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可以出這麼多旋律這麼好聽的音樂?
有時聽日本的一些音樂真的是驚為天人,怎麼世上可以有這麼好聽的曲子啊,特別是純音樂,感覺水平明顯高一個層次。所以想請教下大家,為什麼日本在作曲方面這麼強
何止是日本的音樂,日本在文化產業方面真是甩幾條街的概念,雖然日本與中國有戰爭之仇,但客觀講,日本在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視以及在文化研究和產出方面,可以說在亞洲是佼佼者,國際上就算排不了第一,但佔個前幾也沒什麼問題。
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 因為日本的開放程度,所以外圍文化流入的時間早,這一點可以對比各國不同時期的工業發展路徑,任何產業都講究先機的,同樣一個產業,你先發展幾十年,必然有先手優勢。另外你想啊,二戰後美國對日本的影響有多大,日本對台灣的影響又有多大,最關鍵的是日本人還特別爭氣努力;
- 相比中國,日本在音樂教育方面的投入和重視幾乎天壤之別,在中國,音樂時而被當作是「娛樂」和「不務正業」,上音樂課有很大概率被語數外佔掉,音樂教材的脫節和乏味會讓你感到特別的無力,音樂教育的重要程度意味著在這塊領域可以迅速培養行業尖端人才,拉高人均國民音樂素養;
- 在幾個關鍵的文化變革時期,日本可以說是亞洲音樂文化的最優代表,而這個身份和地位,也意味著日本音樂市場的繁榮,全民崇尚並尊重文化,也有本土以及其他地區(包括歐美)願意為日本的文化消費,其次音樂市場的繁榮也加速了音樂周邊的產業發展(低頭看看中國考級琴、常用的音樂設備、樂器都是哪兒產的)這無形中是對日本文化產業的最大肯定和最大回報,在這些回報的背後是日本對文化產業的良性循環,自產自研自銷,把這些做到極致,讓文化教育的福利惠及日本。
如果說先機已佔盡,那麼教育這一塊就是日本音樂的重中之重,我小時候也不明白為什麼日本的動漫啊、音樂啊、AV啊,為什麼做得那麼有品質有調性,他們不僅能把這些產品做出來,而且可以做到行業前列,並且在這個行業當中樹立自己的民族特色(媽蛋一聽就是日本的東西)。其實都歸根於日本對文化教育的前瞻和重視,通過教育和市場激發促進更多優秀的文化人才和文化產品,形成強有力的民族競爭力,這個過程更像蛻變和進化,緊跟歐美並優化本土,日本在顛峰時期引領著亞洲流行音樂脈搏,許多港台新馬的歌手在早期都曾赴日發展。最後對生態底端就是台灣和大陸的歌手去爭相翻唱日本的金曲混飯吃,什麼《後來》《紅日》《最初的夢想》《容易受傷的女人》《老男孩》(後面省略上百首由歌壇女神鄧麗君王菲張學友莫文蔚李克勤周華健任賢齊翻唱的日本歌曲)...
