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天黑以後》要表達什麼意思?

本人愚鈍,讀完《天黑以後》不知道村上先生要表達什麼意思,感覺就是在敘述幾個人在那個夜晚經歷的事一樣,僅此而已。村上先生是想通過這幾個人的事反映出什麼呢?人生的艱難還是社會的黑暗?


此題必答不可,即使我知道可能0贊同,即使我知道可能所有的評論都會讓我失望而煩躁,也要答。

2009年我讀過此書,大約在學校圖書館為數不多的村上春樹的書里隨意找了一本厚度合適的借來消解好奇心,那時我高二。

2016年我在東京留學,翻開村上新出的《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短篇小說集的第一篇,讀完之後心想:這什麼玩意兒。苦澀,做作,筆法生硬,還有些矯情。村上老了么?

我記得以前不管看不看得懂,也不是這樣子的啊。然後我莫名地想起《天黑以後》,忽然覺得以當下的經歷來看應該別有一番感受。找到來看,兩百多頁竟然一口氣讀完。

我瘋了。

這完全就是一個穿越時空來到我面前的,攤開給我看的書。

看完只有幾個想法:卧槽,卧槽卧槽,卧槽。這特么就是我的人生啊!!!

我知道愛麗為何昏睡,也知道瑪麗為何逃避家宅,遊盪在外——都市的故事錯綜複雜,人與人之間微妙得擦肩而過並不需引以為意。我們最終都要面對的是我們孤獨的人生和我們嘗試逃避的黑夜,無論是以昏睡的方式,還是以遊盪。

高橋這個人物出現的作用是他的年輕,和單純。如同白川的作用是他的成熟,和近乎殘忍的世故。

7-11是都市二十四小時的匿名庇護所,無論是罪證,垃圾,還是低脂或全脂的牛奶,無論是酸奶,乳酪,還是蘋果,人們可以無視身份金錢地位在此平行地交錯,目光掃過同樣的貨架。

歸於年輕的結尾,碎片式的留學和書信或煎蛋,是嘗試溫柔的希望。

其實看不懂很正常,不是讀者閱讀理解能力的限制,也不是作者表達能力的限制,只是你不是它的受眾罷了。這個東西是neutral的,沒有什麼高下之分。我相信作者寫書只是為了寫他想寫的東西,寫他在那個時間和空間,在那個環境下想寫給人看的東西。只能說這不是一部普世通用的偉大著作,但我在現在的環境下,莫名地收集完畢了一切指向的意義,從而為作者的洞察力和筆力折服。

沙拉,煎蛋,有激素的雞肉有水銀的吞拿魚和政治不正確的低脂牛奶,爵士樂,情人旅館,電子攝錄機,計算機從業者,Tower Records,Denny"s,都是一貫的時代氣息。如果你沒有親眼見過這些東西,沒有看過長條形的城市裡的公園,沒有在Denny"s感受過它慘淡的麵包片,沒有在半夜面對過涉穀道玄坂那些名字玄妙而大同小異的情人旅館的液晶顯示屏,你當然無法理解,為什麼白雪公主般的少女模特愛麗和那個被客人毆打搶劫的中國妓女的處境其實是一樣的。

(3:42的場景中,高橋和瑪麗用吞拿魚三明治喂著貓的時候,作者借高橋的口吻說,「只是我的一個念頭——你看這麼想怎麼樣,就是說,你的姐姐(愛麗)在另一家類似阿爾法城那樣的地方——哪裡不知道——遭受什麼人的無意義的暴力,發出無言的呻吟,留著看不見的鮮血。」)

有什麼區別?愛麗十二三歲開始做模特,沒有學校教育,她能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年紀輕輕被人掌控命運,愛麗的家人能理解她的職業和處境嗎?她能得到誰的建議?她的父母能給予她關照嗎?他們只能為她提供昏睡的場所罷了,如同組織對妓女的照看。她只有天降於身的唯一的career,即使外人看來光鮮美麗但和那個從小被人賣到日本的妓女了無區別,甚至不如那個妓女,因為她受傷至少還有人騎著摩托來接應而愛麗只能無助地昏睡——多麼可悲。

愛麗和妓女看似身份千差萬別,卻有著相似的不幸;瑪麗和高橋看似只是泛泛之交,卻有著相似的幸福。

文章的時間線一目了然,視角切換如電影剪輯般平衡,人物設置上也不無精巧之處。

2004年,年輕的的愛麗,瑪麗,高橋和老練的白川誕生於55歲的村上春樹筆下。

2016年,他們浮現在還算年輕的我的面前。

廢話,這鬼玩意,高二的我,天天心裡想著數學卷子物理競賽高考和練琴,校服平整頭髮梳好天亮上學天黑晚自習放學回家睡覺,怎麼可能看懂呢??

