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東正教在塑像與否問題上態度有什麼區別?

拜占庭皇帝利奧三世頒布法令禁止基督教塑像,這是政權和教權的鬥爭,由此引發的聖像論戰使得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分歧衝突加劇。這是我在書上看到的內容

那麼東正教天主教(或者嚴格說是東西教會)在當時對於這個問題的態度具體是什麼,為什麼這個問題會使東西教會進一步分裂?現在兩派對於這個問題取得統一觀點了嗎?

西羅馬滅亡以後這一地區的歷史我不是很了解,東西教會是基本按照拜占庭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劃分的嗎,這個領土界限後來也不斷變動,這種變動對教會劃分的影響是什麼呢


當今正教對於塑像的看法:

一 為什麼正教信徒敬禮聖像,為什麼毀像主義是異端

一個家庭接受了正教信仰之後,第一個有形可見的信仰行動恐怕就是將聖像請到家裡來,並按照正統的傳承供奉聖像。對於正教會和每一個正教信徒來說,聖像是極其重要的。聖像是無形奧秘的有形標記,是天上耶路撒冷投射到人世的光明,是世人得以仰望天堂的窗戶,是對神聖信仰的描繪。正統的聖像敬禮甚至成了區別正教信徒和異教徒的分水嶺,因為天主教徒違背了神聖的傳承和第七次神聖普世大公會議的決議,使用了以現實世界和生活中的血肉之軀為樣板的「寫實性圖像」 為聖像,甚至使用來自古代異教傳統的立體雕像;新教徒則延續了被第七次神聖普世大公會議所譴責和詛咒的「毀像主義異端」 ,拒絕敬禮任何圖像,並詆毀正統的聖像敬禮為「偶像崇拜」 。沒有了聖像的基督教信仰永遠是不完滿的,企圖將聖像逐出教會無異於試圖閹割真理。那失去了聖像的教堂(比如新教的教堂)有如被剝去了衣服,剩下的只是由空洞和暴露帶來的羞恥。而那沒有按照正統方式供奉聖像的教堂(比如天主教和某些聖公會教堂)則有如拋棄了華美莊嚴的靈性服飾,卻穿上了充滿異教和世俗色彩的奇裝異服。正統的教會必然有符合正統樣貌,也就是靈性的華美。不論是拒絕使用和敬禮聖像,還是使用不符合傳統和神聖普世大公會議法典的像,都使得教會偏離正道,失落靈性的美麗,由其醜陋的外貌顯示出其異端的本質。很不幸地,古今中外,一直不乏有攻擊聖像敬禮的毀像主義者存在,他們攻擊聖像敬禮為「偶像崇拜」。為此,在第七次神聖普世大公會議上,正教會嚴正地宣告了聖像敬禮的正統性:

「眾先知如是預見,眾使徒如是教導,聖教會如是領受,眾聖師如是訓誨,普世如是贊同,恩寵如是被彰顯,真理如是被啟示,謬誤如是被消滅,智慧如是被呈現,基督如是而垂賜,我們同樣如此宣告,我們同樣如此明認,我們同樣如此傳揚基督我們真實的上帝,並以言辭,以文字,以思想,在祭獻中,在聖堂中,籍著聖像敬禮主的諸聖;我們敬拜基督因為他是我們的上帝我們的主,我們敬禮諸聖,因為他們是這同一位主的真實僕役,配受我們所獻上的尊崇。這是使徒們的信仰,這是教父們的信仰,這是正教的信仰,這個信仰堅固了寰宇。」在正教的年曆中,每年大齋期的第一個主日被定為「正教主日」,慶祝「正教信仰的凱旋」,也就是紀念歷史上,毀像主義異端通過第七次神聖普世大公會議被正教會棄絕,聖像重新被安置在帝都君士坦丁堡的教堂中。在每年的這個主日,世界各地的正教教堂都會舉行紀念「正信得勝」的禮儀,信徒偕同神職人員高舉聖像巡遊,並莊嚴地誦讀以上的「信仰宣告」。

