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豌豆莢被阿里收購的傳聞?如果屬實對豌豆莢後續發展會帶來哪些影響?
這裡不談這個收購本身,只想聊一下創業公司對自己的認識,以及由此帶來的今後發展走向的不同的路。
有一些創業公司,他們的創業項目,從創業開始以及到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能滿足人們的硬需求,但是區別在於,這個硬需求隨著時間、外部環境的演變,最後變成了這個需求還在,可是不見得人們最後都使用這些公司提供的服務來滿足,簡單的說就是,需求還在但是不再需要他們了。
我見過兩個這樣的公司。
第一個公司是迅雷,解決人們下載資源的需求,即使到迅雷創業之後十幾年的現在,這個需求仍然是硬需求,只是最開始人們找到迅雷大部分的原因是迅雷的資源足夠多,下載速度足夠快。可是到了現在,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帶寬越來越快了,由於國家對版權、色情的打擊,迅雷也不得不刪除了很多資源。現在在我身邊,提到下載一個電影,已經很少人再會想起迅雷了。
第二個公司是UC瀏覽器,解決人們使用手機上網瀏覽的需求。最開始,人們使用UC,是因為速度快省流量,十幾年後,3G4G等無線網路興起,這兩個需求已經不見得非得通過手機瀏覽器來進行滿足了,人們也不再在意那麼幾百K以及快那麼幾秒的體驗了。
這兩個公司的產品特點都是類似的:雖然能滿足人們一時的需求,然而如果創始團隊看不清環境的局限性,及時進行轉型,就可能走上不同的道路。前面提過迅雷已經逐漸式微,UC在一開始就打出了幾張除了瀏覽器之外的牌:國際化路線,很早就布局手游門戶。即使在現在,UC也在試圖做一些不那麼瀏覽器的事情來:手機搜索、公眾平台。這兩個不同的選擇導致了兩者最後發展道路的差別。
在我看來,豌豆莢也是類似的公司。應用搜索、發行雖然是強需求,但是太容易被「插隊」,手機廠商可以做,BAT也可以做。可是在最風光的時候沒有想清楚這些,看新聞說最好的時候估值10億美刀也沒有同意收購,到現在只有2億的收購價格了。
認清自己的局限性,在最好的時間尋求突破別的路線,或者有個好價格賣掉,這是我從這幾個公司的故事裡面讀到的。
===分割線===- 看到後面很多的評論,有必要做一下補充。這裡並不是說下載已經不需要迅雷,手機上網不再需要UC,我的觀點是如果繼續走這條路,那麼會越來越窄。以下載而言,現在看電影下資源的需求已經被視頻網站和網盤分流了很多,手機上網的需求也被不同APP分流了不少。另外就是原先這兩家公司建立的優勢壁壘隨著外部環境變化已經削弱了很多,網速越來越快,資源越來越多,它們最開始的資源多,速度快,省流量的優勢已經越來越不明顯了。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迅雷主頁看看,現在迅雷也並不把自己定位成一個下載軟體了,而是所謂的「全球領先的眾籌雲計算服務商」。
UC也是同樣,不再定義自己僅僅是一個人們瀏覽頁面的工具入口,也開始要自己產生內容了。
- 提到豌豆莢,2013年91助手被收購的時候,創始人有一篇採訪,現在看起來真是唏噓,最高點的時候人確實會看的不那麼清楚。
王俊煜:19億美元很提神 但拒絕被收購
豌豆莢這次被收購應該是板上釘釘了,豌豆莢再不嫁就真嫁不出去了。
這不是第一次傳出阿里巴巴要收購豌豆莢的消息,2013年阿里就有意向要收購豌豆莢,那一年百度以19億美金的天價收購91無線,UC以大約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PP助手,那是應用分發市場的好時候,應用分發市場掌握著App與用戶之間最關鍵的通道,在移動互聯網爭得不可開交的巨頭們都想通過應用分發市場拿到所謂的船票,就算不賣給巨頭,靠廣告費和遊戲聯運也能賺得缽滿盆滿。
豌豆莢在當時的選擇是,不賣。
