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電影芳華?

穗子的感情真心遺憾

何小萍和劉峰的感情真的讓人為之動容


59歲的馮小剛在拍了17部電影后,想拍一部關於他自己青春的電影,在採訪中他說道,我不能被票房綁架

他遇到了和他一樣,40年前也在文工團工作過的編劇嚴歌苓,兩人共同回憶起了在文工團的往事,於是就有了《芳華》。

在《芳華》的幕後紀錄片中,一向善於言辭的他幾次三番的停頓,不知該怎麼描述這部強烈帶有他個人痕迹的電影,我想說的都在鏡頭了

故事橫跨文革,越戰一直到改革開放,見證了30年的時代變遷。

從海報上能看出,電影的主角是一群年輕人。

講述者是蕭穗子,也是編劇嚴歌苓的化身。

電影的前半部分格外美好,馮小剛刻意模糊掉了文革的背景,文工團就像世外桃源,把他們與外部殘酷的世界隔離開來。

雖然集體主義凌駕於個人之上,剝奪了理性與思考,但也給予文工團年輕人共同的回憶:有懵懂間性的啟蒙,也有初戀的美好與心酸。

攝影師羅攀(《烈日灼心》《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的攝影師,也是劇中何小萍父親旁白的配音者)細膩的鏡頭沒有吝嗇的流連於年輕女孩青春的身體上,他用精心調製的綠色濾鏡,賦予了沉悶軍裝蔥鬱葉子般的新鮮感,正如她們開的剛剛好的芳華,生機勃勃。

真正的女主角是有這樣一張怯懦臉的何小萍,因為爸爸自殺媽媽改嫁,她一直被認為是拖油瓶,在集體中飽受排擠。

只有劉峰會對她抱以善意,願意為她伴舞。

劉峰是一個好到不真實的男人,他把改變命運的進修機會讓給了別人,抗洪救災傷了腰還繼續在文工團奉獻。

但這樣一個帶有神性的活雷鋒,因為不能隱藏的愛意擁抱了自己暗戀的女孩林丁丁之後,被組織下放,一日之間英雄變狗熊。

一次次出現的毛主席畫像代表了社會的變革,也意味著主角們的命運又一次被時代的大手玩弄,他們毫無反抗的餘地,組織一聲令下,他們就要奔向需要的地方。

電影的色調在劉峰下放後整體變暗,他和何小萍被送上了越戰前線,其他人在搖搖欲墜的文工團中混日子

這段有關越戰的長鏡頭,時長6分鐘造價700萬人民幣,拍出了銀幕上前所未有的驚心動魄與殘酷,也疑似《芳華》被撤檔的原因,有人問他值得嗎,馮小剛說道:

如果你到蒙自,雲南廣西的邊境一線,你會看到很多烈士陵園,每座烈士陵園都是上千塊的墓碑,漫山遍野的。然後你仔細看這些墓碑,那些孩子都是十六七歲,那個時候當兵有時候都瞞著年齡當。大的都不超過二十二三歲。長眠於此了,為國獻身了。我們那個時候說的所謂的「血灑疆場」,我覺得這樣一些人,不能被忘記,更不應該把他們從歷史上抹去。

然而命運玩笑,一場越戰,人人嫌棄的何小萍成了英雄,也讓她發了瘋,劉峰也丟掉了一隻手臂。

諷刺的是,劇中唯一一次完整的文工團表演,台下坐的是越戰歸來飽受創傷的精神病患者,何小萍也是其中的一員。

伴著熟悉的音樂,她默默的走到夜光下獨舞,控訴著她從未登上又本該屬於她的舞台。

悲劇的最高境界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你看,對這種悲劇的理解可以超越文化。

今年9月的多倫多電影節首映後,《名利場》的影評人寫到:儘管這部電影是對理想主義和寬容的一曲讚歌,但是 " 心碎 " 這個詞卻一次次湧上心頭

在最終章,90年代改革的春風吹到了海南,草根一樣的劉峰依舊在底層打拚,而那些高官之後仍舊是改革後市場經濟的受益者。《芳華》展現的悲劇在於他這樣一個最最善良的人,卻一次又一次被集體拋棄。