另外,日本重視文化產業也是有原因的,一個常年地震的島國,你剛蓋完一個廠,半年後7級地震+海嘯搞得家破人亡公司破產,索性咱還是找個安全的地方搞創作搞文化輸出,反正也有錢賺。同期對比中國,改革開放之前有多少人可以吸收到國際的多元文化?即便是現在,仍然是有限的。有限的原因不外乎某國的信息封鎖,若不是改革開放,恐怕現在我們的文化產業仍舊落後世界一大截。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才是中國接觸新音樂的元年。這個差距雖然在今天可能相對縮小,但從品質和平均實力上講,日本仍然是一個值得敬畏不可低估的對手。
寫到這好像有點離題,其實一個國家的國民音樂素養(樂感+審美+創作),都可以直觀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教育實力,人家自幼就接受成體系的音樂教育,而且還被鼓勵勤用樂器、練耳學唱、音樂鑒賞。什麼音色啊音程啊刷個吉他啊最基本的鋼琴啊,在人那兒就是正常的,到了我們這邊,有的人到了成年還搞不明白什麼是音色什麼是音高什麼是音程什麼是音域,玩個吉他就搖滾彈個鋼琴就是神。
舉個例子,連日本的AV女優和修水管的小哥都會彈鋼琴,我國某個一線偶像歌手在公眾面前彈個鋼琴都能各種彈錯,粉絲們還拍手叫好說什麼彈得真棒彈得好帥,這畫面真的挺尷尬的。然後你問我為什麼日本可以寫出這麼多旋律好聽的作品,人家這教育素養,從最早的國民教育演進為產業主流,絕非一朝一夕而成,這麼多年不論是耳濡目染還是教育熏陶,寫一首旋律上乘的音樂,根本不是什麼難事。人家懂樂理樂器和創作技法,而不是有的人成天把自己寫不出好旋律都歸罪於「靈感」。
而這,還僅僅是旋律寫作,去聽聽日本音樂人對一首在國人眼裡是口水流行歌曲的編曲有多麼細緻,你就知道除了教育和產業的原因,日本音樂人那種認真細緻不浮躁不應付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
其實有些差距,無時無刻不被暴露著,可嘆的是不自知和不進取還捧著龐麥郎滑板鞋自嗨。
PS:我很詫異,原答案里我隻字未提「周杰倫」,不知道為什麼評論里總有提周杰倫的,我想說的是,周杰倫接受的是台灣教育,我不說什麼黨禁報禁高新產業的四小龍,有困惑的朋友可以自行翻閱台灣流行音樂史,對比同期台灣對文化教育的寬容、自由、扶持,甚至民間活動的小繁榮和台灣媒體早期對音樂的間接推動,都可以直觀反映出所謂的「差距」。你看到的是周杰倫如日中天娶妻生子,卻沒看到周杰倫成長時期受到的外圍音樂熏陶和他父母對教育的尊重和支持,周杰倫小時候家也很窮,葉惠美督促他學鋼琴,他父親在他出道前直至出道後都不遺餘力地支持他,學校的音樂氛圍也很好,很多事情換位思考想一想,如果周杰倫生在大陸,且不說能不能走紅,估計能否出道發片都成問題。
題主問的是為什麼可以出那麼多好聽的音樂,而我可能有點跑題了,我解釋下日本音樂為什麼十分獨特,我覺得日本音樂的獨特曲風是它真正魅力的所在,如果是常聽日本輕音樂的朋友,可以感受到日本特色音樂與中國民族音樂的不同,聽二泉映月和風居住的街道,同樣都是二胡,同樣表現悲傷,可是明顯感受到兩曲在風格上的不同日本音樂傳承了一部分中國傳統音樂中寫意的部分,但是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大量的外來文化傳入日本,日本的音樂中更加註重了寫實的部分(這裡簡單解釋一下音樂中的寫實與寫意,音樂是用來表達情感的一種手段,中國的傳統音樂比較空靈,你不能直接理解作者的意圖,更多靠自己的想像yy,而西方音樂中更注重完整的把作者的情感展現出來,中國音樂更像是坐在屏風後面的姑娘,你連樣子都看不到,而西方音樂好像一位沒有穿衣服的少女,你可以把她身體的每一處都看遍- -!,而日本音樂巧妙的將這二者融合了起來,既注重意境,又注重情感表達,注重聽著的體驗)這兩種風格的結合,寄給了聽者豐富的體驗,又能夠讓聽者在原曲作者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像,融入自己的情感
後面說一些關於樂理,旋律和弦方面日本音樂的獨特處
你往前倒二十年,聽一聽中國最流行的街頭聲音:
你再敢去打遊戲,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你再敢去看漫畫,看我不打斷你的腿!你再干去打電腦,看我不打斷你的腿!你再敢……然後,這些個孩子們終於長大了,然後呢,他們玩兒的都是日本的遊戲,他們看的都是日本的漫畫,他們聽得都是從日本翻唱,改編和盜版的音樂……
那麼為什麼中國就沒有呢?畢竟是會被打斷腿的。這個成本還是很高很高的。如果你懂日語,我相信你會覺得歌詞也挺棒的
日本歌曲的話有自古的長旋律線條的特色和日語發音偏長的原因,純音樂的話主要是因為日本開化最早,西洋音樂的流入和學習歷史比我們久多了。當然還有樂器產業學習能力強進步快的原因。不過究其根本我覺得還是人家是發達國家,人均生活水平和生產力強,才有精力好好從頭髮展音樂而不是向我國音樂發展競賽化和泛娛樂化。嘛,說來說去還是個經濟問題
因為中國觀眾好糊弄。。所以國內音樂人不需要像老外一樣費心。。
哥們你聽的時候花錢沒?