而現在,研二的我在這座城市裡,我面對著一樣的痛苦和無以選擇,我面對著一樣的711貨櫃和消失在轉角的計程車,那些文字穿過時空慰藉了我的心靈。

我們都不得不穿越黑暗,因此在那之前的白日,我們並沒有自由,我們必須選擇緊緊相擁,互相取暖。

—————————————————————————————————

最後附上:

村上開篇輕描淡寫差評一番的「慘淡的麵包片」,攝於2016年10月,只能說這麼多年也是沒變啊。。。。。

PS:

關於雞肉沙拉,現在已經不在Denny"s 菜單中,所以圖中我只好以三文魚沙拉湊數。看了一下網上的討論,據說是一個秋季限定Menu,但今年秋季並沒有出現。熱心網友供圖上沙拉的模樣也是慘兮兮,故不再重複貼圖。

謝謝閱讀。

2016年秋,首發於此。


非常被低估的一本書,高橋物色牛奶時,拿起高梨牌低脂牛奶,發現是低脂的,便緊鎖眉頭,『這可是關乎道德基準的大問題,並不是單單是牛奶低脂成分多少的問題』

第二次,地點7-11便利店,白川在那裡處理了裝有可疑衣物的塑料袋和妓女的手機,然後『直奔高梨牌低脂牛奶』

第三次,還是7-11店,高橋挑選食品,

牛奶是隱喻,三次著重描寫了聯繫上面關乎道德基準和高橋的法律專業,(牛奶對他來說是具有重大意義的食品,任何細枝末節都不可大意 )

瑪麗談論讓·呂克·戈達爾的電影《阿爾法城》

是一個虛構的沒有感情的未來城市,書里也諷刺過人與人之間像隔閡了一堵牆。以及小薰的那家情旅也叫阿爾法城,『在阿爾法城裡,哭泣流淚的人會遭到逮捕,被公開處死』

高橋也同樣提到過對 審判制度 的疑問

也是這篇小說的想表達的主旨之一。把它比喻成巨大怪物,有時是國家,有時是法律,或者其他更難纏的角色。有段時間高橋為了寫一篇論文,跑了幾次法院:

我主要是旁聽刑事案件,比如暴力傷害案,縱火案......在那兒接受審判的人,怎麼想都是和我不同的類型。住在和我截然不同的世界的,思維方式不一樣,行為方式也不一樣。那些人居住的世界跟我居住的世界之間有道堅固的高牆。一開始我是這麼認為的,對審判作壁上觀,視之為不相干的事。

可是跑跑法院,旁聽相關者的證詞,檢察官的訴詞,律師的辨護辭和本人的陳述,我漸漸失去自信了,我產生了一種想法:

那堵分隔兩個世界的高牆也許並不存在。

(有幾處向加繆的《局外人》致敬的細節,以後有人看我就詳細寫)

文章最後高橋接通白川留下電話,對方說:"你別想逃脫。"

『說不定那並非偶然發生的事。說不定手機靜靜的潛身於那家便利店貨架上,正在等待高橋從面前經過』。

再次隱喻:那堵分隔兩個世界的高牆也許並不存在

淺井愛麗,她獨自一人面對種種難題,無法順便走出來(困在房間里走不出來)

單靠自己力量根本沒辦法解決的大問題,所以一心鑽進被窩裡(兩個月沉睡不醒)

白川,長著一副聰明相貌,家教看來也不錯。看不出來他會幹出這種可疑勾當。『他的確這麼做了,而且是不得不做』

可以理解成是情緒需要爆發,或者說反抗。就像《舞舞舞》里殺死喜喜,把賓士開進大海里的五反田。

《舞舞舞》《天黑以後》《挪威的森林》是我最喜歡的三本村上,而《天黑以後》又是次數看得最多的一本

分享歌曲《天黑以後的五元酒吧》:http://music.163.com/song/1174118/?userid=371604111 (來自@網易雲音樂)

