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4雄貓戰機戰術指標這麼先進,尤其是其強大的雷達和掛載不死鳥導彈驚人的截擊能力,但是為什麼早早退役了?


80年代,美國海軍在面臨下一代戰術戰機選擇時出現了問題。海軍先是試圖加入空軍主導的ATF計劃(該計劃的最終成果即為F22猛禽戰機),但由於兩軍需求差異較大,ATF難以上艦而作罷;同時海軍寄厚望於替換老式A6攻擊機的ATA先進戰術攻擊機計劃,其成果A12隱形艦載攻擊機由於方案太過激進、重量和成本飆升而最終被放棄;海軍又提出了A/F-X艦載隱形多用途戰機計劃,但很快就因為冷戰結束、經費不足等原因而終止。結果海軍面臨彼時主力的F14/F18/A6等戰機退役後無機替代的尷尬。無奈之下海軍只好尋求降低檔次(主要是不再強調隱身能力)的替代方案,而備選的戰機就是現有的F14/F18的改進型號。

諾斯羅普格魯曼作為F14戰機的發展商,提出了F14換用新型發動機、AESA雷達、改用新型材料的機體的改進版希望獲得海軍垂青,競爭對手波音則拿出了F18戰機的放大版F18EF超級大黃蜂。彼時由於冷戰業已結束,美國海軍失去了大洋深處的最大對手,過去的最大威脅——蘇聯的攜帶超音速遠程反艦導彈的Tu22超音速中程轟炸機已經幾無作戰能力,航母編隊過去嚴峻的防空形勢一下子不復存在。另一方面,海灣戰爭預示著海軍將在未來更多面對有限度戰爭,任務由擊敗大洋上的蘇聯艦隊變成了局部戰爭中提供海上戰術支援,戰機更要求多任務能力和協同作戰能力。海灣戰場上F14編隊除了在波斯灣百無聊賴地巡邏就再無作用,F18卻憑藉出色的對地打擊能力大顯身手。此外,F14複雜的後掠翼結構雖然大大提升了其超音速機動性、加速性和截擊能力,卻也大幅增加了戰機複雜度、造價和後勤維護難度。F14引以為傲的AIM54不死鳥遠程空對空導彈雖然適合在遠距離攔截機動性較差的超音速轟炸機,但是對於機動性較高的小型戰鬥機攔截距離銳減,而且這種導彈價格昂貴、重量巨大,嚴重影響戰機機動性。此時空軍也已取消AIM54後繼型號AAAM先進遠距空空導彈的研發,導致F14計劃的改進版事實上只能使用與F18相同的AIM120中距導彈,兩者已經沒有太大區別。波音的F18EF超級大黃蜂因為機體擴大、換裝發動機、改用新型電子系統等,對小型空中目標的攔截能力絲毫不遜於F14甚至更優;對地打擊能力方面,F18EF相比F14改進版效率更高;造價和後勤管理方面超級大黃蜂則是對雄貓改進版有絕對優勢。因此海軍很快就選定了超級大黃蜂為下一代艦載主力戰機,主要用於替代雄貓。不久之後海軍參與了JSF聯合攻擊戰鬥機計劃,其最終成果F35戰機將彌補海軍隱身遠程打擊能力的缺口。在這樣的形勢下,機體老舊的F14(F14是三代戰機中最早服役的)最終退役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雄貓誕生於冷戰時期,其任務目標比較簡單,因而專為單一目標強化的設計難以適應冷戰後的戰場,最終被淘汰也是正常的結果。不過由於戰機外形漂亮、指標強大,又有電影的宣傳加成,雄貓在軍迷心中的地位也一直高高在上,其退役後得到的惋惜之聲也是情理之中。


F14的退役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都引起的很大的爭議,因為F14直到退役依然是目前現役艦載機中可能性能最好的一種,而且F14的很多優勢是F18現在依然無法替代的。

本來在之前F14和F18是類似F15與F16這種高低搭配。F14航程大速度快機動好。主要任務是截擊對方戰鬥機,換句話說這是一款定位空優的戰鬥機,當然後來和F15一樣改裝了對地攻擊型號炸彈貓,它負責的是航母戰鬥群最外層的防禦工作和奪取制空權。F18各方面性能都比較一般,所以一開始定位就是對地攻擊兼有一定的制空能力,在奪取制空權後進行戰場的掃蕩。兩者互相搭配,可以說十分完美。

但是F14的缺點也很明顯,首先F14的使用成本太貴了,F14是一款重型艦載機,在降落的時候出於安全考慮需要保持飛機的重量在一個安全的範圍,因此多餘的燃油需要排掉,一些沒有使用的掛載武器也需要拋掉,由於F14空重就比較大,所以需要拋掉的就比較多了。

