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在意別人的看法?

人為什麼會在意別人的看法

想到這個問題,最初是想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然後想到社交方面遇到的種種問題,在意別人的看法就是其中之一。我是一個非常在意別人看法的人,有時候會達到焦慮的程度。例如有的時候,站在公交站台上也會渾身不自在,覺得自己的髮型或者表情會不會呆;有時候說話之前也會想很多,不敢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再就是會因為別人的一些調侃、評價所動搖,耳根很軟……等等

暫且認為這些現象都算是在意別人的看法,現在來自我剖析一下,為什麼會陷入這種情形之中:

別人的看法,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正確的,錯誤的,無關緊要的,這裡的正確錯誤,是以自身的判斷作為標準,即我以為別人的看法是正確(或錯誤)的,以下一種一種的來分析:

1.
正確的:

栗子:別人認為我不會穿衣服;別人認為我害羞不懂社交等等。

如果我認為別人的看法是正確的,而我又很在意,那就說明,我在意的不是別人的看法,而是這種看法所基於的事實,暫且認為這個事實是我自身存在的某種問題,那麼我在意的就是自身的問題。

如果是這樣,要擺脫這種困擾,就必須解決實際問題,問題一天不解決,就一天不會停止焦慮。而要解決問題,就必須投入時間精力,去思考反省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擬定解決方案,並且付諸行動,對結果進行分析總結修正,然後再次循環,直到問題解決。

而如果一直陷於這種焦慮之中,那問題就在於,自己是否能認識到問題所在,是否能從對別人看法的焦慮情緒中脫離出來去冷靜的面對問題,是否有足夠的耐心去思考分析問題的前因後果解決方案,是否有足夠的決心和行動力去進行改變。

2.
錯誤的:

有時候明明知道對方是在扯淡,或者是胡攪蠻纏,可還是會感到動搖、心虛、被別人的思路帶走。

這種情況,是我比較苦惱的情形之一,自己分析可能是因為內心不夠強大,很容易讓別人的價值觀壓倒自己的價值觀;也有可能是腦子轉的不夠快,或者對問題的認識不夠清晰,所以會被別人帶偏;也有可能是性格軟弱,在潛意識裡害怕衝突。

如果是這樣,那麼解決的辦法就要對症下藥,在別人拋出一個觀點後,先問問自己,他講的對不對,有沒有漏洞,自己是不是不對,如果不對是完全不對還是部分不對,不要輕易的否定自己的觀點,而向別人靠攏。

3.
無關緊要的:

比如調侃和玩笑,這種情形和上一種有部分類似,就是很容易被別人的價值觀和思路影響。

我是一個比較單純的人,很容易把別人說的話當真,可能就是這個原因,自己的思想不夠成熟,對很多問題並沒有清醒的認知,所以容易被影響。


一直以來這個都在困擾我,甚至影響了高三的學習,因為想太多而身心疲憊,每當讀到這樣的句子,例如: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了解自己。就會覺得自己很愚痴。每天告訴自己如果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去反省自己。讀大量的書,例如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蒙田隨筆都不錯,也會去讀一些人物傳記,如富蘭克林自傳,從名人的成長曆程獲得感悟,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癒自己病態心理的理性思維,一直去堅持,把這種理性思維轉變為直覺思維。畢竟過去的那種心理非一日之力形成,既然想推倒它就需不斷固化自己新的系統。

接受了很多治癒的思想,有幾種比較有用。第一種是把自己到時所遇到的事件放在自己人生的大背景下,就會覺得那一刻非常渺小,無需掛齒。第二種是告訴自己萬事萬物由我而生,北島曾說一個人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我的世界裡我只需要體驗我的思想情感,他人的思想我在意或不在意都無法改變,去費力揣摩是無用功,那麼何不放下那些自己無法改變的思維累贅去體驗自己的人生呢。第三種是把自己的人生當成一場戲劇,提醒自己我才是主角,我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不得被他人左右。

總之把這場改變當成人生的有趣挑戰,不要太誇大它的危害,接受它,當成人生財富。以與它博弈為樂。

個人觀點,覺得對自己有用,不專業。


謝邀。

看了題主的所列出的情況,對於人為什麼會在意別人的看法,個人認為理由有如下幾點。

1、非常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比如你在社交平台上髮狀態後,非常焦急等待他人評論回復;或者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渴望得到他人的讚美等。

