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金紧禁三个箍各代表什么?
观音菩萨有三个箍,紧箍给了悟空,禁箍给了黑熊,金箍给了红孩儿。按照《西游真诠》的说法,跟红孩儿对应的应该是黑水河的鼋洁,为什么黑熊会得到一个箍,禁箍跟八戒有关系吗?
这三个箍又与金箍棒的箍有什么关系呢?还有一点,黑熊那一回里有菩萨变妖精,红孩那一回有妖精变菩萨。其它章回没有发现观音菩萨与妖怪的变化。这是巧合还是什么
唐僧是修行人的本性,孙悟空是修行人的心,这颗心不安份,要欺本性,竟然举棒要打师傅,所以要让他守戒律,叫做紧箍。紧的意思是拴牢拴紧,拴禁这颗不安分的心,佛教戒律的用处也是在这里。虽然说心外无物,外在的都是假的,但是修行没达到那个定力的时候,外在戒律约束则是必须的。等成佛了,这个约束就不要了,最后阶段孙悟空要菩萨把紧箍拿了,菩萨说:你摸摸看还有没有呢?
黑熊精本来守观音院,后来皈依观音菩萨当了守山大神。孙悟空是元神,黑熊精则是帮忙守元气的,元气不能泄露了,元气一泄露,人就完了。所以要禁止元气的泄露,叫做禁箍,禁的意思是禁止泄露。金箍棒其实是铁棒,两头都被金箍着。就是孙悟空的那口元气,男人的元气。箍着,不能泄露了。
红孩儿皈依观音菩萨做了善财童子,现在看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都是这个样,腿上手上都套了金箍,耳朵上也带着,头上还顶着大金元宝,财气外露。这里就只说金箍了,至于红孩儿的修行寓意。。。。。。其实是赤子。道德经: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代表了佛家最先进的文化,代表了道家最根本的利益,代表了帝王家最先进的道路。
在某个地方看到的:
观音假装不知道黑熊精的事,但是。。。金池长老的庙就是观音院,这老和尚又靠黑熊精的指点活了270多岁,这些事,菩萨可能不知道吗?
至于红孩儿,猪八戒之前多次见过菩萨真身,却被红孩儿变的菩萨骗了。可见红孩儿之前必然见过菩萨真身,不然变也变不象。
金箍:白衬衣的公务员,有约束,但是比一般人都牛逼一些,政策也更宽松一些;
紧箍:平头百姓,经常被人念咒,比不上金箍的权利大,但是比禁箍好一些;
禁箍:服刑人员,什么都可以禁止你做。基本没有任何权利。
三个箍一个比一个厉害,最先得到的是孙猴子,说明他当时是最菜的,黑熊得到第二个,被菩萨收了,记住是收为己用了,一般妖精可没那么好待遇,说明黑熊还是挺牛逼的,猴子也是找观音帮忙才办的熊瞎子,能力可见一斑。最后一个是红孩儿,红孩大家听过金圣叹解析的西游记就可以知道,人家是太上老君的娃,能力当然能遗传一些,猴子差点没被三味真火烤胡咯,又一次请菩萨,菩萨来了,这娃拿枪便刺,这一枪还是能反应很多问题,最后也被菩萨收了,还封了善财童子,可见也是个狠角色。
红孩儿的箍是束妖,表示:我佛教最最最牛掰,道教和妖精统统让开黑熊精的箍是心诚,表示:我大慈大悲不杀你你要跟着我佛好好干孙悟空的箍是……我不知道,也许表示佛法凌驾一切,天地生你又何妨?