以及讓·呂克·戈達爾也的確有《阿爾法城》這部影片。


個人覺得,村上想要表達的是社會人主體性失落殆盡的迷失。

全書中的幾個人物:淺井愛麗、白川、蟋蟀,村上通過不同手段的描寫,向我們展示出他們的共同點:自我內心的迷失、內在空間的缺乏。

淺井愛麗:以各總方式逃避自我,將真實的自己遺失在閃光燈、名牌貨與眾人的吹捧奉承聲中,一個漂亮卻孤寂的女孩。導致她在與人交談時給人一種「明明近在眼前,卻好似在幾公里之外」的感覺。直到有一天,她再也無法忍受,不敢面對自己、面對現實,索性選擇久久、沉沉睡去,希望藉此來逃避。

白川:表面上過著波瀾不驚的規律生活,其實一貫壓抑自己的需求、慾望、情緒,以此向外界展現出自己平靜、溫和的一面。久而久之,他自己也忽略了自己陰暗的一面。等情緒集中爆發時,他都不認識那個瘋狂的自己了。

蟋蟀:她不斷變換工作、生活環境,不敢停下來喘一口氣,只為逃避那個看不見的「追捕者」。她不停改變自己的外在環境,卻從未靜下來面對自己的內心。毫無疑問,長此以往,她很難走出這種「逃難」的心境。

以上,是我的理解~謝謝閱讀~


題主說「感覺就是在敘述幾個人在那個夜晚經歷的事一樣,僅此而已」,我卻覺得這正是這本小說的要義。沒有哪個人物個性突出,也沒有值得記憶的壯舉。有的只是人的瑣碎與平凡。不了了之的惡行,不確定是否會醒來的沉睡少女。

說到惡,打傷中國妓女的白川,也並不一定就是惡的代表,更難說作者在用他揭露都市人的普遍的惡、並且對其進行警告。因為對白川的審判與白川的自省在書中是完全缺失的。雖說他犯下殘忍的惡,被阿爾法城的女員工們和妓女所屬的組織詛咒,但讀者知曉的這些內容,白川本人毫不知情。在回家路中,依舊被司機當作普通人來搭話,回家後看著晨間新聞,也沒有反省。不僅如此,他打了人、犯了錯,同時卻也是個為了修理別人導致的系統錯誤而加班到深夜的人。

在對白川的「審判」缺失之時,書中卻提及高橋參與了幾場刑事案件的旁聽。明明被審判的不是他,聽完之後他卻幾乎要哭出來。原本以為這些惡與己無關,卻意識到自己也難以逃避地被「緊緊抓住吸入黑暗之中」。

所謂將兩個世界隔開的牆壁,實際上或許並不存在。縱使有,也可能是紙糊的薄薄的東西,稍微往後一靠沒準就會靠出洞來,掉到那邊去。或者我自身之中本來已有那一側悄悄鑽進來而自己沒有覺察到也未可知。

即使是喝著符合道德標準的牛奶的高橋,也承認著自身攜帶著「惡」的可能性。那個便利店裡被他撿到的手機里傳來的電話威脅,彷彿就是他被吸入那樣的黑暗的象徵。以及,進行著刑事案件審判的法庭,被完完全全地生活化了,似乎暗示著對於平凡的惡,審判也是稀鬆平常的事。

「法院和cinema complex差不多。門口告示板上貼著類似節目表的東西,標明那天的審理案件和開始時間,從中挑選感興趣的去那裡旁聽。誰都可以自由出入。只是不能攜帶照相機和錄音機,食物也不行,交頭接耳也被禁止。坐位窄小,打盹時可能被法警提醒。但畢竟免費入場,抱怨不得。」

與其白川說是平凡的惡的象徵,不如說他是生活在都市的人的徹底的平凡性的代表。與白川身份相連、隔著屏幕觀望著沉睡的愛麗的那個「無面人」,可能正是都市中默默生存、身份不明、善惡難辨的人的象徵。既是觀看者、有著審判的權利,又隱藏著惡的潛能。

具真正令人懼怵之處,在於它儘管同臉龐貼的那般緊,卻又讓人全然無法想像裡面的人具有(或不具有)怎樣的想法、怎樣的感覺、怎樣的打算。無從判斷此人的存在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他所懷有的念頭是正當的還是扭曲的,其面具是為了遮掩他還是保護他。男子把一副精緻的「匿名」面具蒙在臉上,安靜地坐在椅子上,為攝像機所捕捉,在此形成一種狀況。看來我們只能暫且保留判斷,原封不動地接受這一狀況。我們決定將他稱為「無面人」。