2、企圖得到認同感。當人產生共鳴時,內心的某種需求會極大的得到滿足,讓人產生愉悅之感。而過多的在意他人的看法將這種認同感表現成了被動的形式,你總是想和別人的想法一致,於是你就會一直思考別人的看法了。

3、自卑情緒比較嚴重。比如,你的好友跟你說你這樣做這件事情不會成功的,其實好友說的只是ta的一種看法,而不是完完全全正確的,由於你的自卑,你就會認為自己是錯的,ta是對的。於是,好友的思想對你就產生了影響。

其實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在乎他人的看法,只是「度」不同而已,把握好度,才能既不無意間傷害他人,也不會被他人牽制、沒有主見。

希望題主能多關注自己內心的看法,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你還需要一些自信,相信你能走出困惑。


隱藏的價值觀。社會大環境教育你你應該這樣那樣比較好,人的注意力是有限,更何況成長的條件和機會,不可能長成十全十美的人,當有人提起你哪裡哪裡不好時,當然會想起你也曾想在這些地方提高一些。傾向於記住那些提醒,除非是真的不在意。人開始擰巴。

自我美化與客觀評價的衝突。人的心理是美化自己,而外在評價若是中肯的否定美化的自己,必然導致自身想去證明說不是這樣的。他人是你的智性參考。你知道他人(和你差不多平起平坐甚至比你強的人),是和你有同等智商情商審美等素質的人,他們相當於一本參考答案,你一眼就能發現你做出的答案是幼稚思路簡單的。設想你生活在一個孤島上,思考變得懶惰,也不顧審美了,隨便蓋一片樹葉就生活了,自我美化,必然發現這的頻率低。社會網中,別人就是一面鏡子,見一個人就是在照你自己。

在以往的集體生活中輸入了一個價值觀,比別人差,應該感到羞愧,應該改變變得比別人好,然後得到安全感,可以休息了。一個人在孤島上生活,也並不全然就像一灘爛泥地活。自然如追兵在追殺你,策略:超出生死水平線一段距離,期望高枕無憂地活著,這樣較佳。

你要與好為伍。炫耀友誼的深層原因。你絕對不會和一個拾荒者合影說交了一個人生知己好開心,你和他不同,你被教育要愛乾淨,要體面。不是所有人二十齣頭就是人生達到完美。福柯說我們活著是為了老去。意思是自身主體化,主體是理想中的自己,活著活著才能達至相對完美。我與一個我理想的人成為了朋友,意思是他接納我了。對我在成長途中是一種肯定。和顏值高的人做朋友是在標榜他的審美水平。

人喜歡被推崇,不喜歡被批評。社交是成績,假如你一個朋友也沒有,他人更傾向於不和你來往,來自於歷史的參考。也許是自己的懦弱。過去認識的我喜歡的人(不局限異性)沒能和他們成為朋友。也永遠懦弱。要讓自己出彩一點,希望他們能看到,暗示他們「來找我!來找我!」這是一種比較自我安慰的策略。至少不是全無可能。

我也被告知人生需要一個知己,不然真的蠻可憐的。他們一群群抱團,然後有了一個好朋友,告訴他們你也有。發現真的很快樂,你講個笑話他合不攏嘴,你論說自己對人生的思考,他也能說道和你相稱的深度,不多不少剛剛好,彼此都不屈身俯視,你不會擔心他只是寂寞了找你聊聊天出去玩一次過幾天就走了,那種默契是一輩子的,這種生活蠻不錯的。

所有的快樂的生活類型都需要個人有資本去享受,所以在乎別人的看法吧,別人的眼中能反射出你缺什麼。在意別人的看法就叫做順勢而為。

人從空寂中來又要回到空寂中去,選擇什麼樣的生活真的不重要,在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也非必須。人這個時候是自由的了,我隨便選了一個叫做讓自己快樂的生活方式。

