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捕殺蝗蟲?
今天看史書,看到了玄宗朝宰相姚崇下令各州縣在蝗災時捕殺蝗蟲,那麼沒有農藥沒有殺蟲劑的古代如何捕殺蝗蟲呢?
正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地方,專門有過尋查資料。文章略長,雖是疏表文言但是也並不複雜,慢慢看就行。
明代科學家徐光啟曾經在《農政全書》中專門寫過《除蝗疏》這篇文章。
徐光啟根據歷史上從春秋至元朝記載的111次蝗災發生時間進行了認真的統計分析,得出了蝗災發生"最盛於夏秋之間,與百穀長養成熟之時正相值,故為害最廣"的結論。又通過對元朝百年之間蝗災發生地點的分析,得出:"幽涿以南,長淮以北,青兗以西,梁宋以東,都郡之地,湖巢社衍,旱溢無常,謂之涸澤,蝗則生之"的結論,首次划出了中國蝗蟲宜蝗區範圍,並提出了"涸澤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圖之此在矣"改造蝗區的根本治蝗意見,同時還通過對老農和訪問和自己對蝗蟲習性的觀察,提出了很多正確有效的治蝗辦法,有些辦法則一直應用到建國初期,如挖掘蝗卵法、收買蝗蟲法、開溝埋蝗法等。
蝗災之時
謹按:春秋至於勝國其間蝗災,書月者一百一十有一,書二月者二、書三月者三、書四月者十九、書五月者二十、書六月者三十一、書七月者二十、書八月者十二、書九月者一、書十二月者三。是最盛於夏秋之間,與百糓長養成熟之時正相值也,故為害最廣。小民遇此乏絕最甚。若二三月蝗者,按《宋史》言:二月,開封府等百三十州縣蝗蝻復生,多去歲蟄者,《漢書》安帝永和四年五年比歲書:夏蝗而六月三月,書:去歲蝗處復蝗子生,曰;蝗蝻。蝗子則是去歲之種。蝗非蟄蝗也。聞之老農言:蝗初生如粟米,數日旋大如蠅,能跳躍羣行,是名為蝻。又數日即羣飛,是名為蝗。所止之處喙不停嚙,故《易林》名為飢蟲也,又數日孕子於地矣。地下之子十八日復為蝻,蝻復為蝗,如是傳生害之,所以廣也。秋月下子者則依附草木,枵然枯朽非能蟄蔵過冬也。然秋月下子者十有八九而災,於冬春者百止一二,則三冬之候,雨雪所摧損滅者多矣。其自四月以後而書災者,皆本歲之初蝗,非遺種也。故詳其所自生與其所自滅,可得殄絕之法矣。
蝗生之地
謹按:蝗之所生,必於大澤之涯,然而洞庭彭蠡具區之旁,終古無蝗也,必也驟盈驟涸之處,如幽涿以南、長淮以北、青兗以西、梁宋以東諸郡之地,湖漅廣衍,暵隘無常,謂之涸澤,蝗則生之。歴稽前代及耳目所覩記,大都若此。若地方被災,皆有延及與其傳生者耳。《略摭往牘》如元史百年之間所載:災傷路郡、州縣幾及四百,而西至秦晉稱平陽。解州、華州各二稱隴陝。河中稱絳耀,同陝、鳯翔、岐山、武功、靈寳者各一。大江以南稱江浙、龍興、南康、鎮江、丹徒各一,合之二十有二,於四百為二十之一耳。自萬厯三十三年,北上至天啟元年,南還七年之間,見蝗災者六,而莫盛於丁巳,是秋奉使夏,州則闗、陝、邠、岐之間徧地皆蝗。而土人云:百年來所無也。江南人不識蝗為何物,而是年亦南至常州,有司士民儘力撲滅乃盡。故涸澤者,蝗之本原也,欲除蝗,圖之此其地矣。
蝗生之縁
