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名人有哪些飲食上的嗜好?
類似林彪喜歡吃黃豆之類的
先從蘇軾說起~
「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這應該是每個愛吃之人的心聲吧。
用各種鮮美的食物來滿足自己對美食的追求,這是蘇軾在《老饕賦》對自己飲食追求和喜好的一個總結。
說起蘇軾和美食之間的聯繫,最被大家所熟知的應當就是東坡肉了。
蘇軾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時,西湖已經被各種雜草佔領了大半,他發動民工去除雜草淤泥疏通湖道,還用挖出來的泥築成堤,發展水利。百姓們聽說蘇東坡愛吃紅燒肉,就紛紛在春節的時候送來豬肉感謝這位地方官,蘇東坡想著這麼多豬肉也吃不完,與民同樂豈不更好?
便讓家人按照自己在《豬肉頌》這打油詩里總結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的做法把收到的肉切成方塊做成他愛吃的紅燒肉,帶上酒一起給參與了工程的民工們送去,過程中還有一個小插曲,蘇東坡的家人誤以為蘇東坡說要把肉與酒一起燒,結果燒出來的肉更加醇香美味。百姓們看到這地方官居然這麼親近人民,於是便將這紅燒肉稱為東坡肉。
蘇東坡嗜肉,但除了豬肉,蘇東坡還喜歡吃些什麼呢?
竹筍燜肉
蘇軾是一個會做飯懂生活的文人,他的拿手菜中就有一道「竹筍燜肉」。
相信愛吃筍的人並不少,新鮮的竹筍脆甜鮮美,然而文人就是這麼任性,喜歡吃豬肉就寫個打油詩叫《豬肉頌》,喜歡竹筍,怎麼能少了讚頌的打油詩呢?!
「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這就是蘇東坡為竹筍燜肉做的一首打油詩……蘇東坡愛吃鮮筍,把筍稱作「玉板」,新鮮的竹筍可以做成素菜,也可以和肉搭配著燒或者炒,還可以用來做湯,非常百搭,脆甜鮮美的竹筍實在讓人無法不愛。
河豚
孫奕寫的《示兒編》里記錄了這麼一則有關蘇東坡與河豚的軼事:蘇東坡被降職到常州的時候,有一個士大夫家對烹煮河豚很有兩下子,又聽聞蘇東坡愛吃河豚,便請蘇學士前來試吃順便點評點評,蘇東坡在吃河豚的時候光是低頭狂吃並沒有發表任何評論,這士大夫自然覺得鬱悶,到底好不好吃啊……蘇東坡吃完河豚後,說:「據其味,真是消得一死!」。蘇東坡真是用生命在吃吶!
以前曾看到過發生在日本的使用河豚中毒事件報導,當時就覺得:啊,河豚…看來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亂吃,不然很容易就嗚呼哀哉啦!
河豚的毒素在它的內臟、血液、眼球里都有,但這點毒素哪能阻止蘇東坡追求美食的腳步?!
蘇東坡是這麼處理河豚的:去眼、去籽、去內臟(內臟千萬不能破啊!)、去血。
關於河豚蘇東坡的做法是:用蔞蒿、荻筍和蘆根用來制河豚的毒素,加如荔枝殼軟化魚刺再放菘菜來增味用水煮熟後,放點胡椒、蔥白和醋就可以開動啦!
蔞蒿(藜蒿):
荻筍(荻葦的嫩莖):蘆根:
「據其味,真是消得一死」這就是蘇軾對河豚肉的鮮甜彈口的讚歎……
吳山酥油餅
吳山酥油餅香甜酥脆還不碎,是杭州的一種點心,它的原型是安徽的「大救駕:
蘇東坡在杭州當太守時,某天突然生出遊覽的興緻,去吳山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吳山頂上偶然進了一家油餅店,買了幾塊油餅,找了個景觀位坐下,一邊賞景一邊吃餅,蘇東坡發現這油餅甚是美味,便問店家這香甜酥脆的油餅叫什麼名字,店家說這本是山野小吃,木有大名。這時,蘇東坡的文人天賦又跑出來加持了,他除了會作詩讚頌美食,還會給美食起名呢~他見這餅層層絲絲清晰可見,就為這酥餅起了個名字叫:蓑衣餅。據說在杭州話中,蓑衣與酥油諧音,慢慢地這蓑衣餅就傳成了「吳山酥油餅」。
荔枝
紹聖二年的時候蘇軾在惠州第一次吃到了荔枝,甘美甜蜜而多汁的荔枝便多次出現在了他的詩詞作品中,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應該就是《惠州一絕》中「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了,雖然抒發的是對嶺南風物的讚美和留戀,但這其中還是有滿腹的苦水,不過荔枝的甘甜讓蘇軾的將這滿腹的苦水化作了甜美的讚歌了吧。
唐權長孺好嗜人爪。將自廣陵赴闕,郡公餞飲於禪院。有狂士蔣傳者,於健步及諸佣保處得爪甚多,以紙裹,候長孺酒酣,進之,曰:「侍御遠行,有少佳味奉獻。」長孺捧視,欣然如獲千金,饞涎流吻,連撮啖之,甚愜思欲。