電影持續到這一群年輕人的晚年,小穗子的旁白交代了他們的最終結局,時光定格在劉峰與何小萍相擁的站台上,馮小剛保留了一絲善意,並沒有直接呈現出這些年輕人晚年飽經滄桑的臉,留給我們的依舊是他們最青春洋溢的面龐。

對於馮小剛這樣極富話題性的導演,評價他的作品時很難與電影外的新聞割裂開來。

他就像《老炮兒》里的六爺一樣,執拗又仗義直言,對觀眾,對影評人或任何不爽的事情直抒胸臆。

但在《芳華》里,我卻看到了他內心柔軟感性的地方,有對於文工團時代的懷念,也有對那個非理性時代的質疑,有對戰爭以及殘酷命運的無奈,也有對冰冷人性的諷刺。

在IP與流量盛行的時代,這部懷舊的電影逆流而上,電影並不完美,對很多事物的表達流於表面,但他滿懷誠意,致敬那些被歷史前進車輪碾過的年輕人,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支持呢?


哭不是因為青春流逝,因為善良卻不被世界溫柔對待


電影《芳華》的價值在於馮導在這部電影中為我們刻畫了劉峰這樣一位近乎完美的人物角色,可就是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物角色,做盡好事,幫助身邊所有的人,只因為劉峰他對自己一直在心裡默默喜歡的女孩真誠表露心意,吐露心聲時不由自主的擁抱了女孩丁丁時恰巧被文工團的戰友看到,而女孩丁丁接受不了在她心目中這麼近乎完美的活雷鋒劉峰也會有七情六慾的同時出於自保對這一事件的調查過程中說了違心的話,結果就是這樣的人,卻被扣上了耍流氓的名號而被逐出文工團下放到邊疆地區。最可悲的是那些曾接受過劉峰幫助的戰友們,在劉峰受到不公正待遇時沒有一個說句公道話的,也沒有一個在他離開時慰問送別的!一夜之間,活雷鋒變成了人人避之的流氓犯。

這就是人性。你是活雷鋒,你是大好人,你是英雄!你做的一切都是應當應分、理所當然的!但是你卻不能有一點的私心私慾,更不能做一點的「不妥之事」。


謝邀

http://w.url.cn/s/AX9I6cN (二維碼自動識別)

簡單的說一下感想

1.整部電影的長鏡頭很多 觀影體驗很流暢 尤其是打仗那場戲 長鏡頭至少有五六分鐘了吧 對演員和導演的調度要求非常高 我坐在底下真的是在感嘆 這鏡頭得拍了多少天花了多少錢啊 真的很厲害 使戰爭的殘酷真實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很扣人心弦

2.主要角色的演技都在線 長得也都挺舒服 不輸什麼小鮮肉 導演的拍攝手法還是比較成熟的 在視聽方面有很多地方都處理的很出色

3.這個故事講了些什麼?我認為它講述了戰爭的殘酷 講述了文工團的生活 講述了人性的弱點 講述了那代人對美的欣賞 講述了所有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的不同的追求

影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藏著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和對未來的憧憬 社會混亂的時代背景與個人的夢想的碰撞摩擦 又引申出更多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4.影片的音樂特別影響我的情緒 印象比較深的是何小萍送劉峰走的時候 背景音樂是《送別》 我真的每次聽到這首歌都想淚目 還有在戰爭前戲二拍子的快節奏的音樂給人一種緊迫感 以及 最後文工團解散時大夥一起唱的那首歌 又是一個長鏡頭 給所有人一個近景鏡頭 使演員即將離別時的傷感的表情與歌曲的綿延融合在一起 陽光漏在他們的臉上 這文工團的美好即將永遠地離去

5.關於何小萍和劉峰 他們倆都被人排擠 最讓人感到可怕的是 劉峰做的好人好事多了 大家都習以為常了 覺得他就應該做好事 而只有何小萍深知劉峰的善良 她對文工團那些人的失望和對劉峰的愛慕形成鮮明的對比 諷刺了當時人們的善惡不分 不過最後他倆在長椅上摟在一起 讓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話哈哈