白川與高橋的對位——一個是隨波逐流地成功、執行惡行、逃脫審判、毫不悔改;另一個與之相反,不怎麼上學卻組樂隊通宵排練,渴望從父親的罪行中吸取教訓,企圖通過學習法律去評判城市中的他人,卻痛苦地發現自己與他人的同質的惡、得到了本應屬於白川的殘酷警告。

這樣的對位與人物特質的互補,才構造了陽光下通勤的人潮中,又「正確」、又攜帶著夜的陰暗的普通人。結尾,營造出的只有都市這個載體包容一切的氣氛。城市蘇醒,人們的個體性在早晨通勤的洪流中被抹去。這樣的洪流中,沒有誰是因為任何自身的特質而突出的,夜間不為人知甚至不為己知的善惡,在其中根本無人在意、無人想去深究。不僅如此,就像高橋,即使得知這樣的惡並從中吸取教訓,最終也很難逃避自身的惡的屬性。

「被運的他們既是具有千差萬別的面孔和精神的人,又是集合體的無名部分。即使一個總體,又是單純的零件。」

以及文中那個間歇出現的「視點」與屏幕,對應著白川家裡與阿爾法城的電視中播放著的《深海的生物們》。

他在看廚房裡的小電視。酸乳酪容器旁邊放著遙控器。熒屏上推出海底的映象。千奇百怪形形色色的深海生物:醜陋的、美麗的、捕食的、被捕的。裝載著高科技器材的科研用小型潛艇,高強度投光器,精密的機械手。大自然實錄節目:《深海的生物們》。

蟋蟀以苦澀的神情注視《深海里的生物們》,後來沒了興緻,用遙控器接二連三換頻道,但由於是早上時間,找不出特別有趣的節目,於是泄氣地關掉電源。

白川看電視時是沒有打開聲音的,對應著醒來後發出聲音、卻無法把聲音傳遞給「視點」的愛麗。用這樣的對應,聯繫起觀看者的百無聊賴與被看者像魚一般被囚禁在屏幕中的狀態。而「看與被看」的關係的最終,是人對於他者境遇的冷漠。一如阿爾法城的隱喻,人與人之間是沒有感情的。二者的地位甚至可以轉換,在蟋蟀和薰觀看阿爾法城的監控時,白川以被看者的身份出現在屏幕中,被猜測與評價。這樣身份的轉換,是否也在暗示「所謂將兩個世界隔開的牆壁,實際上或許並不存在。縱使有,也可能是紙糊的薄薄的東西,稍微往後一靠沒準就會靠出洞來,掉到那邊去」這樣的主題呢。

不過以上只是自己讀了幾遍之後並不全面的見解,寫得也有一些碎。書的內容仍然有不確定的部分。不論如何,非常喜歡這本書,希望一直有人能補充答案嘻嘻。


都市一隅人們各自面臨困境、懷揣秘密,其實主角是我們每個人的影子啊~

黑夜裡的每個人都暗含秘密,瑪麗的秘密就是和姐姐的羈絆,對比下生活形成的自卑,以及這種自卑建立起來的和姐姐之間的距離感。可以從她和小薰、高橋的對話中看出她其實很需要別人的認可,她總是覺得自己除了好好學習之外一無是處,不可愛也不漂亮。小薰說她可愛之後她在餐廳里鏡子里駐足的那一段,應該就是她在端詳自己是否真如小薰所說的可愛,她也有在期待自己是否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不堪,所以村上的描述是最後她似乎給自己鼓了氣才離開。後來和高橋的對話讓她對姐姐有了更深的認識,姐姐其實也很想和她親近啊,但姐姐自己救不了自己。

姐姐的秘密就是從小順從他人的的期望、羨慕,好像她長得漂亮,她就必須有一個白雪公主那樣的人生。然而她很痛苦啊,她沒能像妹妹那樣永遠對自己的決定保持堅定,她只是被動地扮演大家想要她成為的角色,她一次也沒能把拒絕說出口。也許她把對自己的希望多多少少也轉移到了妹妹的身上,對妹妹有著複雜的情感,羨慕、期盼、渴望親近。

