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如果不會背誦,是不是看了也白看?
01-16
當你真正把心沉浸到詩詞中去,你會有一種作者把我心中的感情說清道盡的感覺,可以在詩詞中獲得內心的平靜與享受。那些含義雋永、印象深刻的詩詞,我並不會去刻意的背誦,因為每當你想起這首詞的時候,如果不記得你肯定會再去把它找出來看看讀讀,刻意的記背並沒有太大的必要,但是經常讀詩對自己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當然不是啊。背誦只能說你記憶力很好。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是讀百遍的目的是加深理解,明白意義。身邊也經常有人記憶力非凡,長篇大論的東西都能倒背如流。但我不確定他是否全部領會。
詩人寫詩絕對不是為了給你背誦,而是情感的表達。我更願意對著字,熟悉背景,想像情景靜靜地品味其中冷暖溫情,有種直擊內心的感覺。我記憶力真不好,但是對於喜歡的詩句背下來倒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所以,讀詩不要本末倒置,學會追本溯源。詩詞是豐富你內心的,不是拿出來炫耀的
看你讀詩得到什麼東西了。詩詞只是載體,文學也是載體。
如果是為了考試的話,確實。如果是興趣所至的話,我以為能在某一瞬間體會到詩人的感受,相隔幾百上千年的共鳴已經足夠令人感動了。
看了和能背出來是兩個概念。 看到心裡,學以致用是上乘,僅僅是為了背而看,只能算是一種不舒服的「抄襲」,支持第一種,靈活多變
是的,至少大部分情況是。舉個栗子,雲想衣裳花想容(這句很好記),我看完就覺得,嗯,很押韻,然後就沒有了,誰知道他是什麼意思,不知道意思誰記他,就算死記了又有什麼用。直到我一個很有情懷的語文老師給我們解釋了十來分鐘我才懂然後我就記住了並且感覺不會忘記。很多答案說到一些很高深的東西,但是大部分人都感受不到,比如我,我現在大學在讀,詩需要解讀,近乎閱讀理解的那種解讀,然而沒有那種有情懷的人來給我解讀了:(所以我盡量不碰詩歌什麼的,一碰就覺得自己就是個文盲。說的有點歪,共勉。
其他人回答得都已經很好了!詩詞是最不宜帶著功利心去學習和閱讀的,只要看你是否喜歡,不要問對你是否有用。
只要你認真看了,就會在記憶深處留下痕迹,也許你想不起,但是積累多了,你的寫作能力就會提高。有時看到美景,情不自禁湧上心頭的話,竟是前人的名句。
吃了沒飽,是不是白吃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魏晉人物晚唐詩」最能代表風流?
※唐詩宋詞元曲 文學形式變化的原因 驅動力或者說深層選擇是什麼?
※白居易和元稹"千里神交"的故事可信嗎?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的蠟燭是在傳的過程中就點燃了嗎?
※為什麼總感覺杜甫《詠懷古迹》中的「群山萬壑赴荊門」不像是詩的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