其次F14作為1970年首飛的最早的第三代戰鬥機壽命確實也到了,機體壽命一到相應的維護成本也就提高了,此外由於F14是一款可變翼戰鬥機,為了實現這一技術,F14身上有一個複雜的裝置,我們都知道東西一旦複雜,相應的出現問題的概率就會提高,降低了F14的出勤率。如果說機體老化可以通過更新來解決那麼可變翼裝置導致F14的維修成本一直是三代戰鬥機中最高的。

另外由於F/A-18E/F比起之前的早期型號 在航程上的劣勢有所改善,載彈量也提高了。換句話說原來F14能幹的活,F18幹不了所以需要F14的存在,但是現在一架F14能幹的活,派2架F18也能基本干好,但2架F18的成本還沒一架F14高。而如果統一隻使用一種F18的話 由於只需要維護一種飛機,維護成本在原有的基礎上還能減少。在整個美國軍費削減的大環境下,F18廉價的這一優點點無疑相當有吸引力。

所以與其抱著現有的老舊的F14不放,不如採購更便宜,使用成本更低廉的F18。


作為大貓的腦殘粉,斗膽說幾句:

1. 大貓是70年代立項,70年代裝備,80年代換髮後進入穩定服役的重型艦載戰鬥機。可以看到最基本的就是技術比較老了,都是70年代的科技。海軍不比空軍,飛機使用強度高,淘汰比起空軍來也要快一些。

2. 大貓最大的價值就在於那套AWG-9+AIM-54的組合,在70年代這套截擊距離達到150公里+,可以同時攻擊六個目標的配置簡直可以說黑科技碉堡了。蟲子剛上艦的時候,主要任務還是協助A-6做炸彈卡車,這個時期的海軍航母編隊防空非常倚仗大貓。但是進入90年代後,隨著電子/半導體技術不斷發展,海基標準系列的不斷發展,以及APG-63+AIM-120組合的出現。海軍利用超級蟲具有了更可靠,效費比更高的防空截擊組合。因此大貓的最主要長處愈發顯得不再重要。

3. 防空優勢逐漸不明先後,大貓任務彈性小的缺點暴露無遺,蟲子真的是工蜂啊,防空截擊對地攻擊進接支援樣樣能幹,大貓在改進系統安裝吊艙前,只能扔普通炸彈。加裝了設備增重了機體,對地攻擊的效率也比不過蟲子。加上海灣戰爭後,海軍就沒遇到像樣的有可靠防空體系的對手,大貓的存在必要性也開始淡化。

4. 大貓能夠持續服役到21世紀,主要原因是海軍缺乏長航程的戰鬥機。大貓作為重型戰鬥機有著接近1000km的作戰半徑,這對於艦隊防空/對陸縱深攻擊是至關重要的。蟲子剛開始的時候機體偏小,航程不足。很長一段時間內打擊遠距離目標只能依靠大貓。

5. 最後,超級蟲出來後,大貓的航程優勢變得不再明顯。而大貓的複雜變後掠翼結構又帶來大量死重,無法換成彈藥或者油料。後勤維護比起90年代發展的超級蟲複雜不止一個數量級。使用成本比蟲子高出不少(記得有說法是大貓飛一個架次夠超級蟲飛三個架次的)。靠著最後的航程優勢撐了最後幾年,結果在美帝全球收縮的戰略下,唯一的一點優勢也無濟於事。等待大貓的,只能是退役。

總之,有著超時空要塞加成的大貓,在我心目中絕對是70-80年代空優戰機的巔峰。


三代重戰首面世,

風華絕代眾人痴。

一擲六枚鳳凰翎,

更有無極剪刀翅。

文人騷客蜂擁至,

相邀影帝克魯斯。

壯志凌雲氣如虎,

馬克螺絲乃吾子。

縱情快意少年時,

渾然不覺世間事。

敵手已隨鐵幕隕,

鳥盡弓藏人皆知。

屠龍神技無處施,

屈膝運泥亦不值。

粉身碎骨貓粉淚,

只留真容在波斯。


首先是太貴了。再次電子設備已經落後很多了,沒有相控陣,沒有電傳,現代化改造不合算。功能單一,對地基本沒能力,轟炸貓能力也不足。任務也發生了變化,冷戰對蘇那種高強度空戰基本消失,維持過分的空空能力划不來。雄貓真是架漂亮的飛機。


