理位置与国家财富的关系,“The Geography of Poverty and Wealth”提到,水运的成本比陆运低:

In our research we have examined three major ways in which geography affects economic development. First, as Adam Smith noted, economies differ in their ease of transporting goods, people and ideas. Because sea trade is less costly than land- or air-based trade, economies near coastlines have a great advantage over hinterland economies. The per-kilometer costs of overland trade within Africa, for example, are often an order of magnitude greater than the costs of sea trade to an African port. Here are some figures we found recently: The cost of shipping a six-meter-long container from Rotterdam, the Netherlands, to Dar-es-Salaam, Tanzania – an air distance of 7,300 kilometers – was about $1,400. But transporting the same container overland from Dar-es-Salaam to Kigali, Rwanda – a distance of 1,280 kilometers by road – cost about $2,500, or nearly twice as much.

荷兰鹿特丹到坦桑尼亚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7300公里的空运距离,用海运运一个货柜的成本只需要1400美元,但从达累斯萨拉姆陆路运这个货柜到内陆国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仅仅1280公里的距离成本却高达2500美元,开车、划船的贸易哪个更“方便”,从成本看一目了然。

中国跟印度做贸易方便,开车、船运、空运甚至将来可能会有铁路这个选择,但美国跟加拿大做贸易也方便啊,开车、船运、空运、铁路都有。美加贸易额2015年是6627亿美元(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而中印贸易只有716亿美元。我们或许可以用中日、中韩、中欧贸易与美日、美韩、美欧贸易做比较,但印度显然暂时还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变量太多,不好控制(实在是不好“不考虑其他因素”),发达/发展中国家,国家距离,是否盟友。美加跟中印也难以作平行比较,因为边境的地理状态实在是个太大的变量:美加的很多贸易是用车,不过中印显然还是海运较多。

回到问题。确实,如果打通陆上铁路,中国要把陆军运到中东、欧洲,确实是比美帝多一些选择,但从成本、乃至效率来看,海运依然不可或缺,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还要打通海上丝绸之路,还要在印度洋上打通几个港口(吉布提海军基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马来西亚皇京港)。

美国通过海权成为具有全球的superpower有其时代背景,西方地缘政治学、特别是美国的地缘政治学界早已有无数的讨论,他们的讨论甚至有现实影响,如Mahan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通过对于欧洲各国多年海、陆权的斗争历史的演绎,强调地缘特别是海洋的重要性,间接影响了20世纪初美国一系列进取的政策(例如殖民菲律宾、取得夏威夷),二战收缩Mackinder的Heartland Theory, Spykman的Rimland,对于美国二战前后的海洋战略都有重大的影响。

不过,除了思想影响的推动,美国也通过天然优势和技术优势、和一些运气实现了崛起:例如通过19世纪多场战争,国土延伸两大洋,而当时正好是航运技术的发展、航运的机械化的高速发展期,为美国实现其二战后的海洋霸权提供技术支撑。法国要把资源均衡投放于海、陆两方面;德国被阿尔卑斯阻断,陆路两面都有强大的敌人,他们很需要“生存空间”,最后也成为了德国两战扩张主义的源头;俄罗斯有战略纵深,但没有位置优越的不冻港。既有战略纵深、又有优良港口、又远离战场的美国人便有了优良的崛起条件。

中国的地理条件也不可以说不优越,甚至和美国有相似之处:太平洋的海岸线很长,国土大而温和,高原和沙漠也阻挡了西边的敌人:例如印度。甚至有理论认为,西藏、新疆、蒙古、朝鲜半岛,只是内亚视觉下China proper力量的延伸。假如能有与美国平行的技术和资本资源,军事力量,印度不崛起的话,中国跟美国平分大平洋,中美六/四甚至七/三分印度洋应当不是问题,而北京的战略目标或许更高远。当然现实来说,太平洋、大西洋都可以算是美帝的海洋领土;印度洋是美帝力量的延伸;中国在南海还在某种探索、抢占的阶段,加勒比海对于美帝来说早已是内湖。

