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市集活動會讓你感興趣參加呢?
一句話回答,有特色的市集活動將會讓人興奮。
不管是十年前出發近年沒落的IMART創意市集,還是專註農業產品的北京有機農夫市集,還是被金主收走菲鴿復古市集,還是初出茅廬的伍德吃托克,市集,總有新的表現形式出現在你身邊。不信。你看!
***市集概念以及創意市集那些事***
***2012年後新市集的出現和發展***
***還能怎麼玩市集******市集概念以及創意市集那些事***
「市集」,在字典上的意識是:
(1) 於固定地方定期舉行的貿易活動。(2) 市鎮,集鎮。好的,我要表達的「市集」就是第一個釋義,就是「固定地方」「定期舉行」「貿易活動」。小時候,我生活在山東的一個地級市,那裡緊挨著農村,家裡人在沒有超市和便利店的年代,經常需要在「趕集」的日子,去「集」上買點農產品,不同的鄉村「開集」的日子不同,有的集是初一初八,有的集就是初三初十。完全符合字典里的意思,有「固定地點」--某個村口或者路口的兩側,有「定期舉行」--約定俗成的日子初一或者初五,有「貿易活動」--買賣農產品牛羊肉偶爾有玩具有衣服有家電。市集,這個俗套的名字在2006年被人提起,並變得高大上是因為「創意市集」,那個年代感覺如果你不提創意,不提策劃,你就不是一個完整的青年人。提出創意市集的是《城市畫報》,當年的《城市畫報》絕對是一本具有引領性的青年雜誌刊物,而第一次創意市集,更是我等土鱉青年沒有想到的,「創意怎麼還能做市集呢?」「怎麼讓一個市集充滿創意?」「什麼樣的名人願意參加市集呢?」
第一次的《城市畫報》主辦的IMART創意市集是在2006年的7月,北京第三極大廈--也就是現在的中國技術交易大廈--那時這個大廈是一個書店,第一次的IMART創意市集在這個大廈的戶外和一到三層的公共區域,有Lomography(現場做展示與售賣,並有回答問題贈送相機的環節),有匡威(現場有一個小的U型池,玩板的青年在當年絕對是前衛),還有幾個手工做黏土產品的布藝產品的小品牌。周末兩天活動,吸引了北漂和北京大學生,部分愛好攝影喜歡創意愛上網的文藝青年組織來參與這個活動,我就記得下午的書店很擠,在三樓的分享空間看到了長發的黎文。一個豆瓣網友給我說,剛和黎文聊了幾句太忙了沒說什麼。你看,當年文藝青年也是把黎文老師當icon的。
第一次的IMART創意市集還真是一個市集的狀態,有銷售(「貿易活動」)的文藝場子,至於「固定地方」「定期舉行」,當年剛開始完全沒有想到未來幾年IMART創意市集的普遍與泛濫之勢。
iMART 創意市集,是國內個針對年輕人的大型創意交流平台。" iMART",包含的涵義為:I am art(人人都是藝術家) 。創意市集是一個產生創意並使創意作品商品化的試驗平台,主張"給創意一個出口,有創意就有回報"。它由參與者擺設攤位並售賣創意作品的形式開展活動。參與者有本地創作大師,也業餘創作愛好者。創意作品要求原創,品種類別不設限制。2006年到2008年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蘇州、廈門、杭州、重慶、西安、武漢、深圳等城市組織了40多場創意市集。 是國內最早,也是最有影響力的此類活動。
讀了這一段來自城市畫報的總結,我不得不承認IMART創意市集真的是一個「市集」項目。
IMART的創意市集,掙錢么?從當年我參加的幾次不同地區不同主辦方(有和《城市畫報》的聯合主辦方,比如摩登天空音樂節)的創意市集規模與場面來回憶。商家肯定掙錢,音樂節上賣打口碟和磁帶原盤的朋友每次都是幾千收入,賣毛絨玩具賣衣服的朋友都很快樂不看演出守攤遙望舞台,喬小刀在2007年摩登天空音樂節上賣CD收不來錢是真的。賣家開心,買家也開心,買到了東西的人總覺得佔了大便宜。買家賣家都開心,那主辦方也開心,IMART創意市集依靠品牌優勢與媒體優勢,除了自己主辦創意市集,也同政府、地產、學校等平台展開合作,在國內各地落地開花結果。是否有商務合作,或者商業合作行為,估計只能有《城市畫報》市場部的朋友出來告知我們了。但是一個市集品牌可以掙錢,在當年是一個不值一提的事。
而2012年後IMART創意市集被第二次互聯網創業超越了,是的,在2010年之後文藝青年的理想主義生活就在泡沫破滅的邊緣,是程序員和二次元經營新的生活方式並讓技術科技、智能手機、創業創新成了新的泡沫。而文藝青年都死了。
市集,也死了,並沒有。