上面答案都從技術層面講,其實根本原因是後冷戰時期美帝大幅裁剪軍事預算,F-14的高造價和高使用維護費使得海軍為了維持11支航母編隊只能選擇輕型的F-18退役F-14來維持相應的艦載航空兵力規模。

—————————————————

再說兩句,美國海軍通過壓縮採購飛機的預算, 來保證有足夠的資金維持其航母艦隊的規模, 否則不能保證航母在熱點地區的持續存在. 蘇聯解體後航母也不再不再面對攜帶遠程反艦導彈的"逆火"轟炸機群的威脅, F-14, NATF, 和A-12這類重型遠程戰術飛機也就成了沒有存在必要的奢侈品, 打擊三流國家的沿海和淺進縱深目標, "大黃蜂"系列足夠了. 在整個90年代這一想法是不錯的, 但是跨入新世紀以後, 情況變了. 隨著某東亞國家空軍及海航戰鬥機及防空體系的快速現代化,大黃蜂系列在飛行性能, 升級潛力, 感測器孔徑, 武器載荷等各方面都全面落後於側衛系列。F-14退役後,美國海軍在東亞方向同某國對抗時,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防空壓力,美國航母編隊敢在某國近海耀武揚威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樓上說的都對,補充一下

F/A-18E/F相對於之前的F18是脫胎換骨的提高,機體增大,氣動布局也有改動,航電火控雷達等等全面提升,幾乎可以算是一個全新型號,能不能比上雄貓另說,但相比之前是巨大的提高,這也是美國海軍敢於或者說捨得退役雄貓的很重要的一點。


「強大的雷達和不死鳥導彈」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經不先進了,所以才有了換髮換雷達的F-14D,但F-14D因為冷戰結束只有幾十架,而且還是打不了AIM-120。大部分F-14直到退役還是上世紀7、80年代水準的配置。

另外F-14雖然有很不錯的載荷航程性能,但由於變後掠翼布局,可帶的對地攻擊彈藥比較有限。而且自重太大,帶彈著艦(精確制導彈藥很貴的)的餘地很小,作為多用途戰機並不理想。變後掠翼也不適合隱身化改造。

冷戰結束後這20多年,美國海軍最需要的是突防能力,而不是截擊能力,NATF和ATA流產後的F/A-X計劃就是要一種注重多用途能力的打擊戰鬥機,這點超級蟲比大貓的各種改型方案更勝任。


最主要的第一原因就是,價格高,而且冷戰結束了,國防部認為面對以後的敵人,空優+截擊能力出色的F14使用的機會很少,因為當時蘇聯解體所以意味著基本上不會出現有海上的敵對力量會對美航母編隊造成足夠的威脅。

而原本F14不但有計劃改進,而且還是隱身版的F14,項目叫NATF,有概念圖,那個確實帥氣(可以想像隱身的F14搭配加強後的不死鳥和相控陣雷達,同時兼備AIM-9x,頭盔瞄準系統和AIM-120的發射能力,那蘇系列家族身姿再優美也無濟於事咯,但也只能yy了)。問題還是一樣,經費問題,而且可變後掠翼的隱身問題更難處理,維護本身也更難,這個項目起碼上十億,即便不是研發全新的飛機。所以這個項目也下馬了。同時下馬的還有A-12。總的來說,90年代美國上馬的不多,下馬的一堆。唯一上馬的還是今天被大家質疑的F35,實際上F35為什麼要三合一也是因為國防部,還有國會想省錢,當然洛克希德馬丁也想獨攬整個未來戰機的項目(原本JSF只有空軍的項目,然後海軍也順帶想要一批艦載版,在有了F22的前提下,這個項目實際上是不難的。但洛馬的野心太大,國會一幫老頭子估計對技術也不內行,把原本海軍陸戰隊和英國在開發的新一代垂直起降戰機和JSF合併立項,垂直起降版本可以說是F35計劃的一個黑天鵝,原本陸戰隊區區百來架左右的訂單,把幾千架總量的項目預算翻了一番又一番,現在貌似陸戰隊也不得不多定幾架平衡成本)。到頭來洛馬發現自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不但交付日期過了,成本上來了,千萬別名聲都毀了。華府這個本來想省錢的項目卻一而再再而三地開銷破紀錄。跑題了貌似⊙﹏⊙