一是王俊煜看到91被百度收購之後出現業務下滑,擔心賣給巨頭之後業務可能會下滑;二是王俊煜更有情懷,豌豆莢在所有應用分發市場中,商業化進程最慢,一直保持著小清新的風格,賣給巨頭,豌豆莢就不可能再有這樣的堅持,事實證明,被巨頭收購之後再獨立發展對於大多數創業者來說是春秋大夢。三是豌豆莢彼時已經實現了盈虧平衡,自認為不差錢。
如果做出不想賣的決定,總能給自己找一些理由。
在百度收購91之後,王俊煜如此點評:「所以即使別人能用更少的用戶賣出天價,也跟我們沒有關係——既然你們所追求的地平線上的那座高山,並不是同一座。」言下之意是豌豆莢還有自己的追求。周鴻禕則對這位1985年出生的年輕人說:「像你們這些書生,在中國做互聯網是不行的。你們做的事太陽春白雪了,是打不了仗的,生存不下去。」
2013年,阿里巴巴投資微博;2014年,阿里巴巴再全資收購UC。這兩個動作之後,阿里巴巴移動布局接近完成,對豌豆莢的興趣已大不如前。2014年,豌豆莢引入軟銀領投的純財務投資,投資金額為1.2億美元,估值達10億美元,算是一個折中。2015年初,又先後有消息稱騰訊和聯想旗下的神奇工場將要收購豌豆莢,最終都不了了之。豌豆莢在錯過2013年的「賣身」好時光之後可謂一波三折。
在最新傳言中,阿里巴巴收購豌豆莢報價已不到2億美金,遠低於兩年前軟銀投資時的10億美金估值。豌豆莢完美錯過了2013年應用分發市場的好時機,不知道王俊煜是否會為當初的選擇後悔?
為什麼豌豆莢今天不好賣了?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手機廠商的應用分發市場在這幾年強勢崛起,奪走了應用分發市場大部分蛋糕。小米讓所有手機廠商意識到,我們不能只靠賣手機賺錢,掀起了「ROM」大潮:每一家手機廠商都基於Android開發了自家的「ROM」,有的叫OS、有的叫UI,但它們都一致地將應用分發當做核心商業模式。強勢推廣自帶應用分發市場,限制用戶搜索第三方市場,還提供出廠預裝等多種應用廣告模式。小米手機在擁有超過1億MIUI用戶之後,已進入應用分發市場第一陣營,與百度、360和騰訊比肩,華為也不例外。一份來自荷蘭數據研究機構Newzoo公布的數據顯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是荷蘭機構來調研中國市場),豌豆莢市場份額已跌至第十。
應用分發市場商業模式本身就有先天缺陷:用戶下載App之後,就與應用分發市場沒什麼關係了。豌豆莢採取的策略是,搜索化,先後推出了主打視頻搜索的資源搜索功能,以及主打應用內內容聚合的客戶端「豌豆莢一覽」,然而,收效甚微。豌豆莢的野心很大,不甘於只做應用市場,要切移動搜索市場的蛋糕,但移動搜索市場已被百度拿下,並且這個市場並沒有預想的那麼大,百度正在O2O等領域尋求新的機會。
時期不同,買家不同,價值不同。對於豌豆莢來說,能夠給出高價的賣家只有BAT,然而它們早已完成移動布局,投資重心已經轉向別的領域:雲計算、O2O、人工智慧、文化娛樂、金融……對於巨頭來說,眼下豌豆莢已經不是好的標的,不會出現爭搶情況,阿里巴巴接盤豌豆莢,或許更多是買軟銀的面子,還有豌豆莢相對而言與阿里巴巴業務有更多整合空間:
UC在收購PP助手後,本身已是應用分發市場的一支力量,但一直未進入第一陣營,豌豆莢可充當增量。豌豆莢一直在嘗試的搜索與UC的神馬也可整合起來,UC頭條與豌豆莢一覽也有結合空間。除了UC,阿里巴巴正在大力投資YunOS,今年將拿到1億用戶,豌豆莢與這個手機操作系統自然可協作起來。
許多創業公司都有獨立發展的夢想,在巨頭對自己感興趣時,要麼待價而沽,期望賣出更高的價格;要麼直接拒絕,謀求獨立上市的機會。但倘若錯過了好時機,想賣恐怕都很難找到下家了,就算找到也不能賣出一個好價錢,移動互聯網變化實在是太快。
審時度勢的俞永福在昨天還在堅持要做BAT之外的第四極、UC是非賣品,今天就已經成為阿里巴巴的接收大員。先執掌阿里移動事業群再到今天負責阿里巴巴大文娛板塊,成為馬雲心腹愛將。豌豆莢被阿里收購後與UC整合在所難免,王俊煜的選擇是向俞永福彙報,還是出走再創業?
