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應該如何練習新聞寫作?

就單純地看一則新聞然後改寫?


好題目,自己來答。

本人新聞傳播碩士在讀,研究生考過兩年,專業課輔導經驗也不少,覺得在實務方面還是可以說點的。

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

另外,除了消息改寫,在考研實務中很常見的還有評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我的另一個答案,供大家參考。

地址:如何練習新聞評論? - 大尼的回答 - 知乎

本回答結構如下:

前言

一、標題

二、消息頭

三、導語

四、主體

(1)要求

(2)結構

五、新聞背景

作為考試時的消息改寫,通常情況下題目給你的可能是一篇長通訊,也可能是深度報道、新聞通稿,這時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主要信息把材料改成短消息,一般一篇600-800字,看題目要求。如果學校沒有要求,平時練習時我們可以折中按700字的標準來。

開始前我們先來總體看一下什麼是消息

總結一下各種考研參考書上的概念,消息是對新近發生或發現的重要的客觀變動狀況所做的迅速及時、簡明扼要的報道。很明顯,要注意,迅速及時、簡明扼要,這是你改寫的消息應該達到的要求。切記,切記。很多人改寫之前都會背這句話,但真正練習的時候寫著寫著就給忘了,開始拼湊材料,開始沒有邏輯。

材料給你的不論是深度報道,新聞通稿,還是其它的類型,我們改的時候第一要體現迅速及時,有的不強調及時性的消息,軟一點的新聞在迅速及時上我們可以降低要求,但是簡明扼要一定是所有消息都應該具備的。就是在你的導語和正文中,不論是每一段的篇幅還是你的用詞上,都要體現這個要求。

這是對消息的整體把握。我在這裡強調了很多遍,因為它確實很重要。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這是2015年中國新聞獎二等獎,文字消息類。它的每一段都很短小,用詞簡潔,斷句簡潔,這就體現出簡明扼要。我們之後改寫消息,面對一大片材料,就是要改寫成這樣的600-800字消息。

消息長什麼樣?

現在手機很普及,大家習慣了碎片化的閱讀和便捷的信息獲取方式,所以很多同學平時是不看報紙的,有的人甚至還不知道消息長什麼樣。

咱們仔細看一下消息的構成,標題、消息頭、導語、正文、新聞背景。我們把消息一塊一塊的分解,通過了解每一個部分來學習如何改寫一篇合格的消息。

一、標題

新聞標題,是在新聞正文內容前面,對新聞內容加以概括或評價的簡短文字,作用是劃分、組織、揭示、評價新聞內容、吸引讀者閱讀。

說通俗一點,就是總結全文,吸引注意。

新聞標題通常使用動詞,比如上面這篇文章,「中國首次以國之名公祭南京大屠殺遇難者」。「以祭…」。

跟評論一樣,標題就是吸引老師的第一點,寫得亮眼就能一下吸引老師的眼球,如果你能讓老師開心,後面也就好辦了。我們可以在平時看到新聞時自己來給它擬標題,或者平時用APP看新聞的時候多留意別人的標題是怎麼寫的。

那麼我們平時用的標題有哪些?主題,引題,副題。它們的樣子和搭配如下表:

針對上面的三種情況,我們一一來說。

首先單行標題,這是最常見也最好寫的。但是注意兩點:

1、寫標題時一定要寫實際的事情。寫評論可以用問句,用比較虛的東西,但消息標題一定要用新聞本身的素材來寫,寫實題。

一個普通的句子是由主謂賓構成,在消息的標題中至少主謂要齊,要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句子。例如,可以用材料本來就有的5W寫:誰,做了什麼。

2、單行標題用動詞,不要用形容詞。形容詞讀起來太費勁,如果讀者一遍不能看懂你的標題在說什麼,他就不想再看一遍了,更不想去看你的正文寫的什麼。

其次兩行標題也要有意識地練一練。兩行標題有兩種。

1、引題+主標題,引題就是主題的背景;