F14其實大有改進空間,參考F18的超級蟲版本的改進。F14也完全可以做一個半隱身改進。但事實是F14D僅僅是做個技術上跟上時代的改進,比如玻璃化座艙,升級個火控系統以便發射AIM-120,都困難重重。更不要說什麼升級成四代半等等,最主要是很難通過國會的預算,90年代柯林頓政府本身不主戰而講究經濟,國會就不多說了,任何軍事項目都很難獲得通過,F18得以重用除了綜合性能也確實還不錯,更主要就是因為便宜,而且屬於攻擊戰鬥機,有較強的對地打擊能力。另外還不得不提,F14如果改進後重量可能會太大,比起F15蘇27已經是重型戰機了,F14比二者都更重,這個對於海軍而言是個巨大的不利。所以退役F14,升級F18,然後換一個輕型且價格不昂貴的隱身戰機貌似是一個很好的決定(只是,今天的肥電不輕,更重要還特別昂貴,且因為兼顧了垂直起降版本,最終導致海航的F35C死重大,作為一款新時代的戰機,標準空戰狀態下的推重比居然還不到1.0!別說隱形戰機不需要機動性,五代機的4S不是中國提出來的,而且標準戰鬥狀態就是視距內的情況,海航的高層估計已經把洛馬和華府政客們三代人都問候一遍了)

最後,不管怎麼說,F14還是一代經典,不為過的說應該是美軍海航的標誌


直接原因是1991年還是國防部長的切尼拆掉了大貓的生產線導致大貓再也無法做大改。

如果沒有這一條,其實大貓還是有機會的



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是F-14隻有美國海軍一家在用,雖然之前有出口給伊朗,但因為政治上的原因是沒有繼續合作的可能,而且美國政府也不容許格魯曼為伊朗的F-14生產備件。這就使得F-14的研發、生產成本分攤變得相當困難,要維持F-14的生產線的成本很高。

而且美軍針對海軍的定位也越發地擠壓,空軍通過海外盟友的基地、以及空中加油等長距離奔襲能力的提升,都極大程度地使得美國海軍傳統的航母打擊群定位被日漸削弱。航母打擊群從過去的先遣打擊地位,退縮成現在關鍵海域的封鎖防禦地位,這攻守的切換就 直接導致了航母上的飛機戰鬥群配置組成。過去的F-14除了承擔航母的遠程外圍防禦(針對前蘇聯的超音速飛機突防導彈打擊戰術)外,還承擔進攻過程中的目標空域制空權奪取的任務。但當航母打擊群轉為防禦後,後者的戰術需要就沒有了,而且隨著前蘇聯的瓦解,以及技術進步所帶來對抗突防(艦載相控陣雷達以及遠程防空導彈)和飽和攻擊(垂髮技術下的防空彈道備用基數增加)能力都獲得提升,也就不再需要強調遠程防禦以及制空爭奪能力了。因此短腿的F/A-18E/F統一甲板機型的優勢才能得以體現。

此外,F-14早期型號裝備的TF-30渦扇發動機在技術上並不成熟,而且出力性能和改進潛力也不能跟稍晚出現的F-15裝備的F100-PW-100相比(其中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TF-30隻有F-14在用,而F100-PW-100則是F-15和F-16同時在用)。雖然Tomcat21計劃中確實考慮採用新一代的F110-GE-129渦扇發動機,但為時已晚。而F-14引以為傲的變後掠翼系統在日漸成熟的飛控面前作用被日漸削弱,反倒死重大的問題被無限放大,何況F-14作為最早的三代機,光在設計理念上就已經無法跟日後出現的三代機、三點五代機、甚至四代機相比,因此被退役也就不是什麼值得驚訝的事了。


F-14是至今為止最強的艦隊防空重型戰鬥機,他的繼任者FA18在性能上是遠遠趕不上他的。但我們要考慮F-14的設計理念和目標。

F-14的設計理念就是攔截對美國航母編隊有威脅的攜帶反艦導彈的蘇聯轟炸機,這就像Mig 25是用來攔截潛在的對手XB-70女武神一樣。從AIM-54這種強勁的武器就可以看出F-14的主要用途。但是隨著蘇聯解體,軍方的側重點就變了。美國航母的主要威脅消失了,這就是F-14原來的優點此時看起來如雞肋一般。高昂的造價,飛行成本,維護困難都使美國海軍越來越無法承受這個曾經的寵兒。大多數使用F-14A的F-14中隊被裁減,其中包括著名的VF-84 Jolly Rogers「海盜旗」(這個著名的骷髏徽標後來被VF-103繼承)。而換裝F-110引擎的F14B/D大多數得以保留至21世紀。

儘管我們也許再也看不到雄貓飛行的英姿了,但我相信所有貓迷心中一直會迴響著F-110有力的轟鳴聲,和那句"any time,baby."


