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清朝對清末的中國而言是最好的選擇嗎?如果立憲成功,沒有革命,後來的幾十年是不是可以發展得更好?


革命是必然,立憲無前途。

如果簡單的說,根本原因是中國要想現代化必須有一個能調動全社會資源的執政集團在正確的理論引導下推動工業化,並趕走侵略者、殖民者,改革弊政。

然而滿清皇室既無能力也無意願去搞現代化。它的一切行動都是被動的,根本目的只是為了保住愛新覺羅皇室私利。


對革命,我們是不能以「好或不好」來評判的。一場革命的爆發,說明這個社會已經面臨著極其嚴重尖銳的矛盾,以至於參加革命的人必須選擇這條道路,在這種被逼無奈的情況下,革命者和被革命者都是沒有資格和機會做選擇的,革命是社會問題的果,而不是因。在清末的格局之下,革命已成定局,就算沒有武昌起義,東南各省反清也是必然發生的事情,皇族內閣根本不具備控制全中國的能力。

因此,我最反感那些指責革命者「你們不革命就好了」的聲音,你可以說革命者在革命勝利後做的不好,但革命這件事本身,對他們而言根本就是唯一可行的選擇。這件事對大清來說是這個道理,對民國來說是這個道理,對埃及利比亞烏克蘭等國來說一樣是這個道理,病急之下,就算亂投醫,也沒有人會選擇等死。


所以說啊,唯心史觀要不得,一點都不考慮歷史的進程。

大清真心就是孫文那幾個人,幾條槍,幾顆炸彈能推翻的?一個武昌新軍就翻天了?為啥大清的小站新軍姓了袁?大清不是戊戌年就開始搗鼓新政了么,為啥還是完了?最後憲政不是搞起來了么?

大清早就爛光了,那不然,糊裱匠乾的事情,放康熙爺那會兒,全家的腦袋夠砍么?為啥放聖母皇太后這就屁事兒沒有?

所以說,辛亥年,真正可怕的並不是一直造反的新軍,而是他們造反後,地方督撫們積極響應。你說他們拿朝廷的俸祿,怎麼突然就做了反賊?比這個更可怕的就是,朝廷唯一一隻能打的軍隊,朝廷調不動,袁世凱說的話才算數。你說他們每天吃朝廷的飯,穿朝廷的衣,怎麼朝廷就調不動?這時候袁公在郊外荒山治腳病都好幾年了。這時候的大清,早就爛光了,不過是個空架子,愛新覺羅們的政令能出紫荊城么?至於今天革命黨不發難,難保明天袁公自己不奮鬥。一紙退位詔書,已經很體面了。那不然效大明烈皇帝故事?還是蒙塵北狩?

革命黨只是順應了歷史,推倒了架子而已,這就屬於歷史的進程,不能只考慮個人的奮鬥啊。


討論好不好,前提得是同一個主體。

沒推翻滿清的話,滿清強還是不強,那都是對滿洲人來說的,漢人仍然是亡國奴、清國奴。

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最重要的一點是漢人亡國兩百六十多年後成功復國。拋開這一點去比較什麼立憲共和,都是避重就輕、避實就虛的耍流氓。


1.革命的發生就是社會失控的表現,這時候誰都沒資格說不革命。唯一有可能避免革命的,就是革命的對象(清政府),但清政府在當時做了些什麼呢?參考梁啟超的話:當局才是製造革命黨的工廠。可以說,每一次革命都是政府自掘墳墓的結果。每當到了這個時候,不管你願不願意,不管你喜不喜歡,革命都會來。

2.革命以後,滿清皇族集團跑到了東北,在日本人的庇護下 成立了滿洲國。參照後來滿洲國的表現,可以認為滿清這個集團為了「家天下」,哪怕是名義上的家天下,他們可以賣國,可以做傀儡,可以做兒皇帝,可以助紂為虐奴役和屠殺漢人,可以幫助侵略者消滅華夏文化。如果革命沒有發生,發生在滿洲的事情就會發生在全中國。

PS.日本宣布投降的時候,康德皇帝(溥儀)面朝東方痛哭流涕,然後一轉眼在法庭上就把日本主子賣了。就這個德性,你能指望他誠心搞立憲為你們支那人謀發展?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暴力革命是一劑猛葯,效果不好說,但治療方式簡單。