2、主題和副題,主題交代這是一件什麼事,副題告訴你最後的結果如何,作為補充。

最後三行標題,這就是前兩種的結合了,引題、主題、副題都有,把背景、主要事件、最後結果全都告訴你,基本你不用看正文就能對他要說什麼了解得差不多了。

剛開始練的時候當然是只寫主題,也就是單行標題,這樣至少能做一個中規中矩的消息。之後再來寫兩行標題,作為自己加一個亮點。

現在來總結一下標題:

用正文的5W寫,用動詞,控制字數,把握關鍵詞(第一,首次)

我們剛剛說到標題就是一個主謂或者主謂賓構成的完整句,你說咱們平時說話的時候一句話多少字?一般也就10來字,多了別人就聽不懂,聽不全,也顯得矯揉造作。

所以我們的標題就在12-16,和評論的標題差不多。如果是對稱式的標題,20字也夠了。

二、消息頭

消息頭就是一篇消息的頭,作用一是聲明版權,例如本報訊,聲明是本報寫的消息;二是註明來源,新華社多少多少號電,說明這篇消息來自新華社。三是明確體裁,你一看到這樣的頭就知道,這肯定是一篇消息,而不是通訊或者別的東西。例子如下圖:

消息頭分兩種,電頭和訊頭。這個我們在此處不做過多解釋,在考試時直接選一個用。

消息頭是一個很簡單的地方,都不會錯,但很容易忘。經常看到大家交的作業,很多人寫著寫著,光想著標題怎麼做就忽略了消息頭,這樣最後肯定是要扣分的。再次專門提醒一下。

三、導語

我們接著看導語。

導語的作用是介紹最重要的事實,引起讀者的興趣。在我們平時用的參考書里寫的作用就是披露新聞的實質內容、吸引讀者進行深度閱讀、建造新聞的邏輯順序與結構。它究竟有多重要大家也都了解。這裡我們還是先來回顧、總結一下導語的類型

一般的導語分為直接式、延遲式、概述式、描述式、評述式、提問式

分別來說:

1.直接式導語:從第一句話就開始描述新聞事件的主題。適合硬新聞;

2.延遲式導語:不在導語的最開始就描述新聞事件的主題,而是用故事、情節、細節調動讀者的興趣。適合軟新聞;

3.概述式導語:將新聞的核心內容用概括的方式講出來。是一種宏觀角度;

4.描述式導語:對新聞的一個場景、情節或畫面等,進行描述的導語。是一個微觀角度;

5.評述式導語:對新聞的某個要素進行評論,提示讀者新聞的意義。這一種比較難用,稍不留神就會陷入主觀好惡表達的陷阱,平時極不建議使用;

6.提問式導語:針對新聞的核心事實提問,並馬上公布答案,從而披露新聞的核心,刺激讀者的好奇心。

導語寫作的技巧

最近的時間,最重要的事件,就用直接式。

有讀者很關心的東西,可用提問式。

這是很常用的兩種,也是我們在考場上最好用的兩種。

注意:

1、少用形容詞,多用動詞,增加衝擊力。

因為你不是寫通訊也不是寫特稿,消息是要把事情用最簡明扼要的話告訴讀者,所以少用形容詞,這裡再強調一次。

2、少寫細節。導語,要的是最重要的事實,要那麼多細節幹嘛,要知道你的具體過程幹嘛,這些都是後面正文裡面要寫的。導語只需要你介紹5要素,誰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造成什麼結果就行了。導語里永遠用最簡練的字句突出最吸引人的內容。

比如我們最上面那個例子里的,「刺耳的防空警報13日上午響徹南京城上空。首次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此舉行,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胸佩白花出席儀式。」

寫出時間、地點、人物、幹嘛。做到這些,一個導語基本也就完成了,我們最後要達到的還是突出最重要、最能引起興趣的東西。要記住。

四、主體

(1)至於主體方面,就沒有更多的要求了,它主要就是來解釋你的導語,把裡面的幾要素進行詳細解釋,這個誰,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這個事情的整個過程是怎樣的。

具體來說,就是三個方面:

1、具體說明導語中高度概括的新聞要素

2、深入揭示導語中高度概括的新聞事實的深層意義

3、補充交代導語中未曾交代,但是與新聞密切相關的事實要素(也就是背景及相關內容)