精力代價,不用跟大部分人一般見識,保持普通朋友就好,他們對你不滿就不滿吧,我只是沒功夫滿足所有人的要求。因為你要工作掙錢,房價多貴啊。你只要一個交心的朋友,他相當於自己人。只要在乎他的看法,然後微調就好。一個知己,宣告自己真正不是孤獨的人,同時也是讓自己快樂的重要的生活因素。

知己的意義是好的人之間的互相肯定的暗示。文化水平低的人之間難出知己,因為這些人大部分人缺乏眼界,缺乏想法。所以要讀書。知己是一種精神親密的關係,他肯定了一個人的精神內核。對於作家來說一個好的讀者就是知己。一方面,你還要賺錢事業成功,做個好人,符合中國教育教給你的。這樣證明裡里外外的我都很好。

—***?

—不累。

以上

抱歉答非所問

我為什麼在意別人的看法,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僅代表個體。


在意什麼就被什麼所束縛!

你唱歌不好聽」、「你穿這個顏色不好看」、「女孩子學什麼數學」.......諸如此類評頭論足的話每個人都聽過無數次。

在難過的同時,你有想過你為什麼要聽取、相信他們的評論嗎?

你和自己簽下的魔鬼契約。

我們都在追求自由,可是我們真正的自由嗎?

我們並不自由,那麼阻礙我們自由的最大敵人是誰呢?

你猜對了,這個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

你看嬰兒在玩耍的時候,其實他們絕大多數都是自由的。

他們不會去考慮社會責任,他們不會擔心自己被人嘲笑,他們不會害怕失敗或者是被拒絕,他們最真誠的表達的自己的情緒,他們不會害怕去愛,而且當他們看到愛時,會跟愛一起融化。

那麼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自由的呢?

它就發生在我們被整個家庭和社會「馴化」的過程或者說是我們逐漸被社會化的過程中。

那一年你4歲,非常喜歡唱歌。你有著動聽的躍動的嗓音並且唱歌讓你快樂。

有一天你媽媽加班到了晚上8點才回家,你不知道她今天跟同事吵了架並且被一位客戶投訴,不知道她今天頭疼了一整天晚上幾乎都沒有吃飯,不知道她此刻還是頭疼欲裂並且非常想靜一靜。

這些你都不知道。

你只是很開心,看到她回家你就更開心了,你開始放聲的歌唱,歡快的圍著她唱歌。你媽媽終於按耐不住了,沒忍住就對於有些凶的說:「別唱了!你不知道你的嗓音很難聽嗎?」

那一刻你住嘴了。

從此你變得不太願意唱歌了,因為你怕別人討厭你。你覺得自己的嗓音很難聽,所以索性就不要唱了。你甚至開始變得很害羞,不敢跟其他的小朋友講話。

而所有的這些變化,僅僅是因為你媽媽在心情糟糕的時候那麼無心的一句斥責。

她並不知道這句話在你身上的影響,她像全世界的其他媽媽一樣對你懷揣著最美好的期望,可是她永遠都不知道一句話可以在你的心裡生根發芽,變成了一個你束縛自己的,和自己簽下的,魔鬼契約。

你上初中的那一年開始愛上了數學。

你發現數字是如此的奇妙,不管是代數、算術或者是幾何,它們的規律是如此完美,讓你在其中不能自拔。

你並沒有想爭什麼,但是在全班的第一次數學考試中,你拿了第一名。在你看著成績單驚喜不已時,老師在講台上說了這麼一句話:「數學的思維一般還是男生比較擅長,女孩子可能開始的時候成績很好,但是慢慢學到比較複雜的知識,就要落後於男生了。」

你很難過,為什麼就因為自己是女孩子,所以數學就會慢慢落後呢?

你也不懂是為什麼,但你好像真的像中了魔咒般的數學成績在初二時開始下滑。

每一次你沒有學好,你腦中便會響起老師的那一句話,然後你發現自己開始慢慢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甚至開始討厭數學。

直到有一天你告訴自己:女孩子的確不擅長數學,所以我還是去鑽研文學吧!