村上描寫姐姐的切入點很微妙,是類似夢境一樣的東西。電視機屏幕深處的那個男人,帶著白川身上的某種的惡(書里描述是那個房間有點像白川的辦公室),凝望著愛麗。這種目光應該就是現實世界中眾人對她理所當然的期望吧,讓愛麗不願醒來的那種期望。村上有意把這種秘密以如此諱莫如深的手法寫出來,也是為了呈現秘密的奧義吧。

高橋的秘密一開始並不明晰,直到他撿到手機之後聽到「無法逃脫」的時候,想必大家自然而然會想到的是身為孤兒的那種永遠的孤獨,是怎麼也割捨不掉的。他對童年孤兒時期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我想是不願意去回憶吧,畢竟他也說了平時他都盡量不去思考這個問題。高橋也說過是「為了彌補漏洞,姑且把一個不相干的人以父親的形式送到我身邊來」這種感覺。而且既然也埋下了「一個人一生中只要做過一次孤兒,那他到死都是孤兒」這樣的伏筆。

看完結尾,這應該還是一本很積極向上的書(好吧,有意淫之嫌)。在短短几個小時里,這些人意外地從陌生到熟悉,彼此隱瞞又坦白,到最後姐妹相擁而睡,高橋承諾會給瑪麗寫很長很長的信,說好了從北京回來要一起約會……「天才剛剛亮,距離下一次黑暗前來造訪,還有時間。」他/她們還有時間去把深藏已久的秘密妥善處理,然後從容地面對下次黑暗。下一次天黑,應該就不會如此漫長了吧。(才不是意淫呢……


誠懇地說,我並不知道村上先生要表達什麼。但我依然長情地歡喜著他的理性詩意。

比如他借著瑪麗的嘴說道:「的確,我覺得經過自己長期努力,點點滴滴建造起了屬於自己的世界。一個人鑽進裡面,就會感到某種程度的安心。可是,非得特意建造這麼一個世界,本身恰好說明了我是個極易受傷的軟弱的人,對吧?而且就算是這個世界,在世人看來也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極小天地。就像用厚紙板搭的小屋,只要颳起一陣風就能吹到天邊去······」

這說的不就是作家本人對於現實生活的感悟嘛!我讀村上春樹,就是讀他對於生活,寫作的態度,其他的對我個人而言都是細枝末節。

這是第二次讀村上春樹的作品,仍然沒有讓對文字有挑剔潔癖的我失望。

諾貝爾獎在我心裡早已頒給他了!


10:28

罪惡。永遠是文學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村上春樹那些類似於奇幻小說的作品裡,主人公往往都要和什麼東西所對抗。譬如邪惡組織(《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中的夜鬼)、心懷陰謀的政治家(《奇鳥行狀錄》中的渡邊升)或是掌握國家命脈的大財閥(《尋羊冒險記》中的先生)等等。這些罪惡都有著明顯的特點,讓人一看就知道:啊,他就是大反派。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似乎很少能接觸到這些一看就知道是反派的傢伙。就像韓國電影《殺人回憶》的最後,那個小女孩說的那樣,「他只是個普通人」。如果惡有著一個總量的話,那麼更多的一部分惡,都潛藏在你我這樣的普通人身上。

《天黑以後》里,把中國女性偷渡來日本賣淫的組織公司職員白川,就是這兩種惡的典型體現。

按照書中的說法,賣淫組織是一個「歪門邪道組織」、是一群「猜不出會幹什麼的傢伙」(第3節 0:25)。他們雖然會在自己手下的妓女被打、被搶後威脅白川「逃到天涯海角我們也要把你逮回來」「敲斷你的脊梁骨」(第16節 5:10),但很難說他們是為了替妓女報仇或出氣,更多的可能還是因為覺得自己作為一種大惡的權威受到了侵犯,所以才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挽回自己的名譽、體現自己的威懾力。也就是說,大惡存在的前提,是他們知道自己是一種惡。

而白川則不同。他「身高、體形和髮型都極為普通,在大街上走碰頭也幾乎留不下印象。」(第6節 2:19),是個徹頭徹尾的普通人。但就是這樣的普通人,在自己點的妓女來月經後因為幹不成事就憤而大打出手,「都打到房間牆壁上去了」(第3節 0:25),而且在事後沒有絲毫的愧疚,反而覺得自己從妓女那裡搶來的東西是一堆「無價值的廢棄物。本來不該侵入他的生活的勞什子」(第12節 3:58)——白川的惡,是一種機械的冷漠的惡。