***2012年後新市集的出現和發展***
2012年,《TIMEOUT》和豆瓣同城,忽然有了一個每周都出現的活動--「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幾乎每隔兩周就換一個地方,每周的周六周日,一群在北京周邊種菜的「新農民」開始賣「有機」商品啦。來來來,對照字典看看,「固定地方」,有有有,三里屯三元橋望京雙井全北京跑;「定期舉行」,每周都有;「貿易活動」,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這幫農民(好好好,新農民)能做什麼?北京有機農夫市集(Country Fair)由一群關注生態農業和三農問題的消費者志願發起,旨在搭建一個平台,讓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戶能夠和消費者直接溝通、交流,既幫助消費者找到安全、放心的產品,也幫助農戶拓寬市場渠道,鼓勵更多農戶從事有機農業,從而減少化肥和農藥帶來的環境污染、維護食品安全、實踐公平貿易。
北京有機農夫市集起源於 2006 年,最開始以一兩個月一次的頻率進行,現在已經能做到一年超過 150 場。除了選址在住宅小區附近,他們也和商場進行長期合作。「在和商業地產合作時,市集一般是不需要付場地費的。畢竟市集能帶來人流,對地產商來說,這是個互贏的事。」有機農夫市集的負責人常天樂對《好奇心日報》說。
農夫市集,除了周末賣賣賣,組織做分享,和專家對談,去農戶家裡田間地頭走走,忽然一天農夫市集的組織在三元橋開了實體店--集室--北京有機農夫市集社區中心。北京有機農夫市集,不僅和國內各地農夫市集交流,還一直與海外的農業種植相關組織合作並交流。總之,這是一個很積極並看上去可持續的商業。
如果覺得農夫市集太狹隘了,咱們再來看看復古市集。鼓樓東大街的古著vintage店鋪從一家到六家,到幾乎每家都古著主題售賣,僅次於賣籃球鞋的。
趙菲,最早是一個古著賣家,缺少賣古著的活動,他就開始了自己的場子。從復古盛會,到飛鴿復古市集,到周末市集,現在是菲鴿復古盛會Feige-Vintage Fair。微博上介紹是,中國第一家以VINTAGE FAIR命名的復古市集,是中國最大規模復古集市(盛會)。
以上整理出來了32場Feige-Vintage Fair。65%的復古市集收取門票費用,從最基礎酒吧劇場的20元到上萬平米場地的60元;接近85%的復古市集收取攤位費用,趙菲從賣家出身完全知道賣家在現場能掙多少錢,而且收費價格80到200元,150到200元每天這個價格基本穩定,但是賣家能不能掙出錢來呢,我和部分賣家聊過認真賣都能掙到錢。基於以上兩點,菲鴿復古市集在某種意義上說,是盈利的。要知道某些場地預設200個攤位,我都不敢想像攤位費可以收20萬,估計也很難收到,這只是收入不是利潤。
2013-2014年是菲鴿復古市集的爆發期,北京上海兩地多場活動都給這個市集品牌帶來了可以預知的人流與媒體影響力。菲鴿復古市集有了更多的合作對象,更多合作對象是需要菲鴿復古市集作為平台使用的。比如KAPPA不止一次的和菲鴿復古市集合作,真希望KAPPA對菲鴿復古市集有資金上的幫助。
2015年,如復古賣家圈所傳菲鴿復古市集被華熙國際投資集團收購了。不管是不是收購,這對於菲鴿復古市集和趙菲本人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不再給自己打工並有了金主套現,真是贏家,至少在我接觸的復古賣家圈裡還是嘖嘖嘖的。
菲鴿復古市集,符合「市集」概念並運營了四年之久,未來可以在金主的引導下進行更多的商業化以及業務增值。
你看做得好得市集,可以被金主收掉。樓上一個農民的一個小眾的,都不是大眾生活市民生活的方向,有沒有市民生活的市集?有。
2015年3月,兩三個年輕人組織了一個關於吃喝的市集--伍德吃托克--沒錯,不是伍德斯托克但是諧音諧得很有趣並順便說了自己是做吃喝的就是這麼直接,讀了名字你就知道這是幹什麼的。
伍德吃托克,在2015年這個大談互聯網創業的日子裡猶如清泉猶如碧玉,別聽我扯淡了,反正就是在11月的周五夜裡三里屯SOHO六號樓的活動入口大隊在外面排隊購票入場,可裡面早就滿了,為了安全原因入場人數被嚴格控制--出去幾個進來幾個。