而對一個政府來說,自上而下的改革是能夠接受的底線了,因為這意味著已經開始犧牲了趙家人的利益來續命。熙寧變法、張居正變法都有這種情況,所以內部反對聲音相當強大。

我們再看滿洲為何改革未遂,正是因為他違背了改革的基本法,不論什麼改革,總得犧牲當權派裡面部分人。但滿清改革的底線就是:維護滿洲貴族的特權,保證滿洲貴族對中國的絕對統治。

慈禧派很清楚,自己不可能出賣整個滿洲貴族,滿洲失去統治權,意味著滿清的實際滅亡。即便做到犧牲皇室外的所有滿洲人利益,也無法調和漢人與自己的民族矛盾。

慈禧還有另一條路可選,參考明治維新,天皇通過戰爭等各種手段,把日本皇室的威望提高到了巔峰,所以改革可以順利的得到實施。但滿清面對的是從1840年以來的一次次戰敗、求和、賠款、賣國,政府威望早就跌到了谷底,即便是一個漢人朝代,等待的也是被農民軍推翻。

無論是立憲還是革命,不取消滿洲貴族特權,那根本矛盾就無法解決。加上二百多年積累的吏治敗壞,不來一場革命,簡直不幸福。


首先,如果大清帝國熬到1920年,完全可以趁沙俄十月革命參與多國干涉,和日本瓜分南西伯利亞。這裡有兩個重要歷史機遇第一,沙俄1917年會爆發十月革命,屆時東北亞會天下大亂。第二,美國為了制約日本,會通過1911年簽署的《伯利恆合同》扶植大清來對抗日本。

洋務運動只改科技不改制度,已經被證明破產了。 所以晚清末年,制度也開始改革了。大清末年的立憲改革,除了政治改革外,同時捆綁了軍隊現代化改革。 大清改革完成後,會冒出40萬新式現代化軍隊 (大清解體前,新軍改革只完成了一半)

大清末年的軍費,1910年為例,摺合英鎊2000萬, 一艘無畏級戰列艦的造價只需要160萬英鎊,同期德國、法國。奧匈帝國之流的軍費也不過是不到5000萬的水平, 大清在財力上是有實力維持一隻具有德法這樣的國家規模一半的現代化軍隊的。

如果大清帝國熬到1920年,40萬新軍完全可以趁沙俄十月革命參與多國干涉,和日本瓜分南西伯利亞 (實際上,後來的北洋政府也確實參與了對蘇俄的軍事干涉,但是規模相當虛弱,假如大清沒有滅亡,那麼北洋水師和40萬新軍入侵外東北,將會是絕對的干涉主力。)

此外,中美伯利恆合同將得到執行,北洋水師內華達級戰列艦炮轟海參崴,20萬一戰標準的現代化大清軍隊北上逐鹿西伯利亞的宏偉場景,將從架空變成現實。而日本在競爭失利後將淪為韓國那樣的二流國家。

該合同是美國為了抑制日本,對大清的軍事援助計劃,金額2500萬兩白銀,幾乎可以購買3艘1906年下水的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或者2艘1912年下水的內華達級戰列艦

1908年,T.羅斯福考慮抑制日本勢力,維護美國在遠東利益的需要,向清提出合作計劃。包括:美國為清建立艦隊及其一切設施。清所需的艦艇由美國建造,其費用暫由美國政府墊付,再根據清政府的財政狀況逐步償還;由美國設計軍港的設施設備,暫由美國政府出資建設;美國政府不收任何報酬為中方培養海軍將校,可派美國海軍軍官駐紮清的各艦艇,也可接受清海軍學員赴美留學。

1911年3月,塔夫托總統接見訪美的原外務部尚書梁敦彥,強調中國若要自強就必須加強海軍力量,在這一方面美國可替中國建造艦船,培訓軍官。根據這一提議,清政府內部達成借款協議,決定造船金費以2500萬兩為限;借款方式為無抵當,按年償還;在國內建設炮廠、船廠,生產火炮型號由中方來規定。