沒花錢也能聽到的話我想很容易理解為啥國內干這個的人少吧,人少自然作品就少嘍。不說什麼加古隆這樣的大師了,我前一個月玩了《空之軌跡》三部曲,裡面那首《銀の意志》就甩國產遊戲音樂不知道多少條街了。目前,本人國內玩過的最好聽的國產遊戲BGM是20年前《仙劍1》的那首《蝶戀》。不過可惜,這還是台灣的編曲。。我也聽歌差不多20年了,中,日,韓,歐美。那種深入骨髓的靈魂震撼,我只在日音中找得到。中國的愛國人士別一天用什麼越來越好自我麻痹了,以我來看,中國大陸的音樂是越來越爛了,十多年前還有幾首可以聽的,現在?抱歉我一首都沒找到能聽的。最後說一下我認為的為什麼日本音樂這麼牛:1、日本繼承了唐宋之文化精髓。到了現代融合了西方之思想,制度。但卻沒有丟棄東方文化的神韻,二者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這個跟為什麼混血都漂亮,近親容易出侏儒一個道理。日本這個國家崇拜強者。我不行,我就虛心學習。神奇的是日本學習的東西不是盲目學習,古代學中國制度,文化,服飾,卻偏偏不學太監製度。此外,日本有一種「道」文化,多去日本旅遊就懂了。
因為特殊情況中國倒退了幾十年呢
1. 清雅,博大,深遠的東方文化的傳承,在日本沒有被破壞和中斷過。 整個日本社會的審美氛圍,人文環境因此還保留著古老東方的那種美感。 而人文環境,對音樂創作者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東西很微妙,如果一個音樂創作者,在一個空氣中都瀰漫著美的環境中,對音樂創作非常有益。比如在一個老街街頭散步,周圍屋舍精緻且與環境融為一體,幽靜竹林,相互掩映,空氣清新,那種從環境,從人心 散發出難以名狀的美感,對音樂的創作,肯定很有幫助。
2.音樂產業發展較早,產業成熟,尊重原創,音樂人可以體面的活著,不用為生計擔憂。
3.教育觀念,審美教育,人文教育的發達。 之前看過坂本龍一的訪談,說小學音樂老師就讓他們讀文學和哲學著作。音樂大師,一定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國內的音樂教育,很多時候,對學生人文底蘊的培養不夠,好多音樂系學生,人文素養極差。這樣的音樂教育,只能培養出匠人。 比如羅大佑能成為華語樂壇大師,和他深厚的人文底蘊是分不開的。 他的音樂格局,眼界, 都非常寬廣,能寫出橫跨時空的戀曲,也能寫出時代深處的感嘆。
4.東方音樂有注重旋律的傳統。
5.更加開放的社會,對西方的優秀文化的吸收和改進。
中國由於特殊歷史原因,使得傳統文化的傳承斷層,導致全社會審美水平的崩壞,從建築上面也看得出。建築就是凝固的音樂。相信一 切都會 越來越好,傷痕可以修復,文化可以重回唐宋時期的高度。因爲人心的賞味期限還沒有過,吃起來沒有過期腐爛的味道。
說一千道一萬還不是開放程度,社會發展程度還有努力堅持的韌勁兒在起作用。
前面兩點不用論述了,第三點為什麼重要呢?日本的一般家庭跟其他國家沒有區別,父母不會太同意孩子從事娛樂行業,都想讓他們找個能簽終身僱用的單位工作。可就是有些人寧可搬出去離開家或者跟家裡約定如果一段時間內不成功就聽父母的安排也要努力去做的。
我們聽到看到的日本歌手都是少數,都是無數從上面我提到的普通家庭中脫穎而出的,更多的還是老實的回去上班了。
這樣似乎不足以解釋好聽的音樂為什麼寫的出來,這一點也要歸於日本從小整個的審美教育了。我們從日本商品的包裝,電影字幕的字體還有無數大街小巷的招牌都能看出這一點吧?藝術是相通的,當你培養起了一定的審美趣味,你的創作無論是藝術中的什麼行當,都不會太差。