所以在寫主題內容之前,你一定要搞明白,這篇報道的6要素是什麼,新聞背景是什麼,最吸引讀者的是什麼。準備的時候把這些東西找齊,標在你的材料上,1、2、3點,然後再開始寫。

(2)在主體的結構方面,我們可以採用的有倒金字塔、非倒金字塔、沙漏型、焦點展開、板塊組合等等,這裡我們就不詳細說,直接說最常用的三種。

①平時我們用的最多的是倒金字塔。你就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大眾最關心的放在最前面。

②如果是非倒金字塔,這樣就適合比較軟,且時間性不強的材料,特點是情節性很強,人情味濃

③第三個沙漏型結構,在開頭寫最重要的核心導語,然後用時間順序來寫主體,這個就適合時間性強,有比較明確的時間節點的報道。

以上三個是最常用最好用的,平時可以輪流練習。

要注意的是,不管用哪種結構,你一定要有結構。平時在看大家作業的時候發現,很多人就是很隨意的寫,想到什麼寫什麼,看到材料上有什麼就寫什麼。這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有結構。

其次還需要注意的有:

1、你主體里的所有內容,都必須是圍繞你的導語,圍繞你的主題;

2、不要說空話。我們應該努力,我們怎樣怎樣,這些要用你的事實,用新聞里人物的話來表達,不要自己說;

3、雙方的聲音都要有。比如一篇關於某大學強制使用某運營商的新聞,學生說XXX,學校說XXX,運營商說XXX,各方面的聲音都要有。

4、看好材料。材料里說的時間、名稱這些細小的東西,都不要錯。看起來這個注意事項有些多餘,但平時看大家作業時不時出現這樣的問題確實很讓人無奈。

以上是主體部分,相對來說要求沒那麼多,也比較好寫。

五、新聞背景

新聞背景這個不好概括,得視題目給的材料而定。而且在改寫時就算你沒寫,也無所謂,這個不是一個必須的部分。

這個問題我們仍然看開頭的例子。

這篇消息首先給我們的感覺就是簡潔,明了,段落短,節奏快。

在開頭把最重要的信息給我們後,按時間順序開始鋪展正文。

這個例子里我們還要學習的就是背景的插入,幾乎是每兩段之間就會有一個背景的描寫。新聞與背景相互交映,顯得很有節奏感。

關於背景,我們不需要寫太多,太多會影響到你的篇幅,考場上無法查找資料也使你不能說得太多,以免出錯。而背景的位置,我們可以放在文章最後,也可以想上文一樣,在文中進行穿插,顯得錯落有致。

背景這裡不做過多要求,畢竟是一個加分項,在前期可以暫緩練習。

以上就是關於消息改寫咱們聊到的東西。如果大家平時想找些材料練習,或者練習後找不到人評講,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心傳考研。我們有專門的欄目,帶你練實務。

以上,版權所有,請勿轉載。但可分享轉發,幫助更多朋友。

End


瀉藥~

新聞寫作是有套路和規律的,分為題目、導語和正文三部分。

練習的話,以普通社會新聞為例,先列提綱,按照最常用最初級的倒金字塔模式,把事件由重要到不重要逐一列出,然後初擬題目,選取報道角度(有時需要與編輯溝通),把事件細節串聯起來,還原現場本貌,用儘可能簡潔的語言傳達最多的信息,不帶感情和個人價值判斷。有矛盾衝突的信息,則要注意給事件雙方平等的發言權利,最後別忘了列一點跟新聞事實有關背景資料。

有點忙,具體的回來再更吧,改寫的話,最好換個角度,從不同的切入點思考和報道新聞事實。

我一點都不想回答這個問題,新聞寫作是新聞采編工作最後的一環(其實還有編輯修改,電視廣播的話還要視音頻剪輯),是記者之前所有工作的總結。

類似模型製作,最後的一步是噴漆,人們看到的是最後的新聞稿/視頻/噴塗成品,然而這只是對之前全部工作的匯總,是一項水到渠成的總結性工作,拋開採編談寫作,有點本末倒置。