這位老師的一句偏見,再一次的,被你相信並且內化成自己的聲音。從此,你和自己,簽下了又一個魔鬼契約。

當然我可以給你講無數個這樣你和自己簽下的魔鬼契約。

這些很多的契約都是你如真理般信奉的:

「我不擅長游泳。」

「做我喜歡的事情是賺不到錢並且沒法養活自己的。」

「我如果按照最本真的自己活著,就沒有辦法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

「我如果現在不結婚就肯定嫁不出去了。」

「那麼美麗性格好又高智商的女孩子是不會喜歡我的。」

或者簡簡單單是那麼一句「我並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值得愛的人。」

這些魔鬼契約都是以別人的無心、善意或者惡意的評價開始,以你最終把它變成自己內心的聲音結束,然後你就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喪失著自己的自由

所以你要如何打破這種契約呢?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你的任何評價,這個人包括你自己!

因為不管別人對你的評價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那都是他們對你言行的理解。

比如你畫了一幅畫,然後有人說:哇,你畫的好美!你的畫本身並不因為她的評價而變得美了,而是你的畫在她的心中引發了她對於美的知覺。

同樣,你發現另一個看了你的畫說:我真的沒有辦法想像,你花了一個星期就畫出這麼沒有價值的東西!同樣,這個評價其實跟你的畫在你心中的價值甚至是它的實際價值都無關,這個評價僅僅說明你的畫沒有觸及到這個人覺得有價值的東西,或者僅僅是因為這個人想讓你難過(也許因為他自己根本沒有辦法畫出來!)。

你真正要問的,不是這幅畫到底美不美或者有多少價值,而是問問你自己,在繪畫的過程中你是否讓自己的生命得到了表達,延展或者綻放?你的生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多大程度上的滋養,才是讓你知道它的價值的評價!

別人對我們的評價或者說對我們的言行的解讀,更多的反映出了他們是誰,而不是我們是誰。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你和女朋友還有另一位你的朋友走在路上,突然間你看到了一個衣衫襤褸的賣花的小姑娘,你掏出錢包,買下了全部的花然後送給你的女朋友。

你的朋友在心裡想:他這麼做就是想在女朋友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大方。

你的女朋友在想:我知道他是個非常善良的人,全都買下來就是想讓小姑娘今天可以早點回家。

而賣花的小姑娘在想:他一定是很愛自己的女朋友,才買了這麼多花給她。

他們誰是對的呢?

也許都對但也可能都不對,因為你買花的真正原因,只有你一個人知道。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們對你的行為動機的解讀,是透過了自己價值感的濾網,所以其實這些他們對你的評價,更多說明的是他們是誰,而不是你是誰。

所以當下次別人告訴你,你非常擅長演講或者你非常不擅長演講,都請你感謝他們,並且同時也積極的尋求他們的反饋。

但也請你記得,你擅不擅長演講,跟他們都沒有任何關係,因為你是流動的、發展的、變化的,所以擅長或者不擅長都不是最終的你。而最終的你,是你選擇聽從真正自己內心的聲音,去向著你想要的方向成長,並且接納此刻一切你還成長得不夠的地方。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人對我們的任何評價,這樣的你,不會在不知不覺中跟魔鬼們簽下限制自己的契約。

因為你知道,你生命的流動性,複雜性和豐盛性,都由你自己來決定。這,我親愛的朋友,才是是真正的自由!我的手機和微信18071122930


我看了你的問題,很感同身受。就我個人看法來說。主要是自卑情結吧,可以分析下童年的時候是否有受過傷害。因為自卑不自信。還有就是交際圈太窄。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以為這就是世界。平時需要多交流。多鍛煉。多丟臉。不要漏怯。不要太敏感。臉皮就會厚了。我以為有這種想法的主要是女生,呵呵。找到能讓你自信的方法,慢慢會好的。


給我現在狀況一樣。並且很糾結。並且很苦惱。並且我的天。哈哈哈


個人覺得,首先接受這樣的情況,人確實會在意別人的看法,接受它,理解它。

然後,選擇你對這種情況的反應。

關鍵一點,還是要明確和關注你的目標!根據目標,選擇匹配的反應,以便更靠近目標哦~


推薦閱讀:

覺得睡覺浪費時間是一種什麼心理?
怦然心動到底是什麼感覺?
有哪些值得深思的網路現象?
為什麼會慢慢討厭自己喜歡的人?
十八九歲的人際關係中,與同齡人還是老一代的關係比較重要?

TAG:心理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