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羅超(luochaotmt)
豌豆莢賣晚了。
很多人喜歡這麼說,有的人說得很刻薄,有的人想說得很刻薄又不太好意思,畢竟2億美元的公司也不是誰都能做出來的,於是就拿周鴻禕的話來說,
「在中國互聯網要做成事,你們這些「書生」是不行的,太陽春白雪是打不了仗的,是成不了氣候的」。
世界是被路子野的男人搞定的
如果說男人是被路子野的女人搞定的,那麼大概世界就是被路子野的男人搞定的。中國的互聯網也是屬於路子野的人的,大人物哪個不是嘴上說著互聯網的分享精神,心裡念著毛選的口訣。
和全系產品被蘋果官方下架的360相比,豌豆莢確實不會打仗。
福建距離深圳822公里,91手機助手能用掃街的方式拿下華強北,再通過賣家佔領用戶市場。豌豆莢在創新工場的辦公室下樓就是中關村,卻一直在為自己用戶主動下載比例高沾沾自喜,手機預裝這塊市場完全放給對手。
這就是王俊煜所承認的「而外界對我們在商業化和渠道能力上的作戰能力欠缺一直有所批評,這點我虛心接受。」
但是打動我的是,王俊煜接下來寫了這句話,
「但我並不想因此吸取什麼『在中國不能這樣或那樣做事情』的教訓。即使更難,我仍然會按照我認為對的方式去繼續向前,這樣才能問心無愧。」
想不作惡,讓世界變得更好,這是每個創業者心中都有的牽掛。但是在利益面前能不能堅持的下來,這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當年10萬元把91手機助手賣給網龍的熊俊,2010年出來創業的時候也想「和91不一樣,只分享正版的軟體」,但是堅持不到半年就開始推薦盜版破解的資源。
熊俊回憶說,
「2012年初,我們出現了一個競爭對手,PP手機助手。他們自己破解軟體,放在自己的伺服器上,下載速度和軟體更新數量都比我們多,搶了我們很多的用戶。猶豫了很久,我們只得向現實低頭,開始做和他們一樣的事。」
PP助手就是那個用企業簽名讓用戶不越獄免費安裝「正版軟體」的始作俑者,當年鋪天蓋地在地鐵裡面打廣告,最後2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UC。
網龍賣給了百度19億美元,PP手機助手賣給了UC2億美元,同步推賣給了台灣人10億人民幣,但是創業時間只有豌豆莢的一半。所以大家都拿這些人作為正面的例子來寒磣豌豆莢。
豌豆莢不是白蓮花
這裡我要說,王俊煜和豌豆莢不是白蓮花。捆綁下載,搜集用戶信息,要求員工加班、降薪,斷交社保這種事情豌豆莢都做過。
但是王俊煜是個正常人,有錯誤他會承認,在知乎上一筆一划寫答案、道歉、說明原因。
最近一個月,他還寫了兩篇文章《不是終點》、《在彎路上繼續向前》,文筆冷靜流暢,是個非常正常的人在說話。
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說,他的新公司「要是一幫正常的人,做正常的事情」。因為在互聯網行業,正常人是很稀缺的。你必須張牙舞爪,像個教主,或者像個上帝,永遠不會犯錯,又能點石成金的樣子。看不正常的創始人久了,正常的創始人反而顯得不正常了。
網龍和豌豆莢後來一樣都是一個孵化器一樣的公司,但是網龍每款遊戲立項之前都要求籤算卦。網龍的董事長劉德建可是堪薩斯大學生物與化學專業畢業的啊!