說真的,新聞寫作相對於文學創作等文字工作來說,對文字能力的要求要低許多,文章寫的好,上手很簡單。

具體的教程,過過再說吧……專業內容,一點都沒有分享的慾望。


半夜了,剛編完版,作為一個做了兩年半編輯卻只有一年記者經驗的新聞菜鳥,說些個人建議,姑妄談之姑妄聽。

就新聞寫作的大原則,分享報業前輩李大同的觀點,就是時刻換位當讀者,時刻想著讀者想知道什麼。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待你采寫新聞時就知道,換位當讀者,需要你多問多觀察,不下功夫,你怎麼知道讀者咋想呢?

具體到寫作細節,無論是三五百字短消息、一兩千字解釋報道還是一兩萬字的深度報道,最開始的地方,肯定要把最重要的東西拿出來。中間的地方做具體解釋,較末的地方是歷史對比或周邊相關內容的延展。

很忌諱寫沒有信息來源的評論性質的話語。這不代表新聞沒有觀點,恰恰相反,選擇哪些採訪對象,用採訪對象哪些表述,這些個過程本身就是塑造觀點的過程。當然新聞寫作時要方方面面都寫到,這樣在形式上實現了正義。為什麼這樣還有觀點呢,因為客觀世界本身有是非有對錯有正與反。

再次,從技術角度說,新聞寫作一定要簡潔。我們做編輯,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是做減法,堂皇些,套用魯迅先生的話,可寫可不寫的內容不寫,新聞最是如此,三五百字能交代清楚的,絕不寫六八百,這樣的新聞就算是乾貨,是對新聞本身的珍惜。

以上,都還是在表面。我覺得,你與其關注新聞如何寫作,不如花更多的功夫在練習採訪上面。我自己有很多失敗的案例,很難得的機會採訪了,回來發現該問的沒問,再補充去問,即使對方回答你,也是不耐煩的,是變味的。三分寫作,七分採訪,就是這個教訓。

如果你個人不當記者不跑新聞,單純為將來從事這個行業而練習,我建議是模擬實戰。家裡什麼事情是新鮮的?練選題能力。怎樣從熟人那裡套到話,怎樣讓他們覺得你這個問題是個問題,有必要回答,怎樣激發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態度和感情,這練採訪。寫完之後姐姐妹妹愛不愛看,自己愛不愛看第二遍,練寫作了。

改寫新聞也算是練的一種吧,但助益很小,僅僅讓你維持新聞的敏感,強化你對新聞原則的理解而已,是消極的練。怎樣找選題、採訪哪些人、怎樣采、怎樣謀篇布局,還是練不了。


寫作總結。(針對敘事寫作)

1,要把亮點前置。什麼東西是最吸引人的?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最有趣的?用倒敘的手法,把結果放在前面。

2,首段行文控制在三行以內

3,把大事寫小。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寫作,直接引語、間接引語、細節、敘述、描寫交叉

4,直接引語格式:直接引語、消息來源、直接引語

5,多用逗號和句號;多用主動語態;多寫小場面,多寫小人物;一句話最好只表達一層意思,寧用短句不用長句,寧用簡單句不用複雜句。

6,不要說不言而喻和重複的話。

7,盡量不適用形容詞和副詞,盡量減少修飾成分。

8,簡潔不等於抽象,文簡而事豐。

9,三兩筆要把事物描寫完畢。運用色彩性、聲音感、視覺感強的文字,不要用高度概括、抽象、意象性的詞語描寫事物。

10,文章的節奏。一是要快。二是要變。快就是要強調短句子、短段落、加快報道的節奏。偶爾的長句子、長段落讓節奏慢下來,然後又是短句子、短段落。要有變化、緩解讀者的閱讀疲勞感。也可以採用近景遠景交替寫作,現在和過去交替寫作,敘事和心理活動交替、對話和場景描寫交替。