想想日本是不是除了音樂還有生活情趣,美術,家居雜貨,茶道花道各種道,甚至家庭的收納技術都是領跑全亞洲乃至全世界呢?說真的,我無數次羨慕自己看的日本小說的原版封面,尤其當你發現自己拿到的中文版的封面設計還停留在令人髮指的九十年代的感覺時更是如此。我一般都會去日亞搜一下原版,就比如很著名的凌辻行人的館系列吧,如果覺得我有偏見的可以去找一下原版封面與新版中文版封面做個對比。
另外,日本社會對於音樂人的培養機制也是很好的,一句話,捨得花錢。想想久石讓這樣的作曲家是不是都有CM集呢?廣告都能請來久石讓這樣的作曲家譜曲你想得花多錢?另外西村由紀江的不少鋼琴樂曲樂譜上也標明了各種CM指定曲。還有電視劇電影動漫遊戲甚至紀錄片的配樂就更不用說了。
而有了委約就會讓作家有創作的動力,通過這些大大小小的委約作(曲)家們的收入大體能得到保障,也會安下心來繼續寫。殊不知中國搞音樂的最難面對的就是可持續的收入與發展問題,出來的那麼幾個都是極其極其幸運的。文學方面也是,通過出版社與社會組織設立的各種大小純文學或者商業性質的獎項--就比如推理小說就有很多很多獎項--讓作家們能看到一個出路,只要得到了那個獎就可以有出版作品的機會了,當然在作家中也有無數出版了一部作品就銷聲匿跡了的,給你了機會能不能抓住也看你的造化。
綜上所述,個人的執著韌勁兒,社會的鼓勵機制,收入的保證都是好作品誕生的重要原因。一時興起瞎寫的,湊合看吧。現在你們總算是知道周杰倫的可貴了吧?
主要因為其傳統和其開放的文化觀。所以你找得到激燃如澤野弘之高冷如鷺巢詩郎空靈如梶浦由記優雅如菅野洋子這麼一幫大手子
日本發展這些文化時,中國還很窮啊,很多人的父母也許才剛吃飽飯呢,文化程度也不高,怎麼能理解子女這些對於他們來說既吃不飽飯也沒前途的發展方向呢;更不提中華自古重視教育的傳統了。故「好好讀書,長大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是大部分父母對子女的期望。而日本作為發達國家,資本積累的時間比我們長了不少呢,有了閑錢才能發展文化這條副線啊。——以上是針對日本遊戲業發達的討論。至於音樂,個人主觀感受更多吧。歐洲的古典樂和中國的京劇在一些人眼中也一樣無法超越啊。
日本的音樂體系是從歐美照搬的..發展的很規範,再加上知識產權保護的好,音樂唱片利潤也高,日本經常都是發單曲唱片.利潤杠杠的,侵權的行為分分鐘法庭上見。中國,搜狗,酷狗,天天音樂,千千動聽這種都是盜版軟體,出生就是畸形的,國家扶持很差勁,知識產權保護不了,不過這也是國情,要太早立法我們真是連歌都聽不起,但是也必然有後遺症啊,中國經歷有翻唱的黃金時代是因為國人當時接觸不到外國歌曲,老一輩又不懂外語,到了現在消費群體轉向80,90,00後之後多元化的音樂文化就在中華大地鋪開了,但是,中國目前的音樂體系基礎支持不了大眾的消費,準確地說華語樂壇在極速倒退,因為原本原創能力不強,利潤又低,盜版猖獗,音樂的畸形發展經歷了一個短暫高峰之後就迅速跌入低谷,以至於像跨界歌王這種不尊重音樂的節目猖獗.觀眾不再關注人唱的是什麼歌,而是唱歌的是什麼人,本質上是消費明星而不是消費歌曲,所以華語音樂沒有一絲一毫競爭力。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立法保護在根本,音樂教育是源頭,老一批有實力的港台歌星離去是導火索,三方面擠壓話華語音樂發展空間,自然就一落千丈了。
想了想還是和原作者說一聲比較好(?o?╰╯o??)
