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陸港衝突的看法,大家看有道理否?

最近幾年一直都有報道:西方人對大陸人不守規則等陋習的鄙視,即使是同為華人社會的新加坡、香港也對大陸人喊出了「蝗蟲滾回去」的口號。

中國大陸主體仍是鄉土社會,整個社會結構、社會運行邏輯離現代社會都較遠,人與人之間講關係重人情,不重規則,喜歡拉幫結派,無論是頂層還是基層的制度規則都不是很完善,調整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必然是人情、關係以及各種不透明不公開的潛規則,社會的運行邏輯如此,在這種社會形態下生活的人必然也是不講規則,人與人之間關係複雜、界限不清,它的整個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生活習慣必然會與現代文明有較大差距。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也是不講衛生、不遵守規則、喜歡扎推起鬨,拉幫結派。。。。。不一而足

而香港、新加坡、澳門甚至台灣這些華人社會受西方現代文明的影響極深,西化非常成功,不僅僅在制度規則層面,還是文化思想層面,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調整主要依靠的是規章制度,重契約精神,人與人之間界限分明,尊重私人空間,人情關係較淡,整個社會公開透明度較高。

那麼問題就來了,當大陸這些鄉土社會土豪走出國門與這些現代社會的人接觸的時候,衝突齟齬也就難以避免了。

(就事論事,拒絕語言暴力)

上海開埠以來一直飽受西方現代文明滋養,90年代浦東開發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在學習西方現代資本主義文明方面一直在內地城市中走在前列(恐怕也只有深圳可以相提並論),因此已經融入上海社會的本地人與他們口中的外地人之間的摩擦齟齬會不會也有這個因素?

(大家可以理性客觀討論,剋制情緒,杜絕人身攻擊)


現在大陸遊客在香港引起的問題已經不是由於不夠文明、不夠開化了,而是:人太多!

或者從香港這邊來看就是:本地遊客接待能力嚴重不足(香港不像澳門,香港根本不是一個靠旅遊業維生的地方),旅遊業作為一個效益低、創造就業崗位比例低、增加GDP也低的產業已經影響到了社會上大部分人的利益。而由於大部分人的生計跟旅遊業無關,所以社會整體對於旅遊業帶來的負面影響的容忍度遠沒有澳門那麼高。

如果只有幾十個人每天往來深港邊境走水貨,那就可以幫補香港北區零售商販。

如果有幾萬人每天往來深港邊境走水貨,那就完全扭曲了整個北區的經濟,影響了本地居民的生活,樓下的茶餐廳、書店、五金店全變成了奶粉店、珠寶店。

如果每年只有幾百個雙非孕婦來香港產子,那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填補私立醫院病床過剩的坑。

如果每年有幾萬個雙非孕婦來香港產子,那全香港的醫療資源都需要大規模調動,本地人生孩子沒床位,不生孩子光看病還要在急症室排很久。

如果每年只有幾萬大陸遊客來香港旅遊,那就可以增進兩地交流互惠互利。

如果每年有幾千萬大陸遊客來香港旅遊,那全香港都擠滿了大陸遊客,旅遊體驗變差,本地居民民生受損。


人太多,而且往往只看到別人的錯誤……


樓主說的道理,也是老生常談了。

給樓主提供點思考原料。

1,上海和香港固然有差距,但這種差距大到了鄉土社會和城市社會的差別?

2,去香港的人,他們身上鄉土社會的痕迹更重,還是反之?

3,能去香港生孩子的,怎麼也是當代工業社會的人了吧。他們也被稱為蝗蟲。

4,香港討厭的是中國還是鄉土社會?為什麼他們不討厭其他比中國更落後地區的人?為什麼其他地區不像香港那麼討厭中國人?比如台灣。

5,黃之鋒之流,他們為什麼討厭中國?


贊同你的觀點


推薦閱讀:

外地人說上海話有哪些詞語容易出錯「暴露身份」?
上海人的口碑怎麼樣?
上海的大學排名應該是怎麼樣的?
怎麼看在上海「年輕男子籃球場猝死」新聞報道里,有上海人慶祝並辱罵 yp 該死?
為什麼上海人總是特別歧視外地人呢?

TAG:香港 | 大陸人 | 上海人 | 人際衝突 | 香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