正教的聖像敬禮是建立在道成肉身的奧秘之上的,聖像本身就是道成肉身的標記。那些不理解聖像的價值和意義的人,同樣也不理解上帝降生成人的意義。在舊約時代,摩伊西斯(摩西)的法典嚴禁給上帝造像,因為上帝是無形無像,無可描繪的,不論是用人,生物,自然現象,或任何可以想像的形象來描繪上帝都是褻瀆神聖;然而在新約時代,上帝之子,在神性上與父及聖靈同一性體的邏各斯(道,聖言),取了人性人身,由童貞女降生成人,成為了除罪之外,處處和我們一樣的完全的人,但同時卻又不喪失他的神性,就是這一位神人基督,父懷中的獨生子,將無人可見,無人可識的上帝顯明給了我們。因此,在新約的恩寵時代,我們可以以人的形象來描繪上帝,因為上帝首先俯尊就卑,為了他所愛的人類而成為了人。同樣,在舊約時代,也禁止為任何聖徒造像,因為,那時候,按照上帝的形象和容貌而受造的人類尚未從祖先之罪的枷鎖下獲得解放,不但上帝的形象對於人類來說是鏡花水月,就是人類自性所擁有的上帝的肖像也被罪孽所污染而變的模糊不清。然而,在新約的恩寵時代,我們為上帝之母誕神女,以及一切蒙受救恩聖化的上帝之仆造像,並敬禮這些像。因為人類和世界的救主,以他的降生,受難,復活,摧毀了遠古的詛咒,死亡的權柄,恢復了人性中所本有的上帝的形象,將人類本有的華美和尊高重新賜給了我們。因此,一切接受耶穌基督的救恩,並在得救的道路上成全了聖德的聖人聖女,都是上帝之像,因為人本是依照上帝之像而受造的。我們從聖者的容貌中看見上帝聖容的閃耀,一如當基督在塔佛爾山易顯聖容的時候,不僅僅救世主本身,聖先知摩伊西斯和伊利亞,以及主的三位聖門徒也都被籠罩在了非受造的神光之中,在他們身上也折射出了上帝的聖容之光。

那些以舊約的法典為依據而反對聖像敬禮的人,其實是不明白新舊兩約的關係,不知道基督是「律法和先知的成全」,對於上帝的救恩工程沒有完整的認識。同樣的錯誤還有:認為在恩寵時代,基督徒仍然應該遵守安息日的規定,禁食豬肉等「不潔之物」,接受割禮,並認為這一切為得救是必須的。對於這些人,聖使徒帕弗羅稱他們是「假弟兄」「無知之人」。但凡是以謙卑之心接受正教信仰的,必然熱愛並敬禮聖像,那些錯誤地運用舊約的法典,或者狂妄地仗恃人類的理性來攻擊聖像敬禮的,一定不是正教的信徒,而是受正教會棄絕的異端者

二、正教信徒可否敬禮天主教,新教或者其他教派製造的像 ?

按照第七次神聖普世大公會議的法規以及正教會的聖傳承,正統的聖像應當是平面的繪畫,鑲嵌畫或者淺浮雕,而不能是立體的雕像。因為聖像是神聖奧秘的標記和象徵,是「天國的窗戶」具有「非此世」的特徵,不應該用三維立體的藝術來限制其奧秘性和深邃性。

同樣,正教的法規也規定,聖像的創作應該嚴格遵循教會的傳統,決不允許人為的標新立異,聖像的原型應該來自教會自古相傳的神聖形象——這些形象或者來自使徒和教父無中斷的傳承(例如,聖使徒及著福音者聖路喀是第一個為聖母誕神女造像的人,他所繪製的聖母像,至今仍有存世的),或者來自聖者們的神視(也就是蒙非受造之光啟明的聖徒們,在祈禱中,默觀中所見的基督,聖母,以及諸聖的形象),或者來自「非人手所繪的天成聖像」(比如埃德薩的『天成基督聖容』聖山聖前驅小修道院的『天成誕神女聖像』)。