必於大澤之旁,者職所見。萬厯庚戌,滕鄒之間皆言起於昭陽呂孟湖。任邱之人言:蝗起於趙堡口,或言來從葦地,葦之所生,亦水涯也。則蝗為水種,無足疑矣。或言:是魚子所化。而職獨斷以為鰕子何也。凡倮蟲、介蟲與羽蟲,則能相變,如螟蛉為蜾蠃、蛣蜣為蟬、水蛆為蚊是也。若鱗蟲能變為異類,未之見矣,此一證也。《爾雅》翼言:鰕善游而好躍,蝻亦善躍,此二證也,物雖相變,大都蛻殼即成。故多相肖。若蝗之形酷類鰕,其身、其首、其紋脈、肉味、其子之形味無非鰕者。此三證也。又蠶變為蛾蛾之,子復為蠶。《太平御覽言》豐年,蝗變為鰕,知鰕之亦變為蝗也,此四證也。鰕有諸種,白色而殼柔者散子於夏初,赤色而殼堅者散子於夏末,故蝗蝻之生亦早晚不一也。江以南多大水而無蝗,蓋湖漅積瀦水草生之,南方水草農家多取以壅田,就不其然,而湖水常盈,草恆在水,鰕子附之則復為鰕而已。北方之湖盈則四溢,草隨水上,迨其既涸,草流涯際,鰕子附於草間,既不得水,春夏鬱蒸,乘濕熱之氣變為蝗蝻,其勢然也。故知蝗生於鰕,鰕子之為蝗,則因於水草之積也。
考昔人治蝗之法
載籍所記頗多,其最著者則唐之姚崇,最嚴者則宋之淳熙勅也。《崇傳》曰:開元四年,山東大蝗,民祭且拜,坐視食苗不敢捕,崇奏詩云:秉彼蟊賊付畀炎火。漢光武詔曰:勉順時政,勸督農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賊,此除蝗詔也。蝗畏人易驅,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憚勤。請夜設火坎其旁,且焚且瘞乃可盡。古有討除不勝者,特人不用命耳,乃出御史為捕蝗使,分道殺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災者當以徳。昔,劉聰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應命。崇移書謂之曰:聰偽主徳,不勝妖,今妖不勝徳。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謂修徳,可免彼,將無徳致然乎。今坐視食苖忍而不救,因以無年,刺史其謂徳何。若水懼乃縦,捕得蝗十四萬石時,議者喧嘩,帝疑復以問崇,對曰:庸儒泥文不知變,事固有違,經而合道,反道而適權者。昔,魏世,山東蝗小忍不除,至人相食。後秦有蝗,草木皆盡,牛馬至相噉毛。今飛蝗所在充滿加復蕃息,且河南、河北家無宿藏一,不獲則流離,安危系之。且討蝗縦不能盡,不愈於養以遺患乎,帝然之。黃門監 盧懐慎曰:凡天災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殺蝗多必戾和氣,願公思之。崇曰:昔,楚王吞蛭而疾瘳,叔敖斷蛇而福降。今蝗幸可驅,若縦之榖且盡,如百姓何殺蟲救人,禍歸於崇,不以累公也。蝗害訖息。宋 淳熙勅:諸蝗蟲初生,若飛落,地主鄰人隱蔽不言,耆保不實時申舉撲除者,各杖一百許。人告報當職官,承報不受理,及受理而不即親臨撲除,或撲除未盡而妄申盡凈者,各加二等。諸官司荒田、牧地經飛蝗住落處,令佐應差募人取掘蟲子,而取不盡因致次年生髮者,杖一百。諸蝗蟲生髮飛落及遺子而撲掘不盡,致再生髮者,地主、耆保各杖一百。諸給散捕取蟲蝗谷而減克者,論如:吏、人、鄉、書手,攬納稅受乞財物法。諸系工人因撲掘蟲蝗,乞取人戶財物者,論如重祿、工人因職受乞法諸令:佐遇有蟲蝗生髮,雖已差出而不離本界者,若縁蟲蝗論罪。並在任法又詔:因穿掘打撲損苖種者,除其稅,仍計價。官給地主錢數毋過一頃。此外復有二法。一曰:以粟易蝗。晉 天福七年命百姓捕蝗,一斗以粟一斗,償之此類是也,一曰:食蝗。唐 貞元元年夏,蝗民蒸蝗暴亁,揚去翅足而食之。臣謹按:蝗蟲之災不捕不止,倪若水盧懐慎之說謬也。不忍於蝗而忍於民之飢而死乎。為民御災捍患,正應經義,亦何違經反道之有。修徳、修刑理無相左。敵國盜賊比於蝗災,總為民害。寧雲修徳可弭一切,攘卻捕治之法,廢而不為也。淳熙之勅,初生飛落,咸應申報、撲除、取掘,悉有條章。今之官民所未聞見,似應依仿申嚴,定為功罪,著之甲令也。食蝗之事載籍所書不過二三。唐太宗吞蝗以為代民受患。傳述千古矣。乃今東省畿南用為常食,登之盤飱。臣嘗治田天津,適遇此災,田間小民不論蝗蝻,悉將烹食。城市之內用相饋遺,亦有熟而干之,鬻於市者。則數文錢可易一斗,噉食之餘家戶囷積,以為冬儲。質味與干鰕無異,其朝晡不充恆食此者,亦至今無恙也。而同時所見山陝之民,猶惑於祭拜,以傷觸為戒,謂為可食即復駭然,蓋妄信流傳,謂戾氣所化,是以疑神疑鬼,甘受戕害。東省畿南,既明知鰕子一物,在水為鰕,在陸為蝗,即終歲食蝗,與食鰕無異,不復疑慮矣。
