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左右起,東亞三國相繼重建威權中央,都選擇閉關鎖國,背後的社會基礎是什麼?

9—14世紀,宋元—明初、王氏高麗、鎌倉幕府—德川初,都積極開放海貿。

14世紀末起,明太祖、明宣宗、李氏朝鮮,包括之後(17世紀)的德川家光,相繼鎖國,一面壓制民間貿易,一面嘗試政府壟斷外貿,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雖然政府厲行壟斷,民間外貿(走私)始終不斷,這是為什麼?

是什麼驅使東亞三國政府/社會作此抉擇?

當時社會形勢、結構、經濟基礎有何異狀?


感覺很多答非所問。。。

所謂閉關鎖國是針對民間無法自由貿易、政府限制民間外貿而言,否則人類歷史就沒有過對外隔絕的國家,那麼閉關鎖國這個定義就沒有意義

比如德川幕府自二代將軍開始、到三代將軍完成閉關鎖國,但之後日本通過官方商人仍與大明、朝鮮、荷蘭保持貿易和外交交流

滿清閉關鎖國,同樣也允許官方背景的商人「十三行」對外貿易

14世紀以來東亞三國走向封閉的時間、背景不盡相同

中國海禁政策始於蒙元,目的是防止漢人與外人聯繫的反蒙元運動,明初朱元璋延續蒙元大部分陳規陋習,目標建立一個大農村,但是中期以來商品經濟活躍、走私猖獗,隆慶開關,予以認可和規範化。滿清海禁與蒙元的目的相同。

日本自鎌倉幕府滅亡趨於混亂,室町幕府難以有效管理,走私猖獗,秀吉——家康時代,日本統一,政府對外貿規範化管理。

但是滿清、德川幕府的閉關鎖國還有更深刻的歷史背景——國內方面最高統治者實現政權統一、擔憂境內外勢力聯合,國外方面當時的世界霸主西班牙依靠耶穌教會進行政治滲透,遭到統一政權的排斥。之後這種排斥成為了慣性,即便後來的世界霸主是更注重商業利益的荷蘭、英格蘭。


建議題主先補補歷史知識再來提問。

明朝海禁禁的是什麼?「片板不得下海」的板是誰家的板?

明朝海禁並非是閉關鎖國,針對的僅僅是民間的私人貿易,而朝貢貿易並沒有受影響。

按《明實錄》的說法,朱元璋禁海的原因是沿海的倭寇之患。民間的貿易被禁了,但是朝貢貿易仍然存在。

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掌權期間,日本跟明朝之間的關係是比較融洽的,不僅配合明朝清剿倭寇,還跟明朝簽訂勘合貿易協定。明成祖朱棣冊封足利義滿為日本國王,足利義滿也是欣然接受。但是足利義滿死後,他的兒子足利義持一改親明朝的對外政策,停止了與明朝的貿易。足利義滿生前便跟足利義持關係不佳,足利義持停止跟明朝的貿易,也算是他清除足利義滿影響的一環。但是日本跟明朝之間的朝貢貿易並沒有完全斷絕。在室町幕府後期,也就是15~16世紀,室町幕府的權力衰微,地方大名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自主性,其中就包括外交活動。

嘉靖年間,日本西國的大名大內氏與近畿的大名細川氏都試圖主導對明朝的朝貢,以擴大自己日本國內的影響,因此爆發了著名的「爭貢事件」。兩家的使團在寧波發生了爭執,細川使者被殺,當地的中國百姓也遭了殃。

爭貢事件導致明朝施行了更為嚴格的海禁,直到嘉靖的兒子明穆宗即位後才有所緩和,即是隆慶開關。


西班牙也禁止從特定港口以外進口,完全禁止其他國家隨意參與西班牙貿易運輸


推薦看個科普書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明清部分。核心就是你所注意到的問題,基本是在蒙古建立的歐亞貿易網路崩潰後的反應


誰再和我說明朝海禁我和誰急。

首先,明朝前期洪武年間與晚期有著明顯脫節。明朝初年海禁,社會凋敝是實;明朝後期外貿發達,社會繁榮也是真。凡是一言以蔽之的都是耍流氓。

其次,14世紀海禁真是太好玩了。15世紀鄭和下西洋算什麼啊?

好了,罵完了來點乾貨:

朝鮮方面,不太了解,不予評價。

日本方面,閉關鎖國遠在戰國之後。而且即便如此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出島上的貿易站可是一直都在的啊!閉關的最直接原因是日本國內耶穌會基督徒造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與其同屬天主教,所以不免有一些支援什麼的。相反荷蘭人是新教徒,你天主教搞事我不踩一腳才怪呢。於是叛亂平定後幕府以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協助叛亂為名,把他們全部驅逐,而把貿易權全部放到了平叛有功的荷蘭人手裡。

中國方面。可以去看一本書叫《維梅爾的帽子》,漢學家卜正民寫的。如果中國閉關鎖國。。。那麼請問荷蘭人手一個的中國瓷器是誰的?英國人喝的茶葉又是誰的?16世紀的全球航線中,中國是極其重要的一環。澳門港早在那個時候就給了葡萄牙,並且一直持續到20世紀未曾間斷。而且他們不是搶來的,敢搶早就被打走了!再次聲明,葡萄牙人當時是每年向明朝交租子的良民,在中國問題上荷蘭人才是耍流氓的一方。(所以被大明水師痛揍了幾頓跑到台灣去了)

感興趣的可以去搜一搜西方對於荷蘭在中國殖民史的記載,究竟被打得有多慘。

至於海禁,洪武祖制倒是還在,可是沒人執行了。就好像洪武規定貪官扒皮,也沒見有後來人扒一樣。於是到最後,海禁乾脆就取消了。所以才有鄭芝龍,所以才有鄭成功。國姓爺當時的計劃是什麼?攻佔印尼菲律賓。你看這像是海禁出來的人想得到的?明亡以後多少人逃去日本朝鮮,真海禁了他們哪來的船哪來的航線,還是飛過去的不成?多少人不知道我們在明朝就有了番薯,有了玉米,有了煙草,有了南美銀礦里挖出來的銀子。這些新大陸的東西不是跟著船來的還是自己游過來的不成?

清朝的海禁當時幾乎就是直接針對鄭成功的,而不是針對通商,誰要跟錢過不去不是。所謂」民間通商「換到現在學名叫走私,政府征不到稅。這麼大一塊外貿肥肉自然要由政府來管不是(好像到現在還是這樣)。

所以說啊,想當然害死人,高中歷史書害死人,籠統歷史規律害死人。海禁只是對於東亞各國民間不積極出海,政府不鼓勵出海的非正確總結。人家生意做得開心著呢。至於為什麼東亞普遍是這樣,可能還是因為當時的東亞生產力先進,對西方產品不像西方對東方有依賴性罷了。


聽高曉松的說法,明朝禁止海外貿易,是因為當時大航海時期,在美洲發現大量大量大量的銀礦,外國人用這些數不盡的銀子來買中國的各種貨物,導致國內貨幣價格狂降,巨大的物價膨脹搞得民不聊生,國家也受不了才關的


閉關鎖國這詞是滿清專有的 不要濫用。


推薦閱讀:

蒙古帝國(元朝)對中東穆斯林的屠殺造成了什麼惡果?
成吉思汗是如何保证后勤供给的?
現代漢服體系中有元代和清代服飾嗎?如果沒有,為什麼?
元朝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時代?
如何看待元朝設立的行省制度?

TAG:明朝 | 中國歷史 | 元朝 | 日本歷史 | 韓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