1911年9月貝里咸鋼鐵公司總經理在總統支持下訪問中國。10月21日清政府與貝里咸鋼鐵公司簽定合同。

1919年,由於中國分裂,美國的軍事援助並不能牽制日本,只會資助軍閥打內戰,美國無奈放棄合同。

第三,由於中國本身足夠大,內陸有足夠的勞動力、原料和市場來推動資本主義發展。所以中國資本主義崛起不需要像日本那樣對外擴張殖民地。 如此,兩次世界大戰將與亞洲無關。

這一點是最重要的。經過兩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上將只剩下兩個沒有被戰火蹂躪的資本主義大國:美利堅和大清。

中國只要抓住了這幾十年的戰略機遇期,後面的故事,即便發生了朝代更替,也已經不重要了。


推翻英國的統治對18世紀末的美國而言是最好的選擇嗎?如果繼續在女王的庇佑下,沒有獨立,後來的幾百年是不是可以發展得更好?


如果當初不抗日,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咱們會不會和日本一樣發達?


推翻清朝對清末的中國而言是最好的選擇嗎?

答: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立憲成功,沒有革命,後來的幾十年是不是可以發展得更好?

答:怎麼會。

最好的選擇是孫中山推翻清朝以後,搞君主立憲。繼承清朝的政治一元,搞舊瓶裝新酒。

否則民國只能把此前的政治一元重新走一遍,最後自己革了自己的命。

最後走上隋朝的道路。


皇族內閣已經說明了我大清堅持家產制國家的基本路線一萬年不動搖~


絕對不行

我們顏值黨 實在 無法 接受辮子

美就是生產力


你這種想法就是本末倒置。

參考其他國家的君主立憲過程,都是資產階級先發展壯大,掌握經濟,取得話語權,而不是先君主立憲了再去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中國的資產階級在封建統治的打壓下根本就沒有發展起來,你沒能力,滿清皇族憑什麼將全力下放給你?這跟後來共產黨說的槍杆子里出政權是一樣的,沒有實力,就沒有話語權。

用通俗的話解釋一下君主立憲制,就是說:

我們(資產階級)實際上已經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我們可以隨時推翻你的政權,但是我們不想當皇帝,我們只想毫無顧忌地發展資本,,只要你把權利放出來,別阻礙我們賺錢,我們還讓你安心做你的皇帝。當時的中國,有這樣一個有話語權的階層存在嗎?


首先 滿族入侵華夏建立殖民統治 這就註定它不會現在人民立場上做事 少數外族階級一切原則就是保存自己部族 華夏土地能丟就丟 這樣的情況跟日本侵華區別不大 你讓他和漢族合力自強 可能嗎


當主人不好嗎,非要給愛新覺羅家族當奴隸?

騎在你頭上有什麼好處?


暫時會減少一些陣痛,不過滿清在始終是壓著中國的一個大山,中國內部始終會有兩股力量角力·。這個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就是你一個長了腫瘤的人,是忍痛做手術還是熬著讓它自己好。

兩方面都有各自相對別人的優點,很難說哪個明確比對方好。不過就滿清的所作所為來說,感情上我一定很想推翻它。

就如同如果侵華日軍佔領中國了,你認為它融合也罷,按狼圖騰說的輸血也罷,成為一個大的「新中華民族國家」,國內肯定有一顧皇漢勢力要推翻他們,說大和民族是外來侵略民族,整個國家內部會不太穩定,要麼始終受著這樣的debuff一路下去,要麼忍痛發動起義,動亂一段時間。但是接下來就擺脫它發展,但很可能錯過一些機會。


不是,但是是最合適的選擇。

從經濟基礎上看,滿清從辛丑條約後能真正掌握的稅收來源已經不多,大部分來自南方的有一定工業基礎的省份,但是這些省份大多已經不聽從中央號令。

從政治上看,光緒慈禧死後,清廷再也沒有能整合政府資源的政治強人,沒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和能看清時代潮流的政治人物,改革只能有個立憲的架子,要觸動的利益集團依舊還是沒法處理。