過去兩年里,眼見著多少成功的創業者,本來很正常,突然就受到了一些人的影響,也張牙舞爪起來,也開始造金句,打雞血,裝神弄鬼地要做教主。這些人都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是似乎不相信一個正常的人可以把公司做好。
豌豆莢2億美元賣給阿里巴巴,在我眼中就證明了一個正常的人,可以把公司做到2億美元。
有人說如果他不正常,走一些野路子,豌豆莢會更成功。
王俊煜是這麼說的,
「不管是最初創業,還是 2013 年選擇保持獨立、擴張品類,還是今天做出的選擇,我們都會問自己,哪種選擇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達成我們的使命?成功與否,我始終認為要看自己追求的是什麼,而不是某個世俗的標準。」
如果你可以選擇,成為現在的王俊煜還是其他的什麼人?
在《華爾街之狼》裡面,小李子說,我窮過也富過,I choose rich every fucking time。
而讓我選擇100遍,每一遍我都會選擇成為王俊煜。
本文作者老編輯,原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老道消息(laodaoxx),原標題《每一遍我都選擇成為王俊煜》。老編輯的團隊正在招暑期實習作者和運營實習生,至少要實習3個月,每周四天,需要是在京2018年應屆畢業生,發送簡歷和作品到4@bushangban.com。,有意者發簡歷和作品到4@bushangban.com
PP助手一打開,淘寶的推送就馬上出現在通知欄里了。
豌豆莢現已加入阿里爸爸豪華全家桶。那句話:早賣早解脫;進阿里:賣了就死。。。以後變成了uc瀏覽器一員,阿里全家桶。
當初覺得自己還可以再貴一點不賣,能賺錢的時候覺得可以再等等,現在低價出貨收場。
幾唏噓。天天動聽改成阿里星球,豌豆莢是不是要改成阿里戰艦?
以後安卓啟動豌豆莢,淘寶,天貓,旺旺,蝦米之中任何一個,其他全部一起啟動!
早期豌豆莢代表著良心。現在是酷安。
豌豆莢已加入阿里全家桶套餐,點開支付寶之後豌豆莢也有可能被喚醒了,可惜了一個還算有點良心的應用市場。
——————————————————————————————話說微博上科技媒體中,新浪科技下的評論和其他媒體下的完全不是一個風格嘛,看圖當初是橋頭堡,雖然失去了獨立發展的可能,但是也應該好過現在;現在么應用分發格局基本已經定下來了,阿里在這方面已經早有布局,豌豆莢賣不出好價錢了,再不賣就沒接盤俠出現了
從一個豌豆莢3年的老用戶角度出發,從一個自以為有點小情懷的用戶角度出發,聽說這個消息時略有失落。
1.情懷和體驗是錦上添花,不是產品成功的關鍵
情懷可以讓一個產品具備獨特氣質,吸引一部分用戶,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買賬。可能你會覺得「網易雲音樂」這麼好用這麼有氣質,你用啥QQ音樂酷狗音樂啊。你怎麼會想到你家網易雲音樂的日活還不到酷狗音樂的五分之一豌豆莢就是應用市場領域的「網易雲音樂」,它們的特點是有情懷,受互聯網人群和大學生群體歡迎。但它們的市場份額都不高。在2年前,豌豆莢的市場份額排第4,現在應該已經跌出前8了吧。從百度指數可以看出,豌豆莢在2013年達到頂峰後一直在走下坡路。之前去某個地方旅遊,深刻體會到一個道理:情懷值錢,但不是最重要的。當時在大眾上看到一家餐館,評分高達4.5分。最多的標籤就是文藝、門口的貓好可愛、老闆態度很好。我一開始也覺得,啊,名不虛傳。吃了所謂的正宗啤酒魚後,覺得好像也挺一般的。直到當天晚上去大排檔上吃了真正好吃的啤酒魚,我立馬拿出大眾點評,給中午那家店打了3分。從此我再也不相信大眾點評上那些講情懷的妹子的評價了。2.入口級產品,只有「賣給大公司」或「敗給大公司」兩個選擇