@菜在牙套里
–––––––––––––––––––––––––––––––
不久前看到的回答感覺很適合回答這個問題總之 受畸形的藝術觀和某些糟糕的普世觀影響太大了中國藝術教育不夠純粹。
倉廩足而知禮節,這幾年去參加一些文化類活動,發現確實一年比一年好了,雖然觀眾的素質沒有太大的提升,但也很明顯了。而且一些原創的作品我覺得也相當不錯了,相比當年整個山寨,我相信再給中國十幾年時間是會追上一流國家的。
看了 @李嫑嫑 老師的答案,提到文化產業的發達,突然想補充一點東西。補充一些這個答案里目前沒提到的東西(當然我也覺得像版權保護、教育什麼的方面也同樣是重要原因。)
大家很多都站在音樂方面說,但其實不僅音樂方面。日本的音樂好聽,但其背後的原因不僅僅只是音樂領域本身和其技術手段相關。
日本的動漫是不是很好看?
日本的電影電視劇是不是多高質量?日本的其他方面藝術(如文學創作)是不是也同樣發展蓬勃?日本的二次元遊戲方面是不是也做的很好?文化產業的發達,各個領域的良性循環,是互相促進的。
比如知名的久石讓和宮崎駿的組合。試想,作為一個對音樂感興趣的少年,你從小看著質量上乘的漫畫、聽著前輩好聽的音樂、看著高質量的電影電視、讀著情節豐富文筆極佳的課外書、玩著製作精良的遊戲長大......那麼當你長大後,你吸收到多少美的東西,就很容易在你的作品中反饋出來。你做出一首好的曲子,可能著背後是你吸收了美術的美、舞蹈的美、影劇的美、文學的美、遊戲的美,甚至是來自其他學科的良性積累中的精華。再一,日本音樂中很多好聽的曲子(尤其純音樂),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遊戲配樂、動畫配樂、影劇配樂。這就做到將音樂與故事內容和情感很好的結合。
也就是說,這樣的音樂是有內容在背後支撐的。想舉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Merry Chirstmas,Mr Lawrence》這首曲子。電影和曲子真的是互相加分。你可能因為聽到一首好聽的音樂,而去專門玩一個遊戲、看一部動畫、看一部電影,也有可能在看一部電影中聽到某首音樂好聽,從而追溯到某個音樂人和TA別的作品。同理,漫畫、劇場、小說之間的結合也有相同的地方。
還有就是多版本探索。
不知道在聽日本音樂的時候大家有木有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同一首曲子旋律可能會有好多個編曲版本。比如一首好聽的有歌詞的歌,還會專門會出一個伴奏版,甚至會有不同版本的伴奏。就更別提純音樂背後衍生出的同人曲,編曲和樂器的不同,有時候可以衍生上百個版本(比如知名的東方系列)。依然以上文提到的《Mr Chirstmas,Mr Lawrence》為例。有電影原版,純鋼琴版,鋼琴大提琴版,鋼琴琵琶版(姜小青演奏的琵琶哦)等等版本。不僅是曲子的原創作人自己的版本,還接受來自音樂愛好者的改編同人版本。鼓勵同人愛好者創作、分享(只要你不商用且註明來源)。你會發現,同一首曲子,會因為編曲的不同、樂器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意境。甚至在不同的場景下,給人不同的內容體驗。
而鼓勵同人作品的交流、探索,不同版本的嘗試,一方面讓該首音樂發揚光大,另一方面,也能很好的吸引一批愛好者們,促進交流,和刺激他們投入到音樂的再創作之中。先有改編模仿,後生自己的創新。作為一個喜歡聽各路純音樂的小白,並不懂太多音樂知識。只是談談自己的見解。歡迎指教,求態度溫和市場選擇唄。祖上曾經闊過的日本電影和動畫產業催生了一批精湛的藝術家,你不看看久石讓、吉田潔這些人都多大年紀了?聽完oricon top20你就不覺得日本音樂強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旋律簡單卻直擊靈魂?
※動聽的旋律背後是否有數學規律,能否發現某種音樂定理來寫出所有好聽的旋律?
※作曲是怎樣一種體驗?
※為什麼歌詞唱出來會改變它本身的聲調?
※求和《追光者》旋律很像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