11,定語千萬不能長,可以重複主語,多用主動語態。

12,使用逗號的方法。主語和謂語;謂語和賓語;狀語。

13,禁忌!不要用間接動詞形式、判斷動詞不可用。例如:將要、做出了、舉行、進行。因為、所以、因此、由於、於是這樣包含論證邏輯的字眼最好不用。

14,動詞。抓、搞、摸、打 這樣的動詞帶有濃烈的革命味道和套話痕迹。用「說」。

15,不要用概括性名詞。濫用形容詞和副詞是懶惰和無能的表現,改用細節刻畫畫面。

使用主動語態,使用肯定語氣。

16,不要用首先、接著、隨後、最後這樣的語言,感覺是在記流水賬。

17,不要用有的、有的感覺是小學生作文。改用具體的人來說感受。要具體不要籠統。標題也要具體不要有歌頌的味道。

18,寫新聞也要限制使用辭格。慎用比喻手法。

19,記者的角色。1,概括者/總結者。2,裁判。3,觀察者。

20,標題。要在極少的文字里尋找極大的表現力。實題(主標題)以敘事為主,虛體以說理或抒情為主,側重說明原則、道理、願望,渲染一種情緒。

寫作步驟:尋找關鍵詞、把關鍵詞連綴起來使之成為完整的一句話。要濃縮事實、提供新聞。

導語。

21,直接式導語(開頭第一段寫法)。硬新聞。開門見山擺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經過、結果。

22,延遲式導語(開頭第一段寫法)。軟新聞。描寫主人公日常生活、工作的某一個場景,然後以人物為軸線展開敘事。

23,結尾手法。可以使用定格畫面,描寫一個畫面來結尾。可以展望未來,這是最自然的就結尾。可以回到開頭某個場景、某個人物,形成閉環。


在本職寫作的道路上,成功者比比皆是,由寫新聞打通了個人成長的「仁督二脈」。特別是新聞,因為黨政領導們都有看報紙的習慣,特別是黨報,幾乎是每天的必修課。通過報紙了解本地區的大事,同時重點關注一下本單位本部門有沒有亮點工作出現在報上。如果有,會對作者留下好的印象,如果看到一位作者經常寫出好稿件,那這位作者個人成長就算是駛上了快車道,甚至是超車道,可能「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而身邊有的朋友經常說,我又不是負責宣傳的,有大事領導安排專人寫,有我什麼事啊?我想寫也沒這個機遇啊!

我對這些朋友說:誰也不是一進單位就專管宣傳的,都有一個由沒機會到有機會的過程,關鍵是看你怎麼把握了。當身邊有好的新聞素材時,你如何捕捉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我在這裡就講一個問題:如何發現並捕捉身邊的新聞線索。

生活中經常遇到別人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寫成新聞發表在報刊上,有些朋友看了以後,不以為然地說:「這有什麼了不起,我也知道這件事,比他知道得還早呢,我是工作忙,沒時間寫,我如果寫,這篇新聞作者就是我了。」

可他怎麼知道作者就是閑得沒事,有足夠時間來寫新聞呢?

他說他是不願寫,但誰知道他是不是沒意識到這是個新聞。看到別人寫出發表後才恍然大悟:這是個新聞線索。

借用周星馳在《大話西遊》那句經典名言:

要是用一句話來概括怎樣找新聞線索,那就是——

找新聞和談戀愛是一樣一樣的!

為什麼呢?

肯定有人心裡說,你胡扯什麼呢,找新聞怎麼和談戀愛一樣呢?

別急,容我慢慢道來。

攻略

01

經常外出!

找新聞線索不能宅在家裡,要經常外出,要主動往人多的地方跑,人多的地方新聞才多,老窩在家裡或辦公室里,就看到巴掌大的天,怎麼寫新聞,閉門造車是不行的。談戀愛找對象也是多往外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怎麼找對象,有人不服了,說我靠網戀不行嗎?好,就算是網戀,在網上聊得甜哥哥蜜姐姐的,到頭來不也得見個面,開個房啥的,還得往外跑。宅男、宅女極可能變剩男剩女。找新聞和找對象,像不像?

攻略

02

刨根問底!