應用分發量是應用市場的最基本的KPI之一,而「分發」本質上就是流量,就是入口。掌握流量掌握入口,就能掌握別人的生死,就能主宰市場。所以應用市場是BAT必爭之地。豌豆莢相對於應用寶、小米應用商店、360手機助手和百度手機助手,毫無優勢。沒有新增哪來的日活,應用市場這種工具類產品,不是靠情懷靠口碑說話的。2年前,獵豹抽調一隊人馬閉關開發(好像是)100天左右,搞出了金山手機助手,同時在廣州成立廣研團隊,迅速把團隊擴大到100人。然後呢,做了幾個月後直接給了騰訊。那時我真是懵逼啊,這幾十萬的日活說不要就不要,484灑啊!
後來回頭看,真是佩服傅盛的眼光:看不到未來的增長,做不到行業的老大就不要。想到2年前19億美金的91助手和今天2億美金的豌豆莢,真是唏噓不已。
3.不要太相信成功人士扯的淡
凡是成功的產品,說到為什麼成功,必然會說「我們以用戶為中心、我們精細打磨用戶體驗」。這種話聽聽就好。我們知道這個世界的現實和殘酷,所以我們才為情懷埋單。但很無奈,情懷只是小眾喜好,永遠不會是主流。2009年,創新工場數百萬美元天使投資;
2011年,DCM中國數千萬美元A輪投資;2014年,軟銀中國、DCM中國和創新工場1.2億美元投資;2014年,高盛集團的數千萬美元投資。加一加總投資額就能算出來,現在說的2億美元的價格基本就是讓資方解套的價格。
假設按照2億美元的價格去賣的話,創始團隊幾乎一分錢拿不到已經成既定事實。且傳言2億美元只是豌豆莢的報價,估計實際成交價格可能還會低一些,但豌豆莢無論如何都會賣掉,因為現在不賣以後就真的沒人要了。最新一個季度里,豌豆莢的安卓分發市場佔有率為4%,排名第十,不只是跌出了第一陣營,甚至是跌出了主流渠道,在中國的佔有率甚至比 Google Play 還要低。
如果說風口的話,移動應用分發的風口應該是2013年到2014年,那會還有用戶增量,市場都在跑馬圈地,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能圈來用戶,作為移動端的一個「入口」,想像中間簡直大的不得了。但這裡忽視了三個最大的外部因素,一個是像騰訊百度之類本身就是入口級的公司,他們做一個新入口的成本要低的多;二個是小米這種手機廠商一定不會放棄這塊市場;三個是應用市場是純粹吃增量的模式,當市場飽和以後幾乎不可能變現,所以本身應用市場就是個很難獨立做的業務。在對外上,豌豆莢高估了自己的作戰能力。
在內部因素上,豌豆莢轉型做搜索是一個非常非常愚蠢可笑的決定,這個當時改版以後在知乎和微博上已經被黑的體無完膚,在你打開豌豆莢以後打算下個 App,結果搜出來的結果有電子書甚至視頻,用戶不可能容忍多久,畢竟在多數人的概念里豌豆莢是一個「商店」。當時豌豆莢即便真的想轉型搜索,真的最好的決定是再新出一個豌豆莢搜索的 App,這麼做就是洗自己原有的用戶玩。
另外對於個人來說非常討厭豌豆莢的無非兩點:- 辦事效率極差,我已經不清楚現在豌豆莢的提交審核速度如何,但14年的時候,豌豆莢的審核速度幾乎是蘋果的速度相當,一個版本更新運氣不好就一個星期以上。當時國內其他的商店基本上都是兩個工作日,快的甚至當天能審核完成。