從白川的眼中看來,自己並沒有做錯任何事。對方來月經壞了自己的好事,自己打她一頓並把東西搶走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就像如果被迫在公司里加班,公司就必須付給自己計程車券一樣。世間萬物沒有人情,全部都是利益關係,所以也無須懺悔、不必自責。

很令人驚懼不安吧?但仔細想想,現在的日本不也正是如此嗎?加班成風導致無暇同親人接觸,距離感強烈的社會關係使人際關係被物化,這就讓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有這樣利益至上的心理。正所謂「普通的傢伙才最凶不過」(第6節 2:19),潛藏在我們身邊(甚至有可能就在我們體內)的惡,才是最恐怖、最應當警惕的惡。

11:26

善良。正如有光就有影,有邪惡就會有善良。

小說中善的代表,自然是女主角淺井瑪麗,以及情人旅館「阿爾法城」中的幾個工作人員了。

瑪麗同情於妓女的遭遇,而且「看第一眼就想和她成為朋友,非常非常想」(第11節 3:42)。以薰為首的工作人員則是歷盡千辛萬苦從監控攝像頭裡截取了白川的相片,並試圖借賣淫組織的力量來為妓女報仇。

這些都是淳樸的、令人感動的善良。也正因為這些善良的存在,使得這個漫長的黑夜變得不那麼冰冷、孤單。

但純粹的善總還是少的。更多的人,似乎還是像小說里的高橋徹也那樣,遊走在善與惡的邊緣。

高橋是學法律的。可能是因為有過小時候父親被關進監獄的經歷吧,「一度成為孤兒的人,至死都是孤兒」(第13節 4:09),這種童年時留下的創傷終生難以磨滅。他在圍觀庭審現場的初期,覺得那些殺人犯、搶劫犯「住在和我(高橋)不同的世界,懷有不同的想法,採取不同的行動。那些人住的世界和我住的世界之間隔著結結實實的高牆」,但是慢慢地,他開始懷疑自己了,他認為「所謂將兩個世界隔開的牆壁,實際上或許並不存在。縱使有,也可能是紙糊的薄薄的東西,稍微往後一靠沒準就會靠出洞來,掉到那邊去。」,甚至「自身之中本來已有那一側悄悄鑽進來而自己沒有覺察到也未可知」(以上均出自第9節 3:07)。這就使高橋產生了極大的恐慌。

正如上文所說,每個普通人心中都有可能潛藏著罪惡。這還不同於天生犯罪人的自帶反骨,這種惡的演變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就像溫水煮青蛙。說不定在不知不覺間,我們就從天堂墮入了地獄。

11:51

孤獨。這也是村上作品中的一個恆久的主題。

在《天黑以後》里,村上借秘密這一載體表現了孤獨。

淺井瑪麗是孤獨的。小時候的瑪麗 「運動也不擅長,朋友也交不成,有時還受欺負」(第5節 1:18),和學校格格不入;在家裡則和姐姐「長時間裡各過各的生活」(第15節 4:33),以至於深更半夜了,她還一個人遊走在城市的黑暗之中。有秘密想傳達,但卻怎麼也無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能這樣孤獨地將其埋在心底。

淺井愛麗也是孤獨的。從小就被當作白雪公主的她,幾乎從來沒有體驗過作為普通女孩的感受。身邊人——甚至連自己的妹妹都覺得要「保持適當距離」——好像都離自己特別遙遠,「沒有能夠推心置腹的女友」,哪怕有秘密也無人可說,她只得選擇睡眠,在空空蕩蕩的房間里「發出無聲的呻吟,流著看不見的鮮血」(以上均出自第11節 3:42)

高橋徹也同樣是孤獨的。小時候父親入獄,母親因病住院,自己成為了事實上的孤兒。長大後也「常做同樣的夢:我(高橋)七歲,又是孤兒,孤單單一個人,一個可以依賴的大人也沒有」(第13節 4:09)。無人可以依賴,秘密無人可說,只能將其付諸給長號與音樂。