今擬先事消弭之法
臣竊謂:既知蝗生之縁,即當於原本處,計畫令山東、河南、南北直隸有司、衙門,凡地方有湖盪、墊窪、積水之處,遇霜降水落之後,即親臨勘視本年潦水所至到,今水涯有水草存積即多,集夫眾侵水芟刈,斂置髙處,風戾日曝,待其乾燥,以供薪燎。如不堪用就地焚燒,務求浄盡。此須撫按、道府實心主持,令州縣官各各同心協力,方為有益。若一方怠事,就此生髮蔓及他方矣。姚崇所謂:討除不盡者人,不用命此之謂也。若春夏之月,居民于波湖中捕得子鰕一石,減蝗百石。干鰕一石,減蝗千石。但令民通知此理,當自為之不煩吿戒矣。
水草既去,鰕子之附草者可無生髮矣。若鰕子在地,明年春夏得水土之氣,未免復生。則須臨時捕治。其法有三。其一:臣見湖旁居民言蝗初生時,最易撲治,宿昔變異,便成蝻子散漫跳躍,勢不可遏矣。法當令:居民里老時加察視,但見土脈墳起,便即報官,集眾撲滅,此時措手力省,功倍其二,已成蝻子跳躍行動,便須開溝打捕。其法:視蝻將到處,預掘長溝,深廣各二尺,溝中相去丈許即作一坑,以便埋掩多集,人眾不論老弱悉要趨赴,沿溝擺列,或持箒,或持扑打器具,或持鍬鍤,毎五十人用一人鳴鑼其後,蝻聞金聲努力跳躍,或作或止漸令近溝,臨溝即大擊不止,蝻驚入溝中,勢如注水,眾各致力,掃者自掃,撲者自撲,埋者自埋,至溝坑具滿而止,前村如此,後村復然。一邑如此,他邑復然,當浄盡矣。若蝗如豆大尚未可食,長寸以上即燕齊之民,畚盛嚢括負戴而歸,烹煮暴干以供食也。其三:振羽能飛,飛即蔽天,又能渡水。撲治不及。則視其落處,糾集人眾各用繩兜兜取,布嚢盛貯。官司以粟易之,大都粟一石易蝗一石,殺而埋之。然論粟易則有一說:先儒有言:救荒莫要乎近,其人假令鄉民去邑數十里負蝗易米,一往一返即二日矣。臣所見蝗盛時,幕天匝地,一落田間廣數里,厚數尺,行二三日乃盡。此時蝗極易得,官粟有幾,乃令人往返道路乎,若以金錢近其,人而易之,隨收隨給,即以數文錢易蝗一石,民猶勸為之矣。或言:差官下鄉一行人従,未免蠶食里正民戶,不可不戒。臣以為不然也,此時為民除患,膚髪可捐,更率人蠶食,尚可謂官乎。佐貳為此,正官安在。正官為此,院道安在。不於此輩,創一警百而懲噎廢食,亦復何官不可廢,何事不可已耶,且一郡一邑豈乏義士,若紳、若弁、青衿、義民擇其善者,無不可使,亦且有自願捐貲者,何必官也。其給粟則以得蝗之,難易為差,無須預定矣。
事後剪除之法
則:淳熙令之取掘蟲子是也。元史《食貨志》亦云:毎年十月,令州縣正官一員巡視境內,有蟲蝗遺子之地,多方設法除之。臣按:蝗蟲遺子,必擇堅垎黑土髙亢之處,用尾栽入土中下子。深不及一寸,仍留孔竅,且同生而羣飛羣食,其下子必同時同地勢,如蜂窠易尋覓也。一蝗所下十餘,形如豆粒,中止白汁,漸次充實,因而分顆,一粒中即有細子百餘。或云:一生九十九子,不然也。夏月之子易成,八日內遇雨則爛壊,否則至十八日生蝗矣。冬月之子難成,至春而後生蝻,故遇臘雪春雨則爛壊不成,亦非能入地千尺也。此種傳生一石可至千石,故冬月掘除尤為急務,且農力方閑可以從容搜索。官司即以數石粟易一石子,猶不足惜苐。得子有難易,受粟宜有等差,且念其沖冒嚴寒,尤應厚給,使民樂趨其事可矣。臣按:已上諸事,皆須集合眾力,無論一身、一家、一邑、一郡不能獨成其功。即百舉一隳猶足僨事。唐 開元四年夏五月,勅委使者詳察州縣,勤惰者各以名聞,由是連歲蝗災不至大飢,蓋以此也。臣故謂:主持在各撫按,勤事在各郡邑,儘力在各郡邑之民,所惜者北土閑曠之地,土曠人稀,毎遇災時,蝗陣如雲,荒田如海,集合佃眾猶如晨星,畢力討除百不及一,徒有傷心慘目而已。昔年,蝗至常州,數日而盡,雖縁官勤亦因民眾以此思之,乃愈見均民之不可已也。