周舒州刺史張懷肅,好服人精。唐左司郎中任正名,亦有此病。國初僧泐季澤,喜糞中芝麻,雜米煮粥食之。驗馬都尉趙輝,食女人陰津月水。南京內官秦力強,喜食胎衣。南京國子祭酒劉俊,喜食蚯蚓。劍南節度鮮於叔明,好食臭蟲。時人謂之蟠蟲。每散衙(舊版無衙字),令人採拾得三五升,即浮於微熱水上以泄其氣。候氣盡,以酥及五味熬之,卷餅而食,雲「其味甚佳」。以上出自《古今譚概》然後說個慈禧的嗜好,慈禧據說很喜歡的一道菜叫做清湯虎丹,原料是小興安嶺東北虎的睾丸,大約有小茶碗那麼大,做時把虎丹放在煨開的雞湯里燉煮三個小時,然後撈出來剝皮,放在調料里浸二小時,用刀切成非常薄的片。東北虎的睾丸上有天然的花紋,這樣就能在盤中擺出一個牡丹花的形狀,然後蘸碟吃。由於虎丹有很大的膻氣,就需要用蔥、姜、蒜、醋等調汁來去除這種味道。現在這個菜已經失傳了,主要就是原材料的獨特性很值得一說。
再說一個吳王僚,這人愛吃炙魚,所以專諸用魚腹藏劍的辦法刺殺他。
關於這個還有個趣事,說的是清代,御膳房一位姓王的廚子仿效專諸,用鱖魚做了一道新菜獻給慈禧太后,以此來討老佛爺的歡心。但沒想到,之前有人已經在慈禧面前打過「小報告」。於是,慈禧明知故問:「專諸是為了刺殺王僚而燒制此菜,你現在做這菜給我吃,膽子可真不小哪!」這要換了一般人早已嚇破膽了,還好王姓御廚頗有急智,當即下跪道:「老佛爺洪福齊天,吳王僚之輩無福享受的佳肴,老佛爺自然享得,豈是吳王僚可以相比的呢?」慈禧聽了自然滿心舒爽,待品嘗過後更對這道菜讚不絕口,重賞了王姓御廚。還有一些像曹操愛吃雞,劉邦愛吃狗肉,隋煬帝愛吃鱸魚燴,趙構愛吃坑羊,這些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真實性。
總之,以上內容大多出自《碗里江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翻翻這書,挺有意思。
最後說一個近代的譚延闓嗜吃魚翅,一天不吃睡不著覺。吃出一身病,醫生警告他你再這樣要麼突發腦溢血死要麼得半身不遂死。譚延闓出了醫院就跟人說如果真的只有這兩個結局,那我寧願選第二個,要讓我半身不遂個幾年再死太難受了。結果真讓他選對了,他51歲那年死於腦溢血,死的很乾脆利索。不是說有喜歡慶豐包子的么
和尚蘇曼殊,嗜甜食。百科簡介:蘇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廣東香山縣(今廣東省珠海市瀝溪村)人。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禪、蘇湜。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生於日本橫濱,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
會沿著書本覓食的,不止我一個。民國才子蘇曼殊酷愛小仲馬的《茶花女》,茶花女最愛摩爾登糖,恩客上門莫不送上大包糖果。曼殊愛茶花女及摩爾登糖,日食三袋,自稱「糖僧」。當時女僕月薪不過一元,他坐船外出時卻會買幾百元的摩爾登糖當零嘴——船未到岸,糖果已盡。有錢的時候,他買數千元的摩爾登糖分給眾人。沒錢怎麼辦?從朋友口袋裡硬搶!還有一次,他索性把口裡的金牙敲下來變賣,就為了買糖。拔釵沽酒是雅事,拔牙換糖可真的太那個了。
他原本就是嗜甜之人,貪嘴不自律。柳亞子有一次送他二十包芋頭餅,他一頓干光,第二天肚子疼得起不了床。這種暴飲暴食絕對是對身體的摧殘,他在35歲那年就因病去世。包天笑曾這樣寫過他:「松糖桔餅又玫瑰,甜蜜香酥笑口開。想是大師心裡苦,要從苦處得甘來。」
摩爾登糖是什麼?原來是法式名點糖漬栗子(Marron Glacé):栗子去皮後保持完整,煮熟後,投入10%濃度的香草糖漿中小火煮沸,再浸泡24小時。撈出後,把糖漿加濃到20%濃度,再次投入栗子煮沸浸泡……反覆若干次,糖漿濃度次次加高,又加入朗姆酒,最後一次撈出晾乾至不沾手即可——是不是很像糖葫蘆?只不過把山楂換成了栗子,想起來也很讓人流口水。」 選自葉傾城《美食亦要文人捧》我真是太懶了…
魯迅特別愛吃沙琪瑪
傳說齊國鮑叔牙特別喜歡吃盾魚,吃的太多後來大家就把盾魚叫鮑魚了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陳登喜歡吃魚生,最後死於寄生蟲
蘇軾喜歡吃燉爛的肉,於是發明了東坡肉
記得希特勒喜歡吃雞蛋,他的廚子給他弄了一百多種雞蛋的做法。
周恩來喜歡淮揚菜,江澤民也是,江甚至為吃甲魚的裙邊而曾中毒過。毛主席從不吃凍過的或者死魚,必須新鮮。蔣介石雖因宋美齡而信基督教,但其不喜西餐獨愛中餐。
推薦閱讀:
※帕尼尼這種食物為什麼這兩年越來越多進入大眾視野?
※為什麼《舌尖上的中國》總讓人看著看著就熱淚盈眶?
※一般說的早午餐Brunch到底是什麼時間吃啊?
※一隻絕妙的北京烤鴨是什麼樣的?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為何出不了壽司之神這樣的國際知名輪胎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