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很少有美國那種house或日本的一戶建?大家基本都住樓房?


一、政策

因為別墅類房地產開發為禁止用地項目,別墅在中國是極少數富人才能擁有的 品。

二、地少人多是謊言

有人宣稱中國地少人多不適合別墅,「人人都有大房子不現實「。

實際上中美日人口密度分別為139.6,34.2,337.1(人/平方公里),如果說美國那種動輒帶上百平米綠地的house在中國不現實的話,那為什麼日本普通人都能住起的一戶建在中國成為奢侈品了呢。(有人說中國要保持耕地,且西部很多地方不宜居住,我就不細算了,只說一點日本多山森林覆蓋率67%(中國17%),你要去除中國三分之二的可居住面積,日本起碼也要去三分之二。)

一戶建我覺得應該稱它為民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別墅,一般佔地較少約60-100平米,建築面積一般100-150平米,價格一般240萬-400萬人民幣約為日本一戶家庭6-9年的收入。

舉例栗子,面積近9萬平方公里接近韓國、浙江,人口僅159萬的鄂爾多斯市的新區也全是高層住宅,而且房價能漲到3萬。所以地少人多並不是中國的房價貴,鴿子籠的根本原因。我想應該從供求關係來對比。

三、一戶建浪費土地么?

以下是常見的建築的容積率。

我們算一下一戶建的容積率,50%的土地拿來修路綠化等公共設施應該綽綽有餘,那麼容積率蓋兩層是1,蓋三層是1.5,相當於多層或小高層的佔地。那麼在現在的小城市或大中城市的郊區完全可以用一戶建來替代多層或小高層。大中城市的核心區還是得高層,美日也是如此。

四、扭曲的供應

房子是貶值的,土地才值錢。日本土地私有,你可以隨便找個地主購買土地後可以找開發商設計建設,開發商也就賺個施工費。中國是城鄉二元結構土地也是,集體土地包括宅基地禁止買賣,只能通過徵收後由開發商建好後進入市場,本質上壟斷了土地供應,人為造成了供不應求的假象。2013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總金額達4.1萬億元,房產商動輒幾百上千億的身家,誰獲益一看便知。

重慶的地票,讓農民與開發商直接對接,減少了一個二道販子,效果很明顯,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增加了土地供給,所以重慶的房價低。如果再把開發商這個環節去掉,讓農民和最終消費者直接對接,那就更好了。當然想像日本的一戶建還需要政府的許可,並進行規劃和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收取農民和購房者一定的稅金。

但是讓既得利益集團主動吐出嘴裡的肉,想想也不可能。所以土地制度、戶籍制度的改革估計不會有本質上的變化。


其實最根本的就是土地,如果中國的土地也是私有化的,那肯定中國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自己買一塊土地,自己去蓋,而且現在汽車的普及,至少中長期一段時間,會有一部分人遠離市中心,但是一旦土地私有化,就沒有政府的土地財政,也就是政府賺不到錢了。你說政府會土地私有化嗎


土地不是私有的,城市戶口搞不到土地。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土地制度

其次是整體的發展水平 配套產業 和 人民的基本需求和審美水平不同


歸根結底是體制制度的原因


吃人的土地制度。

城市土地歸國家所有,可以公開出讓;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只允許本集體內部轉讓,不允許外部人員買賣。

從哪裡學的,香港學的。

為什麼制定這樣的土地政策?因為錢,因為土地財政,如果農村土地可以買賣,都去城市郊區買土地蓋別墅去了,那政府主導的幾十層高的鴿子籠賣給誰?讓你選擇,你願意住鴿子籠,還是願意住別墅?

壟斷髮生時,價值理論失效,壟斷是最容易獲得暴利的手段。政府在交易過程中從源頭壟斷了土地供應,壟斷了土地供應也就控制了土地價格,從而間接控制商品房價格,同時通過行政手段把商品房和戶口、醫療、教育等社會福利綁定,你說你買不買?政府就這樣輕輕鬆鬆用一套房子加一張紙換你一家的積蓄和未來幾十年的勞動收入。至於30年之後,這套房子和這張紙還值不值錢?決定權在政府,不在你。不過按照慣有的套路,東西在它手裡就值錢,換到你手裡之後就不一定值錢了,尤其是大部分人都換過之後,它還是會用它其他不值錢的東西換你的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日本東京12萬民眾包圍國會,抗議安倍安保法案?
如何評論 田中芳樹《亞爾斯蘭戰記》小說結局?
在日本旅遊後,你對日本的鐵路運輸有什麼感想?
安倍請普京看的柔道表演到底是啥意思?
作為一個中國人如何評價-「男人們和大和號」這部電影?

TAG:日本 | 美國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