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網易公開課的內容質量越來越差?

以前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好課好演講,現在湧入了大量質量低的視頻


邀請了很多高校老師來雲課堂開課的那段時間,雲課堂課程質量突破天際,也是那個時候造成了雲課堂質量高的印象。

現在雲課堂上第三方的培訓機構課程越來越多了,很多培訓機構的課程在雲課堂上架。

作為一個雲課堂的用戶,我並沒有從雲課堂課程變多這件事上得到什麼便利,反而造成了選擇困難。以最近在學的python來說,雲課堂上有很多python課程,看過幾個不同的課程,內容大同小異,即使是雲課堂最近推薦的「麻瓜編程」的python課程,和翁凱老師的C、Java課程相比,質量也明顯不如(個人主觀感覺)。

希望雲課堂能向這樣的方向發展:

  1. 嚴控課程質量,同樣內容的教學課程,只保留最優。降低用戶的選擇成本,建立雲課堂課程質量最優的品牌形象。
  2. 建立學習體系。例如學習了python的基礎語法,接下來可以學習如何使用各種庫,再接下來實際做項目,真正使用python。解決用戶入門容易掌握難的學習困境。


知乎的編輯器越來越難使了……

客觀講:

1、講師

你之所以能在網路上看到公開課,是因為有講師去講,有互聯網做傳播。但好的公開課更多依賴優秀的講師,然而優秀講師的誕生速度遠沒跟上挖掘速度,這時為了保證「量」的相對平穩,質量自然就下降了。再加上網易公開課所指的那些「公開課」是高點出發(TED、MOOC),自然存在向覆蓋時出現的質量下降。

2、主題

一個優秀的講師有可能一生都只講一個主題,去年我才終於看了十年前就出版的《失控》,雖然它仍然可以描述十年後今天的部分發展規律,但講師凱文·凱利這十年里做的所有演講幾乎任何變化,甚至PPT都沒怎麼變過。換句話來說就是,講師猶在,學生換代,很多知識無需推陳出新。

3、視角

你的知識水平會影響你對知識的判斷,當你學到了B段理論後,再面對A段理論不僅不願意接受,甚至還會對A段理論做出相應的判斷,所以你主觀上會認為水平有所下降。客觀來說任何知識都是相對學習者才有深淺之分,本身並無高低。

主觀講:

公開課的門打開了,三方機構也進來了,綜上3個條件,不降才怪……

不過最重要的我個人認為還是因為公開課這種形式已經「out」了,無論短視頻還是直播,技術的進步都對這種非同步內容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要準備賺錢了唄,網易雲課堂又不是公益機構


這個問題的關注量說明了一切


如果題主是一個知乎多年的重度用戶,覺得知乎內容質量如何?

用戶量增加,用戶質量一定程度上來說要比最開始的用戶質量低,而你所謂的質量低的內容,或許正是在迎合這部分質量低的用戶,做產品,總要考慮大多數的人!

玩快手上的那些人也有看公開課的需求啊。


推薦閱讀:

大家付費購買過網易雲課堂上的哪些課程?
如何評價 網易 自製微專業 虛假宣傳?
網易雲課堂、小鵝通、喜馬拉雅、知乎live那個更適合開課?
如何看待知識產權這類問題?
網易雲課堂計算機編程語言課是學一門,還都學?

TAG:網易公開課 | 網易雲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