教會法規嚴禁用「英俊的男子或者美麗的女子」作為聖像創作的模特,以保持這神聖藝術的純潔,離俗,無欲。同樣,教會法規也規定,聖像藝術不應該是「此世事物的寫真」,聖像是象徵性而不是寫實性的,那種追求「相似真人」因而使用了現代繪畫技巧的西方造像是不符合正教聖像傳統的。因此,我們正教信徒要注意,不但不可以使用和敬禮來自西方教派的立體雕像,就是他們的平面圖象,因為不符合正教的法規,也不可使用。當我們請聖像的時候,應該確定該聖像是符合正教的法規和傳承的,如果有疑問的時候,應該請神職人員或者有相關知識的教友加以鑒別。

三、新的聖像是否需要請神職人員祝福或者祝聖?

按照教會原初的實踐,繪製聖像本身就是一項神聖的工作,繪製的人一般是修士修女或者過著虔誠而聖潔生活的信徒,在繪製聖像的過程中,作者應當齋戒祈禱,並放下一切塵世的念慮,持念聖名。在這種情況下,當一幅聖像被完成的時候,它已經被它所承載的形象,所賦予的名號(正教的聖像上必然標明所表示的聖者的名號),以及繪製者的祈禱所聖化,不需要神職人員另外加以祝福。

然而,在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很多時候,繪製聖像的人只是一般的職業畫家,也並不一定按照古老的傳統,在祈禱和默觀中繪畫。更多的時候,我們使用的甚至根本不是繪製的,而是印刷的聖像。在這種情況下,教會鼓勵信徒請司祭以特別的禮儀祝福新聖像,以表示將它們從俗常之物中分別出來,特別奉獻成聖。如果可能的話,司祭會將要被祝福的聖像帶進教堂的至聖所,將它們保存在祭台上或者至聖所內其他合適的地方四十天,以專有的祝文和禮儀聖化之。如果由於條件限制,不能舉行這樣隆重的祝福禮儀,那麼司祭可以在教友家裡,以專有的祝文和聖水祝福新聖像。要注意的是,這個聖化的禮儀是一個分別和奉獻的標記,表示將聖像與俗物分別,並特別奉獻於聖業。

但是,因為所有的正教聖像都負載著神聖的形象和名號,因此,即使是由世俗人繪製或者機器印刷的聖像,在沒有被神職人員祝福之前,也是具有神聖性的,在一時請不到司祭的情況下,教友同樣可以供奉和敬禮沒有受過祝福的聖像,等到日後有機會的時候再請神父祝福即可。如果輕慢和褻瀆沒有受過祝福的聖像,同樣是有罪的。

比較傳統的東正教教堂都是這樣的

彼得大帝以後新建造的很多教堂開始歐化,但內部除了少數浮雕,還是看不到立體塑像

可是對比下天主教,立體的人物塑像就是很常見的


的確很奇怪三派在諸如聖像聖詠(彌撒)上的爭執。儀式或儀式感那麼重要麼?

聯想到現今佛教小乘、大乘和藏密的發展,儀式感似乎是越來越強(比如大乘寺院喜歡做法事超度亡靈)…佛陀在世時好象是不允許造像或者造浮圖之類的~


推薦閱讀:

基督教為什麼會出現在這個世上,它有什麼現實價值?
和尚是信佛還是信科學?
基督教對達爾文持什麼態度?
基督教這樣一神論的宗教對其他泛神宗教文化的排斥發展到極致,會不會就此毀滅文化多樣性?這是否是上帝本意?
如何看待低文化水平人群幾近迷信的宗教信仰?

TAG:基督教 | 東正教 | 天主教 | 宗教 | 宗教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