陳龍正曰:蝗可和野菜煮食。見於《范仲淹疏》又曝亁可代鰕米,儘力捕之既除害又佐食,何憚不為,然西北,人肯食,東南,人不肯食,亦以水區被蝗時少,不習見聞故耳。崇禎辛巳,嘉湖旱蝗,鄊民捕蝗飼鴨,鴨極易肥大,又山中人畜豬不能買食,試以蝗飼之,其豬初重二十斤,旬日肥大至五十餘斤,可見世間物性,宜於鳥獸食者,人食之未必宜。若人可食者,鳥獸無反不可食之理。蝗可供豬鴨無怪也,推之恐不止此,特表而出之。陳芳生曰:蝗未作,修徳以弭之,蝗既作,必捕殺,以殄之。雖為事不同而道則無二,疽已發於背,而進以調元氣之說,曰吾何事乎。刀針吾知,元氣未及調,而毒已內攻心肺死矣。倪若水盧懐慎所見,殆調元氣於疽發之際者,與大約鄙劣惰懦之夫,視生民之死生,國家之存亡,都無與於已,而惟恐我之稍拂,乎鬼則禍將立至,使朝廷下一令曰:蝗初作守。令捕不盡,致為民害。奪其職,沒入其家以備賑。則畏禍之念更切於諂鬼,而蝗可立盡。淳熙之勅似猶未嚴也,蓋天下之禍易於漫衍者,必於初發治之,則為力易而所害不大。而鄙夫非禍將切身,必不肯竭力以從事。故愚謂:捕蝗之令必嚴其法,以督之。蓋亦一家哭不如一路哭之,意且古良吏,蝗毎不入其境。今有事於捕,已可愧矣。捕之而復不力,則良心已無,雖嚴罰豈為過耶。
其實以上總結起來也非常簡單,分別是季節,氣候,地域分類統計。以及發現蝗災的早期徵兆(水旱的交替),中期預防治理(發現控制幼蟲及蟲卵),災後代償補賠(朝廷以糧征蝗,刺激農民抗蝗災等)。其中也介紹了用蝗蟲來喂牲畜,再利用的過程。《除蝗疏》不僅介紹了技術上的操作,也給不少政策制定提供了些許方案。
======================農政分割線==========================
除了《除蝗疏》之外,農政全書也可以稱為是穿越者的手工業大成。如果不慎調入時空陷阱,這本書至少能保證你能在某個荒村當個先生。
中國古代對蝗蟲認知不多,故有「蝗神」的說法,又有「蝗魚(蝦)互化」之說,如:
①宋代陸佃的《埤雅》:「或曰蝗即魚卵所化」,②潘自牧的《記纂淵海》:「有蝗化為魚蝦」。③李昉《太平御覽》〈蝦門〉記載:「蝗蟲飛入海,化為魚蝦。」。④李蘇《見物》記載:「旱涸則魚、蝦子化蝗,故多魚兆豐年。」。中國古代對於蝗害在宋朝後有了較為科學的認識,由此也總結出了不少滅蝗的方法,如:
鳴金驅趕法、捕擊法、火燒法、溝坎深埋法、掘種法、以及趁清晨蝗翅露濕難飛用器具抄掠法等手段王鼎鈞在回憶錄提到抗戰期間仍不時有蝗災,最大蝗蟲稱為蟲王,據說體型大如雞,當時滅蝗的方式仍是千年來相沿的捕擊法、火燒法。
另外蝗蟲也是一種食物,常在饑荒下被饑民食用,蝗蟲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含有高蛋白,是一些國家人民的常吃的食物,外國也有把蝗蟲製作成餅乾來食用。
自古以來,昆蟲與人類總是利與害並存。而在各種類型的蟲災中,蝗災是最駭人聽聞、破壞性最大的一種。它對農業、牧業甚至林業均可造成毀滅性破壞。l(xn, 百拇醫藥