很惭愧,只是做了点微小的工作
西游真诠和西游原旨相关部分复制粘贴了一下:
悟一子
金紧禁
金者,禁也,进退之节也。以金禁制,使无遁情。一用于收大圣,以用为禁;一用于收黑熊,以不贪为禁;一用于收善财,以善舍为禁。用各不同,大士用金银之妙也。此修丹之秘要,下士闻之,莫不大笑者,故仙师隐示而不显言。何以故?修道者,物累净尽,一尘不染,金所首禁,此解常理,人必信以为然。特不知金所首用,倘一刻暂离,则放纵无可约束,而不能使彼入我之门,故惟首用其金,而紧紧禁制,方免逾越狂悖之患。何以故?金者,人见之而莫不首肯,莫不触目,莫不动念,故金念一动,势必目昏脑急,刻难自宽,不容不就金听令矣。真人曰:“欲求天上宝,须用世间财。”乃秘要也。但金虽一色,而用各不同,念亦各别,紧禁之法则一也。若世人荡检逾闲,而圣人作金科以禁制之,又一范围之法门。发露至此,人必以为穿凿而大笑之,请看篇中“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咒语念一念,管教他入我门来”之语,却甚明显。然则不自吝惜其金,而“金、紧、禁”制仍与前解常理不相悖谬。
黑熊精
夫熊罴属火,而为黑汉,肾中之欲焰也;金池属木,而称丹房,心内之淫液也。
“行者见盘底下有‘凌虚子制’四字,笑道:‘造化!造化!’此言下果有造化之机,故教菩萨将计就计,以认取袈裟也。仙丹本不能舍此而成,特其作用舛错,故尔埋没宝贝。今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须另起炉钟,致滋跋涉,何也?真妄止争一念,彼此原无一理。苟能神明变化,此可为彼,彼可为此,便是和合丹头,潜通造化之妙。故菩萨可变妖精,妖精还是菩萨,总发明人我同源,绝非扞格,以起下文金公、本母之自相配偶,难以暂离也。
悟元子
金紧禁
此仙翁告人以用中之用,诀中之诀也。箍儿为收束不放之物,“金”者刚决果断之物,修丹之道,首在刚决而有果断;“紧’者,绵绵不绝之谓,金丹之道,贵在愈久而愈力;“禁”者,从容不燥之谓,金丹之道,务在专气而致柔。此同一箍,而用各不同也。
“三藏道:“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金箍”者,果决而收束,一经收束,入我门中,不由的不会经、不会礼。所以戴在头上,一念生根,取不下、揪不断,再不敢欺心矣。古人云:“一念回机,便同本得。”
黑熊精
“菩萨变作凌虚,行者道:‘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笑道:‘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盖邪念正念,总是一念,若无一念,邪正俱无;当其有念,而邪正分途。释典云:“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言其邪可为正,正亦可为邪也。
“菩萨将一个金箍丢在头上”,箍住邪欲,不使猖狂也;“念起真言,那怪头疼”,一念之真,自知悔过也。“行者意欲就打”,金丹用真而不用假;“菩萨不叫伤命”,修道借假而须修真。“行者问:‘何处用他??’菩萨道:‘我那落伽山后,无人看管,要带他去作个守山大神。’”可知保精养气,不过暂以守此幻身;非言保精养气,即是金丹之实落也。 “菩萨摩顶受戒,熊罴跟随左右,一片野心今日定,无穷顽住此时收。”觉察之功,岂小焉哉?学者若能识得观音收伏熊罴怪之妙旨,则欲可制,宝可复,野心自定,顽性可收,不复在黑风山黑风洞为妖作怪矣;菩萨吩咐行者以后再休卖弄惹事,其叮咛反覆之意,何其切哉! 诗曰:真阳不在肾中藏,强闭阴精非妙方。
会得神观微妙法,消除色欲不张遑。
红孩儿
然何以妖精取如意皮袋换上一条口绳,变作一个假观音,哄引呆子装于袋内乎?盖邪火一动,则心不正;心不正,则意不诚;意不诚,而伪妄百出,不得不听命于心。是意者,乃心盛物之皮袋,故曰如意皮袋。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此圣经口传,条目之绳墨。今换上一条,则意必不诚可知;意不诚,则必先不能致知。妖精变假观音,是非真知,而为假知,乃失致知之实矣。“呆子忽见菩萨,那里识得真假?这才是见相作佛,即停云下拜。”是真假不分,不能格物也;不能格物,对妖精而说妖精,自然不能致知;不能致知,则意不诚,装于如意皮袋,理有可据。
噫!意不诚,则心必不正,故不但不能降妖,而且为妖所装,故妖精道:“猪八戒,你有什么手段保唐僧取经?请菩萨降我,你大睁两眼,不认得我是圣婴大王哩!”言不能格物,无以致知;无以致知,则知之不至,而欲意诚心正,即是睁眼瞎子。识不得真心实意,其不为假心假意所装者几希。心意尚且不识,凭何手段而取真经?适以成其圣婴大王而已。红孩儿正性,起身看处,颈项手足都是金箍,莫能退得分毫,已是见肉生根,越抹越痛。前此口鼻眼耳都皆出火,莫能”止得暴燥,是失误觉察,善恶不分,而忽来一身之疾病;今者颈项手足都是金箍,已是见肉生根,是已醒悟,一念正定,而抹着自己之痛苦。静中回思,能不叹今是而昨非?抚衰自叩,当反悔前迷而后悟。噫!觉察到此,如一点甘露,洒尽尘埃,双手合掌,紧抱当胸,更何有无情之火放出哉?“留下三个顶搭,称名善财”,言正定之三昧,还在善舍;“罡刀都脱尘埃,身躯不坏”,言解脱其尘埃,即全本真。三箍归于一观,三家原是一家;一箍化为五个,五行不离一气。
推薦閱讀:
※為什麼元朝選擇了八思巴做國師而不是丘處機?是因為當年藏傳佛教和道教辯論的事影響了嗎?
※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之間,是否存在派系爭論或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