天黑之前,我們可以在陽光下裝作親密。

天黑以後,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12:19

視點。是這部小說中的一個特色。

村上春樹非常喜歡多線程敘事。《海邊的卡夫卡》《1Q84》等等莫不如是。

本書也是一樣。在村上按照正常的時間流逝來講述天黑之後的故事的同時,他也以類似於貝克特的新小說式的寫法描寫了沉睡著的淺井愛麗。

在那裡,第一人稱變成了一個視點。

我們的視點從俯視這顆星球、俯瞰這座城市開始,一點點接近了我們的主人公:淺井愛麗。

愛麗睡得並不安穩,因為她睡到一半的時候就被吸入了另一個空間。那裡有一個戴著「將他的臉龐和表情卓有成效地擋在後面」(第4節 0:37)的面具的「無面人」(這儼然就是抽象化的白川),整個空間也「同白川深夜工作的辦公室相似,極為相似,或者是同一房間也未可知」(第10節 3:25)。

很顯然,這個空間就是邪惡的所在。愛麗從睡夢中驚醒,發覺自己莫名其妙地被帶到了這樣一個陌生的領域後便開始掙扎著四處尋找出口。與此同時,我們作為一個視點就這樣在旁邊靜靜地看著。

我們目睹了全過程,但我們始終無動於衷。

視點是什麼?視點就是那些在遇到惡事時站在一旁佯裝客觀的看客。雖然沒有直接作惡,但這種不作為就已經成為了一種惡。

難道我們真的什麼都不能做嗎?

當我們看到愛麗的身體發生變異時,我們「把必須保持中立這條守則忘去一邊」,大聲呼喊著叫她逃離,然後「場所撤回,意義解體,世界遠離,剩下來的惟獨麻木的沉默」 (第14節 4:25)。

我們本是可以做的。但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設下的「保持中立」這一守則,我們自己給自己留有的一個不負責任的餘地,讓我們自己變得遊離在外,變成了在熱鬧之後就一無所有的孤獨者。

所幸,愛麗回到了自己的所在的空屋;所幸,經歷了這一夜後的瑪麗決定 「儘可能同姐姐貼緊,互相傳遞體溫,互相交換生命符號」(第18節 6:40):兩姐妹躺在一起,微笑著,幸福著。

夜已經過去了。新的陽光既照射在了亘古不變的地球上,也灑在了每天都在變化的人的臉上。

視點逐漸推移,再度回到它一開始所在的、那個永恆的虛無里。

願所有人都能抑制住自己心中的惡。

願所有人都能不再孤獨。


我感覺整本書細膩到極致的描寫和文字中間透露著作者十分深沉的思想,總感覺有什麼是他想表達出來的但又沒有明顯說出來。如果僅僅是誰這麼多人物和事件只是整個社會或者人生的縮影的話未免太過膚淺,感覺降低了整部作品的格調。但本人愚鈍,沒法得出準確地理解。這部作品如果說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那麼只能說明那年的獲獎者太幸運了。

PS:關於淺井愛麗這個人物我覺得最為奇妙,全書下來她沒有一句正常的對白,所有的一切有關她的事情都是從別人的口中得出的。這個角色想必對整部作品的理解有重大意義


村上式的對年輕人扒衣般的思考與解釋說明。

一天有白天和黑夜,天黑以後正像月球背陽的一面,暴露了人性很多的陰暗面。比如愛麗華麗外表下的孤單和壓力不耐受的個性,比如瑪麗對姐姐的嫉妒,對現實的不滿與懷疑,比如白川與其外表千差萬別的可怖的行徑等等。但這些以上並不是村上想要窮盡筆法表達給讀者的東西,他安排了一個吹長號的文藝青年——高橋,由他串聯起這深夜幾小時故事的主角們,串聯起幾段黑暗的故事,當然,他自己也有陰暗不堪的童年,但卻沒有讓讀者感到分外悲憫。為什麼?因為他是村上推出的,用來走向「天亮」的穿針線。故事的最後,逃女走向人生的軌跡,妹妹擁入姐姐的懷抱,男青年和女青年未知的約會。好像一切在宣告「天亮了」。

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就足夠了。

生活本沒有那麼多複雜與心機,黎明前縱使再黑暗,陽光也終會大暴。

值得玩味的一點是:

高橋作為一枚酷愛長號的資深「文青」,最終卻發自內心地說出想成為與法律交手的人,甚至把旁聽法審當作是「跟看電影一樣自由選擇」,並從中獲得難以動搖的吸引力,這是不是也象徵著社會的一次勝利?青年的一次成長?他的思考也頗具哲學:人與人的異同?