只看海权,中国似乎还需要担心印度的崛起。

地缘政治学术界也不是没有对于其他领域有所展望,例如Severskye的对于空权的论证(Air Power: Key to Survival)在二战后给了地缘政治一个看问题的新角度:以前只能用情报和地图感知敌军坦克、军舰的位置,现在可以直接在天空拍照片看出来。所以,人类的军事力量,甚至延伸到了太空。

更加摩登的理论,例如环境论(代表人物the Sprouts),气候环境、人对于气候环境变化的心理认知、全球化世界社会作为有机系统等等。举个例说,例如在改善环境、减缓全球变暖作出了更好动作的国家获得了更多的尊重等,而那些形象破坏环境的国家就得到更少的尊重,在外交力量这个维度上,前者似乎比后者更强大。

我个人认为未来的一个趋势、其实官方的宣传中也提到过的网络主权也是未来一个国家权力的重要方向、甚至可能会形成新的国家。例如不同国家、文化下的网民有着不同的网络语言、文化、甚至以后可能是某种军事攻击力量;因为墙,内地和港、台都有着巨大的网络文化差异,用着三套不同的网络语言,帝吧对于港、台facebook的“出征”可以看作是网络主权间的冲突;甚至发挥脑洞,以后的死宅可以现实脱产、现实是一堆机械人在进行生产、没有任何主权国家、但是在虚拟网络上,他们建立了很多很多国家,这个时候,或许人类在现实世界是没有物理冲突的,但是在网络世界有思想冲突。

当然,说了这么多,在现实世界的决策层里,在白宫、中南海、克里姆林宫里,真正主导的思想还是地缘、还是海权、还是经济等等,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写一本书。

地缘政治的批评者有一点很重要的批评是,当你看重地缘,地缘才变得很重要。例如你看重海权,海权便真的很重要:如果Mahan不说海洋对于美国很重要,美国便真的有可能在20世纪继续门罗主义、收缩于美洲,便没有殖民菲律宾、收复夏威夷。

或许,如果更多的资源投放于火星探索,可能取得更多行星的控制权,才是未来国家力量的体现:而不是单单地反复耕作地球那一亩三分地、一亩三分海。

另一个批评,便是对于道德的忽视。地缘政治太过看重于力量,而不看重对与错。

举个例子,例如朝鲜,纵使它有了核弹,陆军巨大,但是世界其他国家反感它的大洗脑、大饥荒,对于别的国家来说,其他国家对于看朝鲜也许并不会觉得它比瑞典、挪威、丹麦、瑞士这些没有核弹的国家更有影响力、更受尊敬、更强大。两个国家都好像在搞社会主义,但大家不会想围堵瑞典这个面积更巨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发达国家,但是会围堵朝鲜这个面积很小的朝鲜半岛不发达国家。

简单一个词,便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德也是力量的体现。一个国家在干大家觉得正确的事,便得到拥护;一个国家在干大家觉得是错误的事情,纵使它的有型力量强大,它还是失去道德高地,得不到别人的拥护、甚至走向灭亡。例如纳粹德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干的战略家帮助他们成为欧洲霸主,最终结果还是被更强大的力量摧毁;今天的德国虽然失去了强大的力量,但在欧盟问题上还是欧洲的领导者。例如911后攻打阿富汗的美国,有着全世界包括中、俄的认可;但是两年后打伊拉克的美国,找不到大武器、也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民主国家,所以受到了更多的谴责,名誉有所受损,并被指责是伊斯兰国的缔造者。

所以回到问题,对,美国的地理位置很优越,这种优势建立起了它的力量优势,它也很想保持这种优势,但是,人类可以有更高、更广泛、更多角度的追求。

抛砖引玉了。


推薦閱讀:

土耳其為什麼先和俄羅斯交惡,然後關係和好,現在又和歐洲鬧僵?這對我兔的一帶一路影響大嗎?
現在整個東亞和南亞的亂局是不是標誌著中國在恢復過去幾千年整個亞洲以中國為中心的格局?
為什麼同為多民族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南斯拉夫最後都因民族問題分裂解體,中國卻依然能保持統一?
朴槿惠為什麼要呼籲中國參與制裁朝鮮?
日本和俄羅斯兩國是否在衰落,相比而言現在和未來的興衰會如何?

TAG:政治 | 美国 | 经济 | 地缘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