發現好的新聞要猛挖,要刨根問底,要主動聯繫當事人採訪,多去了解,也要拍照,也要錄音,把事情了解得一清二楚才行。發現心儀的人要猛追,光暗戀人家可談不了對象,要是像《窗外》里唱的:「想一想你的美麗,我的平凡,一次次默默走開」那指定是找不上對象。喜歡上人家就死纏著不放,主動給人家做這個,送那個,還給人家暗送秋波,主動製造「巧遇」,這一來二去的就對上眼了。挖新聞與追對象像不像?

攻略

03

何種途徑!

有時工作太忙真得出不去,怎麼辦,還有一個辦法藉助其他平台,在各種會議、簡報中,通過掌握各種信息的人,從中找到可寫的新聞線索。同樣找對象時因各種原因就是自己追不到,那就得藉助婚介所或媒人了。媒人婚介所掌握大量信息,彌補了青年人時間不充足不方便的短板。兩者像不像。

現在你說找新聞線索與談戀愛像不像啊?

了解這三個相似點後,其實找新聞的基本思路也就非常清楚了。一是多往外跑,二是多深挖,三是藉助各平台。

如何發現新聞線索和新聞選題?尋找新聞線索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線索無處不在,新聞工作者只要心細,對身邊的人和事時刻留意,對聽到看到的信息敏感,尋找新聞線索也就不難了。基層通訊員練就「千里眼」「順風耳」,通訊員養成「三多」精神:在工作中多問幾句,多看幾眼,多跑幾趟,就能事半功倍,工作新聞兩豐收。下面結合我的切身體會總結出尋找新聞的十大「利器」。

一、從報刊上找動向

通過閱讀黨報黨刊,從宏觀上把握政策輿論動向,然後有針對性挖掘本地區、本單位與最新政策及輿論動向相符的新聞事實。開展土地集約化經營,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開展土地合作社的精神在各級黨報上報道,南董村土地合作社就是這麼挖出來的新聞。

二、從會議中聽線索

從會議中發現有報道價值的新聞線索。一段時間一個階段一級政府一個部門都少不了這樣會那樣會,我們要從這裡邊找新聞線索。通過各種會特別本部門的工作會議,總結提練出本單位主要工作,其中有可能是本單位的獨創之舉。

這篇稿件太長,這只是其中一部分,表明養老在本單位是個亮點工作,而亮點是通過參加會議得知的,所以進行深入採訪寫成了這篇稿件。

三、從「黃曆」中算「應景」

根據不同時節的特色活動,根據自己制定的特殊「黃曆」提前策划行動,搞出有創意的點子,三言五語就能搞定一篇新聞。要有一張特殊日曆表。重大節日、節氣、紀念日、人物日誌、季節變化、春運高峰、開學、畢業、流行病發作期、農業耕種、收穫,特別是成規模的有特色的農作物等等,這些都是重要的新聞源。新聞工作者能夠記住這些日子,在這些日子到來之前找到相關的對象進行採訪,進行報道,就是新聞。像元旦、春節、國慶這些日子不用多說,也應該知道是新聞點,有新聞可寫,有新聞可做。應該意識到在這之前尋找新聞線索,提前採訪報道,使聽眾或觀眾能夠提前了解這些展覽會的主要內容以及詳細安排。像5月12護士節,3月12植樹節,6月26國際禁毒日,這些雖然不是特殊的節日,但是如果新聞工作者將這些日子划到特殊日曆表內,在這些日子即將到來的時候,把以前看到過類似的報道翻出來仔細研究,就可以讓自己有一個基本明確的採訪方向,進而尋找新聞線索,采寫專題報道。

比如今天我們電視台那邊的同事就約我專門拍了創客,為迎接五一做節目。

這就是利用畢業季這個特殊時節,完全是我們自己提出創意,找美術老師畫,讓學生當演員來拍一下。報刊的類似圖片幾乎都是這樣製造出來的。

四、從活動中練精華

單位組織的活動有許多個小項目,大家不要把所有的活動都列上,像是總結一樣面面俱到。愉悅家紡舉辦工匠大賽,邀請我去拍照,整個活動場面非常大,項目非常多,各環節非常細,每個小活動也很精彩,這些活動中要是全列上,必然被「槍斃」,只能優中選優,提煉出最有典型意義的環節作為新聞來報道。