這個問題留給每一個當下的年輕人咯(笑)


也許不是想要表達什麼?個人而言不太想要揣摩他人文字的深度,可能是自己讀的書少,體會不到吧。就這樣理解可以嗎?愛麗轉變空間那一段,是不是其實可以理解為她困於自己的內心,但沒有人可以幫助她?個人更傾向於把《天黑以後》理解為,只是敘述了一個普通的冬天夜晚不同的人所做的不同的事情。世界有自己的流向,每一個個體也有自己的人生流向,這就是平常世界的一角,不需要場景烘托什麼氣氛,發生的也是這個世界上或許每個夜晚都會發生的事情,只是一個平常的夜晚。

很喜歡,看完以後覺得很舒服。


看不懂就看不懂呀,這些書也都是挑人的,不是說題主你真的愚鈍啊,只是單純的跟這本書內容沒有共鳴


說句實話,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小說

附上去年的讀書筆記。

反覆看多少遍都不夠,感覺和自己總是有共鳴。


其實我看書的時候沒看出個什麼來,但是覺得村上是很厲害的作家,描寫手法又細膩流暢便搜羅了一下書評,感覺好精彩,雖不知作者老師到底在講什麼,都可以發散 或者深刻。


簡單粗暴的來講:人不可貌相


大晚上的想起初中時成為自己力量的書,卻不想好好答題。感覺自己從渴望成為瑪麗變得更像愛麗了,在現在的我看來這糟糕透了。雖然她們姐妹可以看作是一體的,但是現實中的我只是我而已 ,「膽小鬼」。


一直感覺村上的書,我們沒有必要一定要從中找到誰影射的是什麼,又反映了社會什麼現象。跟著村上一起經歷過一個個故事,體會愛麗瑪麗白川高橋的這種感受本身就是對讀者自己的一種撫慰,再加上村上的自然隨意的語言,故事很適合讓人安靜下來。能在快節奏的生活學習中慢下來,我已經很知足了


感覺村上春樹的書,都是看了之後要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體會。

比如高一看的《挪威的森林》,在大學某次在客車站停留時猛然想起。或許那時才體會出書中孤獨的萬分之一


殺人放火是惡,中國黑幫是惡,白川是惡,難道那些用所謂期望和愛把愛麗束縛起來,不得不昏睡逃避的人不是惡嗎?難道那些告訴你就應該這樣那樣,讓你不知所措,迷失自己的人不是惡嗎?難道你就不是惡嗎?


最開始我是看到簡介說寫人性的惡,抱著去看到底是怎樣的惡的心情去看的小說。看了之後發現不是會讓讀者咬牙切齒的惡,那種惡有點像每個人都會有的惡。不能說是小惡,也不能說是大惡。

有一段高橋的話讓我印象深刻

「但是,在去法院聽有關人員的證詞、聽檢察官的總結髮言和律師的辯護、聽當事人陳述的過程中,我變得沒有自信起來。就是說,我開始這樣認為了:所謂將兩個世界隔開的牆壁,實際上或許並不存在。縱使有,也可能是紙糊的薄薄的東西,稍微往後一靠沒準就會靠出洞來,掉到那邊去。或者我自身之中本來已有那一側悄悄鑽進來而自己沒有覺察到也未可知——便是產生了這樣一種心情。用話語解釋起來倒是很難。」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那種會出現惡的想法的時候吧,會想狠狠得打人一頓,想做點壞事,我理解的就是村上想寫的就是這樣的惡,在每個人心裡的惡,埋藏著的惡。做壞事的人本質上來講並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人,或許在很多方面他做得很好,愛妻子,愛家庭,愛父母,坐地鐵會給老人小孩子讓座,但就是這樣的會讓人覺得是好人的人,做了壞事。就像一層薄薄的牆壁,稍微用一點力,就會不一樣了。

其實我看到的書里還寫了善良,瑪麗,阿爾法城的老闆,半夜和瑪麗聊天的蟋蟀,大家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善良的,他們願意幫助那個中國女孩兒。

現實中的善惡或許是相對的,沒有絕得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

這是我看《天黑以後》的感覺。


當黑夜靜謐鋪開,內心的枷鎖也會像夏日的冰激凌一樣慢慢融化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村上春樹的《電視人》這篇小說?
有什麼以上海為背景的書或影視劇?
有哪些易懂有意義的名著?
為什麼在希臘神話史詩中,阿克琉斯這種人不是特別討人喜歡,但他們卻是英雄人物,我們該怎麼理解?
研究宗教对文学、文学史有什么意义?

TAG:文學 | 村上春樹 | 天黑以後書籍 |