軍事上,清廷能掌握的軍隊資源在辛丑年已經完全崩潰,新北洋軍只聽令於袁世凱,已經有軍閥的雛形。

最後,清政府根本沒被推翻,推翻的只是清朝的帝制。民國在袁世凱接過清朝的法統後該怎麼改組還是怎麼改組,後來的軍閥混戰只是多年積弊的爆發而已。

所以理論是,中央政府過於孱弱,立憲什麼的依舊沒法改變各省分崩離析的現實,君不見,武昌起義之後,在幾乎沒有大的軍事勝利的情況下,接近半數的省份直接宣告獨立,這根本就不是革命黨的功勞,更像是軍閥割據的預演。


是最好的選擇

歐洲的資產階級到了資本主義革命的時候,自身發展的已經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實力了,基本就是簡單難度,皇帝基本全妥協了,也就自上而下改革了,而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的時候,直接就是史詩地獄難度,沒攻略打個屁啊…

—————————————————————

因為不可能通過立憲走向資本主義的道路,具體推薦去看大國崛起,看英國和中國的差別,歐洲各國過去也都是封建社會,但跟中國最大的不同在於歐洲列強從古到今,在整個封建社會期間,歐洲列強中央集權這件事玩的很爛,不像中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國皇帝一生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殺功殺閥,天老大我老二,當然這事也不絕對,但相比之下在為了發展資本主義準備削弱皇權的前提下,歐洲的環境要比中國好很多

然後是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上,中國長江黃河實在是承載了太多,其實精通中國農作物畜類出產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代能吃的東西也不多,種類離現在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真正種類開始多起來的時候都明清那會了,但再爛也比歐洲的環境好了無數倍,在科技都不發達的時候,大家都靠天吃飯,歐洲那邊能吃的更少,整個歐洲緯度偏高,當年人多地方要麼平原要麼島,吃屁啊,歐洲人向外探險,搶的精神相比於中國人要多,也跟文化有關,孔子禮教可比騎士精神那一套用的早多了,社會環境,中國士農工商,歐洲文藝復興工業革命…簡直不要差太多!

同時,資本主義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資本積累,說白了就是掠奪就是搶,稍微懂點歐洲歷史的都知道,大航海之後,看看美洲土著的下場,看看非洲土著的下場,看看澳洲土著的下場,白人的資本是用有色人種的血和骨積累起來的,別看中國同期那會因為茶、香料、絲綢也很富,但耐不住社會環境差,皇權太牛B,大家又不注重系統的培養工科學科和自然學科,經商的還沒社會地位,怎麼玩資本主義啊

其實在我看來中國清末玩不了資本主義最最最重要的原因是民智的問題,那會兒中國文盲太多了,資本主義拋開外在的經濟科技條件,對於人的要求很重要的一條,你起碼得都給我相信人人平等這件事,那會兒的老百姓都覺得人人不平等是合法的,怎麼發展資本主義

歐洲各國的皇帝當年遇到革命的時候,說白了自己手裡沒兵沒實力,最後只能妥協自上而下資本主義改革,而且皇帝的下場普遍都不好,你看看中國皇帝遇到革命的時候,革我命?做夢呢…


首先你得面對很多寫出 東南半壁無主,老師豈有意乎 的漢族官僚。再想想那些喊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漢人同意嗎


是最好的。歷史書上的很多東西其實不是瞎講的,比如說只有共產黨可以救中國。清朝是否要推翻這個問題,你參考下中國古代或是他國的歷次改革。我讀黃仁宇,讀張居正的時候最大的感觸就是做事難,變法難,革命更難。

晚清中國的社會複雜程度超過了歷史上任意一次。洋務運動和文藝復興結果的不同,也不簡單是從內而外從外而內的原因。百日維新已經想到要從制度上來變革,然而仍為不足。沒辦法啊,任何改革都要有自己的基本盤,或者說階級基礎。中國現在是個什麼情況,民族資產階級有么?基本沒有。而封建農耕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是絕不相容的,你看看歷代帝王的重農抑商就知道。你沒有支持力量不流血不殺人就想立憲,簡直做夢。更何況,此時的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個「半」字,不講道理的啊。

所以,你也不講道理,一堆打破才是上上策。


推薦閱讀:

美國是否需要政治改革?如果需要,應該往哪個方向改?
為什麼無產階級專政的中國,對宗教卻十分的寬容?
台灣是怎樣從一黨專政變成現在的兩黨輪流執政的?
什麼叫「頂層設計」?

TAG:清朝 | 辛亥革命 | 政治改革 | 君主立憲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