蝗蟲(飛蝗、土蝗)是一種暴發性害蟲,發生種類多,為害重。蝗蟲是以成蟲、若蟲(蝗蝻)咬食植物的葉和莖,食性雜,主要取食禾本科植物,飢餓時也取食大豆等雙子葉植物。大發生時,可將作物吃成光稈,造成絕產。l(xn, 百拇醫藥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關於蝗災和對付蝗蟲方法的記載。 《詩經·大田》說「去其螟蜇,及其蟊賊,無害我田樨」,還說:「秉彼蟊賊,付畀炎火」,意思是要積極地除去蟲害,還採取了用火殺蟲的方法。就中國歷史記載統計,從公元前707年到公元1911年的2000多年中,大蝗災發生約538次,平均每三四年就要發生一次,給人類造成很大損失。在長期的鬥爭中,人們加深了對蝗蟲的生物學認識,找到了不少有效的治蝗方法,出現了不少為民除害的歷史人物。l(xn, 百拇醫藥
早在《禮記·郊特性》中,寫有年終祭禮(即「蜡祭」)的《蠟辭》說:「士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這是用祈禱的方式,求昆蟲不要為害,反映了早期先人對蟲害的反應。l(xn, 百拇醫藥
王充在《論衡·順鼓篇》中說:「蝗蟲時生,或飛或集,所集之地,穀草枯索。吏率部民塹道作坎,榜驅內於塹坎,杷蝗積聚以千斛數,正攻蝗之身…。」比較詳細地描述了蝗蟲的生態習性和危害情況,以及採取掘溝捕蝗的歷代相沿辦法。《漢書·豐帝紀》記公元二年大旱「遺使者捕蝗。民捕蝗詣吏,以石斗受錢。」記載了發動群眾懸賞捕蝗的最早事例。《資治通鑒》記有孝武太元七年(382年)前秦符堅派軍隊協且民眾滅蝗的事例。l(xn, 百拇醫藥
到了宋代,人們認識到蝗蟲生活史上的卵的階段,開始注意掘卵滅蝗,在鬥爭中取得了主動。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在《答朱采捕蝗詩》里寫道:l(xn, 百拇醫藥
大凡萬事悉如此,禍當早絕防其微。l(xn, 百拇醫藥
蠅頭出土不急捕,羽翼已就功難施。l(xn, 百拇醫藥
只驚群飛自天降,不究生子由山陂。l(xn, 百拇醫藥
官書立法空太峻,吏愚畏罰反自欺。l(xn, 百拇醫藥
反映了當時捕蝗鬥爭的另一些情況。l(xn, 百拇醫藥
中國還是全世界最早的治蝗法規——公元1075年的《熙寧詔》的制定者。第二道治蝗法規是公元1182年的《淳熙敕》。最早的治蝗手冊是公元1193年的《捕蝗法》。以後歷代都把捕蝗列為國家要政。許多治蝗著作如明徐光啟的《除蝗疏》、清顧彥的《治蝗全書》對治蝗都有詳細的論述。l(xn, 百拇醫藥
除蝗蟲外,在中國歷史上,對其他農業生產上常見的害蟲入螟蟲、粘蟲、野蠶、螻蛄等等的危害和防治方法也都有數量不等的記述。
百拇醫藥網 http://www.100md.com/Html/Dir0/22/40/98.htm有在晚上農田裡點堆火,蝗蟲有趨光性,會往火里跳,好像還有在春季發現蝗蟲卵,就澆地淹死
後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輒死,歲屢有年,百姓歌之。 ---《後漢書?趙憙傳》 莫不是一分靠玄學九分靠科學?
前期可以在旱災爆發後,通過翻耕土地曬死蟲卵。蝗災爆發後,通過晚上在野外放火吸引蝗蟲趨光燒死,分別達到抑制,殺滅的目的。不過限於各種各樣的實際情況,往往效果有限
張集馨的《道咸宦海見聞錄》,裡面有一段他作地方官時督導滅蝗的記載,較為詳細,可查閱。
推薦閱讀:
※哪些專業名詞翻譯得特別爛?
※如何看待學術界名家世傳的現象?
※如今人類追求科學相信科學是不是也可以說是信奉科學教?
※被馴化算是進化的例子嗎?
※如何解讀1月3日Nature上酒精代謝產物損害小鼠造血幹細胞DNA的論文?是「喝酒傷身」的有力支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