「總有人在偷偷愛著你」

何小萍偷偷愛著劉峰 小穗偷偷愛著陳燦

雖然他們的愛可能算不上什麼 但又飽含了人們的深情與嚮往

6.最後批評一下 感覺電影里很多細節沒做到位 具體我也記不太清了 都是我觀影過程中看到的 還有整個情節其實沒什麼特別突出的矛盾點 所以感覺比較平

隨便談一談我的想法 前幾周剛看了《尋夢環遊記》 兩檔電影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歡《尋夢》多一點 《芳華》也不錯 但是感覺少了那一點味 或者說這個故事表現得太含蓄了 就這樣吧 有想到什麼新的東西再來補充


我是95後,可是我還是為了父輩們的青春流了淚。

真的是一部好片子。動蕩的年代,彷徨的青春。

青春就是沒有一件小事,每件事都是頂天的大事,可是,一回頭,你覺得都不算事了,青春就沒了


若干年後,當年看《小時代》流淚的少年少女再看《小時代》會不會也有現在的6070年代的人去看《芳華》這樣的感覺。也是一樣地去感慨時光的飛逝容顏的蒼老再和曾經自己撕過以及思過的人和事告別。自然在什麼文學性藝術性價值書版的內容,郭敬明不能同嚴歌苓老師相提並論。但是注意到,影版最後可都是那一句話嗎,「僅以此片獻給我們的逝去的芳華」。同樣的,也可以套用那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壞的時代,不管怎樣都是屬於我們的小時代」。

時代姐妹花,四個人是有對應的影子啊。郝淑雯如同顧里,大姐大,家庭背景優越;林丁丁似南湘追求著幸福,蕭穗子似林蕭,何小萍就是唐宛如了同樣是同伴里經常被開玩笑的那一個。自然也不同,她們有著她們那個年代的特點和符號,相對來說物質不充足,精神上卻多了許多。儘管《小時代》里物質極大豐富,但或許歸根結底都是因為錢的緣故,或是遺產或是經營權或是欠債等等吧。

說說電影吧。比較喜歡的是,展現那個年代風采,是6070年代回憶的影像展現,那些歌曲那些舞蹈那些樂器那些人的思想心理狀態,他們看起來就是那樣自然那樣親近。這也與導演的文工團經歷有關係。這也是他所想展現所想回憶的所想表達的自己(所以我才會想起文開頭那樣的話,哈哈)。郭敬明則是一樣地去堆砌感官的刺激享受。反應到內容上,電影著重表現了前半部分,對於命運的雲譎波詭,命運和時間所帶給每一個年輕人的波折則沒那麼深刻。作為主角的劉峰和何小萍他們的關係也沒交代那麼清晰。事實上對於每個人都沒那麼,有力度。平,就是平,人物平,情節平,發展平,所以需要那些旁白去引導觀眾去代入情境。劉峰的善良劉峰的平凡劉峰的堅持劉峰在觸摸事件後的心灰意冷,何小萍的自卑何小萍的病態以及由此的何小萍受到的欺負何小萍對劉峰以及劉峰被驅逐的心灰意冷,看過書的讀者都明白電影與這裡的不同。不能說是某個人某個圈子或集體的錯,我覺得也不能去說是就是時代的錯。時代裹挾著人們,在時代中誰無理取鬧?

80年代的去看《致青春》《那些年》。相對來說,《那些年》更完整,《致青春》也是更多表達書的前面部分表達個人層面。對於6070年代人來說,致青春那些年小時代,這些詞都同樣適用,或許也提醒我們,我們的父母、長輩,他們的青春也是這樣豐富多彩同樣的絢爛啊。

至於嚴歌苓老師想表達的,善良、平凡與時代的綜合命題,電影真的沒有表現。就把這部電影說成是那個年代的《小時代》也未嘗不可吧(如果不是《小時代》電影給「小時代」這三個字帶來一點貶義的話或許會更好)。


情懷


推薦閱讀:

為什麼電影《奇愛博士》評價這麼高?
如何評價電影《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
以電影導演的經歷和藝術修養,應該知道自己拍的電影水準怎麼樣,為什麼還會拍出爛片,並且大肆宣傳有多好?
有哪些續集比第一集質量還優秀的電影?
怎麼看《郭敬明比陳可辛強一萬倍!所謂影評人都是傻逼我都要笑死了!》這篇文章?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馮小剛導演 | 黃軒 | 芳華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