伍德吃托克,現場有做西班牙海鮮飯的,有做PIZZA的,有做歐洲烤腸的,有做拌飯醬的;現場有本地公眾號的見面會,有運動愛好者的小聚會;有賣茶的,有賣咖啡的,有賣餅乾的,還有賣手工產品的。空中掛滿了製造氣氛的掛旗,和LED小黃燈製作著溫馨的氣氛,就如同年輕人嚮往的布魯克林市集那樣好像在美國的趕腳。
好奇心日報說,「2015 年,張琦和合伙人邊忭、戴侃按照這個設想發起了三場活動。第一期的門票票價是 30 元一位,2 萬食客到達了現場,這些食客在三天內貢獻了 100 萬的銷售額。」「伍德吃托克市集的第一場活動辦於 2015 年 3 月份,共有 73 個商戶參加。最終,這個小團隊在 2015 年做了 3 場活動,分別在春天、夏天和冬天,每場活動的主題各不相同,一場比一場來得人多,到了11 月份,單場活動銷售額升至 200 萬。」「從 2015 年初的 30 元漲到現在的 50 元,還試圖與更多贊助商洽談。唯獨沒有上漲的是商戶的攤位費,去年(2015年),攤位收費兩天 500 元,今年(2016年)最低價則是三天 700 元。」
這也是一個收取門票的活動,門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並篩選出更想參與活動的人群,別忘了進了門只是第一步,除了試吃,你還要繼續花錢比如10塊錢買塊烤肋排,20塊錢一份烤雞肉,聽上去就和每年都要去的地壇廟會一樣,這裡並沒有糖人和泥塑。每個參與的商戶攤位費500-700元,真是一個比較良心且有節制的費用。
伍德吃托克,有多受歡迎,在現場的人自然會感到,這才是伍德吃托克的第一年呀!
***還能怎麼玩市集***
不管是十年前出發近年沒落的IMART創意市集,還是專註農業產品的北京有機農夫市集,還是被金主收走菲鴿復古市集,還是初出茅廬的伍德吃托克,市集,總有新的表現形式出現在你身邊。
也如好奇心日報所說,「線下市集就像是一種即興存在的實體店」。也如伍德吃托克的邊忭說,「品牌和產品要和用戶建立一個有溫度的連接,從這一點來看,實體店不可替代。」
市集,必須存在。先說說市集自身的危機。
1&>場地難受控制。做市集的人,都沒有自己的場地,那免費場地不是每次都有,收費的話租金將會成為最大支出,並成為吃掉利潤的老虎。你看看菲鴿復古市集不就是被地主收掉了么。
2&>商戶難受控制。沒有雞就沒有蛋的故事,少了誰都不行,甚至必須要搞定商家。菲鴿復古市集為了填滿200個攤位,不斷接觸新的商家團隊,後期就已經不是復古產品了,而是在更多方面更多角度。商家的攤位費也是收入來源。3&>用戶行為難管理。還是說我們國人素質高,到現在為止,除了聽說喝醉了玩花的人,沒聽說更惡劣的行為,你要知道「人」是最難以控制的。4&>管理團隊難「穩定」。做不好的時候,難穩定;做得好時候,更難穩定。5&>缺乏/過於對未來期許。不解釋說了不好的。暢想下市集未來的機會。
A&>市集,將作為一種新的線下表達方式。
B&>市集消費,成為市民消費新的突破點。C&>市集地點,突破市中心和商業地產的合作。D&>市集商家,玩法更多樣。E&>市集盈利點,不止是門票,不止是有「乾爹"。
最後一句,市集是個掙錢的生意,但是生意並不僅僅是創辦市集的人的目的呀!
參考信息來自:
「創意市集」百度詞條《城市畫報》IMART創意市集官方網站北京有機農夫市集豆瓣小站Feige-Vintage Fair微博菲鴿復古市集豆瓣小站好奇心日報《這三個年輕人想把美食市集做成城市品牌,就像音樂節一樣》,作者石玉以上。首發豆瓣
延伸閱讀:
#關注# 就是這些公司創造了能讓人瘋狂的現場,我們管這叫體驗營銷。才不是虛擬的呢...
#炫耀# 別再看那些手機公司發布會了。科技公司的大型活動你參與過么?
ONSITECLUB 現場俱樂部-最新的活動項目展示平台
首選是市集上售賣的產品是否真的有創意,隨著現在市集活動的泛濫,尤其是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打著創意市集的幌子做著批發市場的產品已經屢見不鮮。其次現在單純的售賣已經沒那麼吸引人,市集活動的內容應該擴充,無論是增加演出互動環節或者手工坊的形式似乎都沒有那麼吸引人,所以如何增加市集方面更加有趣的內容最好是讓大家能夠參與其中的環節是現在市集方應該考慮的問題,最後,市集最好有鮮明的主題性,無論你是走復古還是潮流,打造主體性的空間布置和陳列會更加吸引我
有新奇好玩的!
推薦閱讀:
TAG:活動 | 線下活動 | 生活、藝術、文化與活動 | 市集 | 體驗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