五、從常態中尋亮點

工作中不缺少亮點,但缺少發現亮點的眼睛,公開欄晾曬工作進展。這是一項很普通的常態工作,許多地方都在搞。宣傳欄每個月都進行更新,讓懶政無處藏身,這是落實三嚴三實的最好辦法。

六、從偶遇中淘金子

偶爾我們開車去辦事,路經一片樹林,見幾個大媽在剪樹枝,感到好奇,便下車與他們聊,才知道她們是中喜生態公司旗下的農業工人,土地流轉了,每畝地領取1300元補助,她們現在的職業就是像工人一樣按點上班,總的收入比以前強多了。感到這個事很好,以前沒想到過,指揮著她們邊剪枝,邊給拍了幾張圖片,配上簡短的文字,投出去,沒過幾天就發表了。真是多虧了在人群中多看了她們一眼。

七、從貼吧里摸靈感

還有許多重要信息是網友提供的。微信上、微博、貼吧等平台,這些線索經通訊員、記者進行深入調查採訪,用文字和鏡頭記錄下感人的故事。年過半百用一隻手辛苦耕耘的勵志老師董保勝就是這樣火起來的。

通訊員在瀏覽高新區貼吧時偶然發現一個有意思的貼子,是一個學生說他的老師,說他的老師非常好,雖然只有一隻手,但沒有任何自卑感,並且多才多藝,深受學生好評。通訊員就留言問你的老師在什麼學校,叫什麼名字。網友一一回應。根據這些線索,通訊員就找到這位老師,就是某某小學的董保勝老師,聊起董老師,同事們和學生們無不點贊。56歲的董老師是五年級四班語文教師,右手有先天性殘疾,只有一個小肉瘤,卻用一隻左手照樣贏得大家的讚揚。面對學生不喜歡寫作文的現狀,一直教高年級語文的董老師總是帶頭用下水文來引導學生寫作。小學校刊《晨曦》自創刊以來,連載七期董老師「憶童年」專版,很多家長都愛看,老師們評價也很高。他用一隻手打字,又是這麼大年齡,能堅持下去,確實不易,並且每一次都是真情實感的流露,能給人們帶來期盼,能引起人們精神上的共鳴。此舉對學生的引導作用非常明顯,學生慢慢地喜歡上了寫作文,並且越寫越好,能從生活中尋找作文的素材,通過講故事式的方式描述出來,學生真正懂得了寫作的真諦。

董老師不但利用寫『下水文』提高學生寫作水平,還特別善於利用多樣化課堂創新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語文教學。董老師課堂上總有他嘹亮的歌聲,他一向主張教學改革,讓課堂充滿趣味性,強調語文與音樂的學科整合,讓學生編歌詞唱歌詞,大大激發了學生創作的靈感和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董老師上課,語文風趣幽默,學生說他講課像相聲小品一樣有意思,凡是聽過他的課的老師無不為他點贊。

董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學生詮釋了什麼叫自強不息,什麼叫樂觀向上,他給學生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是學生心中的「大明星」和勵志老師。雖然外號是「一把手」,但董保勝老師卻是個標準的多面手,除寫作外,電腦操作使用、乒乓球、足球、書法、象棋、唱歌樣樣精通,還能騎摩托和三輪,因右手殘疾,他請人把摩托車、電動車的油門改到左手。絲毫沒有因為比別人少一隻手而自卑,別人會的他都會。

董保勝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學生詮釋了自強自立,也用一隻左手書寫了一篇感人的教育之歌。

這篇人物通訊寫好後很快見報。

由此可見多多摸索是可以的得到不少靈感的。

更多內容可以關注我的微信乾貨平台,筆記工場,都是免費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美軍隨意射擊佔領國平民」的報道?
建國以後的妖怪為什麼不許成精?
法律工作者和新聞工作者對待事實的角度有何異同?
如何评价菲律宾总统“在经济与军事方面将切断菲律宾与美国的联系”?
如何評價台媒「下次大陸人來台灣,我們也擄走幾個」的言論?

TAG:新聞 | 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