都是看臉的軍迷....花里胡哨的武器是好看,但不頂用,銀槍蠟頭再也貼切不過了,拍個電影都會摔一架

看了那麼多回答,沒有一個對的,知乎也不過如此嘛....呵呵了,真沒看出逼乎的學術性...最近老看見有人吹這款渣渣飛機,我受不了了。

這款戰鬥機是飛行員的噩夢,會飛的棺材,美軍送外號:寡婦製造者

F14戰鬥機總共製造了712架,而根據幾年前的統計數據(《國外現代戰鬥機飛行事故》),它在歷史上至少出現了147次重大飛行事故,導致135架飛機墜毀。換句話說在幾年前,F14的總墜毀數量就達到生產數量的18.96%。

這個數字和美國的其它三代機相比非常高達到其它型號的2倍左右甚至更高。F15同期統計數據是8.83%,F16雖然因為單發安全性比F15更差,但也只有11.41%。而F14的後繼者F18在可靠性上的明顯改善,使它的墜毀率遠低於F14,只有8.82%。

實際上F14的安全性不佳,不能完全歸結於它早期採用的TF30發動機可靠性差。因為F14總共也只有20架發動機是因為發動機故障而失事的。最大的原因,還是在與F14的設計規範是美國三代機里是最老的,比F15都要老。


作為一個軍盲我來說兩句

f-14實際上是一款艦載「截擊機」兼任「狗斗機」,他的整個設計思路,我認為,是在航母的短距起降條件下,突出快速截擊能力,儘可能在遠端消滅逼近的大型攻擊機。f-14的變後掠翼是唯一能實現短距起飛和高速截擊的選擇(直到今天),而雷達恐怖的發射功率和專屬不死鳥導彈怎麼看都更適合遠距打擊大型攻擊機,而非後來意義上的空優戰機間的中距第一輪互射。f-14的初始設計我認為目標和米格-25更加接近,而f-14優異的格鬥能力和輝煌戰果,只是一個美妙的副產品。

隨著冷戰結束,美國已經不需要這種截擊能力,所以f-14失去它的獨特地位;而蟲子在其他方面完全可以承擔f-14的任務,並且便宜的多,可出擊的架次也多得多;所以雄貓就可以退役了。


簡單寫一下,大概是這麼幾點原因吧,曾經也是個熊貓粉,為了看壯志凌雲想盡了辦法。

第一,熊貓太重。

第二,熊貓太貴。

第三,用途單一。

第四,有點過時。

雖然沒有什麼強勁的對手出現,但畢竟熊貓已經服役幾十年了。不換代的話很容易被人家直接彎道超車,在追就來不及了。熊貓空重有20多噸吧,屬於重型空優戰鬥機那一撥的,這有點重了,主要為了艦隊防空,戰區制空權的爭奪,對地攻擊能力非常有限,打仗打到最後,總歸還是要在地上打的對吧,在天上很難懟出勝負。而F18A/C,我不知道有沒有B和D,都是偏重於續航和對地攻擊能力,空優並占不到便宜,在加上其他機種的分工,所以打擊力量被分散了,於是F18E/F這種多任務攻擊機就應運而生,天上能打,對地攻擊也不俗,退役掉熊貓,是個非常有性價比的行為,畢竟價錢在那裡擺著,在F22出來之前,F14是整個美國海空軍最貴的戰鬥機,在艦上綜合下來,確實能省一大筆錢。表面上的理由大概這麼多吧,更深層次的東西我也講不出來。


因為冷戰結束了。這種維修複雜,使用費用高昂的機型自然要給大蟲子讓位。


原因很簡單,太貴了,而且勤務性能極差,地勤都不喜歡。

有個笑話是:198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在天上維持CAP的F-14有1/3雷達是壞的,遇到毛熊的轟炸機得呼叫塑料蟲來救場。

而到了90年代,AWG-9+AIM-54的組合又遠不如APG-63+AIM-120,蘇修又解體,帝國海軍在大洋上獨孤求敗,F-14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很簡單啊,蘇聯沒了,元老院不給錢了


對手沒了,一身又太貴了!

有個動畫片不是太空堡壘么?裡面就是F14的原型,當時看起來真的好炫酷啊!


推薦閱讀:

厄利孔機炮的可靠性高嗎?
相比較俄系戰鬥機,比如蘇27系列,歐美戰鬥機上怎麼看不見、或者說沒有顯目的紅外/光電探頭?
求科普飛機中的(氣動中心,升力中心)(壓心,焦點)間的聯繫和區別以及一針見血的判斷方法?
我軍七爺59之類老裝備的各種魔改真的是完全出於理性考量嗎?

TAG:戰鬥機 | 軍事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