- 純粹的嘴上情懷,說的各種好聽,但實際要的許可權一點不比其他商店少,後台下載一點也不比其他商店少,推送幾乎是所有商店最多的。
被收購是好事啊,只不過賣的太晚了,豌豆莢還是一個有理想的團隊,可惜如今這應用市場的天下都是BAT和廠商的了,能賣掉也算不錯的結局,早年在前幾名市場里,豌豆莢的產品能力是最強的,但後面幾年一直沒有突破,不管是產品還是運營,雖然折騰了好幾個產品,但那些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鬧,錯過了發展壯大最好的時機,然後BAT及廠商崛起,所以沒落也是必然的
根本原因是應用分發市場這塊業務是依賴於流量支持,這正是bat等大公司擅長的業務,小公司干這塊業務基本被碾壓。。 應用寶功能其實也很粗糙的,但依靠騰訊,一年就吃掉20%市場,幾乎走完其他分發產品3,4年的路。 而且現在一些小米等手機廠商也自己做封閉應用商店,豌豆夾這種沒幹爹的沒有不失敗的道理。支付寶,財付通等互聯網金融巨頭也是靠著母公司發展起來的。 小公司的根本出路是內容創業,比如o2o,今日頭條,手游等行業找出路,找到自己核心競爭力,拼流量的行業被收購就是最好結果,獨立發展基本完蛋。
說白了,就是工具型產品做不大。
手機廠商自帶的應用商店,可以看成整個生態的一部分。豌豆莢之類的第三方應用商店,說白了還是個工具。下載 App、更新 App。以前手機廠商自己的應用商店不夠強,豌豆莢、應用寶什麼的市場份額很大。以後它們應該越來越受擠壓了。對用戶來說,手機廠商自己的商店更可信。而且,手機廠商未來可以限制用戶從非官方應用商店下載 App 的啊。而且,百度/360/應用寶 它們(抱歉,豌豆莢早就被分在[其它]里不怎麼考慮了),產品做的很醜很臃腫,用戶體驗好嗎?流氓行為就更不用說了。阿里肯收購就不錯了,再不賣就真的賣不掉了。應用分發這個領域,本來就是很狹窄的一塊,而且很多競爭並不在技術層面上。創業公司,就算一直沒犯錯、保持優秀,也很難抵禦藉助巨頭流量加持的其它渠道競爭。更何況,後來豌豆莢還做了一系列亂七八糟的功能。說穿了,就是應用商店本身沒有多強的粘性,至少是不如百度的搜索入口、小米的手機+MIUI、阿里的淘寶系、以及QQ微信用戶群。所以,當初91被百度天價收購的時候,沒有乘機賣個好價錢,絕對是可惜了。不要整天談情懷,你畢竟是在生意場上。很多做技術的人,在做生意方面都不太行,MBA雖然在IT界名聲不好,但商學院的一些思維還是要學學的。
再一次證明了,互聯網「入口」級別的項目,能早點在巨頭之間猛掐的時候,把自己賣出去,就是最好的結局,很難有僥倖。
為啥大家覺得別人就是為了等到最高點去賣呢?每一個有理想的青年都不會抱著我要被哪個大腿收購的心思去創業。講真,不是市場前景不好別人也不會賣啊。
資方解套了………不過沒利息……
推薦閱讀:
※今天老師說阿里上市之後一直在走下坡路,他說阿里沒有掌握核心競爭力以及戰略錯誤,最多也就5,6年真的嗎?
※在阿里做機器學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加入阿里星計劃需要有多強?
※阿里巴巴數據挖掘工程師要求什麼技能?